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下半年教师资格证考试《教育知识与能力》(中学)真题(解析).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5年下半年教师资格证考试《教育知识与能力》(中学)真题(解析).pdf(9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1/92015 年下半年教师资格证考试 教育知识与能力(中2015 年下半年教师资格证考试 教育知识与能力(中学)题解析学)题解析1答案答案:B解析:解析:本题考查对国外著名教育家及其代表作、理论的识记情况。“白板说”和绅士教育理论都是洛克的代表性思想。“白板说”认为人的心灵如同白板,观念和知识都来自后天,强调外部环境因素尤其是教育对人的身心发展的重要作用。此外,在教育漫话这部作品中,洛克对绅士教育思想进行了详尽论述,他认为绅士要既有贵族的风度,能活跃于上流社会和政治舞台,又有事业家的进取精神,是发展资产阶级经济的实干人才;绅士应受体育、德育和智育等方面的教育。故B项正确。A项:夸美纽斯在其代
2、表性理论“泛智教育”思想中强调“教育是将一切事物教给一切人类的一门艺术”,此外他还在其代表著作大教学论中对班级授课制进行了理论论证。与题干不符,排除。C项:裴斯泰洛齐通过实物教学法的实验,第一次把教育建立在心理学的基础上,提出“教育心理学化”这一伟大理论,使教育与心理学紧密地结合在一起。与题干不符,排除。D项:赫尔巴特是科学教育学的奠基人,其代表性的理论包括传统“三中心”理论(教师中心、教材中心、课堂中心)、“四段”教学法(明了、联想、系统、方法)等。与题干不符,排除2答案:答案:C解析:解析:本题考查对教育目标分类系统的识记情况。美国心理学家布卢姆在其著作教育目标分类系统中表明,经教育活动而
3、希望引起和实现的学生学习结果的行为类别可以分为认知、情感、动作技能三大目标领域。认知领域的教育目标,从低级到高级共分为识记、领会、运用、分析、综合、评价六个层次;依据价值内化的程度,情感领域的教育目标分为接受或注意、反应、评价、组织、价值与价值体系的性格化五级;辛普森把动作技能领域的教育目标,分为知觉、准备、有指导的反应、机械动作、复杂的外显反应、适应、创新七级。故C项正确。A、B、D三项:均为混淆选项。与题干不符,排除3答案:答案:A解析:解析:本题考查对教育对经济具有极大促进作用这一知识点的理解。马克思通过他的劳动价值论指出:“比社会平均劳动较高级、较复杂的劳动,是这样一种劳动力的表现,这
4、种劳动力比普通的劳动力需要较高的教育费用,它的生产要花费较多的劳动时间,因此它具有较高的价值。既然这种劳动力的价值较高,它也就表现为较高级的劳动,也就在同样长的时间内物化为较多的价值。”这段话说明复杂劳动之所以等于倍加的简单劳动,是教育和训练的结果。解答本题的关键是准确把握题干,题干中出现两次的是“劳动”一词。在教育学的理论学习中,劳动都是与生产力,即经济联系在一起的。故A项正确。B、C、D三项:结合题干中的三个关键词“马克思”“复杂劳动”“简单劳动”来看,与政治、文化和人口功能没有联系。与题干不符,排除。4答案:答案:B解析:解析:本题考查对中国现代学制的建立与发展的理解与识记情况。解答本题
5、的关键点是正确区分清朝末期的两个现代学制:“壬寅学制”和“癸卯学制”。“壬寅学制”是1902年由张百熙主持制定的中国近代第一个学制,但未能成功实施。随后的“癸卯学制”是第一个中国近代由国家颁布的并在全国范围内实施推行的系统学制。结合题干要求,故B项正确。A项:“壬寅学制”颁布于1902年,是第一次正式颁布但未能成功实施的现代学制。与题干不符,排除。C项:“壬子癸丑学制”颁布于19121913年民国政府时期,不属于清末的学制。与题干不符,排除。D项:“壬戌学制”颁布于1922年,是以美国学制为蓝本的“六三三学制”。与题干不符,排除5答案:答案:C2/9解析:解析:本题考查对教育的理解。作为名词的
