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工商局年度工作总结和来年工作思路.doc
《2022工商局年度工作总结和来年工作思路.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2工商局年度工作总结和来年工作思路.doc(21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工商局年度工作总结和来年工作思路 2013年,我局结合温州实际和工商职能,认真落实省工商局和市委、市政府工作部署,以“创新管理、破难提效”为年主题,以“十大项目”为中心工作,全力提升工商部门在助推地方社会经济发展中的作用。 (一)同心合力,抓“个转企”成效卓著。全市完成“个转企”22253家,对照省政府给温州的2013年完成5100家、三年完成12750家的目标任务,完成率分别是436.33%、174.53%,完成数和完成率均居全省第一;对照我市2013年完成20000家、三年完成35000家的目标任务,完成率分别是111.27%、63.58%。全市“个转企”注册资金(本)达66.5亿元。我们
2、将“个转企”纳入全市“三转一市”战略范畴,由龙湾先发,并在全市推广个民协“全程无偿代办服务模式”。5月份,全省“个转企”推进会在我市召开,反映了省政府对我市“个转企”工作的肯定。9月份,我们开展了“个转企”服务月活动,以走亲连心调研宣传活动大力营造“个转企”工作新氛围,得到陈一新书记的批示肯定。合力做好“个转股”、“企转股”工作,共办理有限公司变更为股份有限公司16起,股份合作制企业变更为股份有限公司2起,新设股份有限公司45家,其中个体工商户转型升级为股份有限公司21家。 (二)给力加压,抓转型发展掷地有声。大力实施“无转有工程”,全年共取缔无照经营26888户,疏导登记48772户。年初,
3、制定并以市政府名义下发关于印发2013年xx市无证无照经营行为整治规范实施方案的通知,确定了全年工作目标和具体措施。部署开展7次全市性专项行动,全面推广应用无证无照综治信息平台,启动无证照监管工作电子化督查。总结近年来无证无照监管和查处工作经验,将整治工作列入我市xx市居住房屋出租管理暂行办法,实现了长效化监管。结合市委市政府“三改一拆”政策,借势发力,进一步完善无证无照经营综治机制,得到省工商局的充分肯定。拓展市场主体培育工程,认真贯彻行政审批制度改革会议精神,主动作为,积极稳妥做好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各项工作,着力推进“一照多址”、“一址多照”、“筹建登记”、“多证联办”“并联审批”等工作,进
4、一步加大振兴实体经济政策的解读与宣传,为市场主体催生培育提供宽松政策和准入环境,全年共培育各类市场主体126726户。 (三)助力深化,抓金融改革坚定不移。一是搭建政银企平台。我局先后牵头制定xx市信用管理示范企业培育管理暂行办法、信用管理企业申报指南,明确信用管理示范企业申报条件、申报程序、保护管理内容等。拓展信用资产应用空间,加强与中国银行等金融机构的沟通,推动中国银行温州支行出台中国银行xx市分行信用联盟企业金融服务方案,为温州优质信用企业提供总额30亿元的信用贷款,贷款利率最低下浮5%。将工商企业信用等级信息纳入市政府、市发改委、市服务业发展局、市体育局、市商务局等单位组织的企业荣誉评
5、选标准,充分发挥工商企业信用信息功效。二是拓宽企业融资渠道。积极开展动产抵押登记,通过“助转型、促发展”、“进村入企”等大走访活动,第一时间了解企业诉求,引导企业用活有形、无形资产,共办理动产抵押登记备案669件,抵押登记金额88亿元。切实推进股权出资、出质,办理股权出质240起,担保债权164亿元;办理股权出资10起,出资金额1.8亿元;办理债权出资19起,出资金额7.5亿元;办理林权出资1起,出资金额31万元;办理土地承包经营权出资农民专业合作社14户,出资总额1525万元,涉及土地亩数83亩;办理林地承包经营权出资农民专业合作社8户,出资总额1585万元,涉及林地亩数124亩。 (四)攻
