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聊城第一中学2016届高三语文10月第一次阶段性测试试题.doc
《山东省聊城第一中学2016届高三语文10月第一次阶段性测试试题.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山东省聊城第一中学2016届高三语文10月第一次阶段性测试试题.doc(11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聊城一中2013级高三第一次阶段性考试语 文 试 题本试卷分第卷和第卷两部分,满分150分,考试用时150分钟。第I卷 (共36分)一、(每小题3分,共15分)1.下列加点的字的读音和字形有错误的一项是( )A.卡(qi)壳 间(jin)杂 哈密瓜 再接再厉B.当(dng)真 横(hng)肉 亲和力 闪烁其词C.遂(su)心 闷(mn)热 敞篷车 矫揉造做D.露(l)台 画帖(ti) 胳肢窝 浑然天成2.填入下列句子画线处的词语正确的一组是( ) 曲曲折折的羊场小路一直 到远方的山峰。 中国人重感情,旧地重游, 想起往事。 设置这个问题的目的,是 大家对勾股定理的掌握情况。A.曼延 不免 考查
2、 B.曼延 难免 考察C.蔓延 不免 考察 D.蔓延 难免 考查 3.下列句子标点符号的用法不符合规范的是( )A.“我的孩子们,”他温和而严厉地说,“新教师明天就来,今天是你们最后一堂法语课了,我希望你们多多用心学习。”B.明星利用群众对他们的信任,为厂家做不负责任的虚假宣传,是忽悠民众,还是谋财害命?这与偷盗行骗有何本质区别!C.中国古代有“君子之泽,五世而斩”的说法(孟子离娄下),一家一族的兴衰荣枯,一朝一代的兴旺更替,正是这一规律的反映。D.记者对一些家庭采访,不少家长反映:孩子作业过多,做作业时间过长,有时甚至做到深夜。这些情况在全国各地普遍存在。4.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语使用恰当的
3、一句是( )A.那位著名的学者去年在北京大学所作的关于人与自然相互关系的演讲,观点鲜明,切中时弊,这可谓不刊之论啊B.随着出版业的市场化和多元化,类型多样、题材丰富的作品大量涌现,其中也有一些作品粗制滥造,令人不忍卒读。C.有人多次为芦山灾民慷慨解囊,倾尽全部积蓄,也有人声明自己将细大不捐,以抗议某些慈善机构运作缺乏透明度。D.随着4G时代的到来,国产智能手机纷纷登堂入室,截至今年第一季度,联想、华为、中兴和小米等品牌手机在全球市场已占有三分之一的份额。5.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关于红楼梦后40回的作者是谁这个问题,红学家历来有不同的说法,现在大家一般采用的是以高鹗续作这一说法为
4、准。B.这部由第六代导演执导的青春片带有鲜明的时代印记,表现了主人公拒绝平庸、坚守梦想的成长故事,具有极强的感染力,深深地打动了观众。C.近年来,我国在海外开展了形式多样的汉语教学、汉语推广等文化交流活动,促进了汉语国际传播,在世界主要国家和城市越来越受欢迎。D.作为“第三次工业革命重要标志之一”的3D打印技术,目前被各国艺术家用于复杂的中小型雕塑作品创作和按原比例缩小的概念模型制作。二、(每小题3分,共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8题。 “万物一齐”与“物之不齐”李智福庄子与孟子同是战国中期人,同为思想巨擘,他们对“物之齐否”持两种完全相反的态度。庄子提出“以道观之,物无贵贱”“万物一齐,
5、孰短孰长”的观点,孟子则针锋相对地提出“物之不齐,物之情也”的命题。形式上,“万物一齐”与“物之不齐”是两种截然相反的观点,二者歧见之大,归本于哲人对世道人生不同的关怀方式和迥异的观照态度。庄子不是将万物强定为一尊,而是以承认“万物之不齐”为前提的,这种“齐”意味着承认一切存在皆有合法性、合理性。章太炎说:“齐其不齐,下士之鄙执;不齐而齐,上哲之玄谈。”正是此意。庄子因“不齐”而走向的“齐”,是一种平等的眼光和宽容的胸怀,对差异的包容,对弱势群体、少数群体、独异个体的尊重,这与中庸所说的“万物并育而不相害,道并行而不相悖”近似。同时,当他以平等的眼光看待天地万物时,齐万物,一生死,生命也从高下