6、“教育”有广义和狭义之分。首先,教育无论是广义的还是狭义的,都一定是以人为培养对象的;其次,教育对人的培养一定是有目的的,区别于一切无目的和随机的现象与活动对人的影响;最后,教育是有目的地培养人的活动,是教育区别于政治、经济、文化、人口等其他事物现象的根本特征,是教育的质的规定性,也是教育的本质。故C项正确。A项:政治和经济等其他社会现象和事物也可以对人的身心发展产生影响,因此“影响人的身心发展”不能对教育与其他社会现象和事物进行本质区分。与题干不符,排除。B项:同A项一样,“促进社会发展”不能对教育与其他社会现象和事物进行本质区分。与题干不符,排除。D项:“自身生产”指向教育的经济功能而非本
7、质。与题干不符,排除。6答案:答案:C解析:解析:本题考查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第三条第一款的规定。该法条规定:“整体设置九年一贯的义务教育课程。”故C项正确。A项:“六三分段”是九年一贯课程设置实施以前的课程设置方式,不符合“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要求。与题干不符,排除。B项:同A项一样,“五四分段”不符合“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要求。与题干不符,排除。D项:基础教育阶段课程设置强调基础性和普及性,且“多种形式设置共存”本身就不现实。与题干不符,排除。7答案:答案:B解析:解析:本题考查对课程类型的理解。依据课程内容的属性,可将课程分为学科课程和活动课程。其中,活动课程是关注学
8、生的兴趣、需要和时间,体现以学习者为中心的一种课程形态,以直接经验的学习为主。活动课程正式规范化,并在教育领域中真正成为一种重要的课程形态是从杜威开始的。题干中出现了“以儿童的兴趣或需要为基础”和“做中学”,很明显是指向活动课程的。故B项正确。A项:学科课程主要是从各学科领域中精选的部分内容,按照该领域的逻辑结构构成的知识体系,以间接经验为主,且以与活动课程背道而驰的知识中心课程理论为基础。与题干不符,排除。C项:分科课程是学科课程从课程内容的组织方式方面的另一种叫法,二者实质上是一样的。与题干不符,排除。D项:依据课程内容组织方式的不同,课程分为分科课程和综合课程。综合课程更强调课程内容在组
9、织方式上打破学科界限,主要是对旧分科课程的改进和扩展。不符合题干“以儿童的兴趣或需要为基础”的要求。与题干不符,排除。8答案:答案:C解析:解析:本题考查对课程计划、课程标准和教科书三个层级的课程文件的区分和鉴别。课程标准是规定某一学科的课程性质、课程目标、课程内容、实施建议的教学指导性文件,是编写教科书和教师进行教学的直接依据。故C项正确。A项:课程计划作为教育主管部门制定的有关学校教学教育工作的指导性文件,体现了国家对学校的统一要求,是组织学校活动的基本纲领和重要依据。其指导作用侧重于学校层面的总体教学安排。与题干不符,排除。B项:课程目标是指课程本身要实现的具体目标和意图,而非依据。与题
10、干不符,排除。D项:教科书又称课本,是依据课程标准编制的,系统反映学科内容的教学用书。通常按学年或学期分册,划分单元或章节,是教师进行教学的主要依据。与题干不符,排除。9答案:答案:A解析:解析:本题考查对各教学原则的理解与把握。直观性原则是指教师在教学中引导学生直接感知事物、模型或通过用形象的语言描绘教学对象,使学生获得丰富的感性认识。题干中罗老师播放视频这一行为就是将教科书上的文字描述通过动态的、能用五官直接感知的方式展现给学生,丰富了学生关于钱塘江大潮的感性认识。故A项正确。3/9B项:科学性和思想性相结合原则强调在教学中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引导学生掌握正确的知识,同时结合知识对学生进
