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客观题训练03.doc
《高中语文客观题训练03.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中语文客观题训练03.doc(8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高中语文客观题训练(四)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新文化的诞生,是中华民族的一次自新,中国社会的转型于此开始。学界普遍认为,它的发生,乃是明代以来的西学渐进的结果,鸦片战争后已经在内忧外患里形成了变革的潮流,寻求新的精神坐标纠缠了几代人。这是阵痛里的选择,也是生命裂变的一次涅槃,历史给了中国人一次重新选择自我的机会,而诸多思想者的登台,恰是文明演进的必然结果。清末民初的报刊十分活跃,报刊的言论催促了时风的变化。从那个时代过来的人的回忆与总结性文字里可以看到,主要的变化如下:一是新知识的介绍,自然科学与哲学思潮纷纷亮相,各类思想占据一些媒体的先要部分。二
2、是在新知识基础上的新的世界观的表述,在进化论基础上的人生哲学和价值观主导一些专栏作家的思想。古老的幽闭的文化空间被撕裂了一个通口,孔学语境被一遍遍冲刷着,西方新思想有了生长的空间。三是对于社会改革的诉求,人们关心政治,热衷于对时局的判断,家国的情怀和变革冲动于斯,随着那些言论空间的建立,士大夫的精神也随之易辙。人们突然意识到在古老的东方之外的另类文明有许多优长,这些潜在的意识到了晚清已经不可阻挡地涌现出来,传统士大夫文化的形态被慢慢更色。我们看清末民初无数的新载体,其间输送的思想与艺术品,都与传统书写的文风有别,新式思想以不同的姿态出现在各类媒体,讨论与辨析,争鸣与说服,形成多样的生态。到了新
3、青年杂志的出现,新知译介力度之大,思想之鲜活,都超出了以往。马克思主义、社会主义等诸种思潮被多角度叙述着,异于儒道释的词章一洗旧尘,旧的文明在新的现实面前显出自己的局限性来。思想的革新,在那时候破土而出。新文化涉及如此丰富的内容,但流于空泛的时候在所不免。那时候的许多思想还只能在纸上流淌,对于西学的本质的认识也未必精当。陈独秀善于考虑宏观理念,他关于孔教的批评,关于教育方针,关于法律与言论自由的观点,关于旧思想与国体问题的沉思,都涉及新的国家的走向和命脉。而一些基本言论,是与旧思想隔膜的。较之于陈独秀的激进式话语,胡适关于文学改良的看法,显得委婉、温和。他试图在一种渐进式的逻辑里更改国人的书写
4、习惯。他的文学改良刍议认为,文学只是一个载体,而背后有许多深的意旨。文学改良和革命的口号的提出引起了新旧之争,许多人卷入到论辩之中。那些不同思路的交锋如今看来亦耐人寻味。辜鸿铭、林纾等人对于白话文的质疑,都有学理的支持,而后来马一浮等对于胡适学术逻辑的微词,实则也看到了进化论中的价值观的问题。陈独秀、胡适等人在不变中求变,而反对者则在变中保持不变,即认为中华文化有一个基本稳定的表征系统,实用主义化的过程可能导致心学的本然的流失。这种警告并非没有价值,我们看陈寅恪、熊十力关于中国文明的思考,其有意味的部分也恰是陈独秀、胡适诸人所缺失的。但辜鸿铭、林纾、梅光迪的声音在转变的时代毕竟太弱小了,旧文化
