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市环境保护局工作总结报告 (4).doc
《2022市环境保护局工作总结报告 (4).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2市环境保护局工作总结报告 (4).doc(18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市环境保护局工作总结报告 20xx年,我局在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在人大政协的监督下,在上级环保部门的指导下,认真学习十八大及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深入贯彻落实“打造品质之城、建设幸福瑞安”战略部署,以生态文明建设为统领,以环保模范城市创建为载体,以人大评议工作为动力,有力推动环境保护各项工作的落实,环境保护工作取得了良好成效。全市生态环境质量稳中向好,温瑞塘河水体总磷、氨氮比20xx年分别下降23.8%和22.7%,比20xx年分别下降37.1%和18.8%。,跨行政区域河流交接断面水质达标率100%,集中式饮用水源地水质达标率100%,城市环境空气优良率为95.8%,区域环境噪声值54.8
2、分贝,较20xx年、20xx年分别下降1.4分贝和1.5分贝,交通干线噪声平均值为68.3分贝,较20xx年、20xx年分别下降0.3分贝和0.9分贝。 (一)强整治,污染减排全面落实。 一是加快推进行业污染整治。按照“关停淘汰一批、整合入园一批、规范提升一批”的原则,深入推进六大重污染高耗能行业整治提升,原地提升企业38家、关闭整治无望企业14家,印染园区开工建设,电镀园区建成投用,电镀行业通过了xx市阶段性核查验收;深入开展第三期酸洗加工业专项整治工作,23家酸洗企业完成整治,三期累计完成146家,关停不符合整治条件的酸洗企业47家。二是全面落实污染减排。落实年度总量减排工作计划和畜禽养殖
3、减排计划,全面实施工程减排、结构减排、监管减排。督促相关部门及镇街加快建设污水处理设施及配套管网等减排项目,完成仙桥集团造纸车间、xx市华鑫禽业有限公司等2个国家重点减排项目整治任务;开展燃煤锅炉脱硫改造,加强规模以上非电企业煤耗监控和污水处理厂监管,定期对江北污水处理厂开展监督性监测,确保稳定达标排放。三是大力推进大气复合污染防治。抓好废气、颗粒物的污染整治,建成机动车环保检测体系,实施黄标车区域限行,加快高排放机动车淘汰更新。全年更新77辆公交车(占三年更新计划的68.8%),建成3个机动车排气检测站,机动车绿标持有率82%,完成230家餐饮企业油烟污染整治、80家熔炼企业废气治理、30家
4、加油站油气回收改造和20家重点企业有机废气治理,全市合法餐饮企业油烟净化装置配备率达到100%。四是深入开展黑臭河、垃圾河整治。在市生态办牵头协调下,通过各有关部门和镇街共同努力,全市共排查河道2418条,确定“两河”整治284条,全年完成投资过亿元,立案查处涉河违法排污案件214件,160条垃圾河基本完成整治任务,124条黑臭河已基本完成河面垃圾清理、河边脏乱差疤点消除、违章拆除,共清理垃圾2.5万吨,清淤18.8万方,xx市挂牌督办的54条垃圾河已完成整治、16黑臭河完成了温州阶段性整治任务。 (二)强手段,执法监管力度不断加大。 一是加强环境执法检查。开展错时执法行动、“绿箭”系列专项行
5、动,强化联合执法,发挥公安局驻环保局工作联络室作用,成立打击非法排污机动组,严厉打击环境违法行为。全年共出动执法人员32397人次,检查企业26400家次,立案查处行政处罚案件425起(日均查处1.8起),立案数较2012、2011年年分别增加15%和24%,罚款总额为1660.62万元,较2012年、2011年分别增加26.8%和80.2%,平均个案处罚额3.89万元,其中对塘下一电镀中心处罚额度高达90.8万元,创历史新高;全年打击取缔非法污染场点629家次,日均打击2.5家次,较2012年、2011年分别增加2.5倍和1.3倍,其中打击小电镀150家次、小熔炼161家次、废塑料169家次
