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漯河市五中2019_2020学年高二生物9月月考试题含解析.doc
《河南省漯河市五中2019_2020学年高二生物9月月考试题含解析.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河南省漯河市五中2019_2020学年高二生物9月月考试题含解析.doc(37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1-河南省漯河市五中河南省漯河市五中 2019-20202019-2020 学年高二生物学年高二生物 9 9 月月考试题(含解析)月月考试题(含解析)一、选择题一、选择题1.下列关于人体内环境的描述中,错误的是()A.HCO3-、HPO42-等参与维持血浆 pH 相对稳定B.神经系统、免疫系统和内分泌系统对内环境稳态具有重要作用C.血浆的主要成分包括水、葡萄糖、血浆蛋白、无机盐等D.淋巴细胞生活的液体环境是淋巴和组织液【答案】D【解析】【分析】内环境的成分包括小分子的营养物质、代谢废物和调节类物质等,细胞内的物质不属于内环境的成分,如血红蛋白、呼吸酶等。稳态的调节机制是靠神经-体液-免疫调节
2、网络,pH 的调节是靠缓冲物质。【详解】A、血浆的 pH 在 7.357.45 之间波动,血浆 pH 之所以能维持相对稳定,是由于血浆中存在成对的缓冲物质,如 H2CO3/HCO3-、H2PO4-/HPO42-等,A 正确;B、人体维持内环境稳态的机制是神经体液免疫调节网络,B 正确;C、血浆的主要成分包括水、葡萄糖、血浆蛋白、无机盐等,C 正确;D、淋巴细胞直接生活的液体环境是淋巴、血浆,D 错误。故选 D。2.下列关于内环境理化性质的叙述中,错误的是()A.细胞外液的渗透压高低主要与内环境中溶质微粒多少有关B.人体正常体温的维持既与神经调节有关,也与体液调节有关C.温度和 pH 均能直接影
3、响酶的活性,进而影响代谢活动D.人体失水过多,会在下丘脑中产生渴觉【答案】D【解析】【分析】寒冷状态下,一方面通过神经调节使皮肤毛细血管收缩、汗腺分泌减少,减少散热量,另一-2-方面通过神经-体液调节使肾上腺素和甲状腺激素分泌增加,加速细胞代谢增加产热量,维持体温的恒定。【详解】A、渗透压是指溶质微粒对水的吸引力,细胞外液的渗透压高低主要与内环境中溶质微粒多少有关,A 正确;B、由上述分析可知,人体正常体温的维持是神经-体液共同调节的结果,B 正确;C、酶的活性受温度和 pH 等因素的影响,酶的活性大小会影响细胞代谢速率,C 正确;D、人体失水过多,会导致细胞外液渗透压升高,下丘脑渗透压感受器
4、感受刺激,并将兴奋传导给大脑皮层,从而在大脑皮层中产生渴觉,D 错误。故选 D。3.在下列物质或过程中,不会在人体内环境中出现的是()血红蛋白葡萄糖葡萄糖分解产生丙酮酸和还原氢二氧化碳蛋白质分解成氨基酸肾上腺素神经递质尿素A.B.C.D.【答案】C【解析】【分析】内环境又叫细胞外液,由血浆、组织液和淋巴组成,凡是可以存在于血浆、组织液、淋巴液中的物质都属于内环境的成分;凡是细胞的结构物质或只存在于细胞内的物质都不是内环境的成分;凡是与外界相通的腔性器官内的液体不属于体液,其内的液体也不属于内环境。【详解】血红蛋白位于红细胞中,不属于内环境的成分;葡萄糖属于内环境中的成分;葡萄糖分解产生丙酮酸和
5、还原氢发生在细胞质基质,不属于内环境中的反应;二氧化碳通过血液运输,可存在于内环境中;蛋白质分解成氨基酸发生在消化道中,不属于内环境;肾上腺素可通过血液运输,作用于靶细胞,属于内环境中的成分;神经递质由突触前膜释放,进入组织液,属于内环境中的成分;尿素属于细胞代谢废物,需要通过血液运输,属于内环境的组成成分,所以不会在人体内环境中出现,综上所述,C 正确,ABD 错误。故选 C。-3-4.如图是一张生物概念图,有关分析不正确的是()A.A、B 是体液调节和免疫调节,C、D 可以是温度和渗透压B.稳态就是内环境的理化性质处于相对稳定状态C.酸碱度的相对稳定主要依靠血液中的缓冲物质,同时需要循环、
