包装公司人力资源管理流程手册.docx
《包装公司人力资源管理流程手册.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包装公司人力资源管理流程手册.docx(64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包装公司人力资源管理流程手册xxx有限公司目录第一章 行业背景分析4第二章 劳动定额的修订8一、 劳动定额的定期修订8二、 修改劳动定额的方法9第三章 企业劳动定员制定修订的基本方法10一、 劳动定员的形式10二、 劳动定员与其他相关概念的关系11第四章 人力资源的空间配置20一、 企业人员配置的基本方法20二、 改进过细劳动分工的方法21第五章 企业应聘人员的初步甄选23一、 笔试的特点23二、 利用笔试甄选应聘人员的方法23第六章 基于培训需求分析的项目设计25一、 培训项目的设计与管理应关注的问题25二、 企业员工培训与开发项目设计的原则26第七章 企业员工培训需求分析的方法29一、 培
2、训需求的调查与确认29二、 其他几种模型30第八章 绩效考评系统31一、 确立绩效评审与申诉系统的内容和意义31二、 绩效考评误差的含义和类型33第九章 绩效考评方法40一、 综合型绩效考评方法40二、 绩效考评方法的分类41第十章 岗位评价的基本步骤44一、 岗位评价的特点44二、 岗位评价的基本功能45三、 岗位评价的概念46第十一章 薪酬体系设计的前期准备48一、 绩效薪酬体系设计48二、 技能与能力薪酬体系设计49第十二章 最低工资保障制度53一、 最低工资53二、 工资支付保障53第十三章 劳动争议的协商与调解分析59一、 企业劳动争议调解委员会对劳动争议的调解59二、 劳动争议处理
3、的原则63第一章 行业背景分析包装(packaging)是指为在流通过程中保护产品,方便储运,促进销售,按一定的技术方法所用的容器、材料和辅助物等的总体名称。包装是实现商品价值和使用价值,并是增加商品价值的一种手段;保护商品,免受日晒、雨淋、灰尘污染等自然因素的侵袭,防止挥发、渗漏、溶化、污染、碰撞、挤压、散失以及盗窃等损失;给流通环节贮、运、调、销带来方便,如装卸、盘点、码垛、发货、收货、转运、销售计数等;美化商品、吸引顾客,有利于促销。按产品销售范围可以分为内销产品包装、出口产品包装;按包装在流通过程中的作用分为有单件包装、中包装和外包装等;按包装制品材料分为有纸制品包装、塑料制品包装、金
4、属包装、竹木器包装、玻璃容器包装和复合材料包装等;按包装使用次数分为有一次用包装、多次用包装和周转包装等;按包装容器的软硬程度分为有硬包装、半硬包装和软包装等;按产品种类分为有食品包装、药品包装、机电产品设器包装、危险品包装等;按功能分为有运输包装、贮藏包装和销售包装等;按包装技术方法分为有防震包装、防湿包装、防锈包装、防霉包装等;按包装结构形式分类为贴体包装、泡罩包装、热收缩包装、可携带包装、托盘包装、组合包装等。包装行业是一门重要的生产服务行业,为国内产品和出口产品提供重要的配套包装服务。随着世界加工制造业的中心转移至我国,我国包装行业的发展过程呈现以下特点:(一)行业技术壁垒低,产品之间
5、特异性差别较小,市场竞争较为激烈。我国包装行业完全放开经营,属于政府鼓励投资的行业,限制性措施少,资金进出比较容易。市场竞争激烈,企业规模差别很大,行业集中度很低。(二)包装企业主要集中在大中城市及东部沿海经济发达地区;跨国公司设厂也以发达地区立足,然后逐步向内地延伸。一个地区的包装业的发达程度和该地区的经济发达程度有直接联系,因为包装业是为其他制造业服务的,在很大程度上依附于其他产业的发展。(三)技术人员少,创新能力不足。包装企业需加大先期的技术改造投入,鼓励创新,融入多方资金,扩大生产规模,提高生产集中度,进行循环生产和清洁生产必需的技术改造,以适应国家科学发展观的宏观调控和提高市场竞争力
6、的需要,这应当是我国包装行业的当务之急。(四)竞争手段主要以价格竞争为主,品牌之间竞争不明显。由于包装产品品质差异小,随着包装市场细分程度的提高,市场竞争的焦点是品牌竞争,并以价格战的方式进行,但缺乏占绝对优势的领导品牌。改革开放近40年来,伴随着我国经济的飞速发展,我国包装行业也取得了突飞猛进的进步。较为完整、门类齐全的包装工业体系已经基本建立起来,我国包装行业经历了高速发展阶段,目前已经成为全球发展最快、规模最大,最具潜力的包装市场,2020年中国包装行业规模以上企业(年营业收入2000万元及以上全部工业法人企业)8183家,较2019年增加了267家,同比增长3.4%。从细分市场来看,2
7、020年中国纸和纸板容器的制造市场营业收入完成2884.74亿元;塑料薄膜制造市场营业收入完成2754.35亿元;塑料包装箱及容器制造市场营业收入完成1584.62亿元;金属包装容器及材料制造市场营业收入完成1083.26亿元;包装加工专用设备制造市场营业收入完成810.56亿元;玻璃包装容器制造市场营业收入完成576.79亿元;软木制品及其他木制品制造市场营业收入完成370.25亿元。2020年中国纸和纸板容器的制造市场营业收入占包装行业营业总收入的28.66%,占比最大;塑料薄膜制造市场营业收入占包装行业营业总收入的27.37%;塑料包装箱及容器制造市场营业收入占包装行业营业总收入的15.
