通风冷却系统设备公司企业管理分析(范文).docx
《通风冷却系统设备公司企业管理分析(范文).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通风冷却系统设备公司企业管理分析(范文).docx(71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泓域/通风冷却系统设备公司企业管理分析通风冷却系统设备公司企业管理分析目录第一章 企业管理分析3一、 管理体系的标准化3二、 体系与管理体系6三、 ISO14000环境管理体系系列标准8四、 ISO9000质量管理体系系列标准14五、 抽样检验方法27六、 控制图方法28七、 企业质量管理的基础工作30八、 质量管理的基本概念32九、 辅助服务过程的质量控制37十、 技术准备过程的质量控制38十一、 营销渠道策略40十二、 市场营销组合策略41十三、 人员推销和营业推广46十四、 市场促销策略概念48第二章 项目概况49一、 项目概述49二、 项目总投资及资金构成50三、 资金筹措方案50四、
2、 项目预期经济效益规划目标51五、 项目建设进度规划51第三章 公司简介52一、 公司基本信息52二、 公司简介52第四章 发展规划54一、 公司发展规划54二、 保障措施55第五章 法人治理58一、 股东权利及义务58二、 董事60三、 高级管理人员65四、 监事68第六章 组织架构分析70一、 人力资源配置70二、 员工技能培训70第一章 企业管理分析一、 管理体系的标准化(一)三对基本矛盾随着经济和科技的发展,企业的活动越来越呈现出高度的复杂性和不确定性。在不断变化的环境中,企业需要利用标准化的科学原理来解决或协调好因复杂性和不确定性而带来的三对基本矛盾。1.分工与统随着社会的发展,人的
3、个性化、专业化、多样化特征日益明显。个体独立的思维习惯、性格、偏好,都有可能影响个体与组织中其他个体的分工合作关系,甚至产生矛盾,导致与组织目标相背离。因此,企业必须采用统一的目标取向、严格的纪律、明确的权利和义务、规范的合作程序和制度,以及明确、透明的激励和约束机制,使得分工合作关系协调有序。2.规模与集约规模化随之而来的是物流、人流、资金流的扩大,生产经营过程的细化和延伸,产品服务数量与种类的增加,整个企业管理体系的日益复杂,容易造成结构庞杂和各个关联环节的转换出现问题,这些都有可能影响企业的正常运转,甚至陷入混乱。因此,必须设计明确的分工职能、科学的工作流程、严格的操作准则和统一的成果标
4、准来简化管理过程,以保证企业管理体系的各个环节能够高效运转和相互承接,使企业活动按照统一的轨迹规范有序地进行,以维持扩大规模的效果。3.开放与协调全球化和信息化正在成为发展潮流,企业将身处一个更为广阔的空间,但也带来了更多难以控制的不同个体之间的协调问题。企业要协调开放化的系统,必须遵循社会通行规则,并在企业内部建立与通行规则相适应的规则体系,协调彼此之间的矛盾,确保企业在均衡有序的状态下不断发展。(二)标准和标准化既然标准化活动对于企业管理体系的运行和整个组织的发展具有重要作用,那么究竟,什么是“标准”和“标准化”呢?根据ISO/IEC第2号导则(1991)的定义:标准是指为在一定的范围内获
5、得最佳秩序,对活动或其结果规定共同的和重复使用的规则、导则或特性的文件。该文件须经协商一致制定并经一个公认机构批准。标准化是指为在一定的范围内获得最佳秩序,对实际的或潜在的问题制定共同的和重,复使用的规则的活动。研究分析ISO9000、ISO14000、OHSAS18000等管理体系标准,可以发现标准制定者的初衷是期望通过一套管理标准,指导建立管理体系,提出共同遵循和重复使用的规则,从而使各类管理活动有序化(最佳秩序),减少或避免无序的管理行为给组织带来的降低产品质量、破坏环境、增加安全事故风险和危害职工健康等重大影响。在管理体系标准化的过程,中,一般需要遵循以下的基本原理和设计原则。(1)标
6、准化的基本原理:简化、统一、协调和优化。管理体系的标准化就是要运用简化、统一、协调、优化等手段,使管理体系的各个要素达到某种程度的一致、均衡或有序状态。统一是管理体系标准化原理的实质,简化是标准化的形式要求,协调和优化原理则是保证管理)体系最佳运行的方法。(2)标准化的设计原则:科学合理、动态化、强制性和人性化等。总之,标准化原理是科学管理的基础。对管理体系进行标准化可促使企业从“人治”转向“法治”,保证企业各项活动有序高效地运行,从而能提高企业整体的管理水平和市场竞争能力。经标准化之后形成的管理体系标准可以充当国际贸易活动中的推动器,有助于消除国际贸易技术壁垒;促进参与国际贸易的各方的相互沟