11、行思想教育。与题干不符,排除。C项:循序渐进原则强调教师引导学生由浅入深、由易到难、由简入繁地逐步掌握知识的教学过程。与题干不符,排除。D项:巩固性原则强调教师引导学生理解所学知识,并进行复习巩固以实现顺利再现。与题干不符,排除。10答案:答案:C解析:解析:本题考查对各种教学方法的理解与掌握。解答本题需明确演示法和实验法的区别。演示法是指教师通过展示实物、直观教具,进行示范性实验或采取现代化视听手段等,指导学生获得知识或巩固知识的方法,其实验主体是教师,且侧重教师进行示范。实验法是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利用一定的仪器设备,通过条件控制引起实验对象的某些变化,从观察这些变化中获得知识的方法,其实
12、验主体是学生,且侧重于学生亲自操作。由题干可知,是陈老师在进行示范性实验。故C项正确。A项:由上文可知,实验法的实验主体为学生,且侧重于学生亲自动手操作。与题干不符,排除。B、D两项:整个题干在描述一个示范实验的操作过程,由此可知,教师使用的是与实验操作有关的教学方法,并非单纯的讲授与谈话。与题干不符,排除。11答案:答案:D解析:解析:本题考查对德育方法的理解与把握。依据题干描述,张老师通过自己的高尚品德以及对学生的殷切期望和爱来感化学生,这是一种暗示的方式,希望学生能通过他的品德和言行潜移默化地受到影响,属于人格感化的方法。情感陶冶法包括人格感化、环境陶冶、艺术熏陶三种方式。故D项正确。A
13、项:实际锻炼法是指有目的地组织学生进行一定的实际活动,以培养他们的良好品德的方法。与题干不符,排除。B项:品德评价法是通过对学生思想和行为进行肯定或否定的评价,并给予相应激励或抑制,以引导和促进其品德积极发展的方法。题干中未提及张老师对学生品行的评价。与题干不符,排除。C项:个人修养法也称品德修养法,是教师指导学生自觉地进行学习、自我品德反省,以实现思想转化及行为控制的德育方法。题干中没有提及教师指导学生进行自我反省的部分。与题干不符,排除。12答案:答案:A解析:解析:本题考查对知觉特性的理解与把握。题干指出幼儿与成人在看同一幅画时的差异。显然幼儿对画面形成的是具象的感性认识,而成人对画面形
14、成的是抽象的理性认识。这是由幼儿与成人在已有知识与经验方面的不同造成的意义理解深度的不同,与知觉的理解性特性相符。故A项正确。B项:知觉的选择性是指主体在知觉过程中受到自身的兴趣、态度、爱好、情绪等主观因素的影响,主动而有意地选择少数事物(或事物的某一部分)作为知觉的对象的特性。与题干不符,排除。C项:知觉的恒常性是指当距离、角度或光线的明暗条件在一定范围内发生变化时,我们的知觉印象仍然不变。与题干不符,排除。D项:知觉的整体性是指人类对客体的知觉总是以自己过去的经验来补充当时获得的感觉信息,使其形成具有一定结构的整体,强调主观轮廓的存在。与题干不符,排除。13答案:答案:B解析:解析:本题考
15、查对瞬时记忆、短时记忆和长时记忆的区分与把握。这三种记忆在保持时间、容量和存储方式等方面均有差异。题干中主要提及的是保持时间和存储方式。从“复述”和“保持几十秒”可以看出,晓东记忆单词时还处于短时记忆阶段。故B项正确。A项:瞬时记忆主要通过选择性注意来进行存储,且图像信息保持在1秒以内,声像信息保持24秒。与题干不符,排除。C项:长时记忆是指保持时间在1分钟以上,直到许多年甚至终身保持的记忆。晓东的问题即短时记忆转化为长时记忆失败而仍停留在短时记忆阶段。与题干不符,排除。4/9D项:根据记忆过程中意识的参与程度,记忆可分为内隐记忆和外显记忆。其中,内隐记忆是指个体在无意识的情况下,过去经验对当
