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版学案】2015-2016学年高中地理 4.1区域农业发展练习 新人教版必修3.doc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05.gif)
《【金版学案】2015-2016学年高中地理 4.1区域农业发展练习 新人教版必修3.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金版学案】2015-2016学年高中地理 4.1区域农业发展练习 新人教版必修3.doc(15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第四章 区域经济发展第一节 区域农业发展以我国东北地区为例自主学习(教材P60P62)1东北地区概况。(1)范围:黑龙江、吉林、辽宁三省及内蒙古自治区的东部。(2)地位:我国重要的商品粮基地、林业生产基地和畜牧业生产基地。2自然条件。(1)气候条件:东北大部分地区属于温带湿润、半湿润气候区,雨热同季。热量和水分条件基本上可满足一年一熟作物的需求,但是农作物生长容易受到低温冷害的影响。(2)地形、土壤条件:地形条件:包括高原、平原和山地三类地形单元,便于开展农业多种经营。土壤条件:黑土、黑钙土广泛分布,土层深厚,有机质含量高,有利于农业生产。3社会、经济条件。(1)良好的工业基础。(2)交通发达
2、,对外联系方便。(3)与周边国家相比,在农产品、农业种植技术方面有明显优势。(4)开发较晚,人口密度较低。合作探究东北大米因质量优而广受市场欢迎,这与气候条件有什么关系?答案:东北地区光照充足,昼夜温差大,作物生长期长,因此品质上乘,再加之气候寒冷,农作物病虫害少,几乎不需要施用农药,天然具有绿色大米优势。同步辅导要点归纳区域位置东北地区优越的地理位置是:位于东北亚区域的中心地带,东面、北面、西面与朝鲜、俄罗斯、蒙古接壤,东隔日本海、黄海与日本、韩国相望,南濒渤海并与华北地区相连接。难点解惑东北地区气候特点及成因(1)气候。相对于地形、土壤等来说,气候是区域农业生产中最难改造的自然条件。气候条
3、件制约着一个区域农业的生产品种、耕作制度和生产季节等。东北地区气候特征及成因:气候对东北地区农业生产的影响(如下图)。东北地区由于冬季寒冷,夏季温暖,降水集中于夏季,热量和水分配合得协调,仅可以满足一年一熟农作物生长的需求,这就使得农作物生长季节集中在气温较高的410月,农事活动为春播、夏管、秋收,同时农作物要适应环境,多为喜凉品种,如甜菜。(2)地形。东北地区包括高原、平原和山地三类相对完整的地形单元,从而为农业多种经营提供了条件。如下表所示:方位地形单元及特征条件对农业的影响西部内蒙古高原,地势平坦,降水较多,是优质草原牧场适合发展畜牧业,是畜牧业基地中部和东北部东北平原广阔,面积占全国平
4、原面积的1/3,黑土、黑钙土广泛分布,土层深厚,有机质含量高适合发展种植业,是商品粮基地东、北、西三面山地环绕,森林资源丰富,木材蓄积量占全国总量的31%适合发展林业,是林业生产基地同步检测下图为我国某区域图,读图回答13题。1图中A地区近年来已成为我国重要的葡萄酒酿造业原料生产基地,该地区葡萄品质优良的自然条件是(A)A光照充足,昼夜温差大B气候干旱,降水稀少C冰川融水丰富,灌溉便利D平原广阔,黑土肥沃解析:该地区为宁夏平原,该地区有利于葡萄种植的自然条件是光照充足,昼夜温差大,有利于有机物的积累。该地区生长的葡萄糖分高。所以选择A选项。2图中A地区农业发展中存在较明显的土地盐碱化问题,其产
5、生的主要原因是(C)纬度较高,冻土发育,含盐水分不易下渗气候干旱,降水少,蒸发旺盛农业耕种过程中,长期采用大水漫灌的灌溉方式地处河谷地区,水流平缓,对土壤侵蚀作用微弱ABCD解析:西北地区土壤盐碱化形成的主要原因是不合理的灌溉,加上地区气候干旱,降水少,蒸发旺盛,盐分积累,所以本题选择C选项。3图示区域内甘肃、宁夏在黄河附近形成一条“工业长廊”,根据图中信息判断该工业地带属于(D)A以棉、毛纺织工业为主的工业地域B以木材加工工业为主的工业地域C以石油、煤炭开采为主的工业地域D以有色金属冶炼和水电为主的工业地域解析:根据图示,水电站广布,水能资源丰富,适合发展动力密集型工业。本区铜等有色金属分布