6、呼吸等系统的共同参与D.机体维持稳态的调节能力是有限的【答案】B【解析】【分析】分析题图:图示概念图表示内环境稳态的调节机制和内环境的理化性质。对于内环境稳态,目前普遍公认的调节机制是神经-体液-免疫调节网络,因此 A、B 是体液调节和免疫调节;内环境的理化性质主要包括渗透压、温度和酸碱度,因此 C、D 可以是温度和渗透压。【详解】A、由以上分析可知,A、B 是体液调节和免疫调节,C、D 可以是温度和渗透压,A 正确;B、内环境稳态是指内环境的理化性质、化学成分在各个器官系统的协调作用下保持相对稳定的状态,B 错误;C、酸碱度的相对稳定主要依靠血液中的缓冲物质,与循环系统、呼吸系统等也有关,C
7、 正确;D、内环境稳态和生态系统的平衡一样,其维持自身稳定的能力是有一定限度的,当超过这一限度时,内环境就会失调,D 正确。故选 B。5.如图为高等动物的体内细胞与外界环境的物质交换示意图,下列叙述正确的是()-4-A.O2从红细胞进入肝细胞中发挥作用要经过 10 层磷脂B.内环境占体液的 2/3,细胞内液占体液的 1/3C.可以代表消化系统,可以代表泌尿系统D.所有生物与外界进行物质交换都是通过内环境来实现的【答案】C【解析】【分析】分析题图:图示为高等动物的体内细胞与外界环境的物质交换示意图,其中表示食物通过消化系统的消化吸收;表示氧气、二氧化碳经过呼吸系统与外界的交换,表示通过泌尿系统排
8、出代谢废物;表示养料和氧气进入细胞;表示代谢废物排出细胞。【详解】A、O2从红细胞进入肝细胞中发挥作用需要经过红细胞的细胞膜一层膜、毛细血管壁细胞的两层膜、肝细胞的一层膜、线粒体的两层膜共 6 层生物膜,由于生物膜是由磷脂双分子层构成的,所以共经过 12 层磷脂分子层,A 错误;B、体液包括细胞内液和细胞外液,细胞外液也叫内环境,内环境占体液的 1/3,细胞内液占体液的 2/3,B 错误;C、可以代表消化系统,食物经过消化吸收进入内环境,可以代表泌尿系统,代谢废物可通过泌尿系统排出,C 正确;D、单细胞生物通过细胞膜直接与外界进行物质交换,D 错误。故选 C。6.如图为正常人体内肝细胞局部结构
9、示意图,其中分别表示体液的成分,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A.图中共同组成了内环境B.图中之间的关系可表示为-5-C.图中的氧气浓度小于的氧气浓度D.当血糖高时,处有胰岛 A 细胞分泌的激素将发挥作用【答案】B【解析】【分析】分析题图:图示为正常人体内肝细胞与内环境之间物质交换的示意图,其中为血浆,是血细胞直接生存的内环境;为组织液,是组织细胞直接生存的内环境;为细胞内液;为淋巴,是淋巴细胞和吞噬细胞直接生存的内环境。【详解】A、内环境是由组织液、淋巴、血浆构成的,是细胞内液,不属于内环境,A 错误;B、血浆和组织液可相互渗透,淋巴来自于组织液,回到血浆,故之间的关系可表示为,B 正确;C、氧气
10、通过自由扩散进入细胞,故图中的氧气浓度大于的氧气浓度,C 错误;D、当血糖高时,胰岛 B 细胞分泌胰岛素增加,胰岛素可促进肝糖原的合成来降低血糖,故处有胰岛 B 细胞分泌的胰岛素发挥作用,D 错误。故选 B。7.如图所示为人体内红细胞携带氧气随着血液循环进入肝细胞被利用的过程示意图,实线表示血液循环的方向。图中所示标号分别表示体液的成分,其中能正确表示 CO2浓度高低的是()A.B.C.D.【答案】D-6-【解析】【分析】分析题图可知,是红细胞內液,红细胞能运输氧气,所以红细胞内的氧气含量较高。是组织细胞的细胞内液,二氧化碳在线粒体中产生,所以中二氧化碳最高。是血浆,组织液,血浆、组织液和淋巴