6、,捣毁小制革转鼓数93个;查处环境污染刑事案件20起,采取刑事强制措施30人,移送、起诉24人,实现了自环保局成立以来环境污染刑事案件零的突破。二是加强建设项目监管。严格执行“三位一体”的环境准入制度和“两评结合”的环境决策咨询制度,落实建设项目污染物新增量替代实施方案,充分利用“三同时”环境监管网络平台,实现建设项目从审批到验收全过程监管。全年共审批建设项目293个(其中辐射项目36个),验收建设项目144个(其中辐射项目11个),否决建设项目14个,清理2003年以来建设项目3375个,其中在建615个,已验收1394个,已注销539个,环评执行率、验收合格率100%。三是落实综合监管制度
7、。加强排污总量监管,换发排污许可证426个,完成84家重点监管企业初始排污权核定,开展我省第一批刷卡排污试点工作,完成6家省控以上企业刷卡排污系统建设;加大排污费征收力度,全年征收排污费1546.38万元,较2012年、2011分别增加436万元和254万元;开展环保守法信用建设,全市242家企业列入2013年度企业环境行为信用等级评价;推进清洁生产,对43家企业实施清洁生产审核;推进污染源自动监测监控系统建设,18家重点污染企业纳入自动监控系统,并推进监测数据在环境执法、排污收费中的运用;加强工业危险废物及医疗废物监管工作,全市441家村卫生室和个体诊所均已签订了医疗废物回收合同,转移处置率
8、100%;加强辐射监管,全市辐射工作单位持证率100%。四是增强应急响应能力。制订出台主要污染物减排工作应急预案和大气重污染应急预案,调整应急处置专家组成员,提升应急响应能力,加强应急联动,办结反馈81890联动指令258起,并于12月份联合有关单位开展饮用水源突发环境事故应急演练。五是加强信访调处工作。开通环境信访网络受理平台,开展领导包案、领导信访调处日、“阳光局长在线”等活动,解决了一批夜间施工、非法排污、垃圾焚烧等热点难点问题。全年共办理人大建议、政协提案33件,受理环境信访、投诉4575件,是2012年的3.82倍,及时回复率100%,群众满意率85以上,做到件件有调查、事事有处理、
9、件件有回复,其中书面回复达4568件。 (三)强督查,生态建设扎实推进。 一是全力推进创模工作。健全创模工作机制,充分利用“六城六市”联创工作平台,整合全市资源,强化联创联动,共性指标共创共建,个性指标互补互促,放大和强化创模工作力度。结合“811”生态文明推进行动、生态市建设,对照创模规划和目标任务,加快推进创模六大工程,巩固提升已达指标,重点针对未达指标,制订相应的工作措施并组织实施。目前省模17项创建指标已达标11项,其余6项指标正在转化中。二是扎实开展生态创建。全年向上级争取生态资金860.57万元,完成申报国家级生态镇1个、国家级生态村2个,塘下、莘塍、锦湖等3个镇街建成省级生态镇街
10、,89个村建成xx市级生态村,我市累计建成省级生态镇街10个、xx市级生态村373个。加大农村生活污水污染治理,完成固定资产投资7328万元,新增农村生活污水处理设施30座,累计建成村级生活污水处理设施355座;完成32个村、约62公里农村生活污水收集管网建设,累计铺设农村生活污水排污管网478公里,全年环保基础设施投资完成率及“四边三化”工作温州地区排名第一。三是大力宣传生态文化。结合世界环境日、浙江生态日和xx市生态文化月宣传,紧紧围绕生态文明建设主体,深入开展环保宣传,发放宣传资料约3万份,营造了浓厚的环保宣传氛围。同时鼓励群众依法维权,以多种渠道、全方位堵塞非法排污源,鼓励志愿者们参与