6、多,更利于发展有色金属冶炼业,所以选择D选项自主学习(教材P62P64)1区域划分依据:气候、地貌、植被和土壤等农业生产自然条件的差异及农业生产方式的不同。2三大农业生产区域。合作探究东北地区为什么能够发展水稻种植业?答案:辽河、松花江流域的大型灌区和东部山区河谷盆地,水源充足,土壤肥沃,光、热、水以及土壤条件能够种植水稻。因此,这一地区为东北地区主要的水稻产区。但是,在东北的其他地区,随着纬度的升高,积温逐渐减少,在农业发展过程中仍可通过培育优良品种、改进种植技术等措施,使水稻种植向北扩展到50以北的黑龙江沿岸。同步辅导要点归纳东北的区域位置东北地区农业生产条件地域差异显著,农业生产的地域性
7、突出。根据气候、地貌、植被和土壤等农业生产自然条件的差异及农业生产方式的不同,东北地区可划分为三大农业生产区域。农业生产地域主要分布区自然条件耕作农业区小麦区北部,以三江平原、松嫩平原北部最集中水稻分布区辽河和松花江流域的大型灌区,东部山区的河谷盆地玉米带普遍,向北种植比例减少,主要在松辽平原大豆产区北部,向北种植比例增多湿润、半湿润的东北平原地区(续上表)林业和特产区林业区大小兴安岭和长白山区特产区珍贵药材产区长白山区苹果梨产区延边柞蚕茧产区辽东低山丘陵、半岛丘陵区苹果产区辽南湿润、半湿润的山区畜牧业区放牧畜牧业区西部高原(三河马、三河牛)、松嫩平原西部(东北红牛)、部分林区草地半干旱的高原
8、地区舍饲养畜业区广大农区湿润、半湿润的东北平原地区难点解惑耕作农业区中,玉米种植比例由南向北逐渐减少,而大豆和小麦的种植比例逐渐增加玉米生长需要温暖的气温条件,东北平原中南部属于中温带,热量条件满足玉米生长的需求,随着不断往北,热量条件逐渐不适宜玉米生长,且产量由南往北产量降低,故种植面积下降。大豆和小麦(春小麦),能够适应北温带的热量条件,都可以在东北平原,但是由于玉米的单产比小麦和大豆高,且中南部适宜种植玉米,所以南部玉米种植比重大,而北部大豆和小麦的种植面积增加。同步检测读“东北地区”图,结合所学知识,完成14题。1D地的资源有(D)A铁矿B煤炭C石油D森林解析:根据图示:图中D地位于长
9、白山脉附近,该地区降水较为丰富,山地森林资源丰富。所以本题选择D选项。2关于东北地区农业布局特点的叙述正确的是(B)A甲、乙、丙地区是东北主要的水稻区BABC区是东北的主要的林业和特产区CBC是我国最大的林区DFEG三河交汇地区是三河牛和三河马的主要分布区解析:甲、乙、丙地区是东北平原地区,东北地区主要的粮食作物是小麦和玉米;ABC区为山地,适合发展林业和特色农业;我国最大的林区是东北林区,大兴安岭林区是我国最大的国有林区,也是我国最大的原始林区。大兴安岭林区为A。三河牛和三河马主要位于内蒙古牧区。所以本题选择B选项。3下列关于东北地区的说法正确的是(D)A东北地区农业生产的季节性强制约了农村
10、的综合发展B光照充足,昼夜温差大,该地区生长期长,利于养分积累是东北大米质量优越的重要原因C与我国主要农业区相比,热量条件无论怎么看都是我国东北地区的劣势D气候寒冷、病虫害少;几乎不需施用农药,农产品具有天然的绿色优势解析:我国东北地区夏季气温高,白昼时间长,热量较为充足,能够满足农作物的生长;气候寒冷、病虫害少;几乎不需施用农药,所以农作物的品质好,具有天然的绿色优势。所以本题选择D选项。4东北作为我国传统的大豆主产区,其突出的区位优势是(C)A靠近市场 B光热充足C土地肥沃 D水源丰富解析:我国东北地区拥有广大肥沃的黑土,土壤肥沃,有利于大豆的生产。所以本题选择C选项。自主学习(教材P64