11、共同构成内环境(细胞外液),内环境是细胞与外界环境进行气体交换的媒介。【详解】人体有氧呼吸第二阶段在线粒体基质中产生二氧化碳,此处二氧化碳浓度最高,通过自由扩散依次进入组织液、血浆,由血浆运输到肺泡周围,经过呼吸系统排出体外,故能正确表示 CO2浓度高低的,综上所述,ABC 错误,D 正确。故选 D。8.组织液大量积累在组织间隙会导致组织水肿。下列各项不会引起组织水肿的是()A.营养不良,血浆蛋白含量减少B.淋巴循环受阻C.失水过多导致血浆渗透压增高D.肾小球肾炎导致蛋白尿【答案】C【解析】【分析】组织水肿是由于组织液增多造成的,其水分可以从血浆、细胞内液渗透而来。主要原因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2、1)过敏反应中组织胺的释放引起毛细血管壁的通透性增加,血浆蛋白进入组织液使其浓度升高,吸水造成组织水肿;(2)毛细淋巴管受阻,组织液中大分子蛋白质不能回流至毛细淋巴管而导致组织液浓度升高,吸水造成水肿;(3)组织细胞代谢旺盛,代谢产物增加;(4)营养不良引起血浆蛋白减少,渗透压下降,组织液回流减弱,组织间隙液体增加,导致组织水肿现象;(5)肾脏病变引起细胞内外液体交换失衡。肾炎导致肾小球滤过率下降,引起水滞留,导致组织水肿。【详解】A、营养不良,血浆蛋白含量减少,导致血浆渗透压降低,组织液的渗透压相对升高,引起组织水肿,A 不符合题意;-7-B、根据分析可知,淋巴循环受阻,可导致组织液增多,形
13、成组织水肿,B 不符合题意;C、失水过多导致血浆渗透压增高,在短期内会使组织液减少,不会引起组织水肿,C 符合题意;D、肾小球肾炎导致蛋白尿是由于毛细血管通透性增加,血浆蛋白渗出毛细血管壁进入组织液使其浓度升高,吸水可造成组织水肿,D 不符合题意。故选 C。【点睛】本题以组织水肿为题材,考查内环境的组成,要求考生识记内环境的组成,掌握内环境各成分之间的关系,此外还要求考生理解和掌握内环境的理化性质,特别是渗透压,能合理解释各种现象引起的组织水肿问题。9.科学家在研究大脑皮层某些区域(如图所示)时,发现其与语言活动功能有着密切的联系,下列相关叙述不正确的是()W 区发生障碍,不能写字H 区发生障
14、碍,不能听见S 区发生障碍,不能听懂话V 区发生障碍,不能看懂文字A.B.C.D.【答案】B【解析】【分析】大脑皮层言语区中,W 区为书写中枢,V 区为视觉性语言中枢,S 区为运动性语言中枢,H 区为听觉性语言中枢。【详解】W 区为书写中枢,发生障碍时,不能写字,正确。H 区为听觉性语言中枢,发生障碍时,是不能听懂话,而不是听不见,错误。S 区为运动性语言中枢,发生障碍时,不能说话,错误。-8-V 区为视觉性语言中枢,发生障碍时,不能看懂文字,正确。故叙述不正确的有,即 B 符合题意,ACD 不符合题意。故选 B。10.给正常家兔静脉注射一定量的高渗葡萄糖溶液后,家兔体内发生一定变化,一段时间
15、后恢复正常。注射后随即不会发生的变化是()A.红细胞失水增加B.胰岛素分泌增多C.肝糖原的分解增加D.血浆渗透压迅速升高【答案】C【解析】【分析】分析题意可知:静脉注射高渗葡萄糖,立即导致血浆渗透压升高,从而刺激下丘脑渗透压感受器,通过下丘脑调节水平衡;同时注射后导致血糖含量升高,将刺激胰岛 B 细胞分泌胰岛素,胰岛素具有抑制肝糖原分解和非糖物质转化,促进葡萄糖氧化分解、促进合成糖原和转化成非糖物质的作用。【详解】A、由于葡萄糖渗透压较高,静脉注射后会导致血浆渗透压升高,进而使红细胞失水皱缩,A 不符合题意;B、静脉注射葡萄糖导致血浆中葡萄糖含量升高,此时胰岛素分泌量会增加,以降低血糖,B不符
