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锂电池负极材料项目实施方案_模板参考.docx
《天津锂电池负极材料项目实施方案_模板参考.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天津锂电池负极材料项目实施方案_模板参考.docx(155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泓域咨询/天津锂电池负极材料项目实施方案天津锂电池负极材料项目实施方案xx(集团)有限公司目录第一章 市场预测10一、 保供降本为短期诉求,技术迭代为行业主旋律10二、 主流厂商积极布局“一体化”,石墨化技术有望加速迭代15第二章 项目背景及必要性16一、 资金和技术构成进入门槛,行业壁垒较高16二、 持续深耕实现国产化,中国龙头优势显现16三、 天然及人造石墨各具优势,硅基材料加速导入18四、 提升企业技术创新能力19五、 项目实施的必要性19第三章 项目概况21一、 项目名称及建设性质21二、 项目承办单位21三、 项目定位及建设理由22四、 报告编制说明23五、 项目建设选址25六、 项
2、目生产规模25七、 建筑物建设规模25八、 环境影响25九、 项目总投资及资金构成26十、 资金筹措方案26十一、 项目预期经济效益规划目标26十二、 项目建设进度规划27主要经济指标一览表27第四章 产品方案与建设规划30一、 建设规模及主要建设内容30二、 产品规划方案及生产纲领30产品规划方案一览表30第五章 选址可行性分析33一、 项目选址原则33二、 建设区基本情况33三、 着力培育战略科技力量37四、 项目选址综合评价38第六章 法人治理结构39一、 股东权利及义务39二、 董事46三、 高级管理人员50四、 监事52第七章 SWOT分析55一、 优势分析(S)55二、 劣势分析(
3、W)56三、 机会分析(O)57四、 威胁分析(T)57第八章 运营管理65一、 公司经营宗旨65二、 公司的目标、主要职责65三、 各部门职责及权限66四、 财务会计制度69第九章 发展规划76一、 公司发展规划76二、 保障措施77第十章 人力资源分析80一、 人力资源配置80劳动定员一览表80二、 员工技能培训80第十一章 工艺技术方案分析82一、 企业技术研发分析82二、 项目技术工艺分析84三、 质量管理85四、 设备选型方案86主要设备购置一览表87第十二章 劳动安全评价89一、 编制依据89二、 防范措施92三、 预期效果评价94第十三章 节能方案96一、 项目节能概述96二、
4、能源消费种类和数量分析97能耗分析一览表98三、 项目节能措施98四、 节能综合评价99第十四章 原辅材料供应101一、 项目建设期原辅材料供应情况101二、 项目运营期原辅材料供应及质量管理101第十五章 项目投资计划103一、 投资估算的依据和说明103二、 建设投资估算104建设投资估算表108三、 建设期利息108建设期利息估算表108固定资产投资估算表110四、 流动资金110流动资金估算表111五、 项目总投资112总投资及构成一览表112六、 资金筹措与投资计划113项目投资计划与资金筹措一览表113第十六章 项目经济效益分析115一、 经济评价财务测算115营业收入、税金及附加
5、和增值税估算表115综合总成本费用估算表116固定资产折旧费估算表117无形资产和其他资产摊销估算表118利润及利润分配表120二、 项目盈利能力分析120项目投资现金流量表122三、 偿债能力分析123借款还本付息计划表124第十七章 项目风险评估126一、 项目风险分析126二、 项目风险对策128第十八章 招标方案131一、 项目招标依据131二、 项目招标范围131三、 招标要求131四、 招标组织方式134五、 招标信息发布134第十九章 总结说明135第二十章 附表附件137主要经济指标一览表137建设投资估算表138建设期利息估算表139固定资产投资估算表140流动资金估算表14
