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程力学》课程标准(高职).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工程力学》课程标准(高职).docx(20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工程力学课程标准一、课程说明注:1.课程类型(单一选项):A类(纯理论课)/ B类(理论+实践)/ C类(纯实践课)课程名称工程力学标准简称工程力学课程标准适用专业水工类专业修读学期第二学期制订时间2018. 8. 11课程代码1332130课程学时60课程学分4课程类型B类课程性质必修课程类别公共基础课先修课程无后续课程无对应职业资格证或内容无合作开发企业无执笔人合作者无审核人制(修)定 日期2018. 8. 112,课程性质(单一选项):必修课/专业选修课/公共选修课3.课程类别(单一选项):公共基础课/专业基础课/专业核心课4.合 须是行业企业人员,如果没有,那么填无二、课程定位工程力学
2、是研究物体机械运动规律以及构件强度、刚度和稳定性等计算原理的科学。本课 程既具有基础性,即为后续课程的学习提供必要的力学知识与分析计算能力;又具有很强的工程 应用性,即它为协调工程的平安性和经济性矛盾提供了科学的解决方法。因此,B呈力学是水 利工程、建筑工程等专业的重要技术基础课。三、设计思路力学既是基础学科又是技术学科,横跨理工,与各行业的结合非常密切。传统力学内容经 典,体系严密,但对于不擅长逻辑思维的高职学生,要让其在有限的课时内学到最有应用价值的 过程性力学知识,课程团队在课程体系及教学内容改革方面的主要思路是:突出主线,精选内容。 遵循力学的基本研究方法,以刚体受力分析、平衡条件及应
3、用、构件强度、刚度、稳定性、力和运 动分析为主线精选、组织与序化学习内容。抓住共性,触类旁通(启发思维)。研究静力学问题的 基本方法都是平衡方程;研究变形固体的基本方法都是依据变形几何关系、物理关系和静力 学关系,建立应力计算公式与强度条件,解决“三类工程”工程控制设计的所有破坏判据都是作 用力要小于抗力;静定问题和静不定问题的差异只是静定问题可依次求解,静不定问题须由基 本方程联立求解等等。加强对于问题共性的认知,差异的比拟,96附件1:授课计划审批表系部:建筑工程系专业课程工程力学班级培养目标:使学生具备静定结构受力分析能力和内力图的绘制能力;力系平衡条件的应用能力; 构件的强度、刚度、稳
4、定性计算能力;基本的力学实验操作能力;工程运用与实际问题 的解决能力考核方式考核形式口考查J考试口纯理论 口纯实践J理论+实践学时/工程总学时理论学时比例实践学时比例计划学时604880%1220%本课程实际学时在上列方框中打J教材及教学参考书:(名称、版本、主编、出版社) 邓琪、周乔主编的工程力学,天津科学技术出版社。教研室主任审核意见:签名:年月日系(部)主任审核意见:签名:(公章)年月日教师姓名:简世翔、学年、学期授课计划表周次学时授课内容目的要求作业教具、挂图、上机备注12工程力学的研究对象、任务,荷 载的分类了解工程力学的研究对象、任务,荷载 的分类PPT12力的概念,静力学公理了解
5、力的概念,静力学公理PPT22力矩,力偶及平面力偶系的合成掌握力矩,力偶及平面力偶系的合成PPT22力的平移原理掌握力的平移原理PPT32约束与约束反力,受力图掌握约束与约束反力,受力图PPT32受力图练习课熟练掌握受力图画法课本P19 T2PPT42平面汇交力系的合成与平衡掌握平面汇交力系的合成与平衡PPT42平面一般力系的合成与平衡掌握平面一般力系的合成与平衡PPT52考虑摩擦时物体的平衡问题掌握考虑摩擦时物体的平衡问题PPT52空间力系掌握空间力系课本 P35T1、2、 3PPT62材料力学的基本概念了解材料力学的基本概念PPT62轴向拉伸和压缩杆的内力掌握轴向拉伸和压缩杆的内力PPT7
