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下半年教师资格证考试《教育知识与能力》(中学)真题(解析).pdf
《2021年下半年教师资格证考试《教育知识与能力》(中学)真题(解析).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1年下半年教师资格证考试《教育知识与能力》(中学)真题(解析).pdf(8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1/82021 年下半年教师资格证考试 教育知识与能力(中2021 年下半年教师资格证考试 教育知识与能力(中学)题解析学)题解析1答案答案:B解析:解析:本题考查的是孔子的有教无类教育思想。论语是由孔子的弟子及其再传弟子编撰而成,是儒家学派的经典著作之一。集中体现了孔子的政治主张、伦理、思想道德观念及教育原则等。这本书中,孔子的“有教无类”,主张打破少数奴隶主贵族对文化教育的垄断,扩大受教育的对象,只要本人愿意,人人都可以接受教育。B项正确。A项:道德经是春秋时期老子的哲学作品。是中国古代先秦诸子分家前的一部著作。是道德哲学思想的重要来源。与题干不符,排除。C项:孟子是儒家的经典著作,战国中
2、期孟子及其弟子万章、公孙丑等著。记录了孟子的治国思想和政治策略。与题干不符,排除。D项:劝学是荀子一书的首篇,论述了学习的重要性和学习的步骤、内容、途径等有关问题,没有涉及教师。与题干不符,排除。2答案:答案:A解析:解析:本题考查布卢姆教学目标分类的理论。布卢姆等人在其教育目标分类系统中将教学目标分为认知、情感和动作技能三大领域。A项正确。B项:巴班斯基在其著作教学过程最优化中提出教学过程最优化理论。与题干不符,排除。C项:赞科夫在其著作教学与发展中提出发展性教学理论,其理论的五条教学原则是高难度、高速度、理论知识起主导作用、理解学习过程、使所有学生包括差生都得到一般发展的原则。与题干不符,
3、排除。D项:“特殊认识论”源于苏联著名教育理论家凯洛夫,并由我国的教育理论工作者在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的基础上逐渐形成。与题干不符,排除。3答案:答案:B解析:解析:本题考查政治经济制度与教育的关系。政治经济制度对教育的制约表现在:(1)社会政治经济制度的性质决定着教育的性质;(2)社会政治经济制度决定教育的宗旨与目的;(3)社会政治经济制度决定教育的领导权;(4)社会政治经济制度决定受教育权;(5)社会政治经济制度决定着教育内容和教育管理体制。古代社会统治阶级脱离生产劳动,鄙视生产劳动,体现了政治经济制度决定着教育的内容。B项正确。A项:生产力对教育的制约作用,主要表现在:(1)生产力的发展水
4、平决定(制约)教育事业发展的速度和规模;(2)生产力的发展水平制约着人才培养的规格和教育结构;(3)生产力的发展水平制约着教学的内容、方法、组织形式与手段。与题干不符,排除。C项:人口对教育的制约作用具体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人口的数量制约着教育发展的规模;(2)人口质量影响教育质量;(3)人口结构影响教育结构。与题干不符,排除。D项:文化对教育的作用表现在:(1)文化对教育具有价值定向作用;(2)文化影响教育的内容与水平;(3)文化影响教育教学方法的使用;(4)文化影响教育目的的确立;(5)文化模式影响教育环境与教育模式;(6)文化传统影响教育的传统与变革。与题干不符,排除。故正确答案为
5、B。【本题来源:十二所重点师范大学联合编写教育学基础,P102】4答案:答案:C解析:解析:本题考查的是对遗传决定论(内发论)的理解。遗传决定论(内发论)强调人的身心发展的力量主要源于人自身的内在需要,身心发展的顺序也是由身心成熟机制决定的。“生而知之”是指天生本能的知性,天赋,强调的是天赋对于人的发展的影响,体现的是遗传决定论的观点。C项正确。2/8A项:教育万能论是一种片面地夸大教育在人的发展中的作用的观点,认为人完全是教育的产物。与题干不符,排除。B项:环境决定论认为人的发展主要依靠外在力量,诸如环境的刺激和要求,他人的影响和学校的教育等。与题干不符,排除。D项:干扰选项,与题干不符,排
