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市第一中学2016届高三语文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doc





《天津市第一中学2016届高三语文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天津市第一中学2016届高三语文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doc(12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天津一中20152016学年度高三年级一月考语文学科试卷 本试卷分第I卷(选择题)和第II卷(非选择题)两部分,共150分,考试时间150 分钟。 考生务必将答案涂写答题纸或答题卡的规定位置上,答在试卷上的无效。祝各位考生 考试顺利!第卷(共32分) 一、基础知识(每题2分,共20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A摭拾(zh) 白炽灯(ch) 针砭 (bin) 博闻强识(zh) 拈轻怕重(nin) B翌日(l) 背黑锅(bi) 差劲(ch) 与人为善 (y) 间不容发(jin) C骀荡(ti) 大杂烩(hu) 着魔(zho) 掎角之势 (j) 汗流浃背 (ji) D属意
2、(zh) 强迫症(qing) 谙熟(n) 啧啧称赞 (z) 崭露头角(lu) 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A藉贯 精粹 吊胃口 贻笑大方 盛名之下,其实难副 B辩析 凑合 头炷香 杳无音信 城门失火,殃及池渔 C通牒 更叠 冷不妨 委曲求全 众口铄金,积毁销骨 D仲裁 吐槽 元宵节 欢呼雀跃 前事不忘,后事之师 3.依次填入下列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 宋人的“意”如何呢?苏轼一生屡遭磨难而不改旷达之性,向以佛老思想为其儒家思 想之外的另一精神支柱。苏轼主张书法“自出新意”最重要,以其著名的黄州寒食帖 来说,写得 ,一气呵成,其中字体大小的 ,力度轻重的控制与节奏的缓急
3、等等,都是 ,毫无做作之迹。 即使是这样浑然天成的作品,其 也与王羲 之的兰亭序不太一样。 A. 行云流水 变幻 信马由缰 而且 品味 B. 行云流水 变换 信手拈来 然而 韵味 C. 天衣无缝 变幻 信手拈来 而且 韵味 D. 天衣无缝 变换 信马由缰 然而 品味 4. 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 A感动中国是一个中央电视台打造的精神品牌栏目,由新闻中心社会专题部活直播组承办,通过多种投票方式选取年度具有震撼人心、令人感动的人物和团队。 B中国证监会为国务院直属正部级事业单位,依照法律、法规和国务院授权,统一监督管 理全国证券期货市场,维护证券期货市场,保障其合法运行。 C自201
4、5年8月以来,一款以豆芽为主要造型的植物发夹,在中国的大街小巷开始流 行。流行势头之猛,甚至引领了外国媒体的关注。 D只有深刻认识祖国传统文化的现实价值,继承和弘扬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传统,才能在 历史提供的高起点上创造出更高层次的和谐文化。 5筷子传到韩国,感觉上它连“DNA”都变了。韩国人用的筷子和我们传统认识上的筷子 是很有出入的。不少初次吃韩国料理的中国人和日本人都用不惯韩国人的筷子。韩国人的 筷子是用金属做的,材料一般是不锈钢的,也有用银的。韩国人反对使用一次性筷子,因 此,在韩国旅游的时候基本看不到卫生筷,去哪里吃饭都是用金属筷子。我们用不惯韩国 筷子的原因主要是它的造型,韩国人的筷
