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人才培养评价建议与推广度分析.doc
《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人才培养评价建议与推广度分析.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人才培养评价建议与推广度分析.doc(15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人才培养评价建议与推广度分析(一)特色与创新1实践“五化”课改,专业建设实现“三突破”按照“以职业能力为本位,以行动导向为实施路径,以工作过程系统化课程为主体”的课程体系设计要求,实践了“五化”课改,即课程开发系统化、教学情境一体化、课程实施行动化、课程评价多元化和人才培养职业化,实现了课程体系改革新突破、教学实施模式新突破和学生能力培养新突破。课程体系改革新突破。突破理论与实践相互独立的课程体系,以工作过程为导向,进行课程的解构与重构,建立了以产品制作、生产技术与工艺、故障排除、职业活动或提供技术服务等典型工作任务为载体的工作过程系统化课程新体系。突破公共基础课为专业课服务
2、不强的局面,建立了知识、技能、职业态度的形成过程与专业学习领域工作过程之间内在联系,开发了与专业岗位要求及专业学习相适应基本素质学习情境,提高了实际教学效果。突破传统按章节构建的教材模式,开发了以任务单、资讯单、信息单等13个单构成新型“教、学、做”一体化活页学材15部,全部在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发行,实现了本专业的全方位课程改革。教学实施模式新突破。教学过程按行动导向原则组织了“三段、六步、三环”教学。“三段“即是行动实施前的行动方案形成阶段、行动实施阶段、行动后的行动反思阶段;“六步”即资讯、计划、决策、实施、检查、评价六个步骤;“三环”即从资讯到计划以思考为主的思考环,从实施到检查的以操作
3、(活动)为主的实施环及六个步骤整体构成的行动环。改变了原有教师以教授为主,学生个体学习为主的教学模式,而是以小组的形式完成学习、工作任务,通过采取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三段、六步、三环”的教学,注重过程与结果评价相结合的行动导向教学模式,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激发学生创造力,注重学生的个体发展,团队协作,训练学生资讯、决策、计划、实施、检查、评价完整工作过程思维方式,教师与学生完整地再现了实际工作过程中的隐性思考和显性行为过程,真正达到了在行动中学习和为了行动而学习的目的,实现了教学模式质的突破。学生能力培养新突破。通过改革人才培养模式、课程体系与教学模式,试点班学生表现
4、出自主学习能力、团队协作、表达能力、自我评价能力显著增强,由原来遇到问题总是想问老师,逐渐养成自主寻找答案、小组商讨的好习惯;由原来的以自我为中心,逐渐转化为注重团队合作、沟通交流;由原来的发言胆怯,转变成落落大方、侃侃而谈,很好的表达小组及自我主张,通过小组成员的轮换,使学生人人成主角,人人成领导;由原来以教师评价为主,转变成学生能够自我评价,小组内互评,通过检查评价过程的训练,使学生能够客观的评价自我与他人,形成相互学习、相互促进的良好氛围。通过引入企业管理“6S”理念,寓技于物,寓教于境,实现“教、学、做”合一,培养学生学习能力、获取信息能力,发展了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养成了职业习惯,提高
5、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使学生真正学会了学习,学会了工作,学会了与人相处,实现了综合职业能力极大的提高。2校企“三融合”,构建实践能力螺旋上升的工学交替人才培养模式依据校企战略合作模式,按照“构建平台、强化服务、突出创新、实现双赢”的校企合作工作方针,校企在“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平等互利、共同发展”的工作原则基础上,实现了校企三融合,即“校园文化与企业文化相融合,学校教师与企业指导教师相融合,学校学生与企业员工相融合”。学校在实训基地与实训室融入企业文化,实现校园文化与企业文化相融合;在生产性实习期间学校教师与企业指导教师共同承担学生管理与教学,实现学校教师与企业指导教师相融合;在顶岗实习期间学
