纺织厂生产信息监控系统的设计.pd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05.gif)
《纺织厂生产信息监控系统的设计.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纺织厂生产信息监控系统的设计.pdf(6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第38卷 第3期2010年3月毛纺科技Wool Textile Journal计算机应用纺织厂生产信息监控系统的设计邵景峰1,李永刚2,任克俭3,党金房3,李 敏3,秦兰双1(11西安工程大学,陕西 西安 710048;21嘉兴学院数学与信息工程学院,浙江 嘉兴 314001;31陕西风轮纺织股份有限公司,陕西 咸阳 712000)摘 要:为了促进纺织厂信息化的发展,解决生产信息在局域网(LAN)内无法集成和共用的现状,对车间现有计算机监控系统存在的不足进行了分析,利用数据库技术、网络技术、通信技术等对系统的结构模型进行了设计,对系统设计过程中的技术难点进行了研究,并提出了相应的解决方案。通过
2、企业既定监控指标,利用专家法和模糊控制理论构建了系统决策评议模型。实际应用表明,该系统与传统系统相比,具有明显的优势,实现了整个企业的全面管理和生产信息的集成,以及生产数据的共用和管理决策的科学性。关键词:监控系统;生产信息;纺织厂;决策中图分类号:TS1031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21456(2010)0320057206Design of production information mon itoring and controlsystem of the textile enterpriseSHAO Jing2feng1,L I Yong2gang2,REN Ke2jia
3、n3,DANG Jin2fang3,L IMin3,Q I N Lan2shuang1(11Xian Polytechnic University,Xian 710048,China;21ComputerApplication Research Lab,Jiaxing University,Jiaxing 314001,China;31Production TechnologyDepart ment,ShaanxiWindWheel Textile Co.,Ltd.,Xianyang 712000,China)Abstract:To promote the development of tex
4、tile infor mation,solve the present condition of theproduction information can not be integrated and share in the LAN,a production information monitoringand control system are developed.First,the weaknesses that are from the existing computer monitoringsystem are analyzed,the structure model of syst
5、em is designed via the techniques of database,net work,communication and so on.Second,the technical problems in the system design process have beenstudied,and the corresponding solutions are proposed.Third,through the production monitoring andcontrol indexes,a system decision2making model is built b
6、y using the expert method and fuzzy controltheory.As verified by application,being compared with the traditional system,the system has someobvious advantages,the comprehensive management and production information integration are achieved,aswell as the production data share and scientific management
7、 decisions are realized.Key words:monitoring and control system;production information;textile enterprise;decision收稿日期:2009-06-25基金项目:企业横向项目;西安工程大学校管科研项目(项目编号:09XG15)作者简介:邵景峰,工程师,主要研究方向为纺织企业生产信息 系 统 的 设 计、算 法 设 计、智 能 计 算。E2mail:。随着计算机技术在纺织行业中的广泛应用,利用计算机进行生产过程的管理已成为一种发展趋势,已从车间的信息管理上升到车间生产现场的监控,并随着网络化
8、的不断推进,纺织厂开始着手研发或已合作研发了一些网络化的生产监测系统,例如:基于C/S模式的计算机配毛及信息管理系统1,并条机网络化监控系统的研制2,基于C/S模式的织75毛纺科技Wool Textile Journal第38卷 第3期2010年3月机监测系统设计3,基于C/S体系的纺织企业生产管理系统4等,这些系统已成功投入运行,实现了从一般的信息管理到车间生产过程的监测,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相应车间的工作效率,降低了劳动力成本,促进了纺织厂信息化的发展,已得到用户的好评。然而,目前针对纺织厂开发的集生产监测和信息管理于一体的远程监控系统相对很少,即使有也是单机版或只是针对某一车间而言,并没有
9、形成纺织厂整个生产过程的网络化管理,也没有实现整个企业的全面管理和生产信息的集成,更没有实现对生产设备的各种实时数据的采集和管理,以及生产过程中发生的各种异常状况进行及时的反馈等。为此,经过大量的实际调研和用户需求分析后,针对纺织厂开发了一种集生产信息监测和管理于一体的远程监控系统,在局域网内实现了生产信息的网络化和生产数据的共享共用,以及生产数据的分布式采集,决策信息的集中式管理,而且系统运行稳定、数据采集准确,能客观、真实的反映各个车间生产现场的实时生产状况,便于厂级生产管理者对生产过程的综合管理,从而加速了纺织厂信息化建设的程度,提升了企业现代化的生产管理水平。1 系统的结构模型远程监测