11、P66)1地位:全国最大的、比较稳定的商品粮基地。其中,三江平原商品率最高。2突出特点合作探究东北地区建设商品粮基地有哪些有利条件?答案:余粮多,粮食商品率高;生产条件好,旱涝保收,农业生产基地好;条件好的宜农荒地多,投资少,见效快,增长潜力大;交通便利,运输方便。同步辅导要点归纳建设商品粮基地需要具备的条件(1)建设商品粮基地要具备的条件:余粮多,粮食商品率高;生产条件好,旱涝保收,农业生产基础好;条件好的宜农荒地多,投资少,见效快,增产潜力大;交通运输方便。(2)东北地区建设商品粮基地的优势条件:东北地区人少地多,人口较少,余粮多,可以提供更多的粮食作为商品粮;宜农荒地数量很多,后备土地资
12、源丰富;黑土肥力很高;夏季高温多雨,农业生产条件优越,增产潜力很大;东北地区是我国铁路网最稠密的地区,交通运输条件极为便利。(3)建设商品粮基地的好处:建设商品粮基地可以充分合理利用多种地域性条件,为粮食生产选择最适宜的自然环境;商品粮基地为国家粮食储备提供了可靠的保证,对平衡粮食余缺有很大的作用;合理的商品粮基地建设,可减少粮食运输费用。难点解惑东北地区成为商品粮基地的原因自然因素:地处东北平原的三江平原、松嫩平原、辽河平原,地势平坦,土地连片,大面积分布,有肥力很高的黑土和黑钙土,这里除南部属于暖温带外,中部和东部,三江平原属于中温带,受季风影响,夏季高温多雨,水热配合协调,可满足农作物一
13、年一熟的生长需求。人文因素:东北地区人口较少,人均耕地远高于全国平均水平,可提供较多的商品粮;东北重工业基础雄厚,可提供农业发展需要的各种农业机具,而大面积分布,地势平坦的耕地,最适宜大型机械化的发展,农业生产效率高。同步检测我国的全国性商品粮基地应建在(B)劳动力充足和粮食产量大的地区粮食生产条件和基础较好的地区粮食商品率高,增产潜力大的地区人多地少,农业机械化程度较高的地区A BC D解析:中国是传统的农业大国,粮食生产历史悠久,具有明显的地域分布特征。南方属水稻集中产区,北方属小麦集中产区,玉米、豆类、薯类的种植则相对分散。东北平原、华北平原、长江中下游平原、四川盆地等地,是重要的粮食产
14、区。在一些农业生产条件较好、粮食商品率较高的地区,国家建立了商品粮基地。故选B。自主学习(教材P67P69)1存在的问题及后果:人口激增,高强度的农林开发,造成土地的不合理利用,导致农业生态环境退化。2发展原则:从改善农业生态环境入手,坚持开发、利用与治理、保护相结合,坚持经济效益、生态效益的统一。3发展方向:建设成为我国最大的绿色食品基地和高水平的农业专业化区域。4不同区域发展方向及重点。区域发展方向发展重点平原区面向国内,强化商品粮、大豆等大宗农产品生产,确保国家粮食需求提高产品质量和竞争力;加快发展农产品加工业;延长产业链条;建设绿色食品基地西部草原区围绕生态建设和增加农牧民收入两大主题
15、,结合退耕还林、还草工程,大力发展生态农业和舍饲畜牧业强化人工草地建设,发展草业经济,推动退耕、退牧和围栏限牧工程实施,发展集约化草食性畜牧业山区以森林资源保育为核心,半山区实现“立体开发”,山区发展特色农业和特产品配套加工业特色经济作物为主,实现由原料型生产向原料及产品加工并举的转变合作探究分析东北地区中西部的草业畜牧业加工业耦合发展模式的优势?答案:有效保护了西部草原的生态环境,使中部产粮区的粮食就地转化,中西部地区建立密切协作关系,形成了有机的产业链条,各自的优势得到充分的发挥。同步辅导要点归纳东北不同区域农业发展方向与重点农业区域存在问题农业发展方向农业发展重点平原区水土流失、黑土退化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金版学案 【金版学案】2015-2016学年高中地理 4.1区域农业发展练习 新人教版必修3 2015 2016 学年 高中地理 4.1 区域 农业 发展 练习 新人 必修
![提示](https://www.taowenge.com/images/bang_tan.gif)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