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生态住宅绿色建筑小区施工管理建设评价技术细则.doc
《绿色生态住宅绿色建筑小区施工管理建设评价技术细则.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绿色生态住宅绿色建筑小区施工管理建设评价技术细则.doc(41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绿色生态住宅绿色建筑小区施工管理建设评价技术细则1.1一般规定1.1.1 施工单位应建立生态小区项目施工管理体系和组织机构,制定并实施完善的施工计划。1.1.2 施工前应对设计文件中生态小区的重点内容进行专业交底。1.1.3 施工单位应加强施工过程中健康、舒适居住环境建设,营造绿色宜居空间环境,制定施工人员职业健康安全管理计划,并组织实施。1.1.4 施工中应减少场地干扰,尊重、保护现场环境。1.1.5 施工所用的材料、构配件、设备等其品种、规格应符合设计要求和相关标准的规定,严禁使用国家、行业和重庆市明令禁止、淘汰的材料、设备、机具和产品。1.1.6 施工过程中应能实现施工能源的高效利用,采
2、用能源利用率高的施工机械设备,采用节能型设施。1.1.7施工中应加强绿色施工组织管理和绿色施工过程资料的收集整理,施工项目应满足重庆市绿色施工相关要求。1.1.8 施工中应利用智能化、信息化手段进行施工现场智慧管理。【条文说明】1.1.11.1.8 提出绿色施工管理的组织要求及管理要点。1.2 控制项1.2.1合理组织生态小区项目施工管理,制定实施环境保护制度和计划以及施工人员职业健康安全管理制度和计划。1建立生态小区项目施工管理体系和组织机构,明确管理控制目标,并分解落实到相关责任人员。2制定施工全过程的环境保护制度和计划,并组织实施。3制定施工人员职业健康安全管理制度和计划,并组织实施。【
3、条文说明】项目部成立专门的生态小区施工管理组织机构,完善管理体系和制度建设,根据预先设定的生态小区施工总目标,进行目标分解、实施和考核活动。比选优化施工方案,制定相应施工计划并严格执行,要求措施、进度和人员落实,实行过程和目标双控。项目经理为绿色施工第一责任人,负责绿色施工的组织实施及目标实现,并指定生态小区施工各级管理人员和监督人员。建筑施工过程是对工程场地的一个改造过程,不但改变了场地的原始状态,而且对周边环境造成影响,包括水土流失、土壤污染、扬尘、噪音、污水排放、光污染等。为了有效减小施工对环境的影响,应制定施工全过程的环境保护计划,明确施工中各相关方应承担的责任,将环境保护措施落实到具
4、体责任人;实施过程中开展定期查阅,保证环境保护计划的实现。建筑施工过程中应加强对施工人员的健康安全保护。编制“职业健康安全管理计划”,并组织落实,保障施工人员的健康与安全。【适用范围】 本条适用于竣工和运行评价。【达标判断】支撑材料:项目组织机构的相关制度文件,在施工过程中各种主要活动的可证明记录,包括可证明时间、人物、事件的纸质和电子文件,影像资料,全过程环境保护计划书、施工单位ISO14001认证文件、环境保护实施记录文件(包括责任人签字的检查记录、照片或影像等)、可能有的当地环保局或建委等有关主管部门对环境影响因子如扬尘、噪声、污水排放评价的达标证明,职业健康安全管理计划、施工单位OHS
5、AS18000职业健康与安全体系认证文件、现场作业危险源清单及其控制计划、现场作业人员个人防护用品配备及发放台帐,必要时核实劳动保护用品或器具进货单等(竣工阶段、运行阶段)。评价方法:竣工评价和运行评价查阅该项目组织机构的相关制度文件,在施工过程中各种主要活动的可证明记录,包括可证明时间、人物、事件的纸质和电子文件,影像资料等。查阅施工全过程环境保护计划书、施工单位ISO14001认证文件、环境保护实施记录文件(包括责任人签字的检查记录、照片或影像等)、可能有的当地环保局或建委等有关主管部门对环境影响因子如扬尘、噪声、污水排放评价的达标证明。查阅职业健康安全管理计划、施工单位OHSAS1800