16、前作业产生的无意识的影响,有时叫自动的无意识的记忆。与题干不符,排除。14答案:答案:D解析:解析:本题考查对皮亚杰的认知发展阶段理论的理解与掌握。皮亚杰认为儿童的认知发展将经历感知运动(02岁)、前运算(27岁)、具体运算(711岁)和形式运算(1116岁)四个阶段。题干中指出晓波为中学生,与形式运算阶段的儿童年龄相符。此外,晓波通过实验发现钟表的摆动幅度不取决于钟摆的材料或重量,说明他是先假设二者相关然后通过实验来进行验证的。这一过程进行的是假设演绎推理,且他能理解钟表的摆动幅度和钟摆的长度之间的抽象关系,以上表现均符合形式运算阶段抽象逻辑思维逐步提高的核心特征。故D项正确。A项:处于感知
17、运动阶段的多为02岁的婴幼儿。与题干不符,排除。B项:处于前运算阶段的儿童多为学龄前儿童,不能理解守恒,思维单纯,不可能进行抽象的物理实验。与题干不符,排除。C项:处于具体运算阶段的儿童多处于小学阶段,最主要的是本阶段的儿童还不能进行脱离具体形象的抽象逻辑思维。与题干不符,排除。15答案:答案:A解析:解析:本题考查对性格的结构特征的理解与掌握。性格的结构特征包括态度特征、情绪特征、意志特征和理智特征。性格的态度特征是指个体对自己、他人、集体、社会以及对工作、劳动、学习的态度特征。题干中“热爱班级、团结同学、乐于助人和诚实正直”反映的是小丽对自己、同学、集体、社会和他人的态度。故A项正确。B项
18、:性格的特征差异不包括情感特征。此外,情感分为道德感、理智感和美感。题干中未出现与此三种情感相关联的内容。与题干不符,排除。C项:情绪特征是指个体稳定而独特的情绪活动方式。如情绪活动的强度、稳定性、持久性以及主导心境等方面的特征。与题干不符,排除。D项:性格的意志特征是指个体自觉地确定目标,调节支配行为,从而达到目标的性格特征,如顽强拼搏、当机立断等。与题干不符,排除。16答案:答案:B解析:解析:本题考查对科尔伯格的道德发展理论的理解与掌握。科尔伯格提出了三水平六阶段的道德发展阶段理论。第一个水平为前习俗水平(9岁以下),包含惩罚与服从取向和相对功利取向阶段;第二个水平为习俗水平(916岁)
19、,包含寻求认可取向和遵守法规取向(维护权威和秩序取向)阶段;第三个水平为后习俗水平(16岁以后),包含社会契约取向和普遍原则取向阶段。题干中指明“小辉因害怕被教师批评而遵守上课纪律”,批评属于惩罚的一种,小辉这种行为的出现是为了避免惩罚,因而属于前习俗水平的惩罚服从取向阶段。故B项正确。A项:相对功利取向阶段的儿童只按行为后果是否带来需求的满足来判断行为的好坏,显然小辉选择忽视自己的需求而去满足教师的需求。与题干不符,排除。C项:寻求认可取向阶段,儿童想要成为别人心目中的“好孩子”,以寻求家长和教师的赞许和认可为行为好坏的标准。虽然题干中描述的是中学生,但是根据科尔伯格的理论,并不是每一个人到
20、了16岁之后都能进入后习俗水平的,大多数人只是停留在前习俗和习俗水平,因而根据特征推断,这个题目是避免惩罚,而不是为了寻求认可和赞许。与题干不符,排除。D项:遵守法规取向阶段(维护权威和秩序取向阶段)的个体不再遵从其他个体的标准而是遵从社会秩序,认为守法是对的。与题干不符,排除。17答案:答案:B5/9解析:解析:本题考查对常见的几种自我防御机制的理解与掌握。防御机制包括压抑、否认、置换、文饰、投射、升华等。投射是指个体依据其需要、情绪的主观指向,将自己的特征转移到他人身上的现象。题干中晓华认为别人也和他一样,符合投射的防御机制。故B项正确。A项:退行是指人们在受到挫折或面临焦虑、应激等状态时
21、,放弃已经学到的比较成熟的适应技巧或方式,而退行到使用早期生活阶段的某种行为方式,以原始、幼稚的方法来应付当前情景,以降低自己的焦虑。与题干不符,排除。C项:升华是指把社会所不能接受的性欲或攻击性冲动所伴有的力比多能量转向更高级的、社会所能接受的目标或渠道,进行各种创造性的活动。与题干不符,排除。D项:文饰即合理化,是指个人遭受挫折或无法达到所追求的目标时,给自己找一些有利的理由来解释,如酸葡萄心理或甜柠檬心理。与题干不符,排除。18答案:答案:C解析:解析:本题考查对教师的教学能力的理解与掌握。教师的教学能力可以分为教学认知能力、教学操作能力、教学监控能力三个方面。教学认知能力是指教师在对所