7、通和理解,因此对国际贸易具有协调、保护的作用。世界贸易组织(WTO)为了减少和消除利用标准手段设立贸易壁垒的问题,经过多年的谈判,签署了技术性贸易壁垒(TBT)协议,所有WTO成员都必须承认和遵守这个协议,而采用国际标准和国际准则即是TBT协议的基本原则之一。二、 体系与管理体系体系(系统)可以说无所不在,大到宇宙、太阳系、社会,小到企业、产品和过程,都可视为一个体系。人们总是通过体系认识自然、了解社会;有效的管理者也试图通过体系管理组织,以提高管理的效率和总体业绩。所谓体系,是指由相互关联、相互作用的若干组成部分构成的具有一定功能的有机整体。构成整体的部分称为要素,是体系组成的基础。功能是指
8、系统与外部环境在相互联系和作用的过程中所产生的效能。对于管理体系,ISO9000族标准有如下界定:管理体系:建立方针和目标并实现这些目标的体系。显然,管理体系具有三方面特征:第一,具有计划、组织、领导和控制的管理特征;第二,在建立和实现方针和目标方面,具有明确的目标特征;第三,具有体系的所有特征。前两个特征在本书其他章节中已有详细阐述,在此从体系的角度归纳管理体系所具有的主要特征,包括:1.整体性古希腊先哲亚里士多德有句名言:“整体大于局部之和。”意指尽管组成体系的各要素都具有自己特定的功能,但体系的整体功能不能简单地理解为各要素功能之和,而是可以大于组成体系各要素功能之和,或具有其要素所没有
9、的总体功能。2.关联性组成体系的要素,既具独立性,又具相关性,而且各要素和体系之间同样存在这种“相互关联和相互作用”的关系。过程控制的任务之一就是识别、控制和利用“要素”之间的关联性或相互作用。3.有序性所谓有序性,通俗地讲,就是将实现体系目标的全过程按照严格的逻辑关系程序化。通常我们不能保证执行体系目标的每个人在认识上完全一致,但必须使他们的行为做到井然有序。体系功能的有效性,不仅取决于要素(内在)的作用,在一定程度上也取决于有序化程度,而这种有序化程度又与组织的产品类别、过程复杂性和人员素质相关。为了做到有序性,可以编制一个经过优化的形成文件的程序,以规定一项活动的目的和范围,由谁来做,如
10、何做,在什么时间、什么场合做等。当然,对于一些约定俗成的活动,只要大家能习惯地遵循,也不一定通过编制文件来达到有序化。4.动态性所谓动态性,是指体系的状态和体系的结构在时间上的演化趋势。应当强调,体系的状态和结构(包括其管理职责)总是相对保守和稳定的因素,而外部环境则是相对活跃和变化的因素。一般而言,前者总是落后于后者,但又必须服从于或适应于后者。体系的动态性也并非是没有规律的。世界是物质的,物质是运动的,运动是有规律的。例如,为了保持一个企业的质量管理体系的动态平衡,就要求该企业不仅应当理解和满足顾客当前的需求,而且应当理解顾客未来的需求和争取超越顾客的期望,从而使企业的质量管理体系能适应于
11、市场和顾客不断变化的需求。三、 ISO14000环境管理体系系列标准(一)ISO14000系列标准产生的背景ISO14000系列标准的产生与人类日益对环境问题的关注密不可分。随着人口的增加、经济的增长,全球所面临的环境问题主要有温室效应所带来的气候变化;臭氧层被破坏,有毒有害化学物质污染与越境转移,海洋污染,生物多样性破坏,生态环境恶化。一个又一个公害事件的发生让全世界触目惊心,如1952年的伦敦烟雾事件造成4000人死亡;19531956年,日本因甲基汞而引发水俣病事件;1979年在美国因三哩岛核电站泄漏造成直接损失10亿美元;1986年因瑞士化学公司仓库起火,30吨剧毒物入河而使1000英
12、里流域内的鱼类死亡,300英里流域内的水不能饮用。面对这些危及当代乃至后代生存的环境问题,国际社会也采取了对策和行动:1972年,美国学者受罗马俱乐部委托,提交了一份研究报告,名为增长的极限,它所倡导的“合理的、持久的均衡发展”得到各国学者的普遍认同。1972年6月5日斯德哥尔摩环境大会发表了人类环境宣言人类环境行动计划,并将6月5日定为“世界环境日”。1983年在联合国大会和联合国环境规划署组建“世界环境与发展委员会”。1987年在东京第八次会议通过了我们共同的未来。1992年6月联合国环发大会,在里约热内卢召开,由183个国家和70个国际组织、102位首脑通过了关于环境与发展宣言21世纪议