6、2轴向拉伸和压缩杆的应力掌握轴向拉伸和压缩杆的应力PPT72轴向拉伸和压缩杆的变形掌握轴向拉伸和压缩杆的变形PPT82材料在拉伸和压缩时的力学性能了解材料在拉伸和压缩时的力学性能课本 P56T1、3、 7PPT8轴向拉(压)杆的强度计算掌握轴向拉(压)杆的强度计算PPT92轴向拉(压)杆的强度计算掌握轴向拉(压)杆的强度计算PPT92连接件的强度计算掌握连接件的强度计算PPT102连接件的强度计算掌握接件的强度计算PPT102平面弯曲和梁的类型,弯曲梁时 的内力计算掌握平面弯曲和梁的类型,弯曲梁时的 内力计算PPT112梁的内力图掌握梁的内力图PPT112梁段上的荷载与内力图特征的关 系了解梁
7、段上的荷载与内力图特征的关 系课本 P97T1、2、 3PPT122梁的正应力计算1掌握梁的正应力计算PPT122梁的正应力计算2掌握梁的正应力计算PPT132练习1-2章挂图132练习1-2章挂图142练习3-4章挂图142练习3-4章挂图152练习5-6章挂图152练习5-6章挂图122梁的正应力强度计算掌握梁的正应力强度计算 P97 T4、6、 9PPT132梁的正应力强度计算掌握梁的正应力强度计算PPT132梁的剪切力及强度计算掌握梁的剪切力及强度计算课本P119 Tk2、4PPT142梁弯曲时的变形和刚度计算掌握梁弯曲时的变形和刚度计算PPT142压杆稳定的概念,细长压杆的临 界压力
8、.欧拉公式掌握压杆稳定的概念,细长压杆的临界 压力.欧拉公式PPT152压杆的临界应力掌握压杆的临界应力PPT152压杆的稳定计算掌握压杆的稳定计算PPT附件2:*指书*系*教研 室C*在*日目录目录字体使用宋体4号,使用自动生成方式,只用1 级目录实训 一、实训目的二、仪器设备工具材料三、主要内容和原理四、实训步骤五、思考题或总结六、其他(评分标准)实习一、实习目的二、实习时间和地点安排三、注意思想和要求四、主要内容五、思考题或总结六、其他(评分标准)字体使用5号宋体,段落间隔为固定值16磅页边距使用普通页码在页面底部中央,纸张方向纵向以建立学生对力学问题处理的整体认识,为以后探索和解决未知
9、问题启迪思路。案例引领, 任务驱动。以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为基础,以典型工作任务(工程问题)为载体,以过程考核为 评价手段,引领和推进课程内容的实施。在教师指导下,通过学生的自主学习与合作探究,学用一 体,在解决问题、完成任务的过程中,实现知识、技能、态度和经验的自我构建,培养学生利用 力学知识解决工程实际问题的岗位职业能力。四、课程培养目标通过任务引领型的工程活动,使学生具备静定结构受力分析能力和内力图的绘制能力; 力系平衡条件的应用能力;构件的强度、刚度、稳定性计算能力;基本的力学实验操作能力;工程 运用与实际问题的解决能力。同时培养老实、守信、善于沟通和合作的品质,为开展职业能力 奠定良好的
10、基础。1.专业能力绘图与书写能力;把物体抽象为力学模型的能力;静定结构受力分析(外力与内力)能力;力系平衡条件的运用能力;工程构件(梁、柱)的强度、刚度、稳定性计算能力;基本的力学实验操作能力;工程工程中实际问题的分析与解决的能力。2.方法能力查取资料获取信息的能力;能够自主学习新知识、新技术、新规范、新标准,具备可持续开展的能力;独立制定计划并完成任务,并对完成的成果进行展示、分析、评价和总结的能力;融会贯通应用知识的能力,逻辑思维与创新思维能力;归纳、推理与小结能力。3.社会能力人际交往能力;具有在复杂环境中做事、与人竞争协作的能力;具有严肃认真的工作和一丝不苟的敬业精神;工程意识、质量意
11、识与社会责任意识。五、课程内容、要求及教学设计课程内容通过实践工程和任务训练使学生具有一定的力学知识的应用能力,尤其是能将 力学分析方法与其它相关专业课程相结合的能力;具备今后在生产第一线运用力学方法分析解 决工程中遇到的简单力学问题的能力。学习情境设计:以学生职业能力培养为课程核心,以工程结构为载体重构了学习内容,97 根据岗位的任务、工程、能力、知识进行综合分析,按照职业岗位任务,设计了模块化的课程 内容和机构。课程内容的两个模块为:静力学模块;材料力学模块。3.内容编排、体系(结构)工程力学分为理论力学和材料力学局部。理论力学局部以静力学为主,包括静力学基础、力 系的简化、力系的平衡。材
