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上半年教师资格证考试《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小学)解析.pd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05.gif)
《2012年上半年教师资格证考试《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小学)解析.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2年上半年教师资格证考试《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小学)解析.pdf(9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2012年上半年教师资格考试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小学)(解析)1本题考查对上课环节设计方法的区分和鉴别情况。直观导入是指教师通过实物、标本、挂图、模型、图表等直观教具,以及幻灯、投影、电视、录像、电脑等媒体对与教学内容相关的信息进行演示的一种导入方法。为学生提供生动直观的感性材料,能够化抽象为具体,有助于学生加深对所学知识的理解。故A项正确。B项:练习导入是教师在课堂上给学生提供一定的练习题,让学生解答,通过练习找出问题,进入新课。与题干不符,排除。C项:事例导入是从学生感兴趣的、为他们所熟知的日常生活入手,用生活事例导入新课。与题干不符,排除。D项:悬念导入是指在教学中,创设带有悬念性的问题
2、,给学生造成一种神秘感,从而激起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的一种导入方法。利用悬念激发人的好奇心,引发思考,启迪思维,往往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与题干不符,排除。故正确答案为A。2本题考查对班杜拉强化类型的理解和区分情况。班杜拉在斯金纳操作性条件发射之强化基础上提出,在动机过程中模仿动机存在三种来源,分别是直接强化、替代强化和自我强化。替代强化是指观察者因看到榜样受强化而受到的强化,如果看到成功或失败的行为就会增强或抑制其行为发生的倾向。故C项正确。B项:此项中的负强化是通过减少或中止某种(讨厌的)刺激来增强反应发生的概率,负强化属于直接强化的一种,与题干不符,排除。A、D两项均为混淆选项。故正确答
3、案为C。3本题考查对人格理论中气质类型的区分和理解情况。古罗马医生盖伦提出了人的四种气质类型,即胆汁质、多血质、黏液质、抑郁质。其中,多血质以反应迅速、有朝气、活泼好动、动作敏捷、情绪不稳定、粗枝大叶为特征。故A项正确。B项:胆汁质以精力旺盛、表里如一、刚强、易感情用事为特征。整个心理活动笼罩着迅速而突发的色彩。与题干不符,排除。C项:黏液质的人稳重,但灵活性不足;踏实,但有些死板;沉着冷静,但缺乏生气。与题干不符,排除。D项:抑郁质的人以敏锐、体验深刻、外表温柔、怯懦、孤独、行动缓慢为特征。与题干不符,排除。故正确答案为A。4本题考查对教育学的产生与发展过程中独立形态时期的教育思想和著作的识
4、记情况。白板说和绅士教育理论都是洛克的代表性思想。夸美纽斯的大教学论是近代独立形态教育学的开端,此后教育学家在教育学领域开启了一个新的探索阶段。故C项正确。A项:论演说家的教育又叫雄辩术原理,西方最早专门论述教育问题的著作,也是世界上最早的教学法著作,属于教育学的萌芽时期。与题干不符,排除。B项:康德是最早在大学中教授教育学的人,其著作为康德论教育,它的出现比大教学论晚,排除。Firefox第1页 共9页2021/9/26 18:04D项:培根在论科学的价值和发展中首次提出把“教育学”作为一门独立的科学确立下来,并与其他学科并列,作为近代实验科学的鼻祖,培根首次提出了实验归纳法。此书并非教育学
5、著作,与题干不符,排除。故正确答案为C。5本题考查对影响个体身心发展因素代表人物的识记。环境泛指个体生活其中影响个体身心发展的一切外部因素,为个体的发展提供了多种可能,包括机遇、条件和对象,但人在接受环境影响和作用时受到主观能动性的调节。片面强调环境作用的极端倾向即为环境决定论,代表人物有华生、荀子等。美国行为主义心理学家华生在行为主义一书中写道:“给我一打健康的婴儿,一个由我支配的特殊的环境,让我在这个环境里养育他们,我可担保,任意选择一个,不论他父母的才干、倾向、爱好如何,他父母的职业及种族如何,我都可以按照我的意愿把他们训练成为任何一种人物医生、律师、艺术家、大商人,甚至乞丐或强盗。”故