6、0职业健康与安全体系认证文件、现场作业危险源清单及其控制计划、现场作业人员个人防护用品配备及发放台帐,必要时核实劳动保护用品或器具进货单。判定要点:要求提供项目施工管理组织机构设置文件及各级负责人,相应的管理制度。重点审核组织机构中是否有“绿色”的职能,管理制度中是否有“绿色”的要求。要求提供全过程的环境保护计划书,环保书中明确施工中各相关方应承担的责任,将环境保护措施落实到具体责任人。施工单位应编制“职业健康安全管理计划”,并组织落实,保障施工人员的健康与安全。1.2.2施工前应进行生态小区专业交底,施工过程中应避免出现降低建筑绿色性能的重大变更。1施工前进行设计文件中生态小区重点内容的专业
7、交底。2严格控制设计文件变更,避免出现降低建筑节能工程质量及绿色建筑工程质量的重大变更。【条文说明】施工建设将绿色设计转化成生态小区。在这一过程中,参建各方应对设计文件中绿色建筑重点内容正确理解与准确把握。施工前由参建各方进行专业交底时,应对保障生态小区性能的重点内容逐一交底。生态小区设计文件经审查后,在建造过程中往往可能需要进行变更,这样有可能使生态小区的相关指标发生变化。本条旨在强调在建造过程中严格执行审批后的设计文件,若在施工过程中出于整体建筑功能要求,对绿色建筑设计文件进行变更,但不显著影响该建筑建筑节能工程质量及绿色建筑工程质量,其变更可按照正常的程序进行。设计变更应存留完整的资料档
8、案,作为最运行评价时的依据。【适用范围】本条适用于竣工和运行评价。【达标判断】支撑材料:各专业设计文件交底记录,需要提交设计院提供的绿色建筑重点内容要点说明,建设单位组织的绿色建筑重点内容专项会审记录,各专业设计文件变更记录、洽商记录、会议纪要、施工日志记录。针对绿色建筑重点内容,如果没有发生变更,应该查阅有监理工程师签字的无变更证明材料;如果发生了变更,应查看相应的设计变更申请表、设计变更记录文件、设计变更通知单等,业主方应提交变更后绿色性能说明(竣工阶段、运行阶段)。评价方法:竣工评价和运行评价查阅各专业设计文件交底记录、专项会审记录、设计文件变更记录、洽商记录、会议纪要、施工日志记录等。
9、需要提交设计院提供的绿色建筑重点内容要点说明;建设单位组织的绿色建筑重点内容专项会审记录。包括承包商提出的问题,设计单位的答复、会审结果、解决方法、需要进一步商讨的问题等。针对绿色建筑重点内容,如果没有发生变更,应该查阅有监理工程师签字的无变更证明材料;如果发生了变更,应查看相应的设计变更申请表、设计变更记录文件、设计变更通知单等,业主方应提交变更后绿色性能说明。判定要点:参建各方应对设计文件中绿色生态住宅小区重点内容正确理解与准确把握。施工前由参建各方进行专业会审时,应对保障绿色生态住宅小区性能的重点内容逐一交底。建造过程中严格执行审批后的设计文件,若在施工过程中出于整体建筑功能要求,对设计
10、文件进行变更,但不显著影响该建筑绿色性能,其变更可按照正常的程序进行。设计变更应存留完整的资料档案,作为最运行评价时的依据。(S)1.2.3施工管理满足重庆市绿色施工管理相关规定。工程项目应按照重庆市建设工程绿色施工规范DBJ50/T-228-2015进行施工管理。【条文说明】绿色生态住宅小区应达到重庆市绿色施工相关规范的合格标准要求。【适用范围】本条适用于竣工和运行评价。【达标判断】支撑材料:绿色施工管理文件(竣工阶段、运行阶段)。评价方法:竣工评价和运行评价查阅绿色施工管理相关资料及证明文件。 判定要点: 满足绿色施工相关规范文件要求。1.3 评分项1.3.1严格实施设计文件中生态小区重点
11、内容。1建设单位组织参建各方进行生态小区重点内容的专项设计交底。2施工过程中以施工日志、照片、声像资料、过程管理资料、见证资料、评价资料等记录生态小区重点内容的实施情况。【条文说明】施工是把绿色生态住宅小区由设计转化为实体的重要过程,在这一过程中除施工应采取相应措施降低施工生产能耗、保护环境外,设计文件会审也是关于能否实现绿色建筑的一个重要环节。各方责任主体的专业技术人员都应该认真理解设计文件,以保证绿色生态住宅小区的设计通过施工得以实现。【适用范围】本条适用于竣工和运行评价。【达标判断】支撑材料:各专业设计文件会审记录、施工日志记录、影像资料、过程管理资料(竣工阶段、运行阶段)。评价方法:竣
