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推进新农村建设意见.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农业推进新农村建设意见.doc(9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农业推进新农村建设意见 发展现代农业,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首要任务。*农村人口和农业从业人员多,农业基础相对薄弱,加快现代农业发展更具必要性和紧迫性。根据中央和省委省政府关于发展现代农业的一系列方针政策和决策部署,结合*实际,现就我市加快发展现代农业,推进新农村建设提出如下意见: 一、指导思想 以党的十七大精神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紧紧围绕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目标,按照市委“两创一促”的总要求,深入实施城乡统筹战略,大力发展高效生态安全节水的现代农业,继续优化农业产业结构,不断提高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有效保护农业生态环境,加快培育新型农民,着力强化农村公共基础设施建设,切实改善农业生
2、产条件,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农村和谐与城乡一体化进程,让广大农民群众得到更多的实惠。 二、基本原则 -坚持优化结构调整与强化设施装备相配套。按照高效生态安全节水农业的要求,发挥比较优势,调整种养结构,优化区域布局,加强基础设施,强化技术装备,拓展农业功能,提升产业层次,提高农业综合竞争力。 -坚持资源综合利用与生态环境保护相统一。针对我市“人多、地少、水缺”的现状,推进农业发展方式转变。发展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农业,合理利用和有效保护农业资源,发挥农业保障供应和支撑生态的双重作用,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 -坚持科技创新与体制机制创新相协调。强化科技支撑,深化体制改革,创新组织形式和利益联结
3、机制,增强产业保障能力和发展活力。 -坚持市场导向与政府主导相结合。以市场为导向,发挥市场对产业发展的带动和促进作用。强化政府公共服务与管理,建立健全政府主导的多元化投入机制,营造产业发展的良好环境。 三、发展目标 到2011年,全市现代农业发展达到以下目标: -农业农村经济优化发展。农村经济总收入达到450亿元以上,年均增长15%;经济作物和畜牧业生产占农业总产值的60%以上;蔬菜、生猪、禽蛋等主要农产品市场供应自给率分别达到60%、75%和50%。 -农业发展方式加快转变。完成农田水改旱面积8万亩。农业标准化生产普及率达到40%;畜牧业生产专业化程度达到80%;农机装备总动力达到30万千瓦
4、,耕种收管综合机械化率达到30%;灌溉渠系水有效利用系数控制在0.65以上。 -农业生态环境明显改善。全市森林覆盖率达到52%;农村清洁能源利用率和畜禽养殖排泄物资源化利用率分别达到75%和95%以上。 -农业减灾能力显著提高。努力使全市重要区域的防洪排涝标准分别达到50年一遇和20年一遇,力争农田排涝标准达到10年一遇。完成病险水库的除险加固,提高山塘防洪标准,继续实施标准河道建设。建立完善气象防灾减灾应急保障体系。 -农业保障服务切实增强。标准农田面积稳定在12万亩,不断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治理水土流失面积60平方公里;实施滩涂围垦18万亩,围垦成陆面积8万亩;植物病虫害损失率控制在3%