6、A项正确。B项:洛克提出了白板说和绅士教育的思想,认为人出生时心灵像白纸或白板一样,人的一切观念和知识都是外界事物在白纸或白板上留下的痕迹,最终都源于经验,需要进行以家庭教育为主的绅士教育。洛克属于教育万能论的代表。与题干不符,排除。C项:柯尔伯格从事认知道德发展研究,提出了儿童道德发展阶段模式,并把儿童的道德判断概括为三个水平,细分为六个阶段。它提示了道德观念从认知的低级形式到高级形式的发展过程,在道德教育中产生了一定的影响。与题干不符,排除。D项:皮亚杰是近代最有名的儿童心理学家,他的认知发展理论成为了这个学科的典范,即儿童的认知发展经历了感知运动、前运算、具体运算、形式运算四个阶段。另外
7、,他还从认知的角度研究了儿童道德发展的过程,整体上是从他律到自律的发展,排除。故正确答案为A。6本题考查对影响个体身心发展因素中遗传素质作用的理解。遗传是指从上代继承下来的生理解剖上的特点,是个体发展的物质前提。遗传对人的心理与行为的影响是不可否认的,甚至大量的相关研究表明遗传中的基因等对许多心理特征和行为的影响很大,但也不能过分夸大遗传的作用,遗传只能提供心理与行为表现的自然前提和可能性。故C项正确。A项:学校教育在人的身心发展中起主导作用。与题干不符,排除。B项:个体在与环境之间相互作用中所表现出来的个体主观能动性,是促进个体发展从潜在的可能状态转向现实状态的决定性因素。与题干不符,排除。
8、D项:个体身心发展的内部动力是主观能动性。与题干不符,排除。故正确答案为C。7本题考查对个体身心发展的基本规律的理解情况。心理的发展可以因进行的速度、到达的时间和最终达到的高度而表现出多样化的发展模式。一方面表现出个体不同方面在发展的速度、发展的起止时间与到达成熟时期的不同进程;另一方面也表现出同一机能特性在发展的不同时期有不同的发展速率。这种在发展速度上有快有慢、有易有难的现象就是不平衡性,题干中身心发展存在两个高速发展期即为此意。故B项正确。A项:顺序性是指儿童从出生到成人,他们的身心发展是一个由低级到高级,由量变到质变的连续不断的过程。与题干不符,排除。C项:阶段性是指个体在不同的年龄阶
9、段表现出身心发展不同的总体特征及主要矛盾,面临着不同的发展任务。与题干不符,排除。D项:个体差异性是指年轻一代在兴趣、爱好、意志、性格等方面存在着不同。与题干不符,排除。故正确答案为B。Firefox第2页 共9页2021/9/26 18:048本题考查对新课改理论基础的识记情况。新一轮基础教育改革的理论基础主要有人的全面发展、多元智能理论、建构主义理论。故B项正确。其中,人的全面发展理论强调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在课程改革的过程中,我们必须始终坚持马克思主义这一理论基础,以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作为课程改革的最终目标。加德纳的多元智能理论(又称多元智力理论)指出我们每个人至少都有九种智
10、力,即:言语语言智力,逻辑数理智力,视觉空间智力,音乐智力,身体运动智力,以及人际交往智力、自我反省智力、自然观察智力和存在智力。我们必须充分认识到智力的多样性和广泛性,音乐、体育、美术、历史、地理、社会常识等学科,对促进学生各种智力的发展具有同等重要的作用和价值。建构主义理论较好地说明了人类学习过程的认知规律,即学习如何发生、意义如何建构、概念如何形成,以及理想的学习环境应包含哪些主要因素等。其核心为以学生为中心,强调学生对知识的主动探索、主动发现和对所学知识意义的主动建构。具体包括知识观、学生观、教学观、学习观、评价观等,对解决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推行中面临的诸多问题有很大的借鉴意义。故正
11、确答案为B。9本题考查对学习概念的理解情况。学习是指个体由于经验而引起的行为或行为潜能的相对持久的变化。广义的学习包括人类的学习和动物的学习。D项是观察学习,属于学习范畴,故D项正确。A项:暗适应,从亮处到暗处感受性提高的现象,属于生理现象,不是学习。排除。B、C两项:由于酒精、药物、疲劳、疾病等引起的变化属于短暂的变化,不是学习。排除。故正确答案为D。10本题考查对奥苏贝尔学习动机分类的理解和区分情况。根据学校情境中的学习成就动机,奥苏贝尔等人将动机分为认知内驱力、自我提高内驱力和附属内驱力三个方面。认知内驱力指要求了解、理解和掌握知识以及解决问题的需要。在有意义学习中,认知内驱力是最重要而
12、稳定的动机,属于内部动机。自我提高内驱力指个体因为自己的胜任或工作能力而赢得相应地位的需要,属于外部动机。附属内驱力为了获得长者(家长、教师等)的赞许或认可而表现出把工作做好的一种需要,属于外部动机。故B项正确。A、C、D三项均为混淆选项。故正确答案为B。11本题考查对意志行动的动机斗争类型的理解和区分情况。意志行动中的动机斗争包括双趋、双避、趋避、多重趋避等类型。趋避冲突是指对同一目的兼具好恶的矛盾心理。小明既想参加演讲比赛锻炼自己,又害怕讲不好被人讥笑,属于趋避冲突。故C项正确。A项:双趋冲突是指从自己同时都很喜爱的两个事物中仅择其一的心理状态。与题干不符,排除。B项:双避冲突是指从希望回