6、生按照企业准员工进行管理与要求,实现学校学生与企业员工相融合,工学结合取得了新突破,构建了“校内学习领域学习校外生产性实习校内学习领域学习企业顶岗实习”,“基本技能专业技能综合能力顶岗能力”的实践能力螺旋上升的工学交替人才培养模式。3校企联动,构建“四位一体”生产性实训基地按照“6S”企业管理模式,制定实训管理制度,构建实训基地的运行机制,将教育功能要素与生产功能要素、技能训练要素相融合,实现教学、培训、鉴定、生产“四位一体”。同时将企业的经营理念和生产项目引进基地,开展生产性教学,为企业加工产品,使教学和生产有机结合,实现校企联动构建与真实职业环境相一致的实训基地,全面提高了学生的实践技能与
7、综合素质。(二)经验与体会1.经验(1)校企深度融合是学生实践能力螺旋上升的有效途径与企业深度融合,企业人员参与课程开发与实施全过程,在生产性实习和顶岗实习期间,共同承担教学与生产任务,落实“3111”教学模式,实现“校内学习领域学习校外生产性实习校内学习领域学习企业顶岗实习”的工学交替人才培养模式,全方位与企业合作,使学生的实践能力得到螺旋上升。(2)基于工作过程系统化课程体系改革切实可行按照基于工作过程系统化学习领域开发与实施的“361”路径,将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改革为“463”专业课程体系,由10门“教、学、做”合一的学习领域、生产性实习、顶岗实习(机电综合实训项目)和专业选修课构成。通
8、过在试点班组织实施,发现首次实施需要的运行成本略高,在后续的课程实施如设备、工具都可以再利用,因此成本也会逐渐降低,但学生经过反复的资讯、计划、决策、实施、检查与评价六个步骤的训练,使学生在方法能力、社会能力和专业能力即综合能力得到显著提升,基于工作过程系统化学习领域课程体系改革是完全可行的。本专业将公共基础课改革为口才与应用文写作、应用数学、岗位体能与体育训练等5个基本素质学习领域,本着为专业课服务的宗旨,建立了知识、技能、职业态度的形成过程与专业学习领域工作过程之间的内在联系,发挥为专业学习领域服务及人文素质培养与提高的双重功能,以问题、活动、项目等为载体,开发了与专业岗位要求及专业学习相
9、适应的基本素质学习领域,提高了公共基础课教学内容的针对性,使公共基础课更好的为专业服务,为高职公共基础课改革提供了新的途径。(3)“教、学、做”一体化实训教学条件是课程实施的有利保障为确保学习领域中各学习情境的实施,在各教学场所中,根据职业环境的要求,增设教学资源(如图板、教具、实例、资料等),布置场景和营造氛围,配备与教学与技能训练所需要设施及工量具,为学生专业知识学习、职业能力培养提供充足的学习资源和创造良好的设施条件,创建职业态度形成的仿真职业环境,使学生在职业活动中实现“教、学、做”合一。2体会(1)通过课程改革,教师教学能力得到显著提升新课程体系的改革与实施对教师是一个严峻挑战,在课
10、程调研、设计、实施的各个阶段,教师都面临许多新问题。教师不仅要很强的学习能力,熟悉企业的工作过程,还要具有资源整合能力、知识的运用能力和团队合作能力。我们与23家企业的42名人员共同组建由102人组成的15个课程改革建设团队,调研了62家大中型企业,使教师全面参与市场调研,提高了对专业岗位要求的认识与理解。通过参加教改实施培训班,组织阶段实施交流会、每门课程都立项作为研究课题等方式,全面提高教师的教育、教学研究与实施能力,使教师由教学“讲授者”转变为“指导者”,教师在不断学习新知识的情况下迅速成长,教学能力得到显著提升。(2)以课程改革为抓手,专业办学实力得到显著增强课程改革是专业建设的关键,
11、是落实工学结合,提高教学质量的手段。要想提高专业人才培养质量与建设水平,就应以课程建设为抓手,才能很好的实现校企深入合作、实训条件改善、教师水平提高。我们在构建人才培养模式和课程体系的基础上,公共基础课改革与专业课改革同步推进,使本专业实现全方位课程改革。经过三年的建设,开发了基于工作过程系统化课程15门,其中4门被评为省级精品课,1门被评为国级精品课。建成3个融教学、培训、鉴定、生产“四位一体”的实训基地和13个“教、学、做”合一的与真实职业环境相一致的实训室。人才引进和培训相结合,多名教师参加了国内外培训,职教能力显著提升,专业办学条件得到改善,改革成效得到社会高度认可,人才培养质量显著提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机电 一体化 技术 专业人才 培养 评价 建议 广度 分析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