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市巴蜀中学2015_2016学年八年级物理上学期期中试题含解析新人教版.doc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05.gif)
《重庆市巴蜀中学2015_2016学年八年级物理上学期期中试题含解析新人教版.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重庆市巴蜀中学2015_2016学年八年级物理上学期期中试题含解析新人教版.doc(27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2015-2016学年重庆市巴蜀中学八年级(上)期中物理试卷一、选择题(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每小题3分,共42分)1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教室的高度大约为2米B一张纸的厚度约为70mC成年人正常步行的速度约为1.1m/sD人心脏跳动一次约为1秒2体育课掷铅球活动后,同学们对“铅球”的制作材料进行讨论,有同学认为“铅球”是铁制的,并从实验室借来磁铁吸一下“吸一下”这一过程属于科学探究中的( )A提问B猜想C实验D得出结论3关于运动和静止,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拖拉机和联合收割机以同样的速度前进时,以拖拉机为参照物,联合收割机是静止的B站在正在上升的观光电梯上的乘客认为电梯是静止的,是因为
2、他以身边的乘客为参照物C站在地球上的人觉得地球同步通信卫星在空中静止不动,是因为他以自己为参照物D飞机在空中加油时若以受油机为参照物,加油机是运动的4关于声现象的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人唱歌时,歌声是声带振动产生的B在水中的声速小于在空气中的声速C回音的声速比原来声音的声速要小D成语“震耳欲聋”是指声音的音调高5如图所示的四种现象中,由光的直线传播形成的是( )A露珠下的叶脉看起来变大了B玩具在平面镜中成像C 日食的形成D白光通过三棱镜后变成一条彩色的光带6有了光,自然界才绚丽多彩,下列有关光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汽车的观后镜对光线有会聚作用B光从空气进入水中,传播方向一定发生改变C在
3、暗室里,为了能从镜子中看清自己的脸部,应把手电筒正对镜子照射D彩色电视机的彩色画面是由红、绿、蓝三种色光组成的7如图所示,人眼在A处看见河里的B处有一白色鹅卵石若从A处用激光手电筒发出的激光能照在鹅卵石上,则激光应射向( )AB 点BB点上方CB点下方D任意方向均可8某人从平面镜中看到时钟如图 所示,则此时的实际时间是( )A12:01B12:10C10:21D10:519课外活动时,小明和小华均在操场上沿直线进行跑步训练,在某次训练中,他们通过的路程和时间的关系图象如图所示,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两人都做匀速直线运动B两人都做变速直线运动C前2s内,小华跑得较快D全程小华的平均速度比小
4、明快10如图所示,四个相同的玻璃瓶里装水,水面高度不同用嘴贴着瓶口吹气,所发出的声音的区别是( )A音调不同,丁瓶的音调最高B音调不同,丙瓶的音调最高C音调相同,丙瓶的响度最大D音调相同,丁瓶的响度最大11早在战国时期,我国古代著名教育家、思想家墨子就在研究小孔成像的现象,如图所示,他用蜡烛作为光源,在木板上钻一个小孔,发现光线透过小孔在墙壁上形成一个倒立的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小孔成像现象与平面镜成像原理相同B木板上的小孔一定是圆形的C保持蜡烛和墙的位置不变,将木板向靠近墙的方向移动,蜡烛在墙上的像变小D蜡烛在墙上形成的像是虚像12某同学用自制的水凸透镜做凸透镜成像实验,在光屏上得到了清