6、区分的利益焦灼中悬解了出来。另外,庄子认为“齐物”的初始图景是人类未开化时的“至德之世”,那个时候,“山无蹊隧,泽无舟梁,万物群生,连属其乡,禽兽成群,草木遂长”,庄子对“至德之世”的呼唤渗透着浓浓的诗人之乡愁意识和哲人之批判精神,警醒着人类不可妄自尊大,时时需要反省。孟子没有像庄子那样悉心去论证“物之齐否”,而是用一句常识之语“物之不齐,物之情也”对提倡“君臣并耕”的农家学派展开批评。当时,农家学派之许行从楚国到滕国传道,宋国的陈相、陈辛兄弟闻风而来,尽弃前学,从师许行。陈相将许行之学转告孟子,孟子深不以为然,乃从社会分化、商品交换、劳心与劳力分工等角度论证了这种“君民同耕”是不合时宜的,不
7、现实的,甚至是荒唐的。孟子说:“夫物之不齐,物之情也;或相倍蓰,或相什百,或相千万。子比而同之,是乱天下也。巨屦小屦同贾,人岂为之哉?从许子之道,相率而为伪者也,恶能治国家?”孟子强调“物之不齐,物之情也”恰恰是反对对天下万物整齐划一,比而同之。天下之物的价值本应有大小多少之分,因此不可以“同价”贾之,如若以“同价”来买不同之物,必然会造成良莠不齐,以次充好。若这种“比而同之”的思想上升至社会政治领域就必然会造成天下大乱。在孟子看来,正常的社会应该是一个由“劳心者”与“劳力者”两个阶层组成的社会。“劳心者”从事治理、组织和教化之事,是“食税者”,古代圣贤如后稷、尧、禹等都属于这类人;“劳力者”
8、从事生产劳动,包括耕作、做工和经商,他们要“上税”,为“劳心者”提供衣食之资。可见,孟子言“物之不齐,物之情也”这一常识之语目的在于证明社会分工的合理性和必然性。庄子持“万物一齐”,孟子持“物之不齐”,二者不可同,不能同,不必同,亦无高下之分。在那个战乱频仍、世道窳败的战国之世,他们发现的是不同的症结,因此对“君臣佐使”的调配,亦大不同。唯其不同,才证明了思想史的丰富性和复杂性。二人在中国思想史上实现了互诤互补。以孟子对人性之善的信念补庄子的自然天性论,以免人性的沉沦、堕落和虚无;以庄子“万物一齐”之自在的、诗意的、艺术的觉悟精神补孟子哲学所许诺人生之过于沉重的负担、责任和义务,以避免人生的异
9、化、僵化、道学化。(选自光明日报2015年07月27日第16版,有删改)6.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A.庄子虽承认“万物不齐”,但是:万物的存在都有其合法性和合理性,因而他又认为,“以道观之,万物一齐”,无所谓贵贱短长。B.庄子的“万物一齐”是强调因“不齐”而走向“齐”。“齐其不齐”和“不齐而齐”正是他以平等的眼光看待天地万物的思想基础。C.中庸所说的“万物并育而不相害,道并行而不相悖”,体现了对差异的包容,对弱势群体、少数群体、独异个体的尊重。D.庄子的“齐物论是对人类未开化时的“至德之世”初始图景的呼唤和向往,渗透了一种诗人的乡愁意识和一种哲人的批判精神。7.下
10、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3分)A.孟子认为,“物之不齐,物之情也”是一种客观常识,天地万物本来就存在个体之间的差异,因而,不能对天下万物整齐划一,比而同之。B.孟子从社会分化、商品交换、劳心与劳力分工等角度.进行分析,认为“君民同耕”的农家学派的做法是不合时宜的,而且会造成天下大乱。C.由于存在社会分工是必然和合理的,一个正常的社会应由“劳心者”和“劳力者”两个阶层组成,所以,孟子得出“物之不齐,物之情也,的结论。D.孟子认为天下之物的价值有大小多少之分,因此价格不一样;“劳心者”和“劳力者”从事不同的工作,他们的社会职责也不尽相同。8.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
11、一项是( )(3分)A.由于对世道人生的关怀方式和观照态度的迥然不同,庄子与孟子对“物之齐否,的观点和态度迥然不同,庄子持“万物一齐”,孟子持“物之不齐”。B.庄子“万物一齐”的处世态度可以把生命从高下区分的利益焦灼中解放出来;孟子“物之不齐”的观点在一定程度上维护了社会的等级制度,为阶级剥削提供了借口。C.庄子自在的、诗意的、艺术的觉悟精神使人沉沦、堕落和虚无;孟子宣扬的人生过于沉重的负担、责任和义务,则导致人生的异化、僵化和道学化。D.庄子的“万物一齐”反对将万物强定为一尊,警醒着人类不可妄自尊大,具有朴素的平等思想;孟子强调“物之不齐”,目的是建立有序合理的社会秩序。三、(每小题3分,共