5、如何面对今天的社会,仅仅坚守还不能解决问题。儒道释的许多遗产在现代遇到了难题,即在精神的层面不都能满足人道精神的渴念。科学与民主,系传统社会最为缺少的存在,当人的价值、尊严和自由、平等缺失的时候,一种新的文化的可能性也随之产生。(节选自孙郁总序)1下列关于原文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上个世纪初的新文化运动中,不同思想者百家争鸣带来了文明的演进,其中西方思想占领着主导地位。B清末民初,新一代知识青年开始接受西方新思想,传统士大夫文化的形态渐渐被替代。C胡适、陈独秀的文学观念,基本从外在的层面涉及问题,新文学究竟如何展开,还没有确定的经验。D过去的文明因为其局限性已经不能适应时代的发展,
6、必须抛弃,异于传统的新思想应运而生。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章在表达观点之后,分析了新文化运动发生的思想文化、政治背景,并论证了新文化诞生带来的影响。B文章第二段从报刊言论的变化论述了新的载体打造的平台为新一代知识人的登场创造了条件。C围绕新文化运动的新旧之争,文章逐层论证了中华文化其实有着一个基本稳定的表征系统。D文章最后指出新文化运动存在的局限性,但表明少数的反对者并不能阻止时代发展的步伐。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自然科学与哲学思潮等新式思想纷纷登台亮相,形成与以往传统文化完全不同的状态。B从新文化诞生的过程中可以发现思想在新学的冲击下渐渐
7、泛出新绿,士大夫传统的根基开始动摇。C在知识层面求新和制度层面求新,是新文化的诉求,这也符合传统易学“变则通,通则久”的理念。D不同的对话和精神互动,催促了现代性的生长,新思想与新观念移入国民精神之中,新文化的产生有了可能性。二、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2小题,6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5题。日前,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了关于全面加强新时代大中小学劳动教育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记者对几位意见制定的参与者、研究劳动教育的资深学者、北京和地方劳动教育的先行者进行了深度访谈,希望能为读者提供参考。记者:区别于过去,“新时代劳动教育”应该有哪些明显的特征?要避免哪些理念和原则上的误区?徐长发:新时代劳
8、动教育在实施“日常生活劳动、生产劳动和服务性劳动”三类劳动教育的同时,还需要突出倡导三种劳动表现:辛勤劳动、诚实劳动、创造性劳动。同时要大力发扬三种精神:劳动精神、劳模精神、工匠精神。檀传宝:新时代劳动教育具有显著特征:随着社会的发展进步,脑力劳动比重增大,服务性、消费性的劳动比重增大,复合性劳动、创造性的劳动比重增大。要注意体力劳动的一面,但不能仅仅把劳动理解为原始的、简单的体力劳动。记者:北京十二中有数十年劳动教育的传统,还拥有校办工厂;湖南民族职业学院附属小学坚持开展劳动教育也有十五六年了,本报曾进行专门报道。万事开头难,两位校长能否谈谈学校开展劳动教育初期遇到过哪些困难?李有毅:起初,
9、学校在对劳动教育的认识和实践中,受限于以往的思维定式和政策文件的表层解读,没有深刻把握劳动教育的内涵、范畴和实施路径,没有将劳动教育真正融入到学校的实践中。针对上述问题,学校首先调整对劳动的认识,认为劳动的基本任务包含劳动习惯、劳动态度、劳动认知、劳动价值观、劳动知识与技能的培养等诸多方面。其次,加强顶层设计,实现劳动和育人的结合。学校将劳动作为一种上位概念融入到学科教学和实践活动中,将劳动教育纳入学校常规工作予以统筹安排。再其次,将课程作为劳动与教育的结合点。2018年起,总校制定劳动教育贯通课程实施方案,推进集团化办学模式下小初高一体化的劳动教育课程体系建设,并在实践中进行调整。方少文:其
