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米蛋白公司人力资源管理计划.docx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05.gif)
《大米蛋白公司人力资源管理计划.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大米蛋白公司人力资源管理计划.docx(75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大米蛋白公司人力资源管理计划xxx(集团)有限公司目录第一章 行业背景分析5第二章 项目简介7一、 项目名称及项目单位7二、 项目建设地点7三、 建设规模7四、 项目建设进度7五、 建设投资估算7六、 项目主要技术经济指标8第三章 劳动定额水平10一、 现代劳动定额的发展趋势10二、 用实耗工时来衡量14第四章 劳动定额的修订15一、 修改劳动定额的方法15二、 劳动定额的定期修订15第五章 甄选应聘人员方法17一、 情境模拟测试17二、 人格测试18第六章 招募方式的选择20一、 企业人员招募的方式20二、 外部招募的主要方法25第七章 企业员工培训的有效性分析33一、 培训有效性评估的方法
2、33二、 培训效果评估方案的设计34第八章 企业员工培训需求分析的方法37一、 培训需求的调查与确认37二、 培训需求循环评估模型38第九章 绩效考评系统40一、 绩效考评主体的分类和比较40二、 绩效考评的程序与流程设计48第十章 绩效考评方法53一、 绩效考评方法的分类53二、 行为导向型主观考评方法55第十一章 岗位评价的基本步骤59一、 岗位评价的主要步骤59二、 进行岗位评价的基本原则60第十二章 员工福利管理分析63一、 员工福利计划63二、 员工福利计划的制订程序65第十三章 工伤管理70一、 工伤保险责任70二、 工伤的概念70第十四章 岗位评价数据的处理72一、 岗位评价所需
3、信息来源72二、 岗位评价结果误差的调整72第一章 行业背景分析大米蛋白,是对源于大米中蛋白质的总称。与小麦和玉米中的蛋白相比,大米蛋白有着低过敏、易消化特点,是公认的优质膳食蛋白。近年来,随着消费者对大米蛋白功能认知的进一步加深,其市场消费需求增长空间巨大。大米蛋白主要由清蛋白、球蛋白、醇溶性蛋白和谷蛋白等四种蛋白组成,有着极高的营养价值。从应用领域来看,由于大米蛋白含有着优质赖氨酸,可以充分满足2-5岁儿童对氨基酸需求,因此大米蛋白也被广泛应用于制作和开发各类婴幼儿食品;另外,大米蛋白还可以大量加工成酱油、高蛋白粉、蛋白饮料、蛋白胨和蛋白发泡粉等产品,在保健饮料、调味品、食品添加剂等领域有
4、着较大应用需求。大米作为我国主要粮食作物之一,在国内的种植面积始终处于高位,维持在3000万公顷以上。但由于近几年国内稻谷市场价格的持续走低,种植成本的逐渐上升,再加上传统农业结构的变化等因素影响,使得国内稻谷种植面积逐年下降,进而导致大米产量的逐年减少。根据国家统计局发布的相关数据显示,我国大米产量发展到2018年已经下降至9784.4万吨;但在2019年又回升至10787.1万吨,较上一年增长近10个百分点;但在2020年由于受到疫情影响,上半年我国大米产量与同期相比下降了1.4%。由于大米蛋白是由大米加工中的碎米为生产原料提取而成,因此其市场供应与国内大米产量有着紧密关联。在市场供应方面
5、,近年来,随着居民消费水平的不断提升,以及对大米蛋白营养及功能认知的逐渐加深,使得市场对大米蛋白的消费需求也随之扩大,进而带动其产量的增加。因此在国内大米产量供应充足的背景下,我国大米蛋白产量发展到2019年已经增长到4.4万吨,较2018年增长了15.6个百分点;且在未来,随着市场的持续发展,我国大米蛋白产量仍将持续增长,预计在2025年达到9.7万吨左右。蛋白质作为人体必需的七大营养元素之一,主要分为动物和植物两大来源,其中植物蛋白在膳食补充和食品加工中地位越来越重要,而大米蛋白正是其细分一类。作为一种膳食蛋白,大米蛋白凭借其高生物效价、低过敏等特性,在婴幼儿食品、食品添加剂以及功能食品方