6、1总投资及构成一览表142项目投资计划与资金筹措一览表143营业收入、税金及附加和增值税估算表144综合总成本费用估算表144固定资产折旧费估算表145无形资产和其他资产摊销估算表146利润及利润分配表147项目投资现金流量表148借款还本付息计划表149建筑工程投资一览表150项目实施进度计划一览表151主要设备购置一览表152能耗分析一览表152报告说明机械类储能应用广泛,电化学储能优势明显。2020年中国储能累计装机规模为35.6GW,全球占比18.60%,新增装机规模3.2GW;2021年中国储能累计装机规模达到45.74GW,同比增长28.48%。机械类储能是我国目前最广泛的应用方式
7、,但由于受地形限制严重,建设周期长等因素,抽水储能无法满足电网调峰调频、户用储能等应用场景。而电化学储能技术具有响应时间短、能量密度大、灵活方便、维护成本低等优点,几乎不受自然条件影响,可高效灵活地应用于各种储能场景。截止2020年,抽水储能市场份额是为89.3%,较2019年的93.7%有所下降;电化学储能占比9.2%,比去年同期增长4.3个百分点。根据谨慎财务估算,项目总投资35209.16万元,其中:建设投资29180.33万元,占项目总投资的82.88%;建设期利息311.73万元,占项目总投资的0.89%;流动资金5717.10万元,占项目总投资的16.24%。项目正常运营每年营业收
8、入69900.00万元,综合总成本费用58421.72万元,净利润8376.01万元,财务内部收益率17.25%,财务净现值4667.88万元,全部投资回收期6.02年。本期项目具有较强的财务盈利能力,其财务净现值良好,投资回收期合理。综上所述,本项目能够充分利用现有设施,属于投资合理、见效快、回报高项目;拟建项目交通条件好;供电供水条件好,因而其建设条件有明显优势。项目符合国家产业发展的战略思想,有利于行业结构调整。本报告为模板参考范文,不作为投资建议,仅供参考。报告产业背景、市场分析、技术方案、风险评估等内容基于公开信息;项目建设方案、投资估算、经济效益分析等内容基于行业研究模型。本报告可
9、用于学习交流或模板参考应用。第一章 市场预测一、 保供降本为短期诉求,技术迭代为行业主旋律现阶段,人造石墨为负极主流路线。从负极材料产品类型来看,2014年以来石墨类负极材料出货量占比始终在92%以上,其中人造石墨负极材料2014年出货量2.9万吨增长至2020年的31万吨,市场占有率逐年提高,出货量占比从56%提升到84%,2021年出货量占比维持在84%;天然石墨负极材料出货量逐年缓慢提升,但出货量占比下降幅度较大,从2014年占比38%下降至2020年的16%,2021年进一步下降至14%。因此,新增市场容量以人造石墨负极材料为主。硅基材料应用潜力较大,未来市场空间广阔。相对于石墨类材料
10、,硅材料理论容量更高,是极具应用潜力的新型负极材料。硅碳负极材料诞生于上世纪90年代,当时日本Moli和Sony推出了以碳为负极的锂离子电池,之后陆续有研究关注到微米或纳米结构的硅颗粒与碳相结合,并将其应用于负极材料。2016年,韩国一家研究所通过化学气相沉积法,有效解决了硅体积膨胀的问题,为推动了硅碳复合负极材料的规模生产提供了技术支持。但由于技术成熟度以及与负极其他材料的匹配问题,目前硅基材料尚未大规模应用。未来在新能源汽车能量密度需求提升的趋势下,硅碳负极的研发和导入有望加速进行。从国内现有龙头企业产能产量来看,贝特瑞在硅碳负极材料方面处于国内领先地位,2013年就通过了三星公司的认证,
11、并开始量产供货。2020年,我国硅基负极出货量为0.9万吨,同比增长143%,预计到2025年,全球硅基负极材料需求量有望达到31.3吨。持续的工艺改进和有效的成本控制,将成为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在新型负极材料规模化应用前,石墨类负极材料仍然将占据主导地位,人造石墨仍是主流材料。在多样化的性能指标衡量维度下,面对新能源汽车降本,储能平价的市场需求,持续的工艺改进和有效的成本控制,将成为企业未来的核心竞争力。从人造石墨的制备工艺来看,主要流程有,原材料-破碎(预处理)-造粒(人造石墨)-石墨化-筛分,生产工序比较复杂。其中原材料选取、造粒和石墨化是非常重要的三个环节。原材料环节既涉及成本也涉及品质
