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市科学技术局工作总结报告.doc
《2022市科学技术局工作总结报告.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2市科学技术局工作总结报告.doc(14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市科学技术局工作总结报告 一、20xx年工作情况一年来,在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市科技局认真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深入实施创新驱动战略,开放整合创新资源,支持壮大创新主体,建设提升创新载体,全市高新技术产业和新兴产业发展实现新突破,国家创新型科技园区和创新型城市建设取得新成效,自主创新先导区建设迎来新开局。 (一)主要目标高新技术产业:全年新增高新技术企业136家(目标100),累计860家;新认定民营科技型企业超1700家(目标1000),累计超6800家;预计完成规模以上高新技术产业产值超4100亿元,占规上工业总产值41%以上(目标41%)。科技产业园区:“一核两区
2、三园多基地”全年新增申请专利12500件(目标12300),其中发明专利2900件(目标2900)。国家创新型科技园区“一核八园”实现营业总收入超1292亿元(目标1280);园区企业新增申请发明专利超1592件(目标1350);开工建设项目35项,总投资210亿元,当年完成投资超100亿元(目标80)。创新创业平台:新建公共技术服务平台3家,累计29家;新增市级以上企业研发机构198家(目标80),其中省级以上74家(目标35),累计建成“两站三中心”914个。新增市级孵化器、加速器13家,新增省级孵化器2家、国家级孵化器2家,新增孵化、加速面积超100万平方米(目标100),累计达600万
3、平方米,培育科技企业近4900家(目标4860)。知识产权创造:全年完成专利申请41705件(目标26000),其中发明专利11840件(目标7000);专利授权18207件(目标12000);万人发明专利拥有量10.21件(目标8)。落实优惠政策:全市共有1751家企业享受科技减免税政策21.62亿元(目标20),同比增长8%。其中605家高企享受减免税12.87亿元,企业数增加154家;908家企业50%加计扣除额为24.04亿元,比上年增长8400万元,享受研究开发费加计扣除税收减免6.01亿元,比上年增加2100万元,企业数增加216家。争取创新资源:全年争取省级以上科技项目521项,
4、争取经费首次突破5亿元(目标3)。成功举办“5.18”展洽会等产学研重大活动13次(目标10),新增产学研合作项目357项(目标300)。 (二)工作亮点上级奖励认定:我市通过全国县市科技进步考核,连续14年评为全国科技进步先进市;在2013年中国城市创新报告全国地级市城市创新能力排名中列第7位。国家创新型科技园区建设通过科技部中期考核;西太湖科技产业园获科技部“国家医疗器械国际创新园”称号;常州生物医药科技产业园、金坛高新技术创业服务中心获批国家级孵化器;全市荣获XX省科学技术一等奖1项、二等奖7项、三等奖6项;润源经编公司获中国专利优秀奖,华达科捷公司获中国专利外观设计优秀奖;福昌环保和联
5、力自动化两家公司获XX省专利金奖;创意产业基地、xx区工业设计园获得省级文化科技产业园认定;常州列入省科技金融合作创新示范区;常州科教城在创业邦2013年中国最佳创业园区评比中位列第二,并获评最具潜力创业园区。市知识产权局获全国知识产权系统人才工作先进集体称号。全省争先进位:质量指标:全社会研发经费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2.6%,列全省第四;科技进步贡献率58%,列全省第四;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65%,列全省第三;万人发明专利拥有量超10件,列全省第四。规模指标:全市省级外资研发机构累计78家,列全省第二;高新技术企业累计860家,列全省第三;创业孵化、加速面积达600万平方米,列全省第三;企业专利
6、申请总量和发明专利申请总量大幅提高,分别达到28775件和8365件,均列全省第三;省知识产权工程师培训合格272人,列全省第三;大中型工业企业研发机构建有率93.3%,列全省第四;共有1751家企业享受科技减免税政策21.62亿元,列全省第四。项目经费:争取省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绩效评估优秀项目12个,列全省第一,争取经费2446万元;国家新药专项项目获省匹配资金887万元,列全省第一;国家国际科技合作专项经费2876万元,列全省第一;省国际科技合作项目经费540万元,列全省第二;省科技支撑项目和课题数19项,经费2650万元,列全省第一;省天使投资引导资金风险补偿项目42项,列全省第一,确定风