8、74%;金属包装容器及材料制造市场营业收入占包装行业营业总收入的10.76%;包装加工专用设备制造市场营业收入占包装行业营业总收入的8.05%;玻璃包装容器制造市场营业收入占包装行业营业总收入的5.73%;软木制品及其他木制品制造市场营业收入占包装行业营业总收入的3.68%。随着中国包装行业规模以上企业营业收入的增加,利润总额也随之增长,2020年中国包装行业累计完成利润总额610.38亿元,同比增长24.90%,其中塑料薄膜制造业利润总额完成174.51亿元;纸和纸板容器的制造业利润总额完成144.25亿元;塑料包装箱及容器制造业利润总额完成98.86亿元;塑料加工专用设备制造业利润总额完成
9、85.72亿元;金属包装容器及材料制造业利润总额完成54.05亿元;玻璃包装容器制造业利润总额完成33.28亿元;软木制品及其他木制品制造业利润总额完成19.71亿元。第二章 劳动定额的修订一、 劳动定额的定期修订劳动定额修订的间隔期不宜过短,也不宜过长。若长期不做修订,定额水平必然与生产实际达到的水平相差悬殊,使定额起不到促进生产发展的作用;若间隔期过短,频繁修改,也会产生上文所提到的那些消极作用。定额修改期间隔的长短,主要根据定额完成情况、生产潜力大小以及定额的质量来决定。同时,也应考虑企业生产类型和产品制造的特点1、新产品的定额应在试制完成以后,随着图纸工艺等技术文件的整顿而进行必要修订
10、。修订后的定额适于小批试制。2、在小批试制后转入成批生产时,要随着图纸工艺等技术文件的定型再修订一次定额。3、专业生产或成批轮番生产的产品,修改间隔期一般是一年。4、对某些工艺操作方法已定型、生产潜力不很大的老产品或标准件,以及质量较好、工时定额比较稳定的时间标准,可以每年定期进行一次检查,全面修改的期限可以适度延长。5、若定额制定质量不高或定额水平参差不齐,可先进行内部调整,这种调整也应列入定期修订的计划内。二、 修改劳动定额的方法企业在组织修改现行定额时,应从企业具体的实际情况出发,正确选择修改定额的核算方法,下面介绍一种比较简单的方法,即简易修改法。由于修改定额时,允许有一个超额量k,它
11、比实耗工时b高出一定幅度。留出这个宽余量,容易使员工接受新的定额。即使第一次制定的定额不合理,经过平衡以后,采用本方法进行修改,也能使劳动定额达到先进合理的要求。第三章 企业劳动定员制定修订的基本方法一、 劳动定员的形式1、基本定员,也称劳动定员员额。它是为了保证某类岗位生产或工作任务的完成,按照一定的人员素质要求,对该类岗位一个班次人员配置最低限额的规定。(1)某超市每个收银台每一班需要配置1人,即基本定员为1人月/班或者1人年/班。(2)某设备监控室每一班需要配置2人,即基本定员为2人.月/班或者2人年/班。(3)某机场人身安全检查通道的基本定员为6人.年/班。2、综合定员,也称劳动定员总
12、额。它是以岗位基本定员为依据,在一定的生产技术组织条件下,为了保证年度或月度生产或工作任务的完成,按照一定的人员素质要求,对该类岗位人员需要配置总量(人数)的规定。3、劳动定员统计是指劳动定员信息的采集、整理、处理、反馈过程通过统计分析,为企业指导生产经营活动、组织生产劳动活动、完善健全组织机构、合理设置工作岗位、评价生产工作效率、修订劳动定员提供依据。4、劳动定员修订是指由于生产技术组织条件的变化、组织机构的调整以及生产水平、技术装备和劳动者技术熟练程度的提高等多种因素的影响,需要对现行劳动定员作出必要的调整、补充和完善。5、劳动定员水平是指在一定生产技术组织条件下,行业或企业劳动定员在数值
13、限额和素质要求上所表现出来的松紧高低程度。二、 劳动定员与其他相关概念的关系(一)劳动定员与劳动定额的区别和联系人力资源作为生产力的基本要素,是任何组织从事经济活动赖以生存发展的必要条件。企业在开始进行组织结构及其职能和业务部门的设计时,就会遇到如何优化劳动组织、实现劳动组织科学化等问题,而劳动定员是进行劳动组织设计最重要的基础性工作之一。劳动定员是以企业常年性生产、工作岗位为对象,凡是企业进行正常生产经营所需要的各类人员都应包括在劳动定员的范围之内。劳动定员的范围,不仅包括一线从事各类生产活动的直接生产人员,也包括二线、三线各类各级经营管理人员、专业技术人员和服务人员等非直接生产人员。其对象