12、工评价和运行评价查阅各专业设计文件会审记录、施工日志记录、影像资料、过程管理资料等。评分规则:评价总分值为4分,各项得分可叠加:1建设单位组织参建各方进行生态小区重点内容的专项设计交底,得2分;2施工过程中以施工日志、照片、声像资料、过程管理资料、见证资料、评价资料等记录生态小区重点内容的实施情况,得2分。判定要点:参建各方应对设计文件中绿色生态住宅小区重点内容正确理解与准确把握。施工前由参建各方进行专业会审时,应对保障绿色生态住宅小区性能的重点内容逐一交底。1.3.2采取有效的降尘措施。1 配备空气质量监测设备。2 现场采用喷雾设备系统降尘。3 高空垃圾清运采用密封式管道或垂直运输机械运输。
13、4 对施工道路、裸露地面、现场进出口、产生扬尘的施工作业区域等采取硬化、洒水、覆盖、遮挡、冲洗等抑尘、防尘、降尘措施。【条文说明】施工扬尘是最主要的大气污染源之一。施工中应采取降尘措施,降低大气总悬浮颗粒物浓度。【适用范围】本条适用于竣工和运行评价。【达标判断】支撑材料:由建设单位、施工单位、监理单位签字确认的降尘措施实施记录、施工现场空气质量监测记录、施工现场相关影像资料(竣工阶段、运行阶段)。评价方法:竣工评价和运行评价查阅施工现场空气质量监测记录,施工现场相关影像资料,由建设单位、施工单位、监理单位签字确认的降尘措施实施记录。需要有每月不少于一次降尘措施记录表,审核现场降尘对象(杨尘源)
14、是否基本包含,降尘措施是否合理有效。降尘措施记录表工程名称编号填表日期施工单位施工阶段降尘对象降尘措施建设单位监理单位施工单位各方签字评分规则:评价总分值为8分,各项得分可叠加,评分规则如下:1 配备空气质量监测设备,得2分;2 现场采用喷雾设备系统降尘,得2分;3 高空垃圾清运采用密封式管道或垂直运输机械运输,得2分;4 对施工道路、裸露地面、现场进出口、产生扬尘的施工作业区域等采取硬化、洒水、覆盖、遮挡、冲洗等抑尘、防尘、降尘措施,得2分。判定要点:施工现场降尘设备和措施有效实施。1.3.3 采取有效的降噪措施。1在施工场界配备噪声监测设备,实现视频实时监控,实施连续动态监测。2施工现场设
15、置连续、有效隔离施工区域的围挡。3施工作业面采用先进机械、低噪声设备、设置吸声降噪屏、设置隔声等措施,施工噪声值满足国家标准建筑施工场界环境噪声排放标准GB 12523的规定。【条文说明】施工产生的噪声是影响周边居民生活的主要因素之一,也是居民投诉的主要对象。国家标准建筑施工场界环境噪声排放标准GB12523对噪声的测量、限值作出了具体的规定,是施工噪声排放管理的依据。为了减低施工噪声排放,应该采取降低噪声和噪声传播的有效措施,包括采用低噪声设备,运用吸声、消声、隔声、隔振等降噪措施,降低施工机械噪声。【适用范围】本条适用于竣工和运行评价。【达标判断】支撑材料:每月不少于一次的场界噪声测量记录
16、、噪措施记录表,施工现场噪声源是否基本包含:相应降噪措施是否合理有效。查阅场界测量的等效声级纪录,按照 GB12523要求,在噪声源发生阶段测量(竣工阶段、运行阶段)。评价方法:竣工评价和运行评价查阅每月不少于一次的场界噪声测量记录、降噪措施记录表。采取有效的降噪措施。在施工场界测量并记录噪声,包括采用低噪声设备,运用吸声、消声、隔声、隔振等降噪措施,降低施工机械噪声,使其满足国家标准建筑施工场界环境噪声排放标准GB12523的规定。查阅场界测量的等效声级纪录,按照GB12523要求,在噪声源发生阶段测量。降噪措施记录表工程名称编号填表日期施工单位施工阶段噪声源降噪措施建设单位监理单位施工单位
17、各方签字评分规则:评价总分值为8分,各项分值可叠加:1在施工场界配备噪声监测设备,实现视频实时监控,实施连续动态监测,得2分;2施工现场设置连续、有效隔离施工区域的围挡,得2分;3施工作业面采用先进机械、低噪声设备、设置吸声降噪屏、设置隔声等措施,施工噪声值满足国家标准建筑施工场界环境噪声排放标准GB 12523的规定,得4分。判定要点:一是施工现场噪声源是否基本包含;二是相应降噪措施是否合理有效。1.3.4制定并实施施工废弃物减量化资源化计划。1 制定施工废弃物减量化资源化计划。2 建筑垃圾分类收集,集中堆放。3 可回收施工废弃物的回收率不小于80%。4 每10000m2建筑面积施工固体废弃