12、料力学局部包括杆件的四种基本变形(轴向拉伸与压缩、剪切与挤 压、扭转、弯曲)的内力、应力和变形,应力状态与强度理论,组合变形杆的强度和压杆稳定。98(-)课程整体设计序号学习情境知识目标专业能力方法能力社会能力学时1静力学基础深入理解力、平衡、刚体和约束的概念 和静力学基本公理及推论能利用静力平衡方程计算 工程结构的支座反力和内 力查取资料获取信息的 能力;逻辑思维、创 新思维能力;发现/ 分析/解决问题能力培养良好的思想品 德、心理素质;培养 良好的团队协作、协 调人际关系的能力; 培养对新知识、新技 能的学习能力与创 新能力122力系的平衡掌握平面汇交力系、平面任意力系、空 间力系的平衡方
13、程及应用;能利用静力平衡方程计算 工程结构的支座反力和内 力查取资料获取信息的 能力;逻辑思维、创 新思维能力;发现/ 分析/解决问题能力培养良好的思想品 德、心理素质;培养 良好的团队协作、协 调人际关系的能力; 培养对新知识、新技 能的学习能力与创 新能力83轴向拉伸和压缩截面法求杆件横截面上内力的能力;绘 制轴力图的能力。能对工程结构进行承载力 的分析和计算;能根据结 构特点合理布置荷载;能 对工程结构进行材料、截 面形状和尺寸的设计;能 对工程结构的进行强度、 刚度和稳定性校核查取资料获取信息的 能力;逻辑思维、创 新思维能力;发现/ 分析/解决问题能力培养良好的思想品 德、心理素质;
14、培养 良好的团队协作、协 调人际关系的能力; 培养对新知识、新技 能的学习能力与创 新能力144剪切和挤压外力法、截面法求杆件横截面上内力的 能力;绘制轴力图的能力。能对工程结构进行承载力 的分析和计算;能根据结查取资料获取信息的 能力;逻辑思维、创培养良好的思想品 德、心理素质;培养499序)学习情境知识目标专业能力方法能力社会能力学时构特点合理布置荷载;能 对工程结构进行材料、截 面形状和尺寸的设计;能 对工程结构的进行强度、 刚度和稳定性校核新思维能力;发现/ 分析/解决问题能力良好的团队协作、协 调人际关系的能力; 培养对新知识、新技 能的学习能力与创 新能力5梁的弯曲理解并掌握剪力、
15、弯矩的概念和符号规 定。弯矩方程,剪力方程,熟练绘制弯 矩图。能对工程结构进行承载力 的分析和计算;能根据结 构特点合理布置荷载;能 对工程结构进行材料、截 面形状和尺寸的设计;能 对工程结构的进行强度、 刚度和稳定性校核查取资料获取信息的 能力;逻辑思维、创 新思维能力;发现/ 分析/解决问题能力培养良好的思想品 德、心理素质;培养 良好的团队协作、协 调人际关系的能力; 培养对新知识、新技 能的学习能力与创 新能力166压杆稳定掌握细长压杆的临界力、欧拉公式和压 杆的稳定计算,熟悉压杆的临界应力及 看懂临界应力总图的能力能对工程结构进行承载力 的分析和计算;能根据结 构特点合理布置荷载;能
16、 对工程结构进行材料、截 面形状和尺寸的设计;能 对工程结构的进行强度、 刚度和稳定性校核查取资料获取信息的 能力;逻辑思维、创 新思维能力;发现/ 分析/解决问题能力培养良好的思想品 德、心理素质;培养 良好的团队协作、协 调人际关系的能力; 培养对新知识、新技 能的学习能力与创 新能力6合计讲授38学时、实践12学时、复习与习题课10学时,共60学时(二)课程学习单元内容与要求单元一学习单元情境设计单元名称静力学基础学时12学习要求深入理解力、平衡、刚体和约束的概念和静力学基本公理及推论任务分解任务1静力学基本概念任务2静力学公理任务3约束和约束反力任务4物体的受力分析单元二学习单元情境设
17、计力系的平衡学时8掌握平面汇交力系、平面任意力系、空间力系的平衡方程及应用;任务1平面汇交力系任务2力对点之矩任务3平面力偶系任务4平面任意力系单元三学习单元情境设计轴向拉伸和压缩学时14截面法求杆件横截面上内力的能力;绘制轴力图的能力任务1轴向拉伸、压缩的概念和实例任务2轴向拉伸、压缩时截面上的内力和应力任务3轴向拉伸、压缩时材料的力学性能任务4轴向拉伸、压缩时的强度计算单元四学习单元情境设计剪切和挤压学时4外力法、截面法求杆件横截面上内力的能力;绘制轴力图的能力。任务1剪切与扭转的概念和实例任务2剪切和挤压的实用计算任务3外力偶矩的计算、扭矩和扭矩图任务4圆轴扭转时的应力和强度计算任务5圆