10、中一个难点是和家长的沟通。对开展劳动教育,家长一开始是比较冷淡甚至反感的,也有担心使用工具的安全问题。学校首先通过家长会、书信反复沟通,然后请家长轮流参与到劳动课堂中来,让家长感受孩子们对劳动的喜爱与收获,通过孩子们在劳动以后的悄然变化,家长们逐步认可、配合、支持并引领辐射到邻居、同事、亲友中。记者:尽管有过曲折,但两位校长克服困难,把学校的劳动教育开展得有声有色,坚持开展劳动教育的最大收获是什么?李有毅:应该是学生明显的进步。我们看到,学生在接受劳动教育的过程中,既能用其全部感官去认知和学习,又能感受劳动在人生中的价值,培育对劳动者的尊重,可谓益德益智;另一方面,学生在劳动中能愉悦身心、强健
11、体魄、增强意志力,可谓益体;学生还可以在参与劳动过程中感知和创造劳动的美,提高欣赏美和鉴赏美的能力,实现益美。方少文:坚持劳动教育为学生带来了明显的变化:劳动意识大大增强,劳动态度端正;劳动技能大大提高;高年级初步了解了农事劳作和职业技能;对自身、家庭、社会的责任感明显增强,主动为他人着想,为父母分忧,关心社会与环境。节假日或亲友聚会时,能独立做一桌菜的小学生不在少数。(摘编自新时代如何全面加强劳动教育,中国教育报2020-04-23)4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徐长发和檀传宝在谈话中都提到了创造性劳动,它成为新时代劳动教育的一个显著特征。B檀传宝认为新时代劳动教育
12、具有显著特征,不能把劳动理解为原始的、简单的体力劳动。C李有毅、方少文谈到学校开展劳动教育遇到的困难都包含了对劳动教育认识方面的问题。D方少文的谈话表明家长可能是学校开展劳动教育的一道阻力,学校应做好和家长的沟通。5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从访谈中可以看出,徐、檀二人都有较高理论水平,他们应该是研究劳动教育方面的专家学者。B李、方两位校长是劳动教育的先行者,克服困难,长期坚持开展劳动教育,积累了丰富的经验。C记者的提问从劳动教育的内涵开始,继问开展劳动教育的困难和收获,逐步深入,逻辑性较强。D既有理论指引,又有实践借鉴,这是一场很有深度的访谈,读者一定能够从中得到
13、深刻的启发。三、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1小题,3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7题。奔腾 张炜原野上,一匹奔腾的骏马刚开始它迎向太阳,沐浴霞光。白云和漫漫长路衬托得它更为俊美。当它的鬃毛和长尾蒙上一层灰尘、全身汗水淋漓的时候,太阳正好移到了当空。烈日将一切灼焦。滚烫的风里摇动的植物、龟裂的大地暮色里仍在踏踏狂奔的,是一匹瘦骨嶙峋的老马。它用力催动自己的步伐,昂起头颅。夜风欲息,鬃毛再不能在光色中像火焰一样燎动了。苍茫中,四周的绿色全部融解、隐去。只有星星闪现空中。人们只凭这踏踏的马蹄声,判断有一匹马在野地里奔跑。是什么让你无休止地奔波,不能停息?你仰天发出嘶呜,那是你的回答吗?可是这长啸也无法诠释,