14、和范围与具体的劳动用工形式无关。从历史上看,我国企业劳动定员工作要比劳动定额工作开展得晚一些,从国民经济第一个五年计划开始起步,经过十多年的努力才逐步得到健全和完善。长期以来,由于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工作的需要,约定俗成地常将劳动定额与定员并称为劳动定员定额或劳动定额定员。如果深入研究就会发现,劳动定员与劳动定额两个概念之间确实存在许多相似相近之处。为了进一步弄清劳动定员与劳动定额两个概念的区别和联系,可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分析。1、从概念的内涵来看,劳动定员是对劳动力使用的一种数量和质量界限。这种界限,既包含了对劳动力消耗“质”的界定,也包含了对劳动力消耗“量”的限额。它与劳动定额的内涵,即对“活
15、劳动”消耗量的规定是完全一致的。劳动定额是指在一定生产技术组织条件下,采用科学合理的方法,对生产单位合格产品或完成一定工作任务的劳动消耗量所预先规定的限额,其限额既具有“量”的规定性,也包含“质”的规定性,其所规定的是有效的而不是无效的劳动消耗量。2、从计量单位来看,劳动定员通常采用的劳动计量单位是“人.年”“人季”“人月”,与劳动定额所采用的劳动计量单位“工日”“工时”,“工分”“工秒”没有“质”的差别,只是“量”的差别,即计量的长度不同。例如,按年度制度工日(五天工作制)或工时折算,1人/年等于250个工日或2000个工时。3、从两者具体实施和应用范围来看,在企业中除某些人员因长期脱离生产
16、岗位而在劳动定员管理范围之外,凡是在常年性工作岗位上工作的人员,如经营管理人员、工程技术人员、技能操作人员和服务人员都纳入了劳动定员管理的范围之内。在企业中,实行劳动定额的岗位人员约占全体员工的40%50%,其基本原因是,可以规定劳动定额的工作岗位必须满足两个基本条件:一是本岗位劳动者的“活劳动”消耗量必须与其劳动成果直接相关;二是劳动者的劳动成果可以采用一定的度量衡计量工具直接进行测度衡量。也就是说,在企业各类岗位人员中可以实行劳动定额的,也可以实行劳动定员管理;而不能实行劳动定额的,还是可以实行劳动定员管理。总之,在企业中劳动定员适用范围大于劳动定额,即两者的适用范围不同。4、从制定的方法
17、来看,劳动定额与劳动定员的制定方法也不同。劳动定员的制定方法包括按效率定员法、按设备定员法、按岗位定员法、按比例定员法和按职责范围定员法等,而劳动定额的制定方法包括经验估工法、概率估工法、类推比较法、统计分析法、工时测定法和标准资料法等。在上述劳动定员和劳动定额的制定方法中,每一种方法都有其相对独立的前提条件和不同的程序、步骤和技术要求,其适用的范围也各不相同。但也存在着一定的内在联系,例如,按效率定员法、按设备定员法都是以工时定额、产量定额或设备看管定额为依据核算出定员人数。通过上述分析,可以看出劳动定员与劳动定额既存在着一定区别,又具有十分密切的联系,两者虽然都是对人力消耗所规定的限额,但
18、在计算方法、计量单位、应用范围、粗细程度等方面存在一定差异。也正是基于上述区别和联系,劳动定员与劳动定额相互补充、相伴相随、不可分割,你中有我、我中有你,成为现代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重要基石。(二)劳动定员与企业编制的区别和联系劳动定员这一概念既是现实存在的范畴,也是一个历史的范畴。在企业人力资源管理中,劳动定员与“企业编制”这一术语存在着非常密切的关系。新中国成立以后,国家逐步强化了自上而下的社会主义计划管理体制。在这一体制下,从政府行政机关、社会团体、事业单位、国有企业,乃至军队及其军事单位中组织机构和人员,统一实行了“编制”管理的人事劳动制度。这里所说的“编制”,泛指一切法定的社会组织内部
19、的机构设置、组织形式,以及工作人员定员、人员结构比例、职务系列和配置等方面的规定。就其基本内容来看,它具体包括两项内容。一是机构编制。它是对组织机构的名称、职能(职责范围和分工)、规模、结构,以及总机构、分支机构设置等内容的规定。二是人员编制。它是对组织机构中各类岗位的数量、职务的分配,以及岗位人员的数量及其结构所作的统一规定,具体内容包括人员数量、人员结构比例、人员标准、职务分配、高层次职位限额等。在人员编制中,将各级工作人员的数量规定称为编制员额,而将某一系统范围内所有的或某一类的人员编制的总员额称为编制总额。编制分为行政编制、事业编制和企业编制三大类。一是行政编制。它是指国家和地方权力机
