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市理工大学附属中学2016届高三语文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doc
《上海市理工大学附属中学2016届高三语文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上海市理工大学附属中学2016届高三语文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doc(8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2015学年第一学期上理工附中高三月考一语文卷 阅读(共80分)一、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1-6题。(17分)艺术和科学的共同基础是人类的创造力,它们追求的目标都包含着某种普遍性。艺术,例如诗歌、绘画、音乐等,用创新的手法去唤起每个人的意识或潜意识中深藏着的、已经存在的情感。如李白在把酒问月中写道:“青天有月来几时?我今停杯一问之。令人不见古时月,今月曾经照古人。古人令人若流水,共看明月皆如此。”而三百多年后,苏轼作了水调歌头,他写道:“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睛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在咏诵这些诗的时候,它们的相似之点和不同之处同样感动着读者。尽管李白、
2、苏轼生活的时代和今天的社会已经完全不同了,但这些几百年乃至一千年前的诗歌在今天人们的心中仍然能够引发强烈的感情共鸣。同样,我们现在阅读莎士比亚的著作,或者观赏莎士比亚的戏剧,不论是原文或译文,也有着和几百年前英国的读者观众相似的情感共鸣。情感越珍贵,反响越普遍,跨越时空、社会的范围越广泛,艺术就越优秀。科学,例如天文学、物理学、化学、生物学等,对自然界的现象进行新的准确的抽象,这种抽象通常被称为自然定律。定律的阐述越简单、应用越广泛,科学就越深刻。尽管自然现象不依赖于科学家而存在,但对自然现象的抽象和总结却属于人类智慧的结晶,这和艺术家的创造是一样的。在科学中,人们研究物质的结构,知道所有物质
3、都是由分子、原子构成,原子又都由原子核和电子构成,原子核又由质子、中子组成,质子、中子又由夸克组成等。人们认识了物质的基本结构,进而去认识世界和宇宙。科学技术的应用形式会不断发生新的变化,但其科学原理并不随这些应用而改变,这就是科学的普遍性。在l9世纪和20世纪之交,科学上有两个关键性的发现,它们看上去似乎有些神秘,与我们的日常生活无关。一个是迈克耳孙和莫雷在1887年做的光速实验,另一个是普朗克在1900年发现的黑体辐射公式。前者是爱因斯坦狭义相对论的实验依据,后者为量子力学奠定了基础。正是有了相对论和量子力学,20世纪的科技发展,如核能、原子物理、分子束、激光、X射线技术、半导体、超导体、
4、超级计算机等,才得以存在。因此,科学原理应用越广泛,在人们社会生活中的表现形式也越多样化。科学家追求的普遍性不同于自然现象的普遍性,是人类对自然现象的抽象和总结,适用于所有的自然现象。它的真理性植根于科学家以外的外部世界,科学家和整个人类只是这个外部世界的一个组成部分。艺术家追求的普遍真理性也是外在的,植根于整个人类,没有时间和空间的界限。尽管科学的普遍性和艺术的普遍性并不完全相同,但它们之间有着很强的关联。 因此,科学和艺术的关系是同智慧和情感的二元性密切相联的。对艺术的美学鉴赏和对科学观念的理解都需要智慧,随后的感受升华与情感又是分不开的。没有情感的因素和促进,我们的智慧能够开创新的道路吗
5、?而没有智慧的情感能够达到完美的意境吗?所以,科学和艺术是不可分的,两者都在寻求真理的普遍性。普遍性一定植根于自然,而对自然的探索则是人类创造性的最崇高的表现。事实上如一个硬币的两面,科学和艺术源于人类活动最高尚的部分,都追求着深刻性、普遍性、永恒和富有意义。 1.第段中“反响”在文中的意思是 (2分)2.作者在文中列举李白、苏轼的诗词,还举了莎士比亚的戏剧,其作用是(3分) 3. 第段说明的主要问题是 (2分)A.科学技术的应用形式会不断变化 B.科学原理应用广泛C.19世纪和20世纪之交的两个关键发现 D.科学原理的普遍性4.下列说法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3分)A人类意识或潜意识中深藏着的情
6、感是人类创造力的基础。B相对论与量子力学推动了核能等20世纪新科技的发展。C举李白、苏轼作品为例,表明体裁不同的作品也能引起人的共鸣。D科学的深刻性及其应用的广泛性,与其定律阐述的简单性成反比。5. 作者认为“科学的普遍性和艺术的普遍性并不完全相同”,其原因是(3分) 6. 纵观全文,科学与艺术具有哪些共通性?(4分) 二、 阅读下文,完成7-11题。(21分)梧桐树 丰子恺 寓楼的窗前有好几株梧桐树。这些都是邻家院子里的东西,但在形式上是我所有的。因为它们和我隔着适当的距离,好像是专门种给我看的。它们的主人,对于它们的局部状态也许比我看得清楚;但是对于它们的全体容貌,恐怕始终没看清楚呢。因为