5、以下;确保不发生重大动植物疫情;渔农村“农民信箱”入户率达到20%以上;年产值500万元以上的农业龙头企业达到10家,农民专业合作社达到150家,其中规范化农民专业合作社达到80家,带动农户3万户;农业政策性保险覆盖面达到应保项目的80%以上。 -农民收入持续增加。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13700元以上,年均增长11%以上,其中工资性收入比重达到65%以上,农村低收入家庭进一步减少。 四、主要任务 围绕上述发展目标,现代农业发展的主要任务是抓好九项重点工程建设。 (一)特色产业工程 重点发展我市既有资源优势和产业基础,又有市场潜力和发展前景的蔬菜、瓜果、茶叶、花卉、苗木、畜牧等优势特色产业。集中扶
6、持建设规模化高效蔬菜基地60个,其中主要经济大岛确保有2个50亩以上的蔬菜生产基地,建设10个旱粮基地、50个水果基地、15个茶叶基地、20个花卉苗木繁育基地、20个生态畜禽养殖场(小区)。同时,建设20个休闲观光农业基地。形成一批优势产业特色乡镇、特色村,促进农业区域化布局、专业化生产、产业化经营。促进农业与旅游业、与城市景观相结合,深入实施“强龙兴农”示范工程,高标准发展生态型农业、休闲观光型农业、外向型农业及农产品精深加工业,提高农业综合效益和产业化经营水平。 (二)绿色生态工程 深入开展绿色生态*建设工程。以329国道和疏港公路全程为重点,加快实施生态廊道工程建设,全面建成两侧各30米
7、的绿化林带;以全市主要城镇、景区及外围山体为重点实施城镇景观林工程建设,创建100个省、市级绿化示范社区(村);以*本岛和全市其他主要岛屿为重点实施沿海防护林工程建设,实现海岸基干林带基本闭合,形成由海岸基干林带、平原农田林网、城镇村庄绿化组成的高标准综合防护林体系;以补植造林和封育改造为重点,加快重点生态公益林建设,全市重点生态公益林建成面积达到40万亩。加强林地资源保护。建设改造高效生态养殖区和规模养殖场,完成现有年存栏生猪300头以上,家禽1万羽以上的畜禽养殖场(户)的畜禽排泄物综合治理,实现养殖污水达标排放。建设20个生态环境保护与清洁能源综合应用示范村,进一步改善农村生态环境。 (三
8、)平安农业工程 推进农产品质量安全、重大动植物疫情防控、森防安全、农机安全和农产品供求预警“五大平安体系”建设。巩固提高市、县两级农产品质检机构的检测能力。加快无公害农产品基地建设,全市无公害农产品基地面积确保10万亩。建立健全重大动植物疫情预警与指挥、预防控制、检疫监督、兽药质量检测及残留监控、防疫技术支撑、防疫物质保障六大系统。推进动物防疫示范乡镇建设,重点完善市、县两级动物防疫基础设施。加强林区道路阻隔、预警通信、。望监测等森林消防基础设施建设,提高森林火灾综合防控能力。深入推进“平安农机”创建活动,重点建设10个“平安农机”示范乡镇和30个“平安农机”示范社区(村)。以标准农田为重点,
9、每年实施“沃土工程”3万亩。 (四)科技兴农工程 以提升农业科技水平,加速农业科技成果转化,提高农民科技素质为重点,深化农业科技推广体制改革,统筹科技资源,整合“农民信箱”、“农技110”、“渔农天地”等涉农信息资源平台,重点实施一批农业科技示范引导性项目;发展一批农业专业技术带头人、科技入户示范乡镇(村)、农业科技示范场、农业科技示范户;抓好一批特色产品优质高产、种养业新品种、农业实用技术推广示范点,提高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完善农业气象灾害预警、农产品销售、科技信息服务等应用系统,因地制宜引进推广先进适用的新型机械化设备及配套机具。 (五)服务体系建设工程 积极推进多渠道、多形式、多层次的农
10、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建设,为农民提供产前、产中和产后的全过程综合配套服务。根据种殖业、养殖业等不同产业的基本特点和发展的内在要求,探索引导农户进入市场和扩大经营规模的有效途径,不断提高生产的专业化、经营的一体化和服务的社会化。组建和推广以专业合作社为基础、供销合作社为依托、信用合作社为支撑、政府部门服务和管理为保障的“四位一体”的农村新型合作体系。培育和发展行业协会和中介组织,发挥农村能人的辐射带动作用。引导专业合作社开展生产标准化、经营品牌化、产品安全化、管理规范化、社员知识化“五化”建设。扶持培育农产品流通服务业,全市建成5个农产品营销服务中心,帮助企业和农民搞好产销衔接。建立蔬菜瓜果、种子种
