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历史下册 第17课 君主集权的强化教学设计 新人教版.doc
《七年级历史下册 第17课 君主集权的强化教学设计 新人教版.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七年级历史下册 第17课 君主集权的强化教学设计 新人教版.doc(9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第17课 君主集权的强化导入新课教师:同学们请思考:专制主义中央集权这一中国古代最重要的政治制度是由谁创立的?后来哪几个皇帝又继续加强中央集权?生1:秦始皇生2:汉武帝;明太祖;明成祖师: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皇帝秦始皇结束了春秋战国以来割据混战的局面,建立了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秦朝。他开创的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更是被后世沿用。他通过采取一系列措施,开拓了秦朝辽阔的疆域版图,使秦朝成为当时世界上的大帝国,他因此被称为千古一帝。教师:汉武帝是中国历史上又一个杰出的帝王,他实行推恩令,成功地解决了王国问题,加强了中央集权。他实行“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使儒家思想成为中国封建社会
2、的正统思想。从而开创了汉朝的大一统局面。 汉武帝的大一统教师:明朝开国皇帝明太祖朱元璋即位后,采取了一系列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改革行政制度,加强对中央和地方的控制;还设立特务机构锦衣卫,以监视臣民。思想上把科举制发展为八股取士,加强了对知识分子的控制。而明成祖朱棣继续加强中央集权,建立特务机构东厂,厂卫特务机构的建立,标志着明朝君主集权的强化。明朝锦衣卫印 明朝科举考试看榜图那么,明朝是被哪个朝代取代的?它又是如何巩固自己的统治的呢?让我们一起来学习第17课君主集权的强化,来了解中国的最后一个王朝是如何建立并巩固自己的统治的。从而导入新课,展示课题。讲授新课总体构思:本节课共两个部分,一是满洲
3、的兴起和清朝的建立,主要让学生通过掌握两个人物的事迹来掌握;本课重点是君主集权的强化,要通过图片材料使学生从政治和思想两方面掌握。通过本课学习,使学生对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有一个整体的了解。一、满洲的兴起和清朝的建立教师:满族的前身是谁?明朝时居住在我国哪一地区?归哪一机构管辖?学生:女真族、东北地区、奴儿干都司教师:女真溯源:隋唐黑水靺鞨 宋明女真 清朝满族多媒体展示努尔哈赤像【提出问题】如果我们要为努尔哈赤制作一张名片的话,该如何介绍呢? 学生活动预期效果:教师点拨介绍人物的方法。学生阅读课本后回答出:努尔哈赤是女真族杰出的首领,他统一了女真各部,1616年建立后金,攻打明朝,迁都沈阳并改
4、名为盛京。设计意图:本环节是为了使学生通过读图对人物加深印象。同时,教师要教给学生介绍历史人物的基本方法,即一般包括姓名、时代、主要贡献、简单评价等,为介绍后面的人物做好铺垫。教师总结:努尔哈赤在统一女真过程中,创建了八旗制度,创制满文,对满族初期的发展起着重要作用。皇太极是清朝帝国一个承前启后的人物,努尔哈赤以武力打天下,却了收买人心。皇太极继承了女真人的剽悍,又借用了汉人的文化和谋略,是大清帝国的开创者和奠基人。【提出问题】宋元时期还有哪些著名的少数民族首领? 努尔哈赤和他们有哪些共同之处?学生活动预期效果:学生经过回忆回答:契丹阿保机;党项元昊;女真阿骨打;蒙古铁木真。经过讨论后学生能回
5、答出他们的共同之处:统一本民族,建立政权。 设计意图:培养学生分析归纳问题的能力,同时,使学生认识到:少说民族也曾为中华民族的发展做出过重要贡献,从而树立正确的民族意识,理解我国当今实行的民族政策的正确性。教师总结:他们都是中国历史上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都推动了本民族的发展,影响了中国历史的发展进程。所以我们不能像古代的汉人那样歧视少数民族,少数民族是中华民族不可分割的一部分,为中华民族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多媒体展示皇太极像【提出问题】请同学们依据前面介绍努尔哈赤的方法,向大家皇太极。学生活动预期效果:学生通过前面介绍努尔哈赤的范例,明确皇太极是努尔哈赤的儿子,他继承汗位后,发展生产、改革