10、系统的体系结构主要由厂级信息中心(Infor mation Control Center)的管理系统(ManagementSystem)、车间的监测与控制系统(Monitoring andControl System)和各个车间的机台监测器(Monitor)3部分组成,其中作为主站(Main Station)的信息中心,主要负责全厂生产计划的分配与调度、生产成本统计、利润分析和产量质量的跟踪管理,并根据需求给相应的基站发布各种命令或请求,进行数据交换和相互通信,而且通过局域网可以实现与ERP系统的无缝集成;作为基站(Monitor Station)的车间服务器,一方面主要负责车间机台生产数据的
11、采集,信息的管理和生产运转参数的录入、生产决策数据的统计与分析,各类报表的生成与打印,以及为车间或厂级生产管理者以机台分布图、数据列表、曲线及报表等形式提供及时准确的生产统计与分析数据等;另一方面接收主站管理系统所下发的月生产计划以及相关的生产监控命令,并对这些命令进行分析与处理,按照先来先服务的原则进行分配,根据需要传输到相应的组、岗位或机台;监测器主要用来采集、处理、计算、存储机台对象(Machine Object)的生产数据,按照通信协议接收上层基站监控系统的各种指令,并为 基 站 监 测 系 统 回 送相 应 的 生 产 数 据(Production Data)。整个系统的结构组织模型
12、如图1所示。图1 监控系统的结构组织模型2 技术难点由于系统数据分布式地存储在各个生产车间的服务器上,如何实现生产数据的统一管理、在局域网内共享共用,以及保证所有数据的正确性、可靠性是整个系统的核心,因此,在数据库设计过程中的技术难点主要表现在2方面:数据库表结构不一致性。由于纺织厂生产车间较多,每个车间的分车间之间命名规则大相径庭,车间相互之间的位置分布不规则,加之机型和生产品种众多,每道工序间分工复杂,使得数据库的设计具有一定的复杂性。关键问题在于目前纺织厂在信息化管理方面自成体系,还没有一个统一的标准。要设计一个能在各个车间通用的数据库结构,相对而言比较困难,因为每个车间在生产管理、系统
13、构建、设计思想、工作流程方面没有一个规范的标准,85第38卷 第3期2010年3月毛纺科技Wool Textile Journal使得系统数据库的表结构无法统一,同一条数据在不同车间无法使用,致使生产数据之间无法衔接。数据的安全性。对整个系统而言,在各个车间交接班后的一段时间,各个基站的服务器都处于“忙”状态,无论是厂级领导还是车间生产管理者都要对交接班后的品种数据进行各种形式的统计,对本班次生产状况进行分析和考评,致使数据库的存取频率较高、访问时间相对集中。经分析,这些大的统计操作几乎都集中在一张或几张比较重要的数据表中,大多是同一个操作,这在很大程度上加重了基站服务器的负荷,而且容易引起网
14、络瓶颈,更容易导致数据库中数据的不一致或读“脏”数据。因此,如何很好地避免这种大的重复操作,有效防止网络瓶颈和人为的误操作,保证数据库中数据的安全性、完整性和一致性,又是一个技术难点。3 总体设计311 数据库结构的设计按照系统的功能要求,系统数据的主要来源分3种:一是实时数据,主要用来为客户端用户提供远程在线实时监控生产现场的基础数据,以及为车间各类报表的产生和决策数据的统计分析提供数据依据等,并通过人机界面,可以了解设备的运行状态;二是历史数据,在历史数据表中永久性存储,主要用来为车间或厂级领导提供管理决策数据,以及成本利润核算的基础数据,通过它可以得知设备在一段时间以来的变化规律,通过此
15、变化趋势可预测设备未来的运行情况或损耗情况;三是任务数据,主要是用来表示生产计划的执行过程,也是系统得以正常运行的基础数据。所有这些数据均以分布共享的方式存储在各级服务器的数据库中。基于以上对系统数据来源的分析,为了实现数据共用、减少网络的吞吐量、提高数据的利用率,在数据库设计时将信息中心和各个生产车间的系统数据库在结构上进行了规范,使其达到统一,而且对数据表字段的命名也进行了约定,使系统数据库具有通用性,并能在各车间的子系统上独立运行。经过数据整合后,完成整个系统的数据处理,其逻辑结构设计过程如下所示。31111E-R图设计监测信息库(MCI DB)的E-R模型如图2所示。其中机台信息、品种
16、信息、车间信息、生产数据等实体用矩形框表示,生产计划的执行、生产数据的统计与比较等联系用菱形框表示,机台品种属性、机台属性以及生产数据属性等用椭圆框表示,而且机台实体和品种实体通过执行过程建立联系,形成生产计划完成情况信息和台账信息;机台实体、生产数据实体和车间实体通过生产情况建立联系,产生生产数据信息和管理与决策数据信息。图2 监测信息库(MC I DB)的E-R模型设计31112 实体、联系与关系表之间的转换信息监测系统数据库中比较重要的数据表包括:机台信息表(机台标识码#、机台编号、机型、类型、所属车间、分车间、组、岗(车位)、品种编号、品种名称等);品种表(品种编号#、公制品种名称、英
17、制品种名称、纱线密度、纬密、计划单产、计划车速、锭数等);品种月计划表(计划号#、品种名称、月计划、月产量计划指标、台账计划指标等);品种日计划表(日计划号#、品种名称、开台数、质量计划指标,计划开台效率指标等);日生产计划表(计划编号#、品种编号#、品种名称#、车间编号#、车间名称、开台数、计划转速、计划单产等);生产数据表(编号#、机台标识码#、机台编号、组、岗(车位)、品种编号、品种名称等);台账信息表(机台编号#、品种编号#、品种名称、疵布编号、疵布名称、疵布类型、疵布匹数等)。312 决策模型的构建决策功能主要是针对信息中心的管理软件而设计的,目的是为企业的生产管理者提供客观、准确的
18、决策数据依据,从而实施相应的管理策略和决定。方法是通过企业制定的一些既定指标,即:增加用棉、原料成本投入,优化配棉;降低成本,减员增效;平衡生产计划,增强生产过程的调度;提高设备的利用率,加强设备更新;加强销售利润核算,细化附加成本;加强质量控制,促进成品、半成品生产过程的监控;加强原料核算、机物料管理;提高车间的整体环境,注重车间温湿度监控;规范管理制定,明确责任,优化人员结构;提高员工的整体素质,加强业务培训,将各个生产车间的生产计划、生产指标与实际生产数据进行比较,挖掘影响95毛纺科技Wool Textile Journal第38卷 第3期2010年3月生产数据正确性的各种因素,对影响生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纺织厂 生产 信息 监控 系统 设计
![提示](https://www.taowenge.com/images/bang_tan.gif)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