18、轴扭转时的变形和刚度计算单元五学习单元情境设计梁的弯曲学时16理解并掌握剪力、弯矩的概念和符号规定。弯矩方程,剪力方程,熟练绘制弯矩图。任务1弯曲的概念和实例任务2平面弯曲时梁的内力任务3剪力方程与弯矩方程、剪力图与弯矩图任务4载荷集度、剪力和弯矩间的关系任务5弯曲正应力和强度计算任务6弯曲切应力和强度计算任务7梁的挠曲线近似微分方程任务8提高梁抗弯性能的措施单元六学习单元情境设计压杆稳定学时6掌握细长压杆的临界力、欧拉公式和压杆的稳定计算,熟悉压杆的临界应力及看懂临界应力 总图的能力任务1压杆稳定的概念和实例任务2细长压杆的临界力和欧拉公式任务3压杆的临界应力及临界应力总图任务4压杆的稳定计
19、算任务5提高压杆稳定性的措施六、课程考核与评价本课程考核分为平时成绩、实践成绩和期末成绩三个局部,分别占总评成绩 的 30%、40%、30% o列表如下:总评成绩平时成绩实践成绩期末成绩出勤平时作业100%10%20%40%30%小计30%40%30%(1)平时成绩包括:出勤、平时作业、实践操作出勤占总成绩10%o迟到、早退一次扣1分,缺勤一次扣5分。正常请假不扣分。平时作业占总成绩20%,共计5次。五次作业每次25分计算。作业成绩等级分A、B、C、D四类。独立完成、书写工整,结论正确为A;独立完成、书 写工整,结论有少量错误为B;书写笔记难以识别,结论有较多错误为C;作业不完整为Do 实践操
20、作占总成绩40%o共计一次实训、实践。独立完成为A,在他人指导下完成为Bo(2)期末成绩为理论考试成绩。考试方式为闭卷。笔试命题要有一定的题量以及知识 点覆盖面,并要表达重点;试题的难度要求及其比例为:识记占15%、理解占20%、掌握与 应用占45%,分析与综合占20%。根据本课程的特点,建议命题采用计算题、分析题、选择题 等题型。七、教材及相关资源1 .教材选用邓琪、周乔主编的工程力学,天津科学技术出版社。2 .其它优秀参考书目课程组大量相关教材和书籍进行比拟,最终确定以下教材作为精品课程开发和新 教材编写的参考文献。蒙晓影.工程力学 M.大连:大连理工大学出版社(第四版),2008.于荣贤
21、.工程力学 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9.张凤翔.工程力学 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9.范钦珊.理论力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范钦珊.材料力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陈长征.工程力学.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9.张秉荣,章剑青,工程力学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1996.八、任课教师要求要求任课教师必须具有丰富的工程力学知识(包括理论知识和实践知识)、课程开发能 力、基于学生能力培养的教学能力等,以利于教学和课程的改革。同时具有德育教育能力、 管理学生的能力、基于职业岗位工作过程设计教学过程和教学情境的能力、现代教育技术手段的 运用能力;会运用多元评价方法、多视角全过程评价学生开展;有一定的服务行业企业能力;有 良好的实际工作经验及良好的教风和敬业精神。九、教学实训场所本课程校内实训条件:要求有教学做一体化的综合实训室,融教学与实训为一体,以及与 课程相应的软件作支持。包括力学拉压试验设备,扭转试验机,电脑,游标卡尺等。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