14、你留给自然的那些回响也令人费解。它大概是你不停奔腾中伴随的声息,如同留给自己的歌唱。奔腾的骏马!由缓缓而行到飞驰而去的、踏踏不止的奔波之旅啊,永远向前,直到一切消失为什么要奔腾?设问那滚滚流动的长河:为什么要奔涌?为什么要无休无止地汇向海洋?设问那个喷薄而出的朝阳:为什么总要升上高空,穿过层层雾霭,普照大地?设问这潮起潮落的海洋:为什么这样滔滔无际,泛起一片银光,或是咆哮,耸荡起一片如山的波涌不停地扑向海边,又不断地碎成雪白的、丈把高的浪花?没有回答。它们都不能够停止,只是继续着,只是按照上帝所赋予它们的动力和节奏,无休止地运动下去。万物有灵,有自己的命数。这是生命之谜,是潜在底层的灵魂的焦灼
15、。这一切迫使它们运动和磨损,永无休止地变幻和造化。时光可以剥蚀山脉,让其化为浮尘和土壤,时光可以改变一切。时光在运动和旋转中改变生命。这绚丽的悲剧,伟大的毁灭,整个过程弥散出无与伦比的美。骏马必要奔腾。它不会在污浊的泥潭里匍匐、咀嚼。骏马应该倒在原野之上,或者是洁白的雪崖之上、裸露的岩石之上。当它倒下的时刻,它的头颅也仍然指向前方成为原野上行进的一个伟大标记。那个秋天,寒风乍一吹起,田野流转着沉甸甸的香气。一匹浑身挂带着伤痕的马踏踏而去,迎着秋风、向着南方那是一片黛色的山峦。它冲破层层罗网,身上留下割伤,淌着鲜血。可这一场挣脱和奔突令其何等愉快。它不倦而无畏,掠过的尽是诅咒与惊恐。有人断言它不
16、久即会因干渴倒在泥沟,因莽撞冲上断崖。它将摔得皮开肉绽,最后被山里的食肉动物啃成一堆白骨。骏马嘶鸣着,往前驰骋。许久以前,还是它身陷罗网的时刻,它就遥望南方那一片黛蓝色的山了。那是何等美丽的一片。它期待那里遍布山花,阵阵鸟语使人迷醉。那是无限的幻想之梦。那时它还被绞索缚住,四周栽满铁藜。它不知这正是一个鲜活强悍的生命所要经历的磨难,只是一味企盼遥想。那必定离去的一念在鼓励它,冲撞心扉。它甚至想象山阳坡上,有一片灿烂的卷丹花、河谷上有英武的钢松、无边的嫩草、丰美的食物,还有在阳光下泛亮的活泉一场永不停歇的挣脱开始了。百折不挠,直至成功。向南的高地越来越陡,山势险峻。它浑身淌满了汗水,每一根毛发都
17、在欣悦和激愤中浸湿,四蹄扬起的尘埃又将其糊住。它周身发痒,寒风吹起瑟瑟发抖。可是那片闪着光泽的卷丹花、美丽的钢松,都在诱惑鼓舞。它看到了命运的微笑。午夜,月亮和它一起飞奔;饥渴了,喝一口混浊的泥浆,啃一点草叶。一刻不停地往前。踏踏马蹄伴着高空的雁鸣那是另一些奔波不息的生命。视野里有什么鬼火在闪烁,一些发蓝的眼睛那是狼,以及其他食肉动物。它们甚至发出了阴笑,咯咯的笑声使夜晚变得更为可怖。整整花费了一个季节,它才走穿这片大山。它站在山阳坡上,看到了河谷,但没有看到红色的卷丹花和一排排的钢松。在苦涩的水潭旁,它勉强地饮用了一点水。它的毛发因为被越来越冷的山风吹扫,脱落了很多。它甚至有点倦怠。每天,当
18、东方的太阳喷薄而出的那一刻,它的神情就为之一震;看到那一天繁星,它就感到一丝莫名的温情暖意。泪水涟涟,它想起了自己的母亲。跑啊跑啊,更南方,一片雾霭下闪烁的蔚蓝,化为它梦寐以求之所、潜伏和生长之地。力量像汩汩流泉,又一次冲腾奔涌。涉过河水时,汹涌的水流险些把它冲走。它奋力挥动四蹄,胜了。登上彼岸,全身的污垢也被洗涤了此时太阳升上半空,周身给照得灿亮。那新鲜的毛色证明了它青春勃发的生力,那甩动的长鬃显示着它永未丧失的希望。它昂首长啸,声震河谷两岸的植物、动物,所有的生灵,都惊奇注视。它们呼出的惊叹与它的嘶鸣混在一起,激荡四野。一排落叶松在行注目礼,美丽的叶片垂下,给奔波的精灵以宝贵馈赠。只有希冀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1、高中语文精品资料 新高考语文精品专题 高考作文指导 统编版高中语文课件 高考语文解题指导 高中语文学案 高考语文拓展资料 高中语文模拟试卷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