5、子不是中国的圆柱体,也不是日本的上粗下细, 而是扁平的长方体,初次使用很容易在夹菜的时候从手中掉落。 这段文字暗示的信息是: A.日本人去韩国会有用不惯筷子的可能 B.韩国的筷子与日本、中国的筷子有所不同 C. 筷子并非起源于韩国 D. 韩国人重视环境保护.珍惜树木 6胡优同学说话喜欢引经据典,在下面几种情境中讲话时,他引用的古诗文恰当得体的一 项是 A. 同桌同学张海见胡优学习上得过且过,不求甚解,就意味深长地对胡优说:“学而不 思则罔,你可不能总是浅尝辄止啊!” B. 同学刘欣作文时想找一句表现读书乐趣的名句,胡优不假思索地说道:“这还不容易, 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嘛!” C. 胡优和同
6、学一起去春游,面对着满园盛开的梨花,他情不自禁地说道:“真可谓忽如 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D. 同学张华要到外地去上中专,胡优给他送行时说:“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张 华,你一人远走他乡要多多珍重啊!” 7对下列诗句的解说判断,不正确的一项是 A. 迥临飞鸟上,高出世尘间。天势围平野,河流入断山。(畅当登鹳雀楼) (诗人用飞鸟的低小来反衬楼的高大,表现诗人清高、俊逸的情怀,志气凌云,有出世之 想) B. 独上江楼思渺然,月光如水水如天。同来望月人何处?风景依稀似去年(赵嘏江 楼旧感 )( 诗人运用比喻,动静结合,水月相映,营造了优美恬静的意境) C. 黑云压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鳞开。角
7、声满天秋色里,塞上燕脂凝夜紫。(李贺雁门 太守行)(诗人用夸张的修辞方法渲染了恶劣的自然环境和守城将士严阵以待的情景) D. 多情却似总无情,唯觉樽前笑不成。蜡烛有心还惜别,替人垂泪到天明。(杜牧赠别 二首其二)(诗人用拟人的修辞手法表达了不忍离别之情) 8下列选项中的诗句填人梦回一诗画横线处,恰当的一项是( ) 梦回荒馆月笼秋,何处砧声唤客愁。 ,水寒更有未眠鸥。 A深夜无风莲叶响 B玉簪花落野塘香 C客怀处处不宜秋 D碧云望断空回首 9下列是温庭筠的七言律诗利州南渡,已打乱顺序,排序正确的一项是( ) 澹然空水对斜晖,_。 _,柳边人歇待船归。 _,万顷江田一鹭飞。_,五湖烟水独忘机。 波
8、上马嘶看棹去 谁解乘舟寻范蠡 曲岛苍茫接翠微 数丛沙草群鸥散 A. B. C. D. 10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 A 古人迷信星历,婚嫁等喜事要选择良辰吉日,需月建与日辰相合,叫六合例如过 秦论中履至尊而制六合。 B 秦汉时的关外指崤山和函谷关以东,而明清时的关外指娘子关以外。战国、秦、 汉时代山东指崤山和函谷关以东,指除秦之外的六国之地。 C 八荒指八方荒远的地方,八指东、南、西、北、东南、西南、西北、东北八个方 向,荒指荒远之地。而中国古代指中原广大地区。 D古时阴指山南水北,阳指山北水南。例如淮阴在淮河以北,汉阳在汉水以南, 华阳在华山之北。 二、文言文阅读(每题2分,共12分) 阅