12、,在原材料选取环节中,人造石墨上游原料分为煤系针状焦、石油系针状焦以及石油焦。不同焦价格差异大,是成本控制的重要环节。造粒环节行业整体差异不大,但二次造粒壁垒极高,产品性能的重要决定因素,是整个工艺流程的关键环节。石墨化环节需要高温热处理,对设备投资和能耗需求较大,很多企业选择委外处理,也有企业选择石墨化布局,选址在能耗成本较低地区,完善自身产业链布局,控制产品生产成本。原材料和石墨化为负极降本的关键环节。负极成本中,原材料与石墨化加工环节成本占比超过85%,是负极产品成本控制的两个关键环节。以江西紫宸为例,其人造石墨产品的成本结构中,原材料占比约40%,人工费用占比约2%,加工费(主要为石墨
13、化)占比约51%,制造费用占比约7%。石墨化成本环节主要由电费、坩埚、制造费用等构成,其中每吨负极材料石墨化大约需要电力1.4-1.6万kWh,按照0.6元/kWh工业电价测算,大约0.84-0.96万元/吨,占石墨化成本的60%以上。内蒙地区石墨化产能集中,石墨化供给紧张限制负极材料供给。据百川盈孚不完全统计,2021年内蒙地区石墨化产能27.1万吨,约占比全国65.8万吨的41%,内蒙古地区成为影响负极石墨化供给的关键。2021年3月9日内蒙古发改委、工信厅、能源局印发关于确保完成“十四五”能耗双控目标任务若干保障措施的通知,从2021年初开始针对不同行业采取了不同的管控措施,负极材料属于
14、新材料行业,国家鼓励限电比例较低在20-30%左右,对应2万吨左右当地产能,占比全国2.86%,影响不大;独立及配套负极石墨化企业限电比例20-50%不等,约影响5.4-13.6万吨产能,占比全国产能比例约8.2%-20.67%,影响较大。此外,叠加冬季采暖和冬奥会因素的影响,导致负极石墨化供应紧缺加剧。负极材料企业因为石墨化资源稀缺产销受到限制。保供给降成本,负极企业纷纷“牵手”提速布局一体化建设。一方面,石墨化工序产能供不应求,负极厂商提高石墨化自供比例保证产能;另一方面,降本并改善盈利能力,委外代工和自有石墨化成本差异较大,自供率提升将显著改善盈利能力,根据尚太科技招股书测算结果显示,石
15、墨化自供比例提升20%,负极材料毛利率提升6个百分点。未来锂电池行业进入全球竞争时代,成本成为重要的竞争要素,预计各大负极材料企业也逐渐从“以委外加工为主的生产模式”向“以自建石墨化产能为主的一体化模式”转变,新建产能选址在电价成本较低区域,以获得更大成本优势。石墨化供需紧张,石墨化加工费不断走高带动负极开启涨价周期。石墨化加工费自2020年12月初14500元/吨上涨至今,4、7、9、11月调价500-1000元/吨不等,截止2022年4月12日达28000元/吨,涨幅达93%。负极材料价格水涨船高向下传导,根据鑫椤资讯数据,负极涨价节点滞后3个月,在2021年2月启动,以中端人造石墨为例,
16、截止2022年4月12日达50000元/吨,较2021年2月初41500元/吨上涨20%。石墨化供给缺口仍将维持,头部负极厂商加快自供有望强化盈利能力。现存外委石墨化产能受限于能耗双控政策,新增产能多为负极厂商自建的一体化项目。考虑到能评审批趋严影响项目投建进展、石墨化项目投产后仍需约半年时间完成产能爬坡,预计未来一年内石墨化供不应求的局面仍将维持。头部负极厂商领先布局石墨化自供,有望进一步强化降本增利。传统的石墨化生产技术仍处于较低水平,远不能满足工业化生产的要求。石墨化是指非石墨质碳经2000以上的热处理,使六角碳原子平面网状层堆叠结构完善发展,转变成具有石墨三维规则有序结构的石墨质碳的物
17、理变化,目的是提升碳材料的热、电传导性和化学稳定性等。根据石墨化设备的运行方法,石墨化工艺一般可划分为间歇式石墨化法、连续石墨化法。传统间歇式设备主要为艾奇逊炉、内热串接石墨化炉;其中艾奇逊炉为使用最久、应用最广泛的石墨化炉,工作原理为将于约1200进行一次焙烧的炭素制品作为半成品,在2300以上的温度进行高温热处理使之成为石墨制品。该工艺优点为设备结构简单、易于维修、操作方便等,缺点为通电时间长、能量利用率低、炉内温差大、不适用于颗粒状石墨化生产等。内热串接石墨化炉是一种不用电阻料,利用焙烧电极本身作为发热体的节能型石墨化技术;其优点主要为升温效率高、送电周期短、电耗低(比直流艾奇逊炉用电单