22、教学科的定理法则和概念等掌握的基础上,还能对所教学生的心理特点和自己所使用的教学策略的相互关系进行分析的能力。题干中的关键词为“分析”,说明这种能力还属于认知层面,是作为教学实施、教学评价、教学调控的基础而存在的。故C项正确。A项:教学监控能力是指教师为了保证教学达到预期的目的而在教学的全过程中,将教学活动本身作为意识对象,不断地对其进行积极主动的计划、检查、评价、反馈、控制和调节的能力。这一能力的侧重点不在于分析,而在于反馈、调控和调节等。与题干不符,排除。B项:教学操作能力是指教师在教学中使用策略的水平,其水平高低主要看他们是如何引导学生掌握知识、积极思考、运用多种策略解决问题的。它是教师
23、课堂教学能力的集中体现,这一能力的侧重于实际操作。与题干不符,排除。D项:教学反思能力作为教师对自己教学决策、教学过程以及结果的觉察,是教学监控能力的一个重要方面。与题干不符,排除。19答案:答案:A解析:解析:本题考查对课堂纪律的发展过程的理解与掌握。国外学者B.Churchward参照科尔伯格的道德发展阶段理论,将不同年龄儿童的纪律发展水平划分为四个阶段:反抗行为阶段(45岁前的儿童)、自我服务行为阶段(57岁的儿童)、人际纪律阶段(大多数中学生)、自我约束阶段(中学以后)。人际纪律阶段的学生关心自己在别人心目中的形象,希望别人喜欢自己。且题干指明是初二的学生,与人际纪律阶段的儿童年龄也相
24、符。故A项正确。B项:自我服务阶段的儿童很少具有自我纪律感,表现得不稳定,为了避免出现纪律问题,教师需要对他们进行不断的监督。与题干不符,排除。C项:自我约束阶段的个体能够明辨是非,理解遵守纪律的意义,并自我约束,与想获得老师的喜欢不符。与题干不符,排除。D项:题干仅指出学生希望老师喜欢他们,却未明确指出老师的态度,因此无法判断是否相互协调。与题干不符,排除。20答案:答案:D解析:解析:本题考查对课堂管理模式的理解与掌握。课堂管理的基本模式概括起来,可分为三种取向:行为主义取向、人本主义取向和教师效能取向。题干中指出“董老师总是希望在课堂上尽可能地满足学生爱与被爱的需要”,这与人本主义取向的
25、课堂管理模式相符。人本主义取向强调在课堂管理中,教师不应该要求学生百依百顺,而是应该关注学生的需要、情感和主动精神,向学生提供最好的机会去发掘归属感、成就感和积极的自我认同,以此来维持一种积极的课堂环境。故D项正确。A、C两项:建构取向和认知取向都不属于基本的课堂管理模式。与题干不符,排除。6/9B项:在课堂管理中,行为取向强调教师的责任是强化适宜的行为并根除不宜的行为,与满足学生需求不符。与题干不符,排除。21答案:答案:C解析:解析:本题考查对心理辅导的几种主要方法的理解与把握。心理辅导的主要方法包括强化法、系统脱敏法、来访者中心疗法、理性情绪疗法等。理性情绪疗法也称为合理情绪疗法,由美国
26、著名心理学家艾利斯于20世纪50年代创立,其理论认为引起人们情绪困扰(C)的并不是外界发生的事件(A),而是人们对事件的态度、看法、评价(B)等内容,因此要改变情绪困扰不应致力于改变外界事件,而是应该改变认知,进而改变情绪。他认为外界事件为A,人们的认知为B,情绪和行为反应为C,因此其核心理论又称为ABC理论。依据题干可以很明确地发现“他非常苦恼”是小阳的C(情绪困扰和行为不适的表现);“现实往往事与愿违”是小阳的A(与这些反应相对应的诱发性事件);“中学生小阳总认为自己是一个完美的人,任何事情都会按自己的意愿发展”是小阳的B(不合理信念)。故C项正确。A项:放松训练法是一种通过训练有意识地控
27、制自身的心理生理活动、降低唤醒水平、改善机体紊乱功能的心理咨询与治疗方法。与题干不符,排除。B项:系统脱敏法主要用于治疗求助者对特定事件、人、物或泛化对象的恐惧与焦虑,题干中没有提及小阳的恐惧与焦虑等不良反应。与题干不符,排除。D项:代币强化法是用一种象征性强化物来对求助者进行强化的方法,常见的针对未成年学生的代币有筹码、小红星、盖章的卡片、特制的塑料币等。与题干相去甚远,排除。22答案:答案:表述错误。新课改背景下的全面发展包括学生在德、智、体、美、劳等方面的相互渗透和相互协调的发展。首先,这几方面本身无法量化衡量,因此无法实现平均;其次,每一个方面在学生的全面发展过程中均有其不可替代的重要