9、读下面文言文,回答问题隋论 苏辙 人之于物,听其自附,而信其自去,则人重而物轻。人重而物轻,则物之附人也坚。 物之所以去人,分裂四出而不可禁者,物重而人轻也。古之圣人,其取天下,非其驱而来 之也;其守天下,非其劫而留之也。使天下自附,不得已而为之长,吾不役天下之利,而 天下自至。夫是以去就之权在君,而不在民,是之谓人重而物轻。故夫智者或可与取天下 矣,而不可与守天下。守天下则必有大度者也。何者?非有大度之人,则常恐天下之去 我,而以术留天下。以术留天下,而天下始去之矣。 秦、隋之亡,其弊果安在哉?自周失其政,诸侯用事,而秦独得山西之地,不过千 里。韩、魏压其冲,楚胁其肩,燕、赵伺其北,而齐掉其
10、东。秦人被甲持兵,七世而不得 解,寸攘尺取,至始皇然后合而为一。秦见其取天下若此其难也,而以为不急.持之,则后世且复割裂以为敌国。是以销名城,杀豪杰,铸锋镝,以绝天下之望。其所以准备而固守 之者甚密如此,然而海内愁苦无聊,莫有不忍去之意。是以陈胜、项籍因民之不服,长呼 起兵,而山泽皆应。由此观之,岂非其重失天下而防之太过之弊欤? 今夫隋文之世,其亦见天下之久不定,而重失其定也。盖自东晋以来,纷纷而起者,不 可胜数。至于元氏,并吞灭取,略已尽矣,而南方未服。元氏自分而为周、齐。周并齐而 授之隋。隋文取梁灭陈,而后天下为一。彼亦见天下之久不定也,是以全得天下之众,而 恐其失之;享天下之乐,而惧其不
11、久;立于万民之上,而常有猜防不安之心,以为举世之 人,皆有曩者英雄割据之怀,制为严法峻令,以杜天下之变。谋臣旧将,诛灭略尽,独死 于杨素之手,以及于大故。终于炀帝之际,天下大乱,涂地而莫之救。由此观之,则夫隋之所以亡者,无以异于秦也。 悲夫!古之圣人,修德以来天下,天下之所为去就者,莫不在我,故其视失天下甚 轻。夫惟视失天下甚轻,是故其心舒缓,而其为政也宽。宽者生于无忧,而惨急者生于无 聊耳。昔尝闻之,周之兴,太王避狄于岐,豳之人民扶老携幼,而归之岐山之下,累累而 不绝,丧失其旧国,而卒以大兴。及观秦、隋,唯不忍失之而至于亡,然后知圣人之为是 宽缓不速之行者,乃其所以深取天下者也。 11对下列
12、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3分) A诸侯用事 用事:当权,掌权 B韩、魏压其冲 冲:要塞 C寸攘尺取 攘:夺取 D涂地而莫之救 涂: 通”途”,在路上 12.下列句中加点词语古今词义一致的一项是 A而秦独得山西之地 B至始皇然后合而为一 C终于炀帝之际 D累累而不绝 13.与例句加点字用法一致的一项是: 例句: 非其驱而来之也 A日削月割,以趋于亡 B王必欲降武 C问其深,则其好游者不能穷也 D巫医乐师百工之人,不耻相师。 14.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A. 以绝天下之望 臣以险衅,夙遭闵凶 B. 燕、赵伺其北,而齐掉其东 剑阁峥嵘而崔嵬 C陈胜、项籍
13、因民之不服 项王因留沛公于饮 D.乃其所以深取天下者也 见犯乃死,重负国 15.下列句子全都表现“以术留天下”的一项是 秦人被甲持兵,七世而不得解 毁名城,杀豪杰,销锋镝 陈胜、项籍因民之不服,长呼起兵 制为严法峻令 谋臣旧将,诛灭略尽 豳之人民扶老携幼,而归之岐山之下 A B C D 1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文章一开始先摆出自己的论点,通过对人与物的关系的剖析,得出如果过于在乎外在事 物,反而容易失去的道理。 B作者认为秦朝迅速灭亡的原因就是酷政,这和贾谊的看法“仁义不施”是一样的。 C随后,作者又举出隋朝的例子,分析了隋文帝取得天下以后的防范之心,为了
14、巩固天 下,任用杨素谋杀功臣,和秦朝的做法没有区别。 D作者在这篇文章中,巧妙运用历史,将说理与历史有机结合起来,阐明治国之理,要实 行宽松的政策,行文结构严谨。第卷(共118分) 三、古诗文(30分) 阅读下文,完成第1720题。(11分)元晖传 (1)元晖,字叔平,河南洛阳人。祖琛,魏恆、朔二州刺史。父翌,尚书左仆射。 晖 须眉如画,进止可观,颇好学,涉猎书记。少得美名京下,周太祖见礼之, 命诸 子游处,每同席共砚,情契甚厚。 (2)弱冠,召补相府中兵参军,寻迁武伯下大 夫。于时突厥屡为寇患,朝廷将结和亲, 令晖赍锦彩十万,使于突厥。晖说以利害, 申国厚礼,可汗大悦,遣其名王随献方物。 俄