6、面有着较大消费需求;未来随着居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以及对健康生活的不断追求,大米蛋白市场发展空间广阔。第二章 项目简介一、 项目名称及项目单位项目名称:大米蛋白公司项目单位:xxx(集团)有限公司二、 项目建设地点本期项目选址位于xxx,占地面积约11.00亩。项目拟定建设区域地理位置优越,交通便利,规划电力、给排水、通讯等公用设施条件完备,非常适宜本期项目建设。三、 建设规模该项目总占地面积7333.00(折合约11.00亩),预计场区规划总建筑面积12771.16。其中:主体工程8627.70,仓储工程2271.46,行政办公及生活服务设施897.60,公共工程974.40。四、 项目建设进度
7、结合该项目建设的实际工作情况,xxx(集团)有限公司将项目工程的建设周期确定为24个月,其工作内容包括:项目前期准备、工程勘察与设计、土建工程施工、设备采购、设备安装调试、试车投产等。五、 建设投资估算(一)项目总投资构成分析本期项目总投资包括建设投资、建设期利息和流动资金。根据谨慎财务估算,项目总投资4455.10万元,其中:建设投资3505.18万元,占项目总投资的78.68%;建设期利息70.29万元,占项目总投资的1.58%;流动资金879.63万元,占项目总投资的19.74%。(二)建设投资构成本期项目建设投资3505.18万元,包括工程费用、工程建设其他费用和预备费,其中:工程费用
8、3001.28万元,工程建设其他费用403.91万元,预备费99.99万元。六、 项目主要技术经济指标(一)财务效益分析根据谨慎财务测算,项目达产后每年营业收入7800.00万元,综合总成本费用6312.03万元,纳税总额725.31万元,净利润1086.81万元,财务内部收益率17.15%,财务净现值503.81万元,全部投资回收期6.40年。(二)主要数据及技术指标表主要经济指标一览表序号项目单位指标备注1占地面积7333.00约11.00亩1.1总建筑面积12771.16容积率1.741.2基底面积4033.15建筑系数55.00%1.3投资强度万元/亩302.122总投资万元4455.
9、102.1建设投资万元3505.182.1.1工程费用万元3001.282.1.2工程建设其他费用万元403.912.1.3预备费万元99.992.2建设期利息万元70.292.3流动资金万元879.633资金筹措万元4455.103.1自筹资金万元3020.513.2银行贷款万元1434.594营业收入万元7800.00正常运营年份5总成本费用万元6312.036利润总额万元1449.087净利润万元1086.818所得税万元362.279增值税万元324.1510税金及附加万元38.8911纳税总额万元725.3112工业增加值万元2476.5713盈亏平衡点万元3298.64产值14回收
10、期年6.40含建设期24个月15财务内部收益率17.15%所得税后16财务净现值万元503.81所得税后第三章 劳动定额水平一、 现代劳动定额的发展趋势(一)巴克制给人们的启示巴克制是19世纪末泰罗的“科学管理制度”的进一步延伸和发展。其根本特征是:在现有生产设备的基础上,通过对劳动效率的分析研究与管理,建立科学的标准时间,采用一系列措施,最大限度地提高劳动生产率。具体地说,它具有五方面的特点。1、根据科学的标准时间测定员工的工作效率。2、充分发挥基层管理人员的主观能动性,借以弱化物质刺激。3、从公司经理、厂长到每个员工都有具体明确的职责范围和岗位责任,并按岗位等级核定工作效率。4、定额人员定
11、期提出有关工作效率的分析报告,以便于各级管理人员特别是第一线监督人员有针对性地采取有效措施,不断提高工作效率或维持效率的高水平。5、设立专门从事增援的机动部门和人员,以保证各生产部门人员配备的合理化,最大限度地控制劳动力的使用,减少人力耗费和不必要的损失。据有关资料介绍,日本许多中小企业包括一部分大型企业推行巴克制以后,在不到一年的时间内劳动生产率就大幅度提高,有些企业甚至成倍增长,其效果极为显著。巴克制的出现,也引起西方发达国家企业的普遍重视,认为它是促进现代企业劳动生产率提高的十分有效的手段。6、根据对企业一般状况的分析,通过技术开发采用先进工艺和设备,无疑是提高劳动生产率的重要途径之一,
12、但耗资多、费时长、风险大,所起作用是有限度的。更重要的是,它过分偏重“物”的考虑,忽视了生产力中“人”这一最革命、最活泼的要素。7、从“人”这一主观要素入手,研究提高劳动生产率的可能性是非常必要的。首先,应考虑采取有效措施,减少各级管理责任造成的工时浪费,据日本某企业的调查资料介绍,因管理责任损失的工时约占总工时的8%左右。其次,应分析如何减少操作工人责任造成的工时损失,它不仅潜力大而且是工人本身可自行调节的部分,是提高劳动生产率的重要途径。最后,最积极、最重要的是靠操作工人提高作业速度,充分利用设备能力,选用最佳操作方法以增加单位时间的产量,不断超额完成定额。严格说来,通过消除管理者和操作工