12、12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912题。叶清臣字道卿,苏州长洲人。清臣幼敏异,好学善属文。天圣二年,举进士,知举刘筠奇所对策,擢第二。宋进士以策擢高第,自清臣始。是冬,京师地震,上疏曰:“陛下忧勤庶政,方夏泰宁,而一岁之中,灾变仍见。必有下失民望、上戾天意者,故垂戒以启迪清衷。而陛下泰然不以为异,徒使内侍走四方,治佛事,修道科,非所谓消复之实也。顷范仲淹、余靖以言事被黜,天下之人,龉舌不敢议朝政者,行将二年。愿陛下深自咎责,许延忠直敢言之士,庶几明威降鉴,而善应来集也。”书奏数日,仲淹等皆得近徙。会诏求直言,清臣复上疏言大臣专政,仁宗嘉纳之。时陕西用兵,上言:“当今将不素蓄,兵不素练,财无久积
13、。小有边警,外无骁将,内无重兵。今羌戎稍却,变诈亡穷,岂宜乘即时之小安,忘前日之大辱?又将泰然自处,则后日视今,犹今之视前也。”时西师未解,急于经费,中书进拟三司使,清臣初不在选中。帝曰:“叶清臣才可用。”擢为起居舍人、龙图阁学士、权三司使公事。奏编前后诏敕,使吏不能欺,簿帐之丛冗者一切删去。内东门、御厨皆内侍领之,凡所呼索,有司不敢问,乃为合同以检其出入。丁父忧,言者以清臣为知兵,请起守边。及服除,宰相陈执中素不悦之,即除翰林侍读学士,知邠州。徙知永兴军,浚三白渠,溉田逾六千顷。仁宗御天章阁,召公卿,出手诏问当世急务。清臣闻之,为条对,极论时政阙失。时清臣以河北乏兵食,自汴漕米繇河阴输北道者
14、七十余万;又请发大名库钱,以佐边籴。而安抚使贾昌朝格诏不从,清臣固争,且疏其跋扈不臣。宰相方欲两中之,乃徙昌朝郑州,罢清臣为侍读学士,知河阳。卒,赠左谏议大夫。清臣天资爽迈,遇事敢行,奏对无所屈。郭承佑妻舒王元偁女,封郡主,给奉;及承佑为殿前副都指挥使,妻以不加封,请增月给,清臣执奏不可。仁宗曰:“承佑管军,妻又诸王女,当优之。”清臣曰:“是终为侥幸。”遂卷其奏置怀中,不行。数上书论天下事,陈九议、十要、五利,皆当世可行者。有文集一百六十卷。(节选自宋史卷二百九十五,列传第五十四)9.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必有下失民望、上戾天意者 戾:违反B.即除翰林侍读学士 除:
15、解除C.而安抚使贾昌朝格诏不从 格:抗拒D.清臣执奏不可 执:坚持10.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顷范仲淹、余靖以言事被黜 吾所以为此者,以先国家之急而后私仇也B.则后日视今,犹今之视前也 欲苟顺私情,则告诉不许C.乃为合同以检其出入 太子迟之,疑其改悔,乃复请曰D.清臣固争,且疏其跋扈不臣 臣死且不避,卮酒安足辞11.以下六句话分别编为四组,全部体现叶清臣“遇事敢行”的一组是( )书奏数日,仲淹等皆得近徙清臣复上疏言大臣专政凡所呼索,有司不敢问 乃为合同以检其出入清臣固争,且疏其跋扈不臣遂卷其奏置怀中,不行 A.B.C.D.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
16、不正确的一项是( )A.叶清臣借京城发生地震的事向皇帝进言,派宦官备办佛事、设置道科,不是消除灾祸恢复正常的做法;应当深刻自责,招纳忠直敢言之士。B.叶清臣上疏陈述大臣专政,仁宗赞许并采纳了他的意见;针对陕西战事谏言皇帝不能只满足眼前小安,而忘却前日大耻,更不要安然镇定不思进取。C.仁宗询问公卿当世急需要办的事,叶清臣逐条回答,极力论述时政弊端:河北缺乏军粮,叶清臣漕运米粮,发放大名库钱,因而被宰相贬职。D.叶清臣天性豪爽,遇事敢作敢当,奏对不屈从权贵;郭承佑的妻子贵为郡主,因没有加封,请求增加月俸,虽然有皇帝说情,叶清臣仍未执行。第卷(共114分)四、(24分)13.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加横线