15、拜仪同三司、宾部下大夫。保定初, 大冢宰宇文护引为长史,会齐人来结盟好,以晖多 才辩,与千乘公崔睦俱使于齐。 迁振威中大夫。武帝之娉突厥后也,令晖致礼焉。加开 府,转司宪大夫。及平关东, 使晖安集河北,封义宁子,邑四百户。 (3) 高祖总百揆,加上开府,进爵为公。开皇初,拜都官尚书,兼领太仆。奏请决杜阳 水灌三畤原,溉舄卤之地数千顷,民赖其利。明年,转左武候将军,太仆卿如故。寻转 兵部尚书,监漕渠之役。未几,坐事免。顷之,拜魏州刺史,颇有惠政。 在任数年,以疾 去职。岁馀,卒于京师,时年六十。上嗟悼久之,敕鸿胪监护丧事。谥曰元。 【注释】书记:指书籍等 赍:ji携带 畤:zhi土高出的地方。
16、岛卤: 盐碱地。 17.解释下列句中的加点字(2分) 会齐人来结盟好( ) 卒于京师 ( ) 18.在第一段方框处应填入的虚词是(2分) ( ) A焉 于 而 其 B也 乎 以 其 C也 于 而 与 D焉 乎 以 与 19.把下列句子译成现代汉语(4分) 每同席共砚 ,情契甚厚 未几,坐事免 20.请分别从文中三个段落中找出最能概括各自段落核心内容的词语填在下面空格中。(限 4字内)(3分) (1) ; (2)_ ; (3) 。 阅读下面的唐诗,完成21-22题(4分)七月二十九日崇让宅宴作 李商隐露如微霰下前池,月过回塘万竹悲。浮世本来多聚散,红蕖何事亦离披。悠扬归梦惟灯见,濩落生涯独酒知。
17、岂到白头长只尔,嵩阳松雪有心期。 【注释】崇让宅:洛阳崇让坊王茂元宅。此时诗人在朝廷受到排挤,暂住岳父王茂元家, 妻子仍在京城长安。红蕖:红莲。濩落:空虚冷落。嵩:即河南嵩山,古代学道隐 居之地。 21.下列对本诗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 A一二句的意思是露凝如细小的冰粒,说明露重天寒。风摇翠竹,飒飒作响,也像在悲泣 一般。 B第三句“聚散”重点是在“散”上;第四句叹惜池中红莲不解诗人情怀,犹在风中盛 开。 C第五句“悠扬”形容“归梦”的悠长。“惟灯见”使人仿佛看到一盏孤灯伴着诗人朦胧 入梦的景象。 D亲朋会饮,本为乐事。但此诗所写却不是宴饮之乐,而是由此引发的诗人的幽怨悲情。 22.“
18、莲”作为意象内涵丰富,下列诗句借“莲”表现诗人高洁品质的一项是(2分) A、盈盈荷上露,灼灼如明珠。(晋陆云芙蓉诗) B、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唐王维山居秋暝) C、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宋杨万里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 D、暴之烈日无改色,生于浊水不染污。(宋包恢莲花) 23阅读下面一首词,回答问题(7分)一丛花 溪堂玩月作 (南宋)陈亮 冰轮斜辗镜天长,江练隐寒光。危阑醉倚人如画,隔烟村、何处鸣榔?乌鹊倦栖, 鱼龙惊起,星斗挂垂杨。 芦花千顷水微茫,秋色满江乡。楼台恍似游仙梦,又疑是、洛浦潇湘。风露浩然,山 河影转,今古照凄凉。 【注】鸣榔:象声词,渔人捕鱼时敲击船帮发出声音。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天津市 第一 中学 2016 届高三 语文 上学 第一次 月考 试题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