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立健全城乡社会救助意见.doc
《建立健全城乡社会救助意见.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建立健全城乡社会救助意见.doc(11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建立健全城乡社会救助意见 为加快建立和完善全市城乡社会救助体系,做好新形势下困难群众的社会救助工作,促进经济快速发展、社会和谐稳定,根据*自治区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建立健全城乡社会救助体系建设的意见(新政办发200686号),结合我市实际,提出如下意见: 一、充分认识建立健全城乡社会救助体系的必要性和重要性 建立健全城乡社会救助体系,保障困难群众基本生活,对于维护和促进*改革、发展和稳定具有重要意义。近年来,我市城乡社会救助工作在改革中不断深入、发展,通过完善制度,加大投入,规范实施,严格管理,社会救助范围不断扩大,救助成效日益显著,在保障低收入群众基本生活,维护社会稳定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但是
2、,随着社会救助需求的不断扩大,社会救助制度尚不完善的问题直接影响了困难群众的生活保障。各级各有关部门要从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高度,充分认识新形势下推进城乡社会救助体系建设的必要性和重要性,高度重视,充分发挥各自职能,认真做好各项工作,共同推进我市城乡社会救助体系建设。 二、城乡社会救助体系建设的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和工作目标 (一)指导思想。 以_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坚持以人为本,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精神和科学发展观,以维护社会稳定、促进*经济和社会和谐发展为重点,大力推进适应我市经济发展水平、符合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要求的社会救助体系
3、,切实保障城乡困难群众的基本生活权益,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做出贡献。 (二)基本原则。 1.政府主导,社会参与。保障困难群众基本生活是政府的职责。各级政府要进一步明确责任,加强领导,加大投入,确保社会救助工作的顺利开展。要积极动员社会力量参与、支持社会救助体系建设,多层次、多途径逐步解决城乡困难群众的各种困难。 2.城乡统筹,分类施保。要从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和困难群众的实际出发,建立结构完整、制度统一、覆盖城乡的社会救助体系。要因地制宜、量力而行,在救助标准上体现家庭结构类型、救助对象困难程度的差异,兼顾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和财政承受能力分类施保。 3.资源整合,优化配置。要
4、逐步探索整合各类救助资源的有效方式,形成政府与社会的救助合力,不断提高社会救助资源的配置效益。 4.依法救助,管理规范。要积极完善有关社会救助法规与政策,建立健全与其他社会保障制度相衔接、规范统一的社会救助制度框架。要坚持公正、公开和公平的原则,逐步规范救助的对象、条件、内容、标准与程序等环节,接受社会监督,使社会救助制度化、法制化、规范化。 5.保障生活,促进就业。随着经济社会发展和财政实力的增强,不断提高困难群众的生活保障水平。制定促进救助对象积极就业的扶持政策,建立救助与就业相衔接的良性运行机制。 (三)工作目标。 努力构建以城乡低保、灾民救助、五保户供养、优抚对象的基本生活保障制度为基
5、础,以医疗、教育、供暖、住房、就业等专项救助制度为辅助,以各项政策优惠、临时救济、慈善救助和社会互助为补充的城乡一体化、管理规范化、组织网络化、服务社会化的新型社会救助体系,使广大城乡贫困群众的基本生活得到保障,特殊困难得到救助。建立以民政部门牵头,政府相关部门配合,社会广泛参与的社会救助体系,加强沟通协调,建立联动机制,最大限度地整合各方面资源;建立以财政投入为主,以稳定、规范的社会捐助为辅的资金筹措机制,切实保证社会救助的资金投入;建立以基层民政部门及其社会福利救助机构为主体,以社区及其爱心慈善超市为依托,连接城乡的社会救助服务网络,实现社会救助管理服务社会化;建立覆盖全市的社会救助管理信
6、息系统,逐步实现社会救助管理的信息化。 三、进一步完善和实施各项社会救助制度 (一)完善基本生活救助制度。 1.城乡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坚持分类施保,完善配套政策,强化动态管理,确保应保尽保。按照维持居民基本生活所必需的衣、食、住费用,根据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和财政承受能力,确定保障水平,并随着生活必需品价格变化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适时调整城乡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标准。城市低保标准要与最低工资、失业保险金等社会保障相关标准相衔接。 2.农村五保户供养制度。认真贯彻落实农村五保供养工作条例(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令第456号),坚持五保供养经费分级负担的原则,明确供养标准,落实供养经费,确保五保供养资金及
7、时足额发放。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群众生活水平的提高,适度调整供养标准,条件较好的区(县)可适当提高标准。合理调整敬老院布局,集中财力、物力,整合现有资源,重点建设一批具有一定规模、功能齐全的区域性中心敬老院。加强敬老院建设和内部管理,继续发挥村级集体组织和社会力量的作用,共同关心支持五保供养工作。积极推进集中供养工作,力争用5年时间,逐步形成以区(县)、乡镇农村敬老院为主,村五保供养点为辅的五保供养服务网络,使全市集中供养率达到50%以上。 3.优抚救助制度。贯彻落实军人抚恤优待条例(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军事委员会令第413号),适时调整提高重点优抚对象的抚恤补助标准,完善我市抚
8、恤、补助、优待标准自然增长机制。进一步做好重点优抚对象医疗保障工作,建立全市优抚对象医疗保障制度。改善优抚对象的居住条件,做好孤寡在乡老复员军人集中供养工作,优先把符合条件的优抚对象纳入各类救助制度。 4.重大自然灾害紧急救助制度。建立健全应对突发重大自然灾害紧急救助体系和运行机制。健全和完善重大自然灾害应急救助预案,完善救灾物资储备、运送和发放制度,提高灾情监测和预警水平。建立灾情信息管理、救灾物资储备管理、灾民救助卡管理等制度,实施灾民受损情况专家评估机制。规范紧急救助行为,提高紧急救助能力,确保24小时内灾民吃、穿、住、医等救助措施到位,迅速、有序、高效地实施紧急救助,妥善安排灾民生活,
9、维护灾区社会稳定。 5.社会福利救助制度。进一步加大工作力度,不断强化对福利院、敬老院的孤老残幼生活救助和社会服务。积极扶持社会福利社会化,加快社会福利机构的发展步伐。贯彻落实国家、自治区和我市关于高龄老年人和特困老年人的优惠政策,创造条件改善他们的医疗、娱乐、休养、交通等设施条件,依法保障他们的合法权益。推进居家养老工作的发展,为生活困难的老年人提供居家养老服务,不断提高社会福利事业的发展水平。 (二)建立和完善专项救助制度。 1.医疗救助制度。加强医疗救助制度建设,确保城乡困难群众得到及时救助。认真贯彻落实*市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对象医疗救助暂行办法,全市每年筹集足额资金用于城市特困居民医
10、疗救助,实行滚动使用。救助标准与我市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相适应,并与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制度相衔接,切实解决城市特困居民医疗难问题。进一步完善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农村低保对象、五保对象和重点优抚对象参合费用逐步全部由政府承担,并对农村参合患病的特困居民实行特殊医疗补助政策。研究建立农村特困居民医疗救助办法,解决农村特困群众医疗难问题。各级政府要设立专项经费,用于补偿医疗机构为“无身源、无亲属、无经费”病人提供医疗服务的费用。 2.教育救助制度。在实施城乡教育救助制度的基础上,积极制定和完善城乡贫困家庭子女教育的各项救助政策,建立和完善扶贫帮困助学体系。继续坚持对义务教育阶段贫困家庭学生实行“两免一补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建立健全 城乡 社会 救助 意见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