13、程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生物多样性公约森林声明。里约环发大会后,各国学者对可持续发展的内涵进行广泛探讨,可持续发展已经得到了国际社会的认可。依据可持续发展理论,人们相继提出生态指南管理和生态消费的问题,许多企业也自动关注对环境的影响和改善,开始评价自身的环境管理活动。同时,一些标准化组织着手制定环境管理体系标准。英国标准化协会(BSI)于19891992年着手制定了BS7750环境管理体系标准。在这个标准的影响下,欧共体理事会在1993年6月以法规形式公布了关于工业企业自愿参加环境管理与环境审核联合体系条例,简称为“生态管理和审核制度”。除英国和欧洲外,加拿大也制定了类似的标准。ISO于199
14、3年6月正式成立ISO/TC207“环境管理技术委员会”。其宗旨是支持环境保护,减少人类对环境的污染,改善并维持相应的生态环境质量,使环境保护与经济发展和谐共生,最终实现人类文明进步的可持续性。ISO/TC207目前的工作是通过制定一套有效的环境管理国际标准,来规范组织的环境行为,以实现对环境的可持续利用。从1993年6月到1996年10月ISO/TC207先后制定并颁布ISO14000系列标准,并于2004年颁布其修订版。(二)ISO14000系列标准的构成ISO14000系列标准按属性可分成三个子系统:基础标准子系统:ISO14050:1998标准术语和概念术语使用原则指南。基本标准子系统
15、:ISO14001:1996标准环境管理体系规范及使用指南;ISO14004:1996标准环境管理体系原则、体系和支持技术通用指南。支持技术子系统:包括环境审核ISO14010:1996环境审核指南通用原则、ISO14011:1996环境审核指南审核程序环境管理体系审核和ISO14012:1996环境审核指南审核员资格要求;环境标志ISO14020:1998环境标志和声明通用原则和ISO14021:1999环境标志和声明1型环境标志和声明原则与程序;环境管理ISO14031:1999环境管理环境绩效评估指导纲要、ISO14040:1997环境管理一生命周期评价原则与指南和ISO14041:19
16、98环境管理生命周期评价目标和范围的界定及清单分析;环境因素ISO导则64:1997产品标准中的因素。“基础标准”是ISO14000系列标准的基础,它统一了各标准使用者对标准内容的理解。“基本标准”是指在ISO14000系列标准的基础中起主导、统帅作用的标准。“支持技术”是指对基本标准的实施起支撑作用的标准。(三)2004版ISO14001的主要特点2004版标准的名称已发生变化,由1996版的环境管理体系规范及使用指南改名为环境管理体系要求及使用指南,这一修改是为了和2000版ISO9001取得一致。2004版环境管理体系标准具有如下三个特点:特别使用和ISO9001相同的结构和用语;强调符
17、合环保要求的重要性;强化环境因素作为建立环境管理体系的基础。总之,2004版ISO14001标准是经过国际各界人士的充分修改才发布的,它与ISO9001的相容性将更有助于企业实施综合的管理体系。同时,2004版ISO14001标准也提高了符合性评估的要求,而对某些工业,特别是电气和电子零件业将产生重要影响。企业应利用这个新版本的过渡期来评估及实施需作出修订的地方,以展示作为负责任的企业公民对环保所作出的承诺。关于2004版ISO14001标准的实施时间表,国际认可合作组织(IAF)在2004年12月20日发布了IAF关于获得认可的认证从ISO14001:1996到ISO14001:2004的转
18、换计划。该计划要求IAF成员认可的认证机构应该在2004年11月15日至2006年5月15日期间,将已经发布的依据1996版ISO14001标准认证的认证证书转换为依据2004版ISO14001标准认证的认证证书。2006年5月15日之后,所有的1996版认证证书将不再有效。中国认证机构国家认可委员会作为IAF多边互认协议(MLA)成员,要求获得CNAB认可的认证机构按照IAF的转换计划对其发布的依据1996版标准认证的认证证书实施转换,即在2006年5月15日之前,转换为依据2004版标准认证的认证证书。(四)ISO14000系列标准的指导思想和执行模式ISO14000系列标准的目的主要在于