16、合题意;C、静脉注射高渗葡萄糖后,血糖浓度升高,胰岛素分泌增加,将抑制肝糖原的分解,C 符合题意;D、给正常家兔静脉注射一定量的高渗葡萄糖溶液后,会立即导致血浆渗透压升高,D 不符合题意。故选 C。11.下列关于兴奋传导的叙述,正确的是()A.神经纤维膜内局部电流的方向与兴奋传导方向一致B.神经纤维上已兴奋的部位将恢复为静息状态的零电位C.突触小体完成“化学信号电信号”的转变D.神经递质作用于突触后膜,一定使突触后膜产生兴奋-9-【答案】A【解析】【分析】静息时,神经细胞膜对钾离子的通透性增大,钾离子大量外流,形成内负外正的静息电位;受到刺激后,神经细胞膜的通透性发生改变,对钠离子的通透性增大
17、,因此形成内正外负的动作电位。兴奋部位和非兴奋部位形成电位差,产生局部电流,兴奋就以电信号的形式传递下去,但在神经元之间则通过神经递质这一化学信号传递。【详解】A、神经纤维膜内局部电流的流动方向是由兴奋部位流向未兴奋部位,这与兴奋传导的方向一致,A 正确;B、静息状态为外正内负的电位,所以神经纤维上已兴奋的部位将恢复为静息状态,但不是零电位,B 错误;C、兴奋在突触小体中会完成“电信号化学信号”的转变,C 错误;D、神经递质有兴奋型和抑制型两种类型,所以神经递质作用于突触后膜,使突触后膜产生兴奋或抑制,D 错误。故选 A。【点睛】本题考查神经细胞膜电位的产生和兴奋传导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的
18、识记能力和理解所学知识要点,把握知识间内在联系,形成知识网络结构的能力;能运用所学知识,准确判断问题的能力,属于考纲识记和理解层次的考查。12.如图是人体缩手反射的反射弧结构,方框甲代表大脑皮层、乙代表脊髓神经中枢。当手被尖锐的物体刺痛时,先缩手后产生痛觉。对此生理过程的分析正确的是()A.图中 d 为传入神经,b 为传出神经B.痛觉感觉中枢位于乙方框处C.被尖锐的物体刺痛时,参与缩手反射的结构为 abcdeD.由甲发出的传出神经纤维末端释放的神经递质只能引起乙的兴奋【答案】C-10-【解析】【分析】分析图示可知,b 上含有神经节,是传入神经,则 a 是感受器,乙是脊髓内的低级中枢,甲是高级中
19、枢,d 是传出神经,e 是效应器。【详解】A、根据分析可知,图中 d 为传出神经,b 为传入神经,A 错误;B、痛觉在大脑皮层形成,方框甲代表大脑皮层,所以痛觉感觉中枢位于甲方框处,B 错误;C、当手被尖锐的物体刺痛发生缩手反射时,反射弧为 abcde,C 正确;D、神经递质分为兴奋型神经递质和抑制型神经递质,故由甲发出的传出神经纤维末端释放的神经递质可能引起乙兴奋或抑制,D 错误。故选 C。13.如图是兴奋在神经元之间传递的示意图,关于此图的描述错误的是()A.是突触前膜B.神经递质的释放需要的能量主要来自C.神经递质的释放体现了细胞膜的流动性D.神经递质进入所在的神经元而发挥作用【答案】D
20、【解析】【分析】分析图示可知,、分别是突触前膜、突触间隙、突触后膜、线粒体。突触前膜、突触间隙、突触后膜构成突触。【详解】A、根据分析可知,是突触前膜,A 正确;B、神经递质以胞吐的形式释放,消耗的能量主要来自线粒体,B 正确;C、神经递质的释放为胞吐,依赖细胞膜的流动性,C 正确;D.神经递质与突触后膜上的特异性受体结合而发挥作用,神经递质不进入突触后膜所在的神-11-经元,D 错误。故选 D。14.已知突触小体释放的某种递质与突触后膜结合,可导致突触后膜 Cl-内流,使下一个神经元产生抑制。能正确表示突触前膜释放该种递质前、突触后膜接受该种递质后的膜电位状况以及兴奋的传递方向的图示是A.B