7、险补偿金3750万元,列全省第二;省上市培育科技支撑计划12项,经费720万元,列全省第二;上市培育计划入库企业27家,列全省第三;入选省创新团队计划2个,列全省第三;省产学研重大创新载体项目4项,经费3700万元,当年拨款2050万元,列全省第二,前瞻性面上项目32项,经费945万元,列全省第三;省成果转化项目16项,经费1.24亿元,列全省第四;国家创新基金项目立项41项,经费2997万元,列全省第四。 (三)工作特色按照“一总三重一建设”的思路,突出全市科技创新总体布局,推进重大项目、重点工作、重要活动,加强科技队伍自身建设,全面提升科技创新工作的能力和绩效。 1.突出总体布局,科技园区
8、的承载能力进一步提升。贯彻苏南现代化示范区建设规划要求,进一步加强区域创新布局,把科技产业园区作为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推进科技产业化的主要阵地。一是确立空间布局。2012年12月29日召开的市委十一届四次全会明确提出在“一核八园”基础上努力打造全市科技产业园区的“升级版”,确立了“一核两区三园多基地”为重点的区域创新布局,奠定了园区作为苏南现代化示范区建设的重要载体地位。二是明确产业定位。2月26日,市委、市政府召开了全市科技创新推进会,根据宏观经济形势及我市产业发展的实际需求,出台了关于优化完善常州国家创新型科技园区发展定位的指导意见,建立了特色产业和入库企业动态调整机制。其他科技产业园也进
9、一步完善发展规划,明确了产业发展重点。三是完善服务功能。重点推进“一平台三中心”建设,即公共技术服务平台、人才服务中心、科技金融中心和产学研合作中心。10万平方米的常州科技金融中心在常州国家高XX县区启动建设。四是提升创新能力。全年新增入驻机构和孵化企业超过400家。中美科技园、中德创新中心落户武进国家高XX县区,上海交大、西安交大等五所高校首批入驻西太湖大学科技园。江南石墨烯研究院建设取得重大突破,全年争取上级项目经费2220万元,其孵化的二维碳素公司成功研制投产国内首条年产3万平米石墨烯透明导电薄膜生产线,第六元素公司成功投产国内最大规模年产100吨石墨烯粉体生产线,碳元科技公司2013年
10、销售收入和利润均比上年翻一番,分别达到2.5亿元和1亿元。五是优化体制机制。各园区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不断创新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加大了引资引智引新和项目建设的推进力度。常州国家高XX县区调整并建立了以镇主要领导为责任人的园区办,武进国家高XX县区、中关村和西太湖科技园均成立了科技局,华罗庚科技园成立了管委会工作机构。 2.突出重大项目,新兴产业的引领能力进一步提升。通过组织实施一批重大科技攻关、重大产学研合作、重大科技成果转化、重大创新平台、高层次人才培育等项目,引导创新资源配置、科技合作和研究开发,推动新兴产业和高新技术产业加快发展。一是向上争取科技项目。全年申报省级以上各类科技项目828
11、项,其中国家级159项、省级669项,争取国家、省级资金项目521项、经费5.08亿元。二是协同推进项目实施。建立并发挥重大项目协同推进机制的作用,全年协同推进重大科技项目101项,共征集到企业需求65项,58项得到解决并获得企业认可,其余7项已制定解决方案并在推进中。全年累计落实省级以上科技项目本级配套资金1.2亿元,帮助企业解决用地指标470余亩,其它有关融资、人才、用电等需求也得到缓解。三是推进“4+1”科技专项。围绕全市发展大局,实施智能装备制造、先进(碳)材料、科技文化融合、智慧城市、科技惠民4个产业发展专项和1个民生科技专项,争取国家、省科技项目280项,经费2.69亿元,实施市科
12、技项目近200项,下达经费5000多万元,带动投入10亿元,突破关键技术70多项、开发新产品30余项、新建成产业化生产线10余条,当年新增销售50亿元以上,新增利税10亿元以上。争取国家科技惠民计划实现零突破,三信环保公司“生活(餐厨)垃圾和城市污泥综合处理技术示范与推广”项目获科技部870万元资助。四是加强项目监督管理。对科技项目立项全部实行网上申报、评审和公示,聘请省外专家,开展异地评审,严密工作程序。围绕项目审批、经费管理、成果鉴定等关键环节,建立科技项目责任追究制度,建立主动征求人大、政协及相关部门和企业意见的工作机制,完善科技经费管理办法,在市财政、审计等部门联合开展的财政资金绩效评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2022 科学技术 工作总结 报告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