幸福教育视野下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docx
《幸福教育视野下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幸福教育视野下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docx(5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一、幸福教育的内涵幸福是每个人都渴望的生存状态,是人类生活的主题。教育是培养人的活动, 与人的开展密切相关,而幸福不是与生俱来的,只有通过教育手段,人才能获得 更大的幸福。由此看来,教育必须重视幸福这一重要内容,幸福也必须作为教育 的重要目的与内容。幸福不仅仅是教育的最终目标,更应融合在整个教育过程当 中,目标与过程应该是内在统一的。刘次林认为幸福教育的目标就是培养人的幸福情感,培养人发现幸福、创造 幸福、享用幸福的能力。一方面是要把幸福作为教学内容,即“教幸福,学幸福”; 二是应把幸福作为一种重要的情感体验,融合到教育的过程中去,让师生双方都 体验到幸福感,即“幸福地教,幸福地学”。侯静敏认
2、为幸福教育不是一种口号、 模式或专题教育,而是一种教育观念、教育追求和教育理想。一方面,教育为学 生未来的幸福生活做准备,另一方面,学生正在接受的教育其过程本身应是幸福 的过程。张毅认为幸福教育的内涵是教育首先必须是幸福的,除此之外更要让学 生拥有幸福能力。因此,幸福教育应该是培养能够寻找幸福、创造幸福和享受幸福的人,使人 拥有幸福的情感体验和幸福的能力。它应该包含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方面是通过 传授知识,让学生获得良好的技能从而有获取幸福的能力;二是教育过程应该是 幸福的,让学生收获幸福情感及幸福能力。二、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心理特点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心理特点应客观合理的调查和分析,文章从积极心
3、理状 态和消极心理状态两方面进行分析。(一)积极心理状态一是自我接纳。调查说明,家庭经济困难学生与非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自我 接纳程度没有明显差异。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对自己的容貌、现状、学业情况是接 纳的,对出身贫困的家庭也是接纳的。二是乐观心态。湘潭4所高校600名家庭 经济困难学生的问卷调杳说明,82%的学生“敢于直面困难,主动克服”,50.7% 的同学不在乎自己是否贫困,仅看重自己是否优秀。因此,大局部家庭经济困难 学生有改变自己及家庭经济状况的自信心,对自己的未来开展和职业成功持乐观 态度。并且在面对生活中的困境时,有克服困难的勇气和决心。三是韧性较强。 与非家庭经济困难学生比拟的过程中发
4、现,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心理弹性较非家 庭经济困难学生高,他们拥有较强的社会责任感和担当意识,拥有感恩社会、自 尊自爱等优秀品质。在实际工作中作者也发现,更多的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由于受 到国家和社会各界的资助,在公益活动中更加积极,显现出更强的感恩奉献意识 和更强的社会责任感。(二)消极心理状态受家庭经济环境影响,普通高校家庭经济困难大学生负性心理特点比非家庭 经济困难学生明显偏高。一是自卑心理。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负性心理特点中最突 出的表现就是自卑心理。一些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认为自己出身差,经济条件不好, 平时衣食起居不如周围同学,且生活习惯也有较大反差。同时,家庭经济困难学 生的人际交往能力和自我
5、表现能力较弱,使得他们与周围人相处过程中自尊心挫 败,表现出较强的自卑心理,并在一定程度上表现出敏感、自我封闭和排斥他人 的特点。二是幸福感低。研究说明,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幸福感显著低于非家庭 经济困难学生。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自卑的心理特点使他们常常自我封闭,抑制了 他们的自信心,长时间的压抑自己,因此较少产生积极的情感体验。由于经济条 件较差,家庭经济困难学生更多地需要为未来的幸福而忧虑,而不能更好地享受 现在的幸福情感。同时,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社会支持相对较差,从而导致积极 情绪和幸福感的减少。三是负性事件多。研究发现,家庭经济困难学生与非家庭 经济困难学生经历的正性生活事件无显著差异。而家
6、庭经济困难学生经历的负性 生活事件高于非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负性生活事件主要有家 境贫困、父母离异或下岗失业、疾病和自然灾害等。三、幸福教育视野下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意义(一)幸福教育与心理健康教育的关系幸福教育是心理健康教育的终极追求。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指出,教 育是培养幸福的人,幸福是人对具有重要意义的需要、欲望、目的等实现的心理 体验。关于对教育这个概念的释义,广义来讲,教育是“有意识地以影响人的身 心开展为首要和直接目标的社会活动”,从狭义来说,教育是“由专门的教育机 构所承当的、由专门的教职人员所实施的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以影响学 生的身心开展为
7、首要和直接目标的教育活动”。无论是广义还是狭义的定义,都 表达了教育是促进人的身心开展这一本质要求,心理健康教育作为教育的重要组 成局部,自然终极目标也是幸福教育。马斯洛的需要层级理论也指出,人的需要 包含生理、心理和社会需要的满足和情感体验,最高层次的需要就是自我实现, 也是幸福最高层次的追求。心理健康教育是幸福教育的必要手段。辞海中释义,幸福是“个人由于 理想的实现或接近而引起的一种内心满足”。因此,幸福的直观表达的是人的心 理体验,与个人的心理特征,例如需要、动机、态度、性格、气质等内在因素密 不可分。心理健康教育的目的是提高心理健康品质,良好的心理品质是产生幸福 体验的重要条件。只有拥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幸福 教育 视野 家庭 经济困难 学生 心理健康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