6、除。5答案:答案:C解析:解析:本题考查教育目的的层次结构。教育目的的层次结构由宏观到微观是国家的教育目的、各级各类学校的培养目标、课程目标与教师的教学目标。其中,培养目标是教育目的的具体化,是结合教育目的、社会要求和受教育者的特点制定的各级各类教育的培养要求。符合题意,当选。因此,C项正确。A项:教育方针是国家教育工作的基本政策和指导思想,是国家根据政治经济的要求,为实现教育目的所规定的教育工作的总方向。与题干不符,排除。B项:教育目的居于第一个层次,是由国家提出的,是国家对培养人的总的要求,规定着各级各类教育培养人的总的质量规格和标准要求。与题干不符,排除。D项:课程目标是对特定教育阶段的
7、课程进行的价值和任务界定,是特定教育阶段的学校课程所要达到的预期结果。与题干不符,排除。6答案:答案:C解析:解析:本题考查课程的由来。1918年,博比特出版的课程一书,可以看作教育史上第一本关于课程理论的著作,标志着课程作为专门研究领域的诞生。C项正确。A项:斯宾塞代表作教育论,但是教育论并不是教育史上第一部课程论的专著。与题干不符,排除。B项:杜威是实用主义哲学创始人、进步教育代表人物、现代教育代表人物,其代表作有民本主义与教育、经验与教育、儿童与课程。但是儿童与课程并不是教育史上第一部课程论的专著。与题干不符,排除。D项:泰勒著有课程与教学的基本原理一书,这本书被誉为现代课程理论的奠基石
8、或圣经,而非教育史上第一部课程论专著,与题干不符,排除。7答案:答案:B解析:解析:本题考查的是形式教育和实质教育。形式教育形成于17世纪,代表人物有英国教育家洛克和瑞士教育家裴斯泰洛齐。形式教育论者认为,教学的主要任务在于通过开设希腊文、拉丁文、逻辑、文法和数学等学科发展学生的智力,至于学科内容的实用意义则是无关紧要的。实质教育是在18世纪末和19世纪初出现的,德国教育家赫尔巴特和英国教育家斯宾塞是其主要代表。实质教育论认为,教学的主要任务在于传授给学生对生活有用的知识,至于学生的智力则无须进行特别的培养和训练。所以说形式教育和实质教育的争论实质是关于知识与能力。B项正确。A、C、D三项:均
9、为干扰选项,与题干不符,排除。8答案:答案:A解析:解析:本题考查教学原则。理论联系实际教学原则是指教学要以学习基础知识为主导,从理论与实际的联系上去理解知识,注意运用知识去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达到学懂学会、学以致用的目的。题干中,田老师一方面讲解了“压强”的概念,呈现了理论,另一方面要求学生举例说明该原理在生活中的运用,联系了实际,因此,体现的是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A项正确。B项:循序渐进原则是指教师严格按照科学知识的内在逻辑体系和学生认识能力发展的顺序进行教学,使学生掌握系统的科学文化知识,能力得到充分的发展。与题干不符,排除。C项:直观性原则是指教学中要通过学生观察所学事物或教师语言形象
10、的描述,引导学生形成对所学事物、过程的清晰表象,丰富他们的感性认识,从而使他们能够正确理解书本知识和发展认识能力。与题干不符,排除。3/8D项:启发性原则是教师在教学工作中依据学习过程的客观规律,运用各种教学手段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引导学生独立思考,积极探索,生动活泼地学习,自觉地掌握科学知识和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与题干不符,排除。9答案:答案:B解析:解析:本题考查的是教学方法。演示法是教师通过展示实物、直观教具,进行示范性的实验或采取现代化视听手段等指导学生获得知识或巩固知识的方法。题干中,于老师把一张纸揉成团,把另一张纸烧成灰,让学生观察从而理解相关知识,这属于展
11、示直观教育,因此,于老师采用的教学方式是演示法,B项正确。A项:练习法是指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运用所学知识独立地进行实际操作,以巩固知识、形成技能的方法。与题干不符,排除。C项:实验法是指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使用一定的仪器和设备,在一定条件下引起某些事物和现象产生变化,进行观察和分析,以获得知识和技能的方法。与题干不符,排除。D项:参观法是指教师根据教学目的和要求,组织学生对实物进行实地观察、研究,从而在实际中获得新知识或巩固、验证已学知识的方法。与题干不符,排除。10答案:答案:D解析:解析:本题考查德育方法。个人修养法是指教师指导学生自觉主动地进行学习、自我反省,以实现思想转化及行为控制的