11、苗等农作物救灾储备制度和重大灾情疫情风险保障机制。加快基层农技推广服务体系建设。 (六)新型农民培训工程 着眼于农民技术素质和就业创业能力的全面提高,健全农民培训机制和扶持政策,整合教育资源,完善培训设施,加快农民科技教育培训中心建设,加快培育一批有文化、懂技术、善经营的新型骨干农民。适应结构调整和产业升级的需要,深入实施适应现代农业发展的实用技术培训,拓展培训内容,提高农民承接、运用科技成果的能力和转移就业竞争力。大力培育农村后备劳动力,积极开展农民学历教育和农村职业技术教育。全市累计培训农民30000人,转移就业28000人。 (七)度汛防洪保安工程 继续实施“千库保安”工程,加快病险水库
12、除险加固步伐,完成55座病险水库除险加固任务,完成150座重要病险山塘加固建设。加强标准海塘的管理维护,完成20公里病险海塘加固任务。完成60座病险水闸加固建设。加快水流域规划的实施,完善预警体系,提高防洪(潮)减灾能力。 (八)河道综合整治工程 按照“水清、流畅、岸绿、景美”的总体目标,继续实施“万里清水河道”工程,加大对农村河道的整治力度。河道整治以防洪、排涝、蓄水、灌溉、治污、改善水环境为主要内容,建设清水河道460公里。其中,通过清淤、拓宽、新挖、护岸、截污、清障、绿化等综合措施,整治以*本岛为主的标准河道100公里。推广河道水面保洁制度,促进村容村貌和农村生产生活条件的改善。 (九)
13、小型农田水利工程 继续实施“千万亩十亿方节水工程”。围绕特色产业基地建设,加强水土田林路等基础设施综合配套改造。着力完善蔬菜、瓜果等产业基地的排灌系统,提高排涝抗旱能力。扶持发展设施栽培,推广节水灌溉面积4万亩。建立农田水利设施的养护管理长效机制。 五、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 各级党委、政府要切实加强对农业农村工作的领导,牢固树立和切实落实科学发展观,始终坚持农业基础地位不动摇,坚持把解决“三农”问题作为党委、政府工作的重中之重,及时研究解决现代农业发展过程中的重大问题。各级涉农部门要增强使命感和责任感,结合本地区、本部门实际,加强调查研究,把握发展要求,切实抓好各项任务的落实工作。各有
14、关部门要强化统筹城乡发展的理念和服务“三农”的职能,加强协调配合,更加积极主动地参与现代农业建设。社会各界要一如既往地关心、支持“三农”工作,形成发展现代农业、推进新农村建设的强大合力。 (二)加大投入力度 各级政府要加强对农业和农村的支持与保护,进一步加大财政投入,推进现代农业加快发展。市财政逐年增加专项资金用于发展现代农业。各县(区)也要增加相应的专项资金,对扶持发展项目按市补助额度实行同比例配套;发挥财政性投资的引导作用,引导和鼓励信贷资金、工商企业、民间资本投资农业,加大农业项目招商引资力度,形成多元化的农业投入体系,促进农业投入的稳定增长。 (三)创新体制机制 稳定完善土地承包关系,
15、切实保护农民土地承包经营权。建立健全农村土地经营权流转机制,稳妥推进土地合理流转和适度规模经营。推进农村综合改革,加强基层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职能。强化农村财务审计监督,深化和完善村级会计委托代理制,推进县(区)、乡镇、社区(村)三级财务计算机监督网络建设。创新农村经济管理体制和经营机制,推进以社区股份制为主要形式的农村集体资产管理体制改革,理顺集体经济分配关系。创新农村集体经济发展途径,拓宽农村集体经济发展空间,发展壮大农村集体经济。探索建立面向农民专业合作社等新型市场主体的农业信用担保体系,解决农民贷款融资难问题。建立健全农民减负长效监督机制,维护农民权益,推进和谐社会建设。 (四)强化法制保障 认真执行农业法、水法、防洪法、水土保持法、农村土地承包法、农产品质量安全法等农业和水利法律法规,依法加强农业基础地位,加快水利设施建设,加强防汛工程管理,保护农业资源环境,保障农民合法权益。深入开展农业和水利法律法规普及宣传,提高农民守法经营和自我保护的意识与能力。健全执法体系,推进综合执法,促进执法规范化建设,提高执法水平,为农业和农村经济社会发展保驾护航。 第 9 页 共 9 页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