5、晰的像,如图,他继续向凸透镜内注水,使水凸透镜的焦距变小,如果不改变蜡烛和凸透镜的位置,要在光屏上再次成清晰的像( )A光屏应向左移动,成缩小的像B光屏应向右移动,成放大的像C光屏应向左移动,成放大的像D光屏应向右移动,成缩小的像13家住山区的小明星期天上午8:00出发,骑车去亲戚家,途经3个不同的路段,先是上坡路,然后是平直路,最后是下坡路,于9:00到达若三路段的长度相同,且他在3个路段的平均行驶速度之比为1:2:3,则8:30时他行进在哪一路段( )A上坡路段B平直路段C下坡路段D条件不足,无法判断14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小聪选用了焦距为10cm的凸透镜他将凸透镜固定在光具座上
6、50cm刻度线处,将点燃的蜡烛放置在光具座上35cm刻度线处,当光屏移动到如图所示刻度线处时,在光屏上恰好呈现出烛焰清晰的像如果将蜡烛从图中位置移动,关于该实验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蜡烛向左移动2cm,光屏应向右移动到适当位置才能呈现烛焰清晰的像B蜡烛向右移动10cm,光屏应向右移动到适当位置才能呈现烛焰清晰的像C蜡烛向右移动2cm,光屏应向右移动到适当位置才能呈现烛焰清晰的像D蜡烛移到20cm刻度线处,光屏应移到70cm刻度线处才能呈现烛焰清晰的像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20分)15_被誉为实验物理学家的先驱,他在比萨斜塔做了两个铁球同时落地的实验否定了亚里士多德错误的落体观点:自然哲学的
7、数学原理是一本物理学中的著作,他揭示了力与动运的关系,该书的作者是_(填物理学家的名字)16光在同一种均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光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是_m/s17用一把刻度尺测量某物体的长度,记录到的数据是5.72cm,则准确值是_cm,所用的刻度尺的分度值是_18航天员在太空漫步时,他们即使相距还很近,交谈也必须要借助无线电工具,这是因为真空_的缘故,摩托车加上消音器是在_处减弱噪声19医生给孕妇做B超,说明声波能够传递_;医生用超声波粉碎人体内的结石,说明声波能够传递_20海市蜃楼由光的_引起的现象,人站在毛玻璃面前无法看清自己的像,这是因为在毛玻璃上发生的是_21如图所示,入射光线与平面镜镜
8、面的夹角为25,要想使反射光线与入射光线之间的夹角变为120,则平面镜应绕过0轴沿_时针(填“顺”或“逆”)转过_22初二(1)班同学在探究光的色散现象,让一束太阳光通过三棱镜,同学们在白色光屏可以看到多种色光,图中所示最上面的色光是_光;最下面的色光是_光,一位同学用绿纸将光屏包住,这时在光屏上只能看到_光23昆虫观察盒的盒盖是一个凸透镜(如图所示),盒盖到盒底的距离为10cm,是利用凸透镜能成正立、放大的_(选填“实”或“虚”)像的原理可以方便地观察小昆虫在一次实验中,小明不小心把盒盖上的凸透镜打碎了,为了修好观察盒,老师分别给他提供了焦距为4cm、8cm、10cm和12cm的凸透镜各一个
9、,他应该选择焦距为_cm的凸透镜24交通部门常用测速仪来检测车速,测速原理是测速仪前后两次发出并接收到被测车反射回的超声波信号,再根据两次信号的时间差,测出车速,如图甲某次测速中,测速仪发出与接收超声波的情况如图乙所示,x表示超声波与测速仪之间的距离则x1为_m,被测汽车速度是_m/s(假设超声波的速度为340m/s,且保持不变)三、实验探究(每小题6分,25题每图2分,共24分)25(1)在图甲中AB和CD是一个点光源通过平面镜后的两条反射光线,请利用平面镜成像特点找到点光源S的位置(2)在图乙中画出下列两条光线通过凸透镜后的出射光线(p和p为二倍焦距)(3)在图丙中画出通过凹透镜的两条特殊
10、光线的出射光线26如图甲是某同学设计的测量平均速度的实验,图乙是某教师的改进实验:将一小块含铁小重物(涂黑部分)密封在灌满水的长直玻璃管内当长直玻璃管竖直后,迅速移去玻璃管顶端的小磁铁,小重物开始下落,分别测得小重物到达15cm、30cm、45cm处所用的时间,实验数据如表:距离/厘米时间/秒实验次数15304511.001.922.8220.991.942.8030.961.902.78(1)该实验原理是_;要完成该实验,需要用到的主要测量工具是_和停表;(2)分析表中数据(不考虑实验误差),从最高处下落到玻璃管底部的过程中小重物_(选填“是”或“不是”)做匀速直线运动;(3)为求小重物在第