7、这必须隔着相当的距离方才看见。唐人诗云:“山远始为容。”我以为树亦如此。自初夏至今,这几株梧桐在我面前浓妆淡抹,显出了种种的容貌。当春尽夏初,我看见新桐初乳的光景。那些嫩黄的小叶子 一簇簇地顶在秃枝头上,好像一堂树灯(注:按作者故乡一带的风俗,人死后须在尸场上靠近头的一端点起树灯,树灯是一种点着许多油灯的树形灯架),又好像小学生的剪贴图案,布置均匀而带幼稚。植物的生叶,也有种种技巧。有的新陈代谢,瞒过了人的眼睛而在暗中偷换青黄。有的微乎其微,渐乎其渐,使人不觉察其由秃枝变成绿叶。只有梧桐树的生叶,技巧最为拙劣,但态度最为坦白。它们的枝头疏而粗,它们的叶子平而大。叶子一生,全树显然变容。在夏天,
8、我又亲眼看见绿叶成阴的光景。那些团扇大的叶片,长得密密层层,望去不留一线空隙,好像一个大绿幛,又好像图案画中的一座青山。在我所常见的庭院植物中,叶子之大,除了芭蕉以外,恐怕无过于梧桐了。芭蕉叶形状虽大,数目不多,那丁香则要过好几天才展开一张叶子来,全树的叶子寥寥可数。梧桐叶虽不及它大,可是数目很多。那猪耳朵一般的东西,重重叠叠地挂着,一直从低枝上挂到树顶。窗前摆了几枝梧桐,我觉得绿意实在太多了。古人说“芭蕉分绿上窗纱”,眼光未免太低,只是阶前窗下的所见而已。若登楼眺望,芭蕉便落在眼底,应见“梧桐分绿上窗纱”了。一个月以来,我又亲眼看见梧桐叶落的光景。样子真凄惨呢!最初绿色黑暗起来,变成墨绿;后
9、来又由墨绿转成焦黄;北风一吹,它们大惊小怪地闹起来,大大的黄叶便开始辞枝起初突然地落脱一两张来,后来成群地飞下一大批来,好像谁从高楼上丢下来的东西。枝头渐渐地空了,露出树后面的房屋来,终于只剩下几根枝头,恢复了春初的面目。这几天它们空手站在我的窗前,好像曾经娶妻生子而家破人亡的光棍,样子怪可怜的!我想起了古人的诗:“高高山头树,风吹叶落去。一去数千里,何当还故处?”现在倘要搜集它们的一切落叶来,使它们一齐变绿,重还故枝,恢复夏日的光景,即使仗了世间一切支配者的势力,尽了世间一切机械的效能,也是不可能的事了。回黄转绿世间多,但象征悲哀的莫如落叶,尤其是梧桐的落叶。落花也曾令人悲哀。但花的寿命短促
10、,犹如婴儿初生即死,我们虽也怜惜它,但因对它关系未久,回忆不多,因之悲哀也不深。叶的寿命比花长得多,尤其是梧桐叶,自初生至落尽,占有大半年之久,况且这般繁茂,这般盛大!眼前高厚浓重的几堆大绿,一朝化为乌有!“无常”的象征,莫大于此了!但它们的主人,恐怕没有感到这种悲哀。因为他们虽然种植了它们,拥有了它们,但都没有看见上述的种种光景。他们只是坐在窗下瞧瞧它们的根干,站在阶前仰望它们的枝叶,为它们扫扫落叶而已,何从看它们的容貌呢?何从感到它们的象征呢?可知自然是不能被占有的。可知艺术也是不能被占有的。7. 第段写梧桐树的生叶时,文中说它“技巧最为拙劣”,其中“拙劣”一词用得是否恰当,为什么?(4分
11、)8. 第段画线句有何作用?(4分)9. 全文自始至终表露了作者鲜明的感情色彩,请具体说明作者情感的变化。(3分)10.对本文理解和赏析正确的两项是()()(6分)A.春尽夏初时,梧桐树的生叶与其他植物相比显得丑陋不堪。 B.“芭蕉分绿上窗纱”改为“梧桐分绿上窗纱”,凸现作者的欣喜之情。C.面对落花和梧桐落叶,作者都产生了同样浓重的悲哀。D.写梧桐落叶时,作者沟通了树与人、自然与人类社会的内在联系。E.文章结尾处,作者表达了对邻人的羡慕,羡慕他不必像自己一样感到落叶的悲哀。F.本文运用了说明、描写、议论等方式,生动形象地写出了梧桐树四季的变化。11.文章结尾说“可知自然是不能被占有的。可知艺术
12、也是不能被占有的。”你怎么理解?从中你得到了什么启示?(4分) 三、填写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任选6空)。(6分)12 ,悠然见南山。 吴宫花草埋幽径, 。 ,病树前头万木春。 ,关河冷落, 。 山光悦鸟性, 。醉里挑灯看剑, 。 ,燕然未勒归无计。 ,草色遥看近却无。四、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13-16题。(9分)杨柳回塘,鸳鸯别浦,绿萍涨断莲舟路。断无蜂蝶慕幽香,红衣脱尽芳心苦。返照迎潮,行云带雨,依依似与骚人语。当年不肯嫁春风,无端却被秋风误。注本文作者是宋代词人贺铸。宋史文苑传载贺铸喜谈当世事,可否不少假借。虽贵要权倾一时,少不中意,极口诋之无遗辞。人以为近侠。竟以尚气使酒,不得美官
13、,悒悒不得志。回塘:意即曲折回环的池塘。 别浦:即江河支流的水口。13.首词的词牌应是( )。(1分)A声声慢 B.水调歌头 C.踏莎行 D.雨铃霖14.这首词咏叹的事物是 ,词上片描写的环境特点是 。(2分)15对作品赏析最恰当的一项 (2分)A前两句中用“杨柳”、“鸳鸯”来渲染,岸上、水中,一绿一红,色彩鲜艳。 B因为“涨断莲舟路”,所以美丽不能被人发现,诗人以此暗指自己不被重用。C“依依似与骚人语”用了拟人的手法,“骚人”特指创作离骚的诗人屈原。D诗歌借景抒情,寄托个人身世的感叹,抒写壮志难酬、报国无门的苦闷。16.文中的画线句在艺术手法上有何特点?请结合全诗进行鉴赏。(4分)五、 阅读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上海市 理工大学 附属中学 2016 届高三 语文 上学 第一次 月考 试题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