21、.C.D.【答案】B【解析】【详解】AC、兴奋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只能是单向的,AC 错误;BD、突触小体释放的递质与突触后膜结合,可导致突触后膜对 Cl-的通透性升高,阴离子内流,导致突触后膜神经元不能形成动作电位,所以突触后膜的膜电位状况仍维持外正内负,B 正确,D 错误。故选 B。【点睛】关于递质认识的易错点:1递质的分泌方式:胞吐。需要消耗能量。体现细胞膜的流动性,但不能体现选择透过性。2递质的作用:使下一个神经元兴奋,也可能使下一个神经元抑制。不同的递质作用不同。3递质作用后的去向:被分解或吸收回突触前膜。若不能被吸收或分解,则会使下一神经元持续兴奋或抑制。15.如图是反射弧的局部结构
22、示意图,电流表均接在神经纤维膜外,下列不正确的是()-12-A.刺激 a 点(a 点为两接线端之间的中点),电流表不偏转,电流表偏转两次B.刺激 d 点(d 点为两接线端之间的中点),电流表都不偏转C.若刺激 a 点,c 处检测不到电位变化,可能是由于突触前膜释放的是抑制性递质D.刺激 b 点,电流表不偏转,电流表有两次方向相同的偏转【答案】D【解析】【分析】分析图示可知,图中含有 3 个神经元,a 神经元上和 d 神经元上分别接有一个电流表,兴奋在神经纤维上可双向传导,在突触间为单向传递。【详解】A、静息电位时,细胞膜外均为正电荷,电流表和的指针均不偏转,刺激 a 点(a点为两接线端之间的中
23、点),兴奋同时传导到电流表的左右两个接线柱,膜外同时变为负电荷,电流表的指针不偏转,兴奋通过突触后,先到达电流表的左侧接线柱,此时膜外变为负电荷,而右侧的接线柱处膜外仍为正电荷,此时接线柱两处的膜外存在电位差,产生电流,电流表发生一次偏转,当兴奋传导到右侧接线柱时,左侧接线柱处已恢复静息电位,接线柱两处的膜外再次存在电位差,产生电流,电流表又发生一次偏转,故电流表偏转两次,A 正确;B、刺激 d 点(d 点为两接线端之间的中点),兴奋同时传导到电流表的左右两接线柱,电流表不发生偏转,由于兴奋在突触处只能由突触前膜传到突触后膜,所以兴奋不能传到 a 所在的神经元,电流表也不偏转,B 正确;C、若
24、刺激 a 点,c 处检测不到电位变化,说明 c 没有产生兴奋,可能是由于突触前膜释放的是抑制性递质,C 正确;D、刺激 b 点,产生的兴奋不能传到 a 所在的神经元,电流表不偏转,兴奋先后传导到电流表的左右两个接线柱,电流表有两次方向相反的偏转,D 错误。故选 D。16.离体神经纤维某一部位受到适当刺激时,受刺激部位细胞膜两侧会出现暂时性的电位变化,产生神经冲动。如图表示某部位受刺激前后,膜两侧电位差的变化。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13-A.a 段表示静息电位B.b 点膜两侧的电位差为 0,此时钠离子内流C.若增大神经纤维膜外 Na 离子浓度,则图中曲线峰值降低D.a 段钾离子和 b 点钠离子
25、的流动不需要消耗能量【答案】C【解析】【分析】a 段表示静息电位;b 点膜两侧的电位差为 0mV,此时 Na+内流,c 表示动作电位,造成膜两侧的电位表现为内正外负。神经纤维未受到刺激时,K+外流,细胞膜内外的电荷分布情况是外正内负,当某一部位受刺激时,Na+内流,其膜电位变为外负内正,产生动作电位。【详解】A、图中 a 线段表示静息电位,主要是钾离子外流造成的,A 正确;B、b 点为动作电位产生的过程,此时钠离子内流,膜两侧的电位差为 0,B 正确;C、若增大神经纤维膜外 Na 离子浓度,则动作电位形成过程中钠离子内流的量增加,图中曲线峰值升高,C 错误;D、a 段钾离子外流和 b 点钠离子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河南省 漯河市 2019 _2020 学年 生物 月月 考试题 解析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