11、一次实验时整个下落过程的平均速度,某同学采用了下列两种计算方法:方法1:v=方法2:v=+3=以上两次计算方法正确的是_(选填“方法1”或“方法2”);(4)在甲实验中,为了测量使铅笔沿硬纸板下滑的平均速度,应使纸板较长且保持较_(选填“大”或“小”)的角度;(5)与甲实验相比,乙实验具有能保证物体做直线运动、便于观察实验过程等优点,但还有继续改进之处,你的改进建议是_(写出一点即可)27如图所示是小明“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的实验装置(1)实验中选择两根完全一样的蜡烛A 和B,是为了比较像与物_的关系(2)实验时,小明应在_(填“A”或“B”)侧观察蜡烛A经玻璃板所成的像(3)小明无论怎么移动
12、B,都不能与象重合,是因为_(4)细心的小芳透过玻璃观察蜡烛A的像时,看到在像B处的后面还有一个较模糊、与像B有部分重叠的像,出现两个像的原因_(5)小芳多次改变蜡烛A的位置,认真测量并记录了对应数据:实验序号1234物距u/cm4.25.06.810.0像距v/cm3.74.56.39.5分析与论证:根据上述实验数据分析得出:像距小于物距交流与评估:这个结论与平面镜成像特点不相符,主要是选择了蜡烛A所成的像到反射面的距离_(选填“正确”或“不正确”);根据上面数据推算玻璃板的厚度为_cm28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1)如图甲所示,一束平行于凸透镜主光轴的光经过凸透镜后,在光屏上形成
13、了一个最小、最亮的光斑由图甲可知,凸透镜的焦距为_cm(2)小芳将蜡烛、凸透镜、光屏依次放在光具座上,点燃蜡烛后,实验中出现了如图乙所示的情形,要使像成在光屏的中央,应将光屏向_(“上”或“下”)调整(3)把烛焰放在距此凸透镜60cm处时如图丙所示,在凸透镜另一侧移动光屏,会在光屏上得到一个倒立、_的实像(选“放大”“缩小”或“等大”);_(选填“照相机”“投影仪”或“放大镜”)就是利用这一成像原理工作的(4)在上述实验的基础上,将蜡烛向远离透镜方向移动,要在光屏上得到清晰的像应将光屏_透镜(选填“远离”或“靠近”),光屏上的像_(选填“变大”或“变小”或“不变”)四、论述计算题(29题6分,
14、30题8分,共14分,解答应写出必要的文字说明、步骤和公式,只写出最后结果的不给分)29做直线运动的某物体,在前5min内的速度是15m/s,在接下来的5min内前进了1500m求:(1)此物体前5min通过的路程为多少米?(2)此物体在10min内的平均速度是多少千米每小时?30我们可用下述方法测定钢里的声速,在钢管的一端敲一下钟,在管的另一端听到两次响声,第一次是由钢传来的,第二次是由空气传来的管长1020m,两次响声间隔2.8s,如果当时空气中的声速是340m/s求:(1)声音在空气中传播的时间?(2)钢里的声速?(3)如果在一根直的钢管的一端敲一下,另一端能听到两声,则钢管的长度至少为
15、多少?(如果这两个声音到达人耳的先后时间间隔大于(或等于)0.1s,人耳就能把这两次声音分辨开如果这两次声音到达人耳的先后时间间隔小于0.1s,人耳就只能听到一次声音)(结果保留一位小数)2015-2016学年重庆市巴蜀中学八年级(上)期中物理试卷一、选择题(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每小题3分,共42分)1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教室的高度大约为2米B一张纸的厚度约为70mC成年人正常步行的速度约为1.1m/sD人心脏跳动一次约为1秒【考点】长度的估测;时间的估测;速度与物体运动【专题】应用题;参照思想;估算法;长度、时间、速度【分析】首先对题目中涉及的物理量有个初步的了解,对于选项中的单位,
16、可根据需要进行相应的换算或转换,排除与生活实际相差较远的选项【解答】解:A、一层楼的高度在3m左右,教室地面到天花板的高度与此差不多,在3m左右此选项错误;B、头发丝的直径在70m左右,一张纸的厚度与此差不多,在70m左右此选项正确;C、成年人正常步行的速度在4km/h=4m/s1.1m/s左右此选项正确;D、正常情况下,人的脉搏1min跳动75次,跳动1次的时间大约1s此选项正确故选A【点评】物理学中,对各种物理量的估算能力,是我们应该加强锻炼的重要能力之一,这种能力的提高,对我们的生活同样具有很大的现实意义2体育课掷铅球活动后,同学们对“铅球”的制作材料进行讨论,有同学认为“铅球”是铁制的