18、物排放量:1)不大于400t 但大于350t;2)不大于350t 但大于300t;3)不大于300t。 【条文说明】 目前建筑施工废弃物的数量很大,堆放或填埋均占用大量的土地;对环境产生很大的影响,包括建筑垃圾的淋滤液渗入土层和含水层,破坏土壤环境,污染地下水,有机物质发生分解产生有害气体,污染空气;同时建筑施工废弃物的产出,也意味着资源的浪费。因此减少建筑施工废弃物产出,涉及到节地、节能、节材和保护环境这样一个可持续发展的综合性问题。施工废弃物减量化应在材料采购、材料管理、施工管理的全过程实施。施工废弃物应分类收集、集中堆放,尽量回收和再利用。建筑施工废弃物包括工程施工产生的各类施工废料,有
19、的可回收,有的不可回收,不包括基坑开挖的渣土。【适用范围】本条适用于竣工和运行评价。【达标判断】支撑材料:施工废弃物减量化资源化计划、回收站出具的建筑施工废弃物回收单据、各类建筑材料进货单、各类工程量结算清单、施工单位统计计算的每10000m2建筑施工固体废弃物排放量、相关影像资料等(竣工阶段、运行阶段)。评价方法:竣工评价和运行评价查阅建筑施工废弃物减量化资源化计划,回收站出具的建筑施工废弃物回收单据,相关影像资料,各类建筑材料进货单,各类工程量结算清单,施工单位统计计算的每10000m2 建筑施工固体废弃物排放量。 评分规则:评价总分值为8分,各项得分可叠加:1 制定施工废弃物减量化资源化
20、计划,得1分;2建筑垃圾分类收集,集中堆放,得2分;3 可回收施工废弃物的回收率不小于80%,得2分;4 每10000m2 建筑面积施工固体废弃物排放量:1)不大于400t 但大于350t,得1分;2)不大于350t 但大于300t,得2分;3)不大于300t,得3分。 判定要点:核实应根据承包商提交的材料进货量与工程结算量计算。两种方式计算的固体废弃物排放量可能不一致,按照其中的大值为准。建筑固体废弃物排放量根据两种方法计算:1)废弃物排放量=(材料进货量-工程结算量) 10000建筑总面积;2)废弃物排放到消纳场以及回收站的统计数据。1.3.5采用工厂化钢筋加工方法,降低现场加工的钢筋损耗
21、率。1 80%以上的钢筋或钢结构采用工厂化加工;2 现场加工钢筋损耗率:1)不大于4.0%但大于3.0%;2)不大于3.0%但大于1.5%;3)不大于1.5%。【条文说明】钢筋是钢筋混凝土结构建筑的大宗消耗材料。钢筋浪费是建筑施工中普遍存在的问题,设计、施工不合理都会造成钢筋浪费。我国各地方的工程量预算定额,根据钢筋的规格不同,一般规定的损耗率为2.54.5%。根据对国内施工项目的初步调查, 施工中实际钢筋浪费率约为6%。因此有必要对钢筋的损耗率提出要求。钢筋工厂化加工是指在专业工厂,将钢筋原材料用成套设备按设计图要求加工成钢筋半成品,并将其运至施工现场进行安装。钢筋工厂化加工不仅可以通过统筹
22、套裁节约钢筋, 还可减少现场作业、降低加工成本、提高生产效率、改善施工环境和保证工程质量。本条参考有关定额标准及部分实际工程的调查数据,对现场加工钢筋损耗率分档评分。【适用范围】本条适用于竣工和运行评价。【达标判断】支撑材料:采用专业化加工的建议文件,如条件具备情况、有无加工厂、运输距离等(设计评价预审),专业化生产钢筋用量结算清单、成型钢筋进货单,施工单位统计计算的成型钢筋使用率,现场钢筋加工的钢筋工程量清单、钢筋用量结算清单,钢筋进货单,施工单位统计计算的现场加工钢筋损耗率(竣工阶段、运行阶段)。评价方法:竣工评价和运行评价查阅专业化生产钢筋用量结算清单、成型钢筋进货单,施工单位统计计算的
23、成型钢筋使用率,现场钢筋加工的钢筋工程量清单、钢筋用量结算清单,钢筋进货单,施工单位统计计算的现场加工钢筋损耗率。评分规则:评价总分值为8分,评价规则如下: 1 80%以上的钢筋采用专业化生产的成型钢筋,得8分;2 现场加工钢筋损耗率:1)不大于4.0%但大于3.0%,得4分;2)不大于3.0%但大于1.5%,得6分;3)不大于1.5%,得8分。判定要点:查阅相应进货单,结算清单,按照下式审核:使用率、损耗率=(进货量-结算量)/结算量100%对不使用钢筋的项目,本条得满分。1.3.6 减少预拌混凝土的损耗。1 损耗率不大于1.5%但大于1.0%;2 损耗率不大于1.0%。【条文说明】减少混凝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绿色生态 住宅 绿色 建筑 小区 施工 管理 建设 评价 技术 细则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