6、内政,重用汉人,继续攻打明朝,改女真为满洲,1636年改国号为清。设计意图:学生学习需要掌握一定的方法。针对本课特点采取了范例教学,教给学生分析问题的方法。同时培养学生独立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发展学生的思维和能力。教师叙述:皇太极是清朝帝国一个承前启后的人物,努尔哈赤以武力打天下,却没有注意笼络人心。皇太极既继承了女真人的剽悍,又借用了汉人的文化和谋略,是大清帝国的开创者和奠基人。【提出问题】结合本课导言内容和课本三段正文及最后一段楷体字思考:清朝为什么能够入主中原?学生活动预期效果:学生通过讨论能回答出:明末政治腐朽,被李自成的农民起义军推翻;吴三桂降清;努尔哈赤建立八旗制度,军队战斗
7、力强;皇太极改女真族名为满洲,鼓舞了士气。设计意图:使学生认识到清朝之所以能够入住中原并建立起对全国的统治,既有内部的原因,也有外部的原因。引导学生分析问题要全面,认识到清朝的建立不是偶然的。并进一步认识努尔哈赤和皇太极等杰出人物对历史发展所起的推动作用。教师过渡:清军入关后,统治的是一个幅员辽阔、人口众多的多民族大国,统治者本身又是各方面相对落后的少数民族,而当时各地还出现了一些“反清复明”的运动。因此,清朝建立之初,政局是很不稳定的。那么,怎样才能实行有效地统治,维护自己的统治就是摆在当时清朝统治者面前的首要任务。 二、君主集权的强化1军机处的设立【提出问题】清朝初期,中央政权机构的设置情
8、况如何?学生活动预期效果:学生看课本很容易回答出:沿用明朝官制设内阁和六部,同时还保留着由满洲贵族组成的议政王大臣会议。设计意图:使学生了解清初的官制设置,使学生更好地理解清朝统治者加强君的必要性,为后面的学习做好铺垫。【提出问题】议政王大臣会议享有怎样的权力?它对皇权有威胁吗?学生活动预期效果:学生通过阅读课本能够回答出:一切军国大事都要经过议政王大臣会议,一经决定,连皇帝也不能改变。议政王大臣会议的存在,它不仅使内阁形同虚设,最主要的是它限制了皇帝的权力。设计意图:通过本环节,使学生认识到清朝官制的设置,限制了皇权,因此有必要进行改革,加强君权。【提出问题】假如你是清朝的皇帝,你会采取什么
9、措施来加强自己的权力,改变这种被动局面呢?学生活动预期效果:学生看了课本后能够很轻松地回答出:设立军机处。设计意图:此环节是为了帮助学生认识清朝统治者为加强皇权所做的努力,把学生置身于当时的历史情境中,培养学生独立思考问题的能力。多媒体展示沈阳故宫、乾清宫、军机处图片和沈阳故宫的材料沈阳故宫 乾清宫材料一 沈阳故宫是清初的皇宫,在国内现存的皇宫建筑中,规模仅次于北京故宫。沈阳故宫由东路、中路和西路三个部分组成,东路的主要建筑包括大政殿和十王亭。大政殿是皇帝举行大典的地方。殿前的甬道两旁,各排列五座亭子式的建筑,称为“十王亭”,是清朝王公大臣议政的地方。图片展示的是大政殿和十王亭的建筑群体。材料
10、二 乾清门的西边是军机处,清雍正七年(1729年),清军在西北与准噶尔蒙古激战,为及时处理军报,始设军机房, 军机大臣由皇帝亲信的满汉大学士、尚书、侍郎等兼任。 历时170余年。军机处职能原为承命拟旨,参与军务,随着时间的推移和条件的改变,军机处已不再是单纯的军事机构,逐渐演变为清代全国政令的策源地和统治中心,其地位远高于国家行政中枢的内阁。 清朝规定,其它人员不得靠近军机处,皇帝与军机大臣议事时无关人员不得在旁。宫内人路过军机处时,都是快步走过。 军机处【提出问题】1沈阳故宫和乾清宫在建筑布局和设置上反映出什么问题?2从材料看,军机处设立的目的和地位各是什么?军机大臣与议政王大臣的权力有何不
11、同?军机处的设立对君主集权的强化有什么作用?学生活动预期效果:对于第一问,学生经过仔细观察图片和讨论后,能回答出沈阳故宫皇帝和大臣的地位都很重要。而乾清宫中,皇帝高高在上地坐着,大臣则是跪在下面的,从中可以看出皇权的加强。关于第二问,学生通过看课本,经过讨论后,能够很容易地回答:目的是西北用兵,及时处理军报。地位:是清代全国政令的策源地和统治中心,其地位远高于国家行政中枢的内阁。 议政王大臣会议的权力比较大,一切军国大事都要经过议政王大臣会议的讨论。一经决定连皇帝都不能改变。军机大臣的职责是跪受笔录,传达皇帝的旨意。军机处设立后,军机大臣只能跪受笔录,军国大事完全由皇帝裁决,地方军政首脑也直接
12、听从皇帝指挥,从而加强了皇权。设计意图:通过图片让学生直观对比 ,观察两座建筑布局的不同,理解为何要设置军机处,增强趣味性。同时让学生通过阅读材料,培养学生从材料中提取有效信息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师总结: 在沈阳故宫开议政王大臣会议时,皇帝坐在中间的大政殿里,处于中心位置;议事大臣还能坐在甬道两边的“十王亭”里,位置也很重要。因此沈阳故宫突出了皇帝的中心位置和王公大臣的重要地位。在北京的乾清宫、军机处处理军国大事时,皇帝坐在龙椅之上,军机大臣就只能跪在地上了。因此,乾清宫与军机处反映了皇帝至高无上的地位和大臣的低下地位。这反映了封建君主集权的进一步强化。军机处设立后,军国大事完全由皇帝裁决军机大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七年级历史下册 第17课 君主集权的强化教学设计 新人教版 年级 历史 下册 17 君主 集权 强化 教学 设计 新人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