28、性,德育起定向作用,体育是实现全面发展的生理基础,智育是全面发展的重中之重,美育陶冶学生的情操从而促进智力和创造力的发展,劳育帮助学生将动脑和动手结合起来从而养成良好的学习和劳动态度与技能。因此,无法用平均发展来衡量全面发展。故表述错误。解析:解析:同上23答案:答案:表述正确。在教学中,“授之以鱼”是指传统的将知识直接教授给学生的现象;“授之以渔”是指教师引导学生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按照新课改的要求,教师应当尊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体地位,将学生看作具有发展潜能和发展需要的主体而非被动接受知识的机器。因此,教学中教师应当通过引导来授学生以“渔”。故表述正确。解析:解析:同上24答案:答案:表
29、述错误。程序教学是一种个别化的教学方式,是基于操作性条件作用理论和积极强化原理而设计的教学模式,其背后的指导理论为行为主义。合作学习是指通过讨论、交流、观点争论,相互补充和修正,共享集体思维成果,完成对所学知识的意义建构的过程,是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在教学中的应用。程序教学和合作学习理论基础不同,且侧重点不同,程序教学强调个别化的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强调与他人的交流与合作。故表述错误解析:解析:同上25答案:答案:表述错误。两种学习材料的相似度越高越容易产生迁移,但这种迁移既可能是具有积极意义的正迁移,也可能是具有消极意义的负迁移,即干扰。这与学生开展学习时的目的有极大的关系,如果学习的目的是在两7
30、/9种学习材料之间实现泛化,那么正迁移的可能性更大;如果学习的目的是实现两种学习材料之间的分化,则负迁移的可能性更大。故表述错误。解析:解析:同上26答案:答案:教育的文化功能表现在以下几方面。(1)教育具有传递保存文化的功能。文化是人类在社会历史实践过程中创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只能通过社会传递,特别是通过教育的方式才能得以延续和发展。(2)教育具有传播交流文化的功能。教育的文化传播是将文化从一个区域向另一个区域扩散,是文化在空间上的流动。其方式有校际的文化交流与传播、互派留学生、国际的文化交流与传播等。(3)教育具有选择提升文化的功能。教育在传播过程中,必须对海量的文化做出选择,根
31、据社会需要和人的身心发展特点,对社会现实的文化状况进行分析和评价,去伪存真,向学生提供科学的、有价值的、符合需求的文化。这既能引导社会文化向健康方向发展,更能培养和提高受教育者的文化选择和批判能力,最终促进学生的发展。(4)教育具有创造更新文化的功能。文化在通过教育传递和交流过程中产生碰撞,会直接产生新的文化,如新的作品、新的思想和新的科学技术,实现了文化的创造。此外,教育还通过培养创造性人才来从事文化的更新和创造活动,最典型的表现就是现代教育尤其是高等教育已经与以科学研究为主要形式的文化创造活动充分结合在一起。解析:解析:同上27答案:答案:教师备课的基本要求有以下几方面。(1)要深入准确地
