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加快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建设的调研报告.docx
《3加快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建设的调研报告.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3加快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建设的调研报告.docx(7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加快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建设的调研报告 *县位于*省西部,是典型的老、少、边、穷地区,全县人口约30万,其中农村人口24万。该县20xx年被确定为全省第三批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试点县后,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始终把农村合作医疗工作作为一项惠及千家万户,解决农民医疗保障问题,缓解农民因病致贫、因病返贫的利民工程来抓,严格按照“政府组织、农民参与、县办县管”的工作方针,加强领导、精心组织,全面推开了这项工作,受到农民的普遍欢迎和好评。该县20xx年度参合人数为168481人,参合率67.76%,基金总量842.2万元,20xx年通过全县上下共同努力,参合人数已达215800人,参合率87.7%,基金总
2、量1080万元。 但在试点工作中,也出现了一些问题和矛盾。日渐影响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的健康、平稳发展,同时迫使我们在加快推进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建设的思路上,认真总结,不断探索、创新,致力突破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发展的瓶颈,共筑一个健康、和谐、合作、互惠的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平台。 一、深入开展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宣传工作 新农合的宣传工作是一项前卫、持续、辐射面广的基础工程,是参合者认识度提高的首要工作,新农合工作开展是否顺畅与宣传工作有直接关系。以往我们主要在政府筹资工作前作一定的及时宣传,宣传内容单一,主要针对征缴工作的困难及参合的好处,而忽略新农合的内涵,方式以发放资料为主,宣传主体
3、是乡镇政府、村干部和乡镇合管办工作人员,责任心与文化素质的不一,难免会出现宣传盲区,农民因有疑虑而不理解、支持。故而导致参合的认识度不高,直接影响征缴基金和补助兑付工作。定点医疗机构、村医务室、街道办事处、学校、应纳入宣传主体,进行窗口宣传,承担长期、到位的宣传工作,利用医务人员的床旁介绍,医院的义诊活动,出黑板报,村干部召开集体会议、文化活动、播放电影等多种形式直接、生动、具体的宣传新农合的政策,真正让参合农民家喻户晓。 二、健全新型农村合作医疗机构 20xx年底,*县成立了县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管理服务中心,核定全额事业编制8名,成立了15个乡镇合管办,核定全额事业编制25名;大部分乡镇合管办
4、仅1名编制,成立之初,这点人员还能应付,但随着合管事业的发展,各乡镇合管办已很难开展工作,维持日常运转都难,更谈不上宣传、监督了。县里也想给乡镇合管办增加编制人员,但苦于上级有编制冻结精神,无法增编加人。建议省、州考虑农合工作发展实际,适当增编。 三、着力推进新农合制度建设,致力解决“看病难、看病贵”的难题 建立完善的新农合制度,是提高农民抵御重大疾病风险的能力,促进社会、经济协调发展的一项重大举措。是爱民、利民、惠民的阳光工程。该县按照党中央、国务院及省、州的指示精神和要求,以“政府引导,部门配合,农民自愿参加”的组织原则,创建了*县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试行中及时总结、不断改进、虽补增了“
5、门诊家庭帐户”、“慢性病、重大特殊病的定额补助”,调整了结算程序,扩大了农民受益面,简化了报帐程序,但仍存在一些问题。 一是筹资欠长效机制。政府年底征缴基金,时间短促,工作量大,工种繁杂,人力资源有限,个体素质差异大,筹资成本高。要花费大力的人才物力,有的只收费,不开票,不填证、表,甚至只求任务达标,镇、村干部私垫基金,假造名册,尔后通过门诊补助回报拿取。有的农民只参病员和老小,不以户为单元参合。 笔者认为建立筹资长效机制已迫在眉睫。 实行流动筹资,就是在农民住院结算时收取下年度以家庭为单位整体加入的参合基金; 聘请村医生或村干部从事农合工作,给予适当报酬,要求长期作宣传、征缴,公示等工作;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加快 新型农村 合作医疗 制度 建设 调研 报告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