6、坚克难,抓服务民生破难前行。一是严守食品安全监管阵地。以市人大食品执法跟踪监督活动和市政府“十大食品突出问题”整治为契机,做好小食杂店整规、食品安全电子化监管、“百家企业十万平米”标准化仓库创建等基础性工作。加强协作,强势开展17次食品安全系列专项整治,尤其是妥善做好无证无照农贸市场专项整治、“卤制食品”、“染色黄鱼”、“毒生姜”等专项排查。全市共安装食品安全电子监管信息系统1433家,开展流通环节食品安全电子化管理示范创建单位41家;开展食品安全标准化仓库创建113家共15.3万平方米;开展食品安全巡查次数47904户次,检查食品经营户76598户,查处不符合食品标准食品数量69171公斤;
7、开展流通环节食品质量抽检2404批次,其中不合格480批次;适用行政处罚一般程序食品安全案件549件、案值1034万元;适用简易即时处罚程序食品安全案件799件;现场移送司法机关食品安全案件44件。二是打赢农贸市场改造提升“攻坚战”。2013年,我市列入创建省文明示范和改造提升的农贸市场为43家和72家,分别超出省指标任务10家和8家。列入改造的72家农贸市场全部完成改造提升,列入创建省文明示范的43家农贸市场已完成并上报38家,另5家因工程规模较大正在施工。全市累计改造农贸市场面积达19.79万平方米,完成投资额2.25亿元。在完成“农改提”三年计划的基础上,我局积极谋划“农改提”的后续延展
8、,建言市政府继续将农贸市场改造提升纳入“十大民生工程”,并将工作重心放在强化农贸市场长效管理上,同时鼓励前三年未改造的农贸市场实施改造。 (五)破解短板,抓履职尽责力度不减。一是深入推进维序维权行动。突出民生领域、社会热点问题的市场监管,以“红盾亮剑维序维权”行动为载体,开展“红盾护农”、制售假冒伪劣商品行为等各项整治,强化商业贿赂治理。全年共立案查处各类经济违法违章案件5968件,其中大要案3250件,移送司法机关81件81人。12315中心全年受理申诉37981件,挽回经济损失4345万元。妥善处置“买特网”大额群诉事件,网络消费维权服务站推行“先行赔付”。省局裘东耀局长在温调研期间,对我
9、局12315指挥中心、广告监测中心建设给予充分肯定。二是推动温州网络经济繁荣。共出台助动网络经济发展政策文件11个,完成省内市场主体网络建档42191户,其中涉网企业29869户、涉网个体户12322户,实现了市场主体“上网用网”总量翻番目标。网络交易平台主体建档20家、非网络交易平台网站主体建档16527家、网店主体建档47209家。指导网络交易平台规范发展、建立平台会员数据库、严格执行实名认证、消费维权和“网上亮照”等网络监管制度,在全市组织开展3次“网上亮照”督查,46197个网站办理了“网上亮照”。三是商标发展取得新进展。全市新增注册商标26871件,累计有效商标注册量187479件,
10、排名全省第一;累计商标国际注册量5505件,其中马德里体系国际商标注册804件;新增行政认定驰名商标6件,累计拥有行政认定驰名商标48件;累计省著名商标400件,累计市知名商标531件;累计拥有地理标志证明商标8件,集体商标23件。商标创建水平继续保持全省第一,在全国地级市中名列第一。市政府确定xx区永中街道等5个乡镇(街道、功能区)为首批xx市商标战略实施示范乡镇(街道、功能区),挺宇集团有限公司等15家企业为首批xx市商标战略实施示范企业,形成了我市的优秀品牌群体。四是多项工作纳入政府考绩。依托“市个转企办”、“市场改造提升办”、“市查无办”等平台,促成市政府将“个转企”、“主体培育”、“
11、农改提”、“无转有”等工作列入对县级政府的目标责任制考核,工作推进力度得到有效提升。我们还促成将县级媒体广告净化工作纳入政府工作考核,开创了省内先河,得到省工商局的肯定。成功举办“2013温州电子商务高峰论坛”,开展国家级广告产业园区前期工作,为进入实质建设阶段打下基础。 (六)强基提效,抓队伍建设多措并举。结合温州实际,以“正风肃纪”、“提效增能”、“精兵提神”、“助企护企”四大行动为抓手,在全市系统开展“清政风,提效能,强队伍,优服务”主题活动,建立重点联系企业373家,走访企业3612家,收集企业困难与需求469个,帮助解决203个。制订xx市工商局机关全员绩效考核实施方案(试行),首次