17、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1)天圣二年,举进士,知举刘筠奇所对策,擢第二。(3分)(2)奏编前后诏敕,使吏不能欺,簿帐之丛冗者一切删去。(4分)(3)丁父忧,言者以清臣为知兵,请起守边。(3分)14.阅读下面的一首宋诗,然后回答问题。(8分)西楼 (曾巩)海浪如云去却回,北风吹起数声雷。朱楼四面钩疏箔,卧看千山急雨来。注钩疏箔:把帘子挂起。(1)这首诗描写了什么景象?诗的前两句从什么角度来渲染这种景象?(4分)(2)这首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请简析之。(4分)15.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6分)古诗词中,“眼泪”与“悲愁”总是结合在一起。如诗经氓“,”写出女主人公见不到心上人的
18、愁苦;白居易琵琶行“,”写琵琶女梦到少年事的伤感;李商隐锦瑟“,”虽然它所渲染的意境是那样的可望而不及,但它却真的写出了诗人的悲哀。五、(12分)16.把下列句子排列成语意连贯、与上下文衔接恰当的一段话。(只填序号)(4分) 为什么一定要让孩子阅读?因为阅读才是人生的方舟。 。这是另一种意义上的“不死”。 一旦具备了从阅读中汲取精神养料的能力 即不论出现了多少危难痛苦,甚至险象环生 我把阅读比喻为“人生的方舟” 便使人站高一步,不会被生活的河流所淹没 而是意味人生途中的狭路相逢 并没有那种生死攸关的意味17.概括下面一段话的主要信息。(不超过20个字)(4分)联合国政府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在公布
19、的最新报告中指出,全球变暖速度近来有所放缓。尽管全球温度在20世纪50年代到90年代期间每十年上升约0.2华氏度(约合0. 11摄氏度),但在1998年气温达到创纪录的高度之后,变暖速度下降了一半。该委员会的科学家认为,20世纪70年代以来,人类通过温室气体排放向大气层输送的部分热量已被海洋吸收。权威的科学杂志也刊文称,从更长时间范围看,海洋消化人类碳排放产生的热量的能力可能比目前科学家所认为的还要强,该文首席作者、拉特格斯大学气候学家亚伊尔罗森塔尔说:“我们可能低估了海洋储藏热量的效率,它可能为我们应对全球变暖这个难题争取了一些时间。” (1)安徽“合巢庐”环巢湖城市经济产业链示范区潜力巨大
20、。(2)它区位优势明显,劳动力和自然资源丰富。(3)它以科技与人文支撑可持续发展。 六、(18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922题。爱的契约美威尔斯坦顿我和玛吉结婚的时候,经济上很拮据,且不说买汽车和房子,就连玛吉的结婚戒指还是我分期付款购置的。可是如今却大不相同了,人们结婚不但讲排场摆阔气,而且还聘请婚姻顾问,签订夫妇契约。听说有些学校还要开设什么婚姻指导课呢! 我想,签订一份契约也许会使我们的家庭生活走上正轨。于是,我决定和玛吉谈谈。 “玛吉,”我说,“婚姻对人的一生至关重要,可是我们结婚的时候” “你在胡扯些什么?”她不由得一愣。我说:“这里有一份夫妇契约的样本,是由一对名叫莫里森和罗莎
21、的夫妇签订的,它适用于任何夫妻。”玛吉显然对这话题感兴趣,“讲下去。”她催促道。我打开书念道:“第一,分析每对夫妇过去的生活是否有遗传病史,是否有吸毒嗜好和犯罪历史,是否有” “别说了,我不想再听下去。”她失望地说,“只有傻瓜才会和这种人结婚。” “当然,”我解释说,“这并不是说莫里森和罗莎也有过这类事情。但是,了解情人的过去总要比蒙在鼓里一无所知好得多。这样蜜月结束后,即使碰上令人难堪的事情,你也不会感到束手无策了。” “这些对我们来说已经为时过晚了。” “怎么会为时过晚呢?一切可以从头开始,要是我们现在也签订一份契约的话.” “签订什么?”玛吉吃惊地问。 “签订契约。”我故意拖长了音调。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山东省 聊城 第一 中学 2016 届高三 语文 10 第一次 阶段性 测试 试题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