32、把握学科课程标准和教学内容。(2)要有针对性,适应学生的特点。(3)要根据社会发展、科技发展和学生对象的变化,不断更新备课的内容。(4)要充分和周密考虑教学设计诸因素的关系和结构,并做好课前的各种准备解析:解析:同上28答案:答案:压力源是指导致个体产生压力反应的情景、刺激、活动和事件,主要包括生物性压力源、精神性压力源和社会环境性压力源。(1)生物性压力源是指直接阻碍和破坏个体生存与种族延续的事件,包括躯体创伤或疾病、饥饿、性剥夺、睡眠剥夺、噪声、气温变化等。(2)精神性压力源是指直接阻碍和破坏个体正常精神需求的内在事件和外在事件,包括错误的认识结构、个体不良经验、道德冲突及长期生活经历造成
33、的不良个性心理特点等。(3)社会环境性压力源是指直接阻碍和破坏个体社会需求的事件。分为两类:第一类是纯社会性的,如重大社会变革、重要人际关系破裂、家庭长期冲突、战争、被监禁等;第二类是由自身状况,如个人精神障碍、传染病等造成的人际适应问题(如恐人症)、社会交往不良等社会环境性压力源。解析:解析:同上29答案:答案: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运用的注意主要包括无意注意和有意注意两种。(1)培养学生的无意注意。一方面,防止外部干扰,即避免与课堂教学无关的刺激出现将学生的注意力分散。另一方面,讲究教学艺术,即教学方法生动活泼,深入浅出,循序渐进,从而使教学内容能切实地引起学生情感上的共鸣,就能引起学生对这些教
34、材的无意注意。(2)培养学生的有意注意。8/9第一,增强学习自觉性。有意注意需要学生自主的意志努力,因此增强学生学习自觉性有利于有意注意的培养。第二,培养学生意志力。有意注意的保持是一个较为困难的过程,需要抵抗各种刺激的干扰。如果想要长时间保持注意力集中,就需要培养学生坚强的意志力。第三,调动多种分析器。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引导学生手脑并用,尽量调动多种分析器参加活动,有助于克服注意的分散。第四,启发学生积极思维。教师要善于适时地提出一些能启发学生积极思维的问题,当要求学生进行力所能及但又需要做出某些努力的思考时,有利于使他们保持注意。在教学工作中,单纯依靠无意注意组织教学,会使教学活动缺乏系统
35、性,难以完成学习任务;反之,过分强调依靠有意注意来学习,学生容易疲劳,会造成注意的分散。因此,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注意两种注意的交替使用。解析:解析:同上30答案:答案:本案例中的“我”主要贯彻了因材施教、依靠积极因素克服消极因素、尊重学生与严格要求学生相结合以及疏导的德育原则。(2)各德育原则在案例中的具体体现。因材施教原则是指从学生的思想认识和品德发展的实际出发,根据他们的年龄特征和个性差异进行不同的教育。从材料中“见他如此冲动,我知道说什么都没用,要等待时机”可以看出,该教师对小杨的个性以及他当时的心理状态有较好的把握,并准备根据小杨的具体情况有计划地进行教育而非急于一时。这极好地体现了该教
36、师在贯彻德育的因材施教原则。依靠积极因素克服消极因素原则是指要充分调动学生自我教育的积极性,依靠和发扬学生的积极因素去克服他们的消极因素,促进学生道德成长。从材料中“我充分发挥了小杨热爱体育的特长,引导他为班级参加的体育项目出谋划策”可以看出,该教师通过发挥小杨体育方面的才能来帮助他建立自信和信任,然后在此基础上让他自觉反省自身的错误,克服自身的消极因素。尊重学生与严格要求学生相结合原则指的是进行德育要把对学生个人的尊重和信赖与对他们的思想和行为的严格要求结合起来,使教育者对学生的影响与要求易于转化为学生的品德。材料中的教师对小杨的品德有严格的要求,却并没有采取严厉打击这种高压手段,而是以尊重
37、小杨为前提来引导他反省自身的错误,帮助他提高了品德。疏导原则是指进行德育要循循善诱,以理服人,从提高学生认识入手,调动学生的主动性,使他们积极向上。材料中的教师通过“对他提出表扬,并号召全班同学向他学习”对小杨进行正面教育,帮助其建立信任。随后在与小杨的对话中一步步引导着小杨认识到自己需要为之前的错误行为道歉。整个过程充分体现了该教师对小杨的循循善诱,一步一步地调动了小杨自身的积极性。总的来讲,材料中该教师的德育教育是非常成功的。在实际的德育教育开展过程中,我们应向这位教师学习,在德育过程中应灵活遵循各德育原则,帮助学生真正地实现品德的提高解析:解析:第一,从问题出发寻找答题点,本题的答题点为