19、:指导组织建立、实施并保持一个有效的环境管理体系以实现组织的环境方针和目标,并不断改进其环境表现(行为)来满足法律、法规和其他应遵守的要求。为了达到这一目的,ISO14000系列标准的指导思想主要包括:1.管理体系一体化的思想ISO14000标准始终强调:从系统的观点出发,环境管理体系是组织管理系统的一个子系统,不应该将环境管理独立于组织的各项活动之外。2004版的环境管理体系标准在结构和内容上增强了与其他管理体系的兼容性。2.强调领导作用和立足全员参与的思想ISO14000系列标准指出:体系的成功实施有赖于组织中各个层次与职能的承诺,特别是最高管理者的承诺。最高管理者的支持不仅是组织建立、实
20、施环境管理体系的动力,而且能为建立和实施环境管理体系提供必要的组织和资源的保证,同时环境的职责不仅限于最高管理者,而且要渗透到组织内“所有的层次与职能”。3.预防为主的思想ISO14000系列标准总目标是“支持环境保护和污染预防,协调它们与社会和经济需求的关系”。因此在标准的要素中贯穿了预防为主的思想,如“环境方针”要求最高管理者在方针中承诺预防污染;规划、实施和运行、检查、管理评审等环节都要具备预防的功能。此外,在遵循生命周期环境管理思想的指导下,标准强调将预防为主的思想渗透到产品或过程的全部生命周期之中,以实现全过程预防污染。4.持续改进的思想ISO14000系列标准对“持续改进”的定义是
21、:对环境管理体系进行强化的反复发生的过程,目的是根据组织的环境方针,实现对环境表现(行为)的全面改进。这一持续改进的概念包含两个方面:一是环境的改进,是指根据组织的环境方针,实现对整体环境表现(行为)的改进;二是环境管理体系的改进,是指根据组织内外部要求和变化,按照标准的运行模式,经策划一实施一检查一评审的动态循环不断对组织环境管理体系进行改进。ISO14000系列标准采用了PDCA(策划plan一实施do一检查check一评审action)环境管理体系的运行模式,对于这一PDCA运行模式,2004版ISO14001标准给出了进一步阐释:P(策划):建立所需的目标和过程,以实现组织的环境方针所
22、期望的结果。D(实施):对过程予以实施。C(检查):根据环境方针、目标、指标以及法律、法规和其他要求,对过程进行监测和测量,并报告其结果。A(评审):采取措施,以持续改进环境管理体系的绩效。四、 ISO9000质量管理体系系列标准1.ISO9000族标准的产生与发展随着质量对世界性经济活动的影响越来越显著,人们已逐渐认识到,质量开始成为各国企业关心的新的重点。由此,一些工业发达国家率先制定出有关质量保证的国家标准,比如加拿大于1979年推出的CAN3Z299系列标准和英国的BS5750:Part系列标准等。1979年英国标准协会(BSI)向国际标准化组织提交了一份建议,希望在ISO成立一个技术
23、委员会,以制定有关质量保证技术和实践的国际标准。ISO根据BSI的建议,于1980年正式成立ISO/TC176,当时命名为质量保证技术委员会,因其工作范围扩大到了质量管理,故于1987年改名为“质量管理和质量保证技术委员会”。ISO/TC176成立后,由其制定的所有国际标准都称为ISO9000族标准。ISO9000族标准一经发布就受到各国的普遍重视和欢迎,并被各国标准化机构采纳,成为ISO标准中推广最好、最迅速的一个标准,这是因为该族标准有其深厚的客观基础。(1)优胜劣汰的市场经济是产生ISO9000族标准的社会基础。ISO9000族标准是为了适应20世纪80年代之后剧烈的国际市场竞争而制定的
24、。它们既是欧美各市场经济国家企业走质量效益型道路的经验总结,又顺应了国际大市场优胜劣汰激烈竞争态势下各类企业生存和发展的客观需要。(2)消除国际贸易中的质量体系注册/认证等方面的技术壁垒。促进国际贸易顺利发展是ISO9000族标准产生的经济基础,这是产生ISO9000族标准的直接原因。否则,任凭各国依据其不同的国家或团体标准进行质量体系认证,势必导致严重的技术壁垒,阻碍国际贸易的正常进行。(3)社会科技进步,导致高科技产品的不断涌现,而高技术产品势必要求高质量,否则可能会对产品的使用者乃至周围人群造成严重的危害,这是ISO9000族标准产生的技术基础。(4)世界各国制定与颁布的质量责任、法令、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通风 冷却系统 设备 公司企业 管理 分析 范文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