12、方法。其常用的方式包括立志、学习、反思、箴言、慎独。题干中马老师引导学生进行反思体现的即是个人修养法。D项正确。A项:说服教育法是指通过摆事实、讲道理使学生提高认识、形成正确观点的方法。说服教育法是德育工作的基本方法。题干中并没有说服教育法的应用。与题干不符,排除。B项:榜样示范法是指用榜样人物的高尚思想、模范行为、优异成就来影响学生的思想、情感和行为的方法。题干中并没有体现榜样示范法的应用。与题干不符,排除。C项:实际锻炼法是指让学生参加各种实践活动,在活动中形成优良品德和行为习惯的方法。题干中并没有体现实际锻炼法的应用。与题干不符,排除。11答案:答案:D解析:解析:本题考查德育途径。德育
13、途径是指学校教育者对学生实施德育时可供选择和利用的渠道,又称为德育组织形式。德育途径有:(1)思想品德课与其他学科教学(基本途径);(2)社会实践活动;(3)课外、校外活动;(4)共青团及少先队组织的活动;(5)校会、班会、周会、晨会、时事政策学习;(6)班主任工作(重要而又特殊的途径)。因此,思想品德课是影响学生思想品德最经常、最基本的途径。D项正确。A、B、C三项:均属于学校德育实施的途径,但并非是基本途径。与题干不符,排除。12答案:答案:D解析:解析:本题考查的是知觉的基本特性。知觉的基本特征包括选择性、理解性、整体性、恒常性。其中恒常性指的是在不同的物理环境中,从不同的角度、不同的距
14、离知觉某一熟知的物体时,虽然知觉对象的物理属性(大小、形状、明度、颜色等)受环境情况的影响而有所改变,但是对它的知觉却保持相对稳定性。材料中说白衬衫亮度差别很大,但人们能够将它知觉为白色,这就是亮度恒常的体现,因此D项正确。A项:整体性,指知觉的对象是由不同部分和属性组成的,但我们总是把客观事物作为整体来感知,即把客观事物的个别特性综合为整体来反映。与题干不符,排除B项:选择性,指人在知觉过程中把知觉对象从背景中区分出来优先加以清晰地反映的特性。与题干不符,排除。C项:理解性,指在知觉过程中,人们总是根据已有的知识经验来解释当前知觉的对象,并用语言来描述它,使它具有一定的意义。与题干不符,排除
15、。13答案:答案:C4/8解析:解析:本题考查的是发散思维的特点。发散思维(创造性思维)的特点包括流畅性、变通性、独创性。变通性即灵活性,是指个人面对问题情境时,不墨守成规,不钻牛角尖,能随机应变、触类旁通。对同一问题所想出不同类型答案越多者,变通性越高。题干学生乙说面粉可以做馒头、捏面人等,相比于学生甲,类型更多。因此,变通性更好。C项正确。A项:为干扰选项。与题干不符,排除。B项:流畅性是指个人面对问题情境时,在规定的时间内产生不同观念的数量的多少。对同一问题所想到的同类型答案越多,即表示他的流畅性越高。学生甲流畅性较高。与题干不符,排除。D项:为干扰选项。与题干不符,排除。14答案:答案
16、:A解析:解析:本题考查的是知识学习的种类。组合学习也称并列结合学习,是当新概念或新命题与学习者认知结构中已有的观念既不产生下位关系,又不产生上位关系时,它们之间可能存在组合关系的学习。学习遗传和变异既不产生下位关系,又不产生上位学习,遗传会对变异产生影响,产生变异的原因除了遗传还有其他因素,因此二者是组合关系。A项正确。B项:上位学习是指新概念、新命题具有较广的包容面或较高的概括水平,这时,新知识通过把一系列已有观念包含于其下而获得意义,新学习的内容便与学生认知结构中已有观念产生了一种上位关系。与题干不符,排除。C项:下位学习(类属学习)是指将概括程度或包容范围较低的新概念或命题,归属到认知
17、结构中原有的概括程度或包容范围较高的适当概念或命题之下,从而获得新概念或新命题的意义。与题干不符,排除。D项:为干扰项。与题干不符,排除。15答案:答案:D解析:解析:本题考查元认知策略。监控策略是一种常用的元认知策略,是指在认知活动中,根据认知目标不断反省和监控自己的认知活动是否在沿着正确的方向进行,正确估计自己达到认知目标的程度、水平,并根据有效性标准评价各种认知行动、策略的效果。如阅读时对注意加以跟踪、对材料进行自我提问、考试时监视自己的速度和时间都属于监控策略。题干中晓杰常常自我提问,属于监控策略。因此,D项正确。A项:复述策略是指为了在记忆中保持所学信息而对信息进行重复识记的策略。与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教师资格考试精品资料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