13、人的工时浪费去提高工效,还只是消极被动的,最关键的是要取得“附加效果”,即不断超额完成现行定额。因为劳动定额是按具有平均熟练程度的工人的平均作业速度确定的,工人使自己的操作技能和速度超过平均并非很困难,对大多数工人来说,超额完成定额的机会时时存在。况且,加快作业速度,也并非要求工作超负荷劳动,而是限制在生理上允许的范围之内。许多事例表明,工人仅从改进操作方法、提高作业速度上,即使节约比例很小的工时,对于重复性强、批量大的产品,也能积少成多,取得惊人的效果。总之,重视人在生产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立足于发掘全体员工的劳动潜力,是巴克制所揭示的实现高度劳动生产率的秘密。巴克制的产生、发展过程以及它的
14、实施方法和经验,是值得我国企业波取的。现阶段,企业要面向市场,参与竞争,对包括劳动定额定员在内的各项基础工作,不但不能忽视,反而需要强化。这是因为只有一流的管理、流的生产效率,才能产出高质量、低成本的具有竞争能力的产品,才能使企业在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国内外许多先进企业的实践证明,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现代企业只有强化劳动定额定员等基础工作,不断提高劳动生产率,充分发掘劳动潜力,才能在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二)劳动定额的发展趋势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以及现代企业制度的建立,我国国有企业管理水平将会不断提高,劳动定额工作在科学化企业管理的带动下,将会出现新的变化。1、逐步实现科学化、标准化和现
15、代化。所谓科学化,是使劳动定额的理论和方法,建立在现代科学管理理论-系统论、信息论、控制论、耗散结构论、协同论、突变论等基础之上,吸收相关学科如心理学、管理学、技术学、经济学等科学理论的最新研究成果,达到新高度和新水平。所谓标准化,是以制定、贯彻劳动定额为主要内容的有组织的活动过程,将企业劳动定额工作纳入国家标准化的轨道,逐步推进企业劳动定额管理标准化、定额方法标准化、定额工作标准化。所谓现代化,是要求劳动定额广泛采用现代先进的技术手段和计算工具,吸收现代数学的数量分析方法,建立劳动定额管理信息系统,建立各类产业部门劳动定额数学模型和数据库,广泛采用电子计算机,形成网络系统。2、由传统的单一管
16、理逐步转向以提高效率为中心的全员、全面、全过程的系统化管理。所谓全员,是指企业的全部员工,无论是厂长经理、技术人员、管理人员还是生产工人,一律纳入劳动定额一体化管理的轨道。所谓全面,是以“,为中心,又注重人与物、人与环境和工作地的相互结合,实行全方位的动态管理。所谓全过程,是指在企业整个生产经营活动中都要实行定额管理,即从投入到产出的各个环节、各个阶段上都要以提高工效为中心;强化劳动定额管理,使劳动定额管理成为企业总体管理系统的重要子系统。3、由过去劳动定额与定员分散管理逐步转向劳动定额定员一体化管理。随着我国劳动定额标准化工作的深入开展,企业对劳动定员的重视程度也将逐步提高。如前所述,劳动定
17、员即人员定额是劳动定额的一种发展和表现形式。实践证明,传统的劳动定员核算方法存在许多不足,亟待加以完善。例如,很多工业企业近几年采用的“零基定员法”就是采用更加精确的量化指标核定定员人数的一种新探索。在市场经济体制下,企业竞争机制的不断完善,势必出现人力使用的严格控制。企业为了提高定员水平,将会引进最先进的定额方法,使定员管理定额化。二、 用实耗工时来衡量和定额工时相比,实耗工时能反映生产员工实际完成定额的情况。如果对比的结果超过正常的界限,就说明现行定额和实际生产水平有较大的距离,由此可以判断出定额水平的高低。这种方法和劳动定额的考核结合在起,资料收集比较方便,也可以对班组、工种、车间的定额