38、德育原则;第二,回忆德育原则的内容;第三,回到案例中寻找与德育原则内容相匹配的事实材料;第四,从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做三大角度回答问题。31答案答案:小美专业课面试失利的原因为:想在专业面试中成功的动机强度过高。心理学家的研究指出,动机强度与学习效率之间并不是线性的关系,而是呈倒U形曲线关系。也就是说,学习动机的强度有一个最佳水平,即动机水平适中,此时的学习效率最高;一旦超过了顶峰状态,动机强度过大反而会对活动的结果产生一定的阻碍作用。心理学家耶克斯和多德森的研究表明,学习动机强度的最佳水平不是固定不变的,而是根据任务性质的不同而不同。学习任务比较简单时,学习动机强度较高可达到最佳效率;学习任
39、务比较困难时,学习动机强度较低可达到最佳效率。这一规律在心理学中称为耶克斯多德森定律。9/9依据材料所述,小美“确定报考音乐学院后,学习更加勤奋努力,希望实现自己的目标”,由此可看出小美的动机强度比平时要高。此外,小美“在音乐学院的专业课面试过程中,由于她极度渴望有完美的表现”,这意味着面试时小美再度提高了动机强度。依据耶克斯多德森定律,面试对于小美来说属于难度较高的任务,动机强度较低时才能获得最佳结果。因此,小美专业课面试失利的原因是动机强度过高。(2)从面对失败小美“无法接受”,可以看出小美的内心和学习积极性都受到了极大打击,这非常不利于小美的学习积极性的保持以及下一次面试备考学习的开展。
40、如果我是班主任,我将着重于小美进一步学习动机的激发与保持,主要通过以下几个方面来开展。首先,正确指导小美对面试失败的归因,促进她进一步努力。依据韦纳的成败归因理论,人们常从能力高低、努力程度、任务难易、运气好坏、身心状态、外界环境六个方面对自己的成败进行归因。因此,一方面,要引导小美找出其失败的真正原因为动机水平过高;另一方面,还需根据小美过去一贯的成绩和行为表现,从有利于今后学习的角度进行归因。具体来讲,就是避免小美将失败归因于自身能力不足。因为能力属于内部稳定的不可控因素,一旦归因为自身能力不足,那就意味着进行改善提高的可能性将非常小,不利于她的学习积极性的保持。就此,我会尽可能地引导小美
41、归因为努力程度、动机水平调控等内部可控因素。其次,引导小美根据作业难度,恰当控制动机强度。充分分析失败原因之后,就要训练小美恰当控制动机强度的能力。只有这样,在下一次面试时,小美才能在最佳动机强度下取得最佳学习效果。再次,创设问题情境,实施启发式教学。在失败后学习积极性受到打击的情况下,通过问题情境的创设,实施启发式教学来激起小美的学习欲望和好奇心,为下一次面试备考做充分的学习准备。最后,充分利用反馈信息,妥善进行奖惩。心理学研究表明,来自学习结果的种种反馈信息,对学习效果有明显影响。反馈主要有两种方式:一是学生对学习效果进行自我反馈;二是教师恰当地利用表扬与批评向学生提供反馈信息。及时有效的反馈可以使小美了解自己的学习效果,一方面让她感受到自己的进步,另一方面也能让她看到自己的缺点与不足,激起克服缺点和不足的信心和决心,并较快地改正和弥补。总的来讲,在教育教学过程中,作为教师,引导学生进行正确归因,进而建立良好的学习动机非常重要。解析:解析:第一,从问题出发寻找答题点,第一问的答题点为耶克斯多德森定律,第二问的答题点为学习动机的激发方法;第二,回忆相关知识点的内容;第三,回到案例中寻找与知识点相匹配的事实材料;第四,从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做三大角度回答问题。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