18、耗每吨至少节省1000kWh)等,但仍无法解决散热损失大、冷却时间长、不适合用于颗粒状石墨化生产等问题。近年厂家通过炉型改造、工艺革新等方式追求石墨化的技术升级,箱体、连续石墨化有望引领技术发展。1)箱体石墨化工艺,是以艾奇逊石墨化炉为基础,在炉内设置炭板箱体,通过扩大装炉量以降低吨耗、提升产能,目前工序已实现自动化,代表厂商包括璞泰来、杉杉股份、中科电气等;2)连续石墨化采用循环技术,最高温度可达3000以上,可实现高温下的连续进料和出料,具备加工周期短、吨耗低、环境友好的优势,但加工高石墨化度负极材料较为困难,目前尚未实现产业化应用,代表厂商包括山河智能等。二、 主流厂商积极布局“一体化”
19、,石墨化技术有望加速迭代目前我国内蒙地区石墨化产能集中,受到能耗双控、冬奥会等因素影响,石墨化供应紧缺加剧,负极企业产销受到限制。为保供给降成本,负极企业纷纷“牵手”提速布局一体化建设,考虑到能评审批趋严影响项目投建进展、石墨化项目投产后仍需约半年时间完成产能爬坡,预计未来一年内石墨化供不应求的局面仍将维持。目前以艾奇逊炉、内热串接炉为代表的传统石墨化生产技术仍处于较低水平,远不能满足工业化生产的要求,厂家通过炉型改造、工艺革新等方式追求石墨化的技术升级,箱体、连续石墨化有望引领技术发展。第二章 项目背景及必要性一、 资金和技术构成进入门槛,行业壁垒较高资金、技术和客户构建多重行业壁垒,负极头
20、部企业地位不断加强。负极产品研发需要大量资金投入,且研发过程存在不确定性,对企业资金实力有一定要求,存在进入门槛。企业进入后,生产工艺不断改进需要企业拥有深厚的技术背景,并对原料选择和工艺细节等方面有深入研究,行业壁垒相对较高。在众多性能指标提升改进过程中,头部企业产量高,可试验次数多,积累的生产经验和成果多,在产品综合性能提升方面具备优势。出于产量和品质等因素考虑,下游优质客户通常与头部企业建立合作,且由于客户在产品选择上十分谨慎,供应关系确定后替换概率低,客户粘性高,导致下游头部企业份额增长红利往往被头部负极材料企业分享,负极头部企业的领先地位不断加强。二、 持续深耕实现国产化,中国龙头优
21、势显现日本率先实现锂电商业化,是负极早期全球龙头。日本是率先实现锂电商业化的国家,在2000年以前,日本企业在负极市场的全球占有率达到90%以上,是负极早期的全球龙头。但我国自20世纪90年代起,负极行业开始起步,并经历了跨越式的发展,实现了负极材料的进口替代。我国负极材料起步于中间相炭微球,逐步实现进口替代。在技术研发方面,1997年,鞍山热能研究院首先研发出中间相炭微球,实现小规模试产;1999年,杉杉股份与鞍山热能研究院成立合资公司,从事负极材料的研发、生产和销售,在国内实现负极材料的商用推广;2001年,杉杉股份实现中间相炭微球的规模化生产,开始国产化替代,取代日本成为国内中间相炭微球
22、主要供应商。锂电行业跨越式发展的十年,中国企业崭露头角。2001-2010年,是我国锂电负极行业跨越式发展阶段。期间,3C数码领域开始大规模采用锂电池供能,中间相炭微球受限于比容量较低、价格较高,逐步退出主流应用场景,取而代之的是比容量及成本占优的石墨材料。2003年,贝特瑞成功以天然鳞片石墨为原料开发出球形石墨并实现产业化,完成了天然石墨的改性工作。通过不断创新和工艺改进,贝特瑞天然石墨材料比容量达到360mAh/g,性能水平国际领先。2005年,杉杉股份成功研制出新型人造石墨材料,成为中国人造石墨领域的龙头企业。至2010年,贝特瑞负极材料出货量全球第一,成为全球天然石墨领域的龙头企业。消
23、费锂电市场步入成熟期,新能源汽车为动力锂电带来新机遇。2011年之后,传统的3C数码市场逐渐步入成熟期,数码锂电需求增速放缓,但新能源汽车的迅猛发展为锂电产业带来了新的发展机遇。在这一阶段,江西紫宸成为行业新星,其依靠FSN-1、G1系列产品在高端人造石墨实现突破,获得迅速发展。负极材料由于技术成熟度和综合性能优势,在锂电市场上得到广泛应用。中国企业加速全球供应,竞争优势明显。从当前全球竞争格局来看,中国企业市场份额较高,海外主要负极公司仅有韩国浦项、日立化成、三菱化学,而国内则有贝特瑞、宁波杉杉、江西紫宸、东莞凯金等多家公司。据GGII统计,2020年负极材料全球产量53万吨,中国产量为36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天津 锂电池 负极 材料 项目 实施方案 模板 参考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