12、将机关全体干部职工纳入考核,激发干部干事创业活力。将行政效能督查与年度行风评议、全员绩效考核、评先创优等结合起来,真正起到提高效能、奖优罚劣、促进工作的作用。创新工商系统作风效能建设机制工作获“xx市纪检监察创新创优奖”三等奖。始终以深化“五型”机关创建为重点,着力提升机关党建的实效性。进一步完善多种形式的教育培训方式,运用“每月工商讲坛”、网上党政校、“道德讲堂”、干部分层教育、晋级执法资格考试、业务能手评比和岗位练兵等方式与平台,大力加强党员干部思想道德教育,提高履职尽职能力与水平,共举办“每月工商讲坛”14期、“道德讲堂”9期、全系统副科级以上党员干部领导力提升研修班2期、股所级干部轮训
13、班3期。全市系统参与“学习十八大精神,践行工商价值观”活动人数达6150多人次,干部受训达10000多人次。坚持不懈推进责任区监管,全面推进制度规范的落实。始终坚持依法行政,扎实开展案件核审、行政指导、法规培训、法制宣传、复议诉讼等工作。宣传践行“砺剑维序、满意工商”系统核心价值观,打造“温州工商文化长廊与展示厅”,继续推行“三个十佳”社会化评先工作,涌现了一大批先进单位与个人。龙湾分局被人社部、工商总局授予“全国工商系统先进集体”荣誉称号,鹿城鼓楼工商所、苍南钱库工商所被国家工商总局授予“全国工商系统先进工商所”荣誉称号,多名干部被国家工商总局授予先进个人称号。 2014年工作思路 2014
14、年,我局将围绕“迎战改革、合力奋进”年主题,抢抓机遇,顺势而为,全力营造四大环境。 (一)把握审改契机,营造宽松高效的服务发展环境 要紧密围绕市委市政府提出的“推进民营经济升级、振兴实体经济、促进县域经济向大都市区经济转型”的中心任务,牢牢把握好商事登记制度改革的关键节点,最大限度地激发市场活力、需求潜力和发展的内在动力。全市年内要实现个体及小微企业提升发展任务10000户的目标。 1、打通宽松便捷的准入“快车道”。一是规范住所登记。按照方便注册和规范有序的原则,争取市政府出台xx市XX县区住所登记管理办法,放宽市场主体住所登记条件。开展电子商务秘书企业试点登记,制定相应登记管理实施意见。对已
15、经前置审批部门核准的住所,可凭前置审批文件直接予以登记。各地可根据社会管理需要,制定多元化、本土化、特色化的住所登记规定,用好更多的场所资源。二是推进登记服务全程电子化。执行省局“一平台、一系统、一电子”登记工作模式,实施网上企业名称自助查重服务、市场主体信用信息公示系统及电子营业执照网上颁发。三是推进审批流程再造。利用科技手段完善登记流程与文书样式,履行社会公众告知义务,健全一次性告知、首问责任等制度,扩大“一审核准”内容。四是提升窗口服务效能。有效增配窗口人员,放大注册能手、注册登记示范岗作用,提供高效便捷的登记服务。加强工商登记制度改革培训宣传,防止对改革内容的误读和非理性预期。 2、深
16、化市场主体转型升级“主平台”。强化“个转企”在“三转一市”工作中的基础作用和牵头作用,推动政策兑现,落实后续帮扶,防止转后“返潮”。将工作重点从重数量转到量质并重上来,助推个体户、个人独资企业向公司制转变。实施“企转股”、“个转股”专人帮扶,对“转股”企业实行“一企一议”。对有限责任公司整体改制为股份有限公司,符合相关条件的,免去审计评估环节。加大“三名”商标、地理标志培育力度。增强市场主体规范运用与管理商标的能力,提高争创“三名”商标的积极性。围绕自然、人文、产业优势,挖掘特色农产品资源,完善地理标志保护梯队。推进品牌指导站在中心镇的全覆盖,实现建站功能由“引导注册”向“指导品牌创建”转型,
17、服务对象由“企业主体”向“区域产业”深入,促进区域经济转型升级。 3、开辟新兴商事战略产业“新蓝海”。把网络经济作为赶超发展的“一号新产业”,主动承接“国家电子商务示范城市”创建任务,落实xx市促进网络经济发展扶持办法相关举措,助力“电商大军”建设,支持传统企业借电子商务实现转型升级。在xx市申报国家广告产业试点园区具备初步条件的基础上,指导建设单位加快产业园区基础建设,使园区建设具备实体建筑轮廓,使广告产业园区成为一期工程主要项目。 4、激活融资元素拓垦温州金改“试验田”。3月1日起,温州民间融资管理条例即将施行。要鼓励有资质、有资金实力的企业和自然人投资设立新兴金融辅助机构。支持农村金融服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2022 工商局 年度工作 总结 来年 工作思路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