13、避的两种事物中必取其一的心理状态。与题干不符,排除。D项:多重趋避冲突,即对含有吸引与排斥两种力量的多种目标予以选择时所发生的冲突。与题干不符,排除。故正确答案为C。12本题考查对全面发展教育组成的识记情况。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指出:“实施素质教育,必须把德育、智育、体育、美育等有机地统一在教育活动的各个环节中。学校教育不仅要抓好智育,更要重视德育,还要加强体育、美育、劳动技术教育和社会实践,使诸方面教育相互渗透、协调发展,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和健康成长。”可以说全面发展的教育是“五育并举”。故D项正确。A、B两项:内容表达不全面,排除。C项:此项为德育的内容之一
14、,排除。第3页 共9页2021/9/26 18:04故正确答案为D。13本题考查对德育方法的理解和鉴别情况。榜样示范法是教育者借助榜样人物的优秀品质、模范行为等来教育感染学生的方法。“桃李不言,下自成蹊”的意思为桃树李树虽然不会说话,但因其甜美的果实与花香仍吸引许多人到树下,以至于树下走出一条小路来。比喻为人诚挚,自会有强烈的感召力而深得人心。在德育中与此一致的方法是榜样示范法。故D项正确。A项:说服教育法是借助语言和事实,通过摆事实、讲道理,以影响受教育者的思想意识,使其明辨是非,提高其思想认识的方法。这是我国学校对学生进行德育的基本方法。与题干不符,排除。B项:锻炼法也称指导实践法或实际锻
15、炼法,是教育者组织学生参加多种实际活动,在行为实践中使学生接受磨炼和考验,以培养优良思想品德的方法。与题干不符,排除。C项:情感陶冶法是教育者自觉创设良好的教育情境,使受教育者在道德和思想情操方面受到潜移默化的感染、熏陶的方法。与题干不符,排除。故正确答案为D。14本题考查对耶克斯多德森定律的理解情况。耶克斯多德森定律表明,动机强度与工作效率之间的关系不是线性关系,而是呈倒U曲线;各种活动都存在一个最佳的动机水平,中等强度的动机最有利于任务的完成。故B项正确。A项:成就动机理论的主要代表人物是阿特金森,他认为,个体的成就动机可以分成两类,一类是力求成功的动机,另一类是避免失败的动机。与题干不符
16、,排除。C项:美国心理学家韦纳的成败归因理论(又称归因理论)把归因分为三个维度:内部归因和外部归因,稳定性归因和非稳定性归因,可控制归因和不可控制归因;又把人们活动成败的原因即行为责任主要归结为六个因素,即能力高低、努力程度、任务难易、运气(机遇)好坏、身心状态、外界环境等。每个影响成败的因素都可以对应到不同的维度上,不同维度影响着人们做事情的期望和成败时的情绪。与题干不符,排除。D项:强化理论由美国心理学家和行为科学家斯金纳等人提出,主要是通过奖励与惩罚的措施,来维持学生的学习动机。与题干不符,排除。故正确答案为B。15本题考查对教育历史形态中奴隶社会教育内容的掌握情况。中国奴隶社会的教育,
17、主要是西周时的“六艺”,即礼、乐、射、御、书、数。故B项正确。A项:宋代以后,程朱理学成为国学,儒家经典被缩减为四书五经,特别是大学中庸论语孟子四书被作为教学的基本教材和科举考试的依据,科学技术和文学艺术的内容不再是科举的内容。知识分子的毕生精力用在了经书的背诵上。所以可以说四书五经是中国封建社会的教育内容。与题干不符,排除。C项:在中国历史中直到近现代自然科学才成为教育的内容,奴隶社会中没有。与题干不符,排除。D项:在奴隶社会中,教育与生产劳动相脱离。与题干不符,排除。故正确答案为B。16本题考查对我国近现代教育思想中陶行知教育主张的识记情况。陶行知宣传生活教育,要求教育与实际结合,为人民大
18、众服务,并提出了“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教学做合一”三大主张。故C项正确。A项:因材施教的教育主张在我国最初由孔子提出,西方最早来源于苏格拉底的产婆术和问答法。与题干不符,排除。B项:遵循自然的思想在中国源于老子的“无为”思想,在西方教育史上亚里士多德首次提出了“教育遵循自然”的观点,主张按照儿童心理发展的规律对儿童进行分阶段教学。后来夸美纽斯、卢梭、康Firefox第4页 共9页2021/9/26 18:04德、裴斯泰洛齐等人也抱有此思想。与题干不符,排除。D项:官能训练也称形式训练说,是一种主要关于学习迁移的理论观点。此说认为人的心智由诸如思维、记忆等一系列官能组成,通过特定的课程训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教师资格考试资料
![提示](https://www.taowenge.com/images/bang_tan.gif)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