18、水平进行综合分析。这种衡量方法的缺点是实耗工时统计的准确性、可靠性较难保证,甚至可能掩盖部分损失工时。实耗工时在一定程度上会受到现行定额水平的牵制,因此其准确性较差。第四章 劳动定额的修订一、 修改劳动定额的方法企业在组织修改现行定额时,应从企业具体的实际情况出发,正确选择修改定额的核算方法,下面介绍一种比较简单的方法,即简易修改法。由于修改定额时,允许有一个超额量k,它比实耗工时b高出一定幅度。留出这个宽余量,容易使员工接受新的定额。即使第一次制定的定额不合理,经过平衡以后,采用本方法进行修改,也能使劳动定额达到先进合理的要求。二、 劳动定额的定期修订劳动定额修订的间隔期不宜过短,也不宜过长
19、。若长期不做修订,定额水平必然与生产实际达到的水平相差悬殊,使定额起不到促进生产发展的作用;若间隔期过短,频繁修改,也会产生上文所提到的那些消极作用。定额修改期间隔的长短,主要根据定额完成情况、生产潜力大小以及定额的质量来决定。同时,也应考虑企业生产类型和产品制造的特点1、新产品的定额应在试制完成以后,随着图纸工艺等技术文件的整顿而进行必要修订。修订后的定额适于小批试制。2、在小批试制后转入成批生产时,要随着图纸工艺等技术文件的定型再修订一次定额。3、专业生产或成批轮番生产的产品,修改间隔期一般是一年。4、对某些工艺操作方法已定型、生产潜力不很大的老产品或标准件,以及质量较好、工时定额比较稳定
20、的时间标准,可以每年定期进行一次检查,全面修改的期限可以适度延长。5、若定额制定质量不高或定额水平参差不齐,可先进行内部调整,这种调整也应列入定期修订的计划内。第五章 甄选应聘人员方法一、 情境模拟测试(一)情境模拟测试的概念情境模拟测试是一种非常有效的人员选拔方法,是根据被测试者可能担任的岗位,编制一套与该岗位实际情况相似的测试项目,将被测试者安排在模拟的、逼真的工作环境中,要求被测试者处理可能出现的各种问题,用多种方法来测试其心理素质、实际工作能力、潜在能力等综合素质。(二)情境模拟测试的特点这种方法由于将应聘者放在一个模拟的真实环境中,让应聘者解决某方面的一个“现实”问题或达成一个“现实
21、”目标,因而较容易通过观察应聘者的行为过程和行为效果来鉴别应聘者的工作能力、人际交往能力、语言表达能力等综合素质,比较适合在招聘服务人员、事务性工作人员、管理人员、销售人员时使用。但是,这种测试方法设计复杂且费时耗资,因此目前在招聘中高层管理人员时使用较多。情境模拟测试与笔试和面试方法相比,主要是针对被测试者明显的行为、实际的操作以及工作效率进行测试,重点测试项目是指在那些书面测试(如智力测试与心理测试)中无法准确测试的被测试者的领导能力、交际能力、沟通能力、合作能力、观察能力、理解能力、解决问题能力、创造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决策能力等。(三)情境模拟测试的分类根据测试内容的不同,情境模拟测试
22、可以分为语言表达能力测试、组织能力测试、事务处理能力测试等。其中,语言表达能力测试,侧重于考察语言表达能力,包括演讲能力测试、介绍能力测试、说服能力测试、沟通能力测试等;组织能力测试,侧重于考察协调能力,如会议主持能力测试、部门利益协调能力测试、团队组建能力测试等;事务处理能力测试,侧重于考察事务处理能力,如公文处理能力测试、冲突处理能力测试、行政工作处理能力测试等。这些素质也是现代管理人员必备的要求。(四)情境模拟测试的优点1、可从多角度全面观察、分析、判断、评价应聘者,这样企业就可能得到最佳人选。2、由于被测试者被置于其未来可能任职的模拟工作情境中,而测试的重点又在于实际工作能力。因此,通
23、过这种测试而选拔出来的人员往往可直接上岗,或只需经过有针对性的简短培训即可上岗,从而为企业节省大量的培训费用。二、 人格测试人格由多种人格特质构成,大致包括体格与生理特质、气质、能力、动机、价值观与社会态度等。人格对工作成就的影响是极为重要的,不同气质、性格的人适合于不同种类的工作。对于一些重要的工作岗位如主要领导岗位,为选择合适的人才,则须进行人格测试。因为领导者失败的原因往往不在于智力、能力和经验不足,而在于人格的不成熟。格测试的目的是了解应试者的人格特质。根据心理学家对人格的划分不同,测试的类型也不同。一般可以将人格分为16种类型:乐观型、聪慧型、稳定型、恃强型、兴奋型、持久型、敢为型、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大米 蛋白 公司 人力资源 管理 计划
![提示](https://www.taowenge.com/images/bang_tan.gif)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