17、,并从实验室借来磁铁吸一下“吸一下”这一过程属于科学探究中的( )A提问B猜想C实验D得出结论【考点】物理学方法【分析】解决此题要知道科学探究的主要环节,如提出问题、猜想与假设、制定计划与设计实验、进行实验与收集证据、分析与论证、评估、交流与合作【解答】解:有同学认为“铅球”是铁制的,并从实验室借来磁铁吸一下;“吸一下”这一过程属于科学探究中的实验环节;故选C【点评】解决此类问题要结合科学探究的环节进行分析解答3关于运动和静止,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拖拉机和联合收割机以同样的速度前进时,以拖拉机为参照物,联合收割机是静止的B站在正在上升的观光电梯上的乘客认为电梯是静止的,是因为他以身边的乘客
18、为参照物C站在地球上的人觉得地球同步通信卫星在空中静止不动,是因为他以自己为参照物D飞机在空中加油时若以受油机为参照物,加油机是运动的【考点】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专题】应用题【分析】题目中各选项的参照物和被研究物体已给出,所以解答此题的关键是看被研究的物体与所选的参照物之间的相对位置是否发生了改变,如果发生改变,则物体是运动的;如果未发生变化,则物体是静止的【解答】解:A、拖拉机和联合收割机以同样的速度前进时,以拖拉机为参照物,联合收割机相对于拖拉机的位置没有发生变化,所以它们是相对静止的故本选项正确B、站在正在上升的观光电梯上的乘客认为电梯是静止的,是因为他以身边的乘客为参照物,他们之间的相
19、对位置没有发生变化,所以它们是相对静止的故本选项正确C、站在地球上的人如果他以自己为参照物自己与地球同步通信卫星的相对位置没有发生改变,所以觉得地球同步通信卫星在空中静止不动,故本选项正确;D、加油机在空中给受油机加油时,以加油机为参照物,受油机相对于加油机的位置没有发生变化,所以它们是相对静止的故本选项错误;故选D【点评】此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参照物的选择、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的理解和掌握,研究同一物体的运动状态,如果选择不同的参照物,得出的结论可以不同,但都是正确的结论注意题目的要求:选择错误的4关于声现象的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人唱歌时,歌声是声带振动产生的B在水中的声速小于在空气中的声
20、速C回音的声速比原来声音的声速要小D成语“震耳欲聋”是指声音的音调高【考点】声音的产生;声速;音调【分析】人的发声是靠声带振动;声音在各种介质中传播的速度不同;人耳感觉到的声音的大小是指响度【解答】解:A、声音是由振动产生的,人唱歌、说话发出声音都是由声带振动发出的故A符合题意B、声音在液体中传播的速度大于在气体中的传播速度,故在水中的声速大于在空气中的声速故B不符合题意C、只要是在空气中,温度和压强没变,回音的声速和原来声音的声速相同故C不符合题意D、成语“震耳欲聋”不是指声音的音调高,而是指声音的响度大故D不符合题意故选A【点评】本题是一道综合了声学多个知识点的题目,做题时要对照相关的物理
21、知识,仔细分析每一种情况的对错5如图所示的四种现象中,由光的直线传播形成的是( )A露珠下的叶脉看起来变大了B玩具在平面镜中成像C 日食的形成D白光通过三棱镜后变成一条彩色的光带【考点】光在均匀介质中直线传播【专题】应用题;光的传播和反射、平面镜成像【分析】A、凸透镜成像的规律,知道露珠的特点知道当物距小于焦距时,凸透镜成放大、正立的虚像B、平面镜成像是由于光的反射形成的C、发生日食时,太阳、地球、月球应处在同一直线上,月球处在太阳和地球之间时,月球的影子会落到地球上,在地球上处于月球影子里的人就看不到太阳,这就是日食D、由于不同颜色的光的波长不同,通过三棱镜的折射程度不同,所以白光经三棱镜后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重庆市 中学 2015 _2016 学年 年级 物理 学期 期中 试题 解析 新人
![提示](https://www.taowenge.com/images/bang_tan.gif)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