20、关、行政机关、审判机关、检察机关、党派、政协、人民团体的编制。二是事业单位编制。凡是为国家创造或改善生产条件,增进社会福利,满足人民文化、教育、科学研究、医疗卫生等方面的需要,不以为国家积累资金为直接目的的单位,均属事业单位,列为事业编制。三是企业编制。凡为国家创造财富,直接从事工农业生产、交通运输、基本建设、商品流通以及为国民经济、文化建设和人民生活服务,并独立实行经济核算的全民所有制单位,均属企业单位,列为企业编制。从我国“一五”计划开始,企业单位的编制历来是通过下达劳动工资计划,由企业的主管部门和劳动部门进行有效控制和管理。国家对国有企业人力资源实行“统包统配”的编制管理制度,一直延续到
21、20世纪80年代。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随着国有企业“三大制度改革(劳动、人事和收入分配)”的不断深入,特别是1988年4月第七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全民所有制工业企业法,该法律对企业设立条件作出了明确的规定。自此以后,国有企业劳动定员定额管理进入一个新的历史发展阶段。(三)劳动定员与“三定”的关系“三定”即“定职能、定机构、定编制”,是中央机构编制委员会办公室(以下简称中央编办)所提出为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而对国务院所属各部门的主要职责、内设机构和人员编制等所作规定的简称。该规定是国务院的规范性文件,是各职能部门履行职责的重要依据。中央编办将“定职能、定机构、定编
22、制”归纳为“三定”,并将“定职能”放在首位。“定职能”就是明确部门及其内设机构的职能和职责范围,即明确该部门具体是干什么的;“定机构”就是确定行使职责部门的机构数量、名称、性质、级别等;“定编制”就是规定人员限额以及领导干部职数,即明确该部门应配备多少人员。“三定”一词由来已久,1988年经过反复研究论证,中央决定在新一轮国务院机构改革时,首先要确定部门职责,再根据职能核定内设机构和人员编制,即所谓“三定”方案。10年之后,1998年国务院机构改革时,将“三定”方案改为“三定”规定,使“三定”成为具有强制性、权威性和规范性的部门设置要求。从现代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角度来看,上述“三定”属于国家行
23、政编制管理的范畴,与企业劳动定员定额管理没有任何关系。进入21世纪以来,随着国有企业各项制度改革的不断深入,使企业劳动定员定额等基础性工作受到不同程度的重视和强化。从现代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学的角度,提出了新的“三定”,即“定机构、定岗、定员”。除了上述涉及劳动定员的“三定”之外,还有以下“四定”“五定”等多种提法。“四定”即定岗、定责、定编、定薪。该提法将薪资制度设计也包括在内,认为定岗、定编、定责是定薪的前提和基础。也有学者认为“四定”是定岗、定责、定员、定额。该提法将“四定”列为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重要基础工作,其中,定岗是核心,定责、定员、定额是在定岗之后需要完成的各项具体工作,主要解决本岗
24、位的职责范围、岗位人员配置的素质要求和数量限额、岗位工作量考核等一系列基础性问题。“五定”即定编、定责、定岗、定员、定薪。该提法认为,定编是指严格按照公司组织机构编制管理办法,依据科学合理、高效精干的原则,确定本单位的机构编制;定责是指对本单位现有各岗位的工作任务进行整理和归纳,明确岗位的职责范围;定岗是指通过定责,把相关的任务进行整理合并,在此基础上设立岗位,规定具体岗位的具体劳动者所要完成工作任务的数量和取得的工作成果,做到因事设岗、数量最低、有效配合;定员是指按照岗位需要,确定人员的数量和质量,贯彻精减、高效、节约的原则,同时要保证各类人员比例关系的协调,做到事得其人、人尽其才、人事相宜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包装 公司 人力资源 管理 流程 手册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