11、环保、监督环保,发展壮大如塘下镇环保协会等民间环保志愿者组织。深化绿色系列创建,成功创建省级绿色社区9个、xx市级绿色学校12个。加强政务信息公开,依托市政府信息公开网站和我局门户网站,及时公开行政许可、行政处罚等政务信息1621条。加强舆论响应和引导,积极应对网络舆情与媒体负面报道,妥善处置了“局长下河游泳”、陶山“牛奶河”等6个社会热点问题。 (四)强效能,服务发展能力不断提升。 一是深化驻企服务工作。以“百组千干破百难”、“合力扶企实干圆梦”行动为重点,积极落实驻企服务工作,全年驻企服务企业30家,排查出问题9个,解决三批驻企办梳理出的问题51个。同时推出重点项目“保姆式”服务,对小微创
12、业园、电镀园区和印染园区等市重点建设项目和招商引资项目,以及需要上级环保部门审批的行政事项,我局指派专人包项目,加强指导,帮助跑办,全过程跟踪服务,及时为建设单位解决难点问题。坚持监管与服务并举,开展水产冷冻等行业污染防治设施操作技能培训会,提高企业污染防治水平。二是提高行政审批效率。创新审批思路,推出一次性告知、即办制等系列便民服务措施,公开承诺优质服务,不断简化审批程序,压缩审批时间,如环境影响报告书、报告表、登记表的审批时限分别由法定时限60天、30天、15天压缩为5天、5天、3天,全年落实即办件198799件(其中机动车环保标志核发198106件,夜间建筑施工许可证核发693件)。同时
13、加强简政放权工作,以内部调整方式下放事权13项。三是加强环境监测能力建设。一次性投入450万元,率先完成2个空气自动监测站的升级改造,新增pm2.5、一氧化碳、臭氧等3项监测指标,11月份开始实现全省联网、实时查询,为2014年发布新版空气质量指数做好充分准备;同时投入66万元对赵山渡水质自动监测站进行系统提升,新增总磷和总氮等二项监测指标;优化内部工作流程,压缩监测时间,如三同时验收监测报告完成时限由原来的60个工作日压缩到35个工作日,限期治理验收监测完成时限由原来的30个工作日压缩到20个工作日。与2012相比,2013年又增加了“垃圾河、黑臭河”断面监测、环境污染刑事案件监测、环境应急
14、监测等业务,全年共获得有效数据58358个,其中水质4580个、饮用水396个、空气51552个、酸雨180个、噪声1650个,为环保工作提供技术支撑。 (五)强机制,队伍建设不断深入。 一是严格落实党风廉政责任制。严格贯彻落实党中央的“八项规定”,不断改进工作作风,健全和完善相关制度,严格执行“六个严禁”和公务接待“三严四禁”规定,遵守gps公车管理制度和公车改革要求,全力控制“三公”经费支出,全年公务接待费用减少72%,无产生因公出国境费用。二是加强思想政治教育。组织全局干部职工深入学习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紧扣“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主题,重点领会“加快生态文明制度建设”内涵,把握
15、“源头严防、过程严管、后果严惩”的生态环境保护新思路,切实增强环保干部职工从严执法的思想意识和责任意识。三是加强业务知识培训。举行了环保法律知识更新培训、环境监察技能大比武和环境污染应急演习,同时发放环境监察执法手册等4本教材,要求全局执法人员利用业余时间自学,并于12月份举行笔试和实地执法测试,切实提高了执法人员理论素质与实战技能。四是加强依法行政建设。在成功创建xx市依法行政示范单位的基础上,积极开展省级环保系统依法行政示范单位创建工作,规范环保行政执法行为,努力提高依法行政、依法管理水平。规范行政自由裁量权,进一步完善行政处罚电子平台,着手开展行政许可定量化、规范化建设。五是深入推进干部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2022市环境保护局工作总结报告 4 2022 环境保护 工作总结 报告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