货币政策传导机制 (1).pptx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05.gif)
《货币政策传导机制 (1).ppt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货币政策传导机制 (1).pptx(85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第8章 货币政策传导机制,本讲主要内容货币政策传导机制的内涵与作用货币政策传导机制的经典理论及其逻辑常规与非常规货币政策的传导机制比较中国货币政策传导机制的现状、问题与完善方向,1,引入案例,中证网讯(2019年5月17日,记者:彭扬、欧阳剑环):17日,央行发布2019年第一季度中国货币政策执行报告。对于下一阶段主要政策思路,报告指出,稳健的货币政策要松紧适度,适时适度实施逆周期调节,根据经济增长和价格形势变化及时预调微调,进一步加强政策协调,疏通货币政策传导,创新货币政策工具和机制,进一步降低实体经济尤其是小微企业融资成本,提高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能力和意愿。把好货币供给总闸门,不搞“大水漫
2、灌”,同时保持流动性合理充裕,广义货币M2和社会融资规模增速要与国内生产总值名义增速相匹配。推动稳健货币政策、增强微观主体活力和发挥资本市场功能之间形成三角良性循环,促进国民经济整体良性循环。,2,货币政策传导机制(概述),货币政策传导机制是指中央银行的货币政策调整如何经由金融体系和实体经济中若干关键变量和环节的传导,最终实现其政策目标的基本过程和内在机理。从货币政策操作的角度看,货币政策传导机制描述了“政策工具操作目标中间目标最终目标”这一过程背后的关联机制和相关理论逻辑,3,货币政策传导机制(概述),从大的传导过程来看,货币政策传导机制涉及彼此影响的两个基本领域:金融体系和实体经济一般而言
3、,中央银行运用货币政策工具进行相关政策操作,首先会对金融领域的货币供应量和利率等核心基础变量产生影响,然后通过时间和空间两个基本维度的传导,对金融市场的价格、信贷和融资条件等产生一般性影响,进而经由融资成本、机会成本、市场预期等机制影响实体经济中企业和家庭的经济行为(投资与消费决策),从而最终对经济的总产出、就业和通胀产生影响,4,货币政策传导机制(概述),在现代经济和金融条件下,货币政策传导机制的明晰性、通畅性和可靠性直接决定了货币政策实践的效果和效率确保货币政策传导过程的清晰、无梗阻和稳定可信,是货币政策有效发挥调控功能和实现预期目标的重要前提在实践中,由于货币传导机制涉及金融和实体经济两
4、个基本领域,因此,货币政策传导机制的效率和有效性不仅取决于实体经济的活动与效率,同时也与金融体系的活动和效率密切相关,5,货币政策传导机制(概述),对于货币政策实践而言,深刻理解和厘清特定国家在特定时期的货币政策主要传导机制,对货币政策工具和操作方式的选择具有重要指导意义当某些传导机制由于特定原因受阻时,货币政策既可以通过政策工具的创新“疏通”或“越过”受阻的环节,也可以直接转向其它仍然畅通的传导机制并采用相应的工具,以确保货币政策的传导始终畅通和有效,6,货币政策传导机制的经典理论,根据传导过程中的核心变量或关键路径的不同,货币政策传导机制的经典理论主要有以下七种利率传导机制、货币传导机制、
5、汇率传导机制、资产价格传导机制、信贷传导机制、流动性传导机制和预期传导机制不论从理论上看,还是在现实情景中,上述七种基本传导机制都并不是非此即彼的对立关系,而是相互交织在一起的共存关系,只不过对于特定时期的特定经济体而言,由于制度约束或者经济金融运行环境的影响,其中的某一两种机制可能发挥着更加具有主导性的作用,从而成为主要的传导机制,7,利率传导机制理论,理论来源:最早出现于凯恩斯的通论,后随希克斯(Hicks,1937)的IS-LM模型得以广泛普及特点:强调利率在货币政策传导过程中的核心作用,认为真正影响企业和家庭投资决策的是长期实际利率而非短期名义利率具体过程:货币供应量的增加将推动实际利
6、率(借贷成本)下降,而实际利率(借贷成本)的下降将刺激企业增加投资支出和家庭增加耐用品消费(后者也属于投资决策),然后通过乘数效应推动总需求水平的上升货币供应量M实际利率投资I总需求Y,8,利率传导机制理论(续),传导机理如果中央银行使短期名义利率下降,就会导致短期和长期债券的实际利率相应下降。由于存在价格粘性,扩张性的货币政策降低了短期名义利率,也就降低了短期实际利率根据利率期限结构的“预期理论”,长期利率是未来短期利率的期望值,因此短期实际利率的降低将导致长期实际利率的下降。随着长期实际利率下行,企业和家庭的固定投资、住宅投资、耐用消费品支出和库存投资会相应上升,从而导致总需求和总产出扩大
7、,9,利率传导机制理论(续),“零利率下限”(ZLB)情形由于影响投资的是实际利率而非名义利率,因而米什金等学者认为,即使名义利率水平在衰退时期触及“零利率下限”(ZLB),货币政策依然可以发挥作用中央银行通过承诺未来实施扩张性的货币政策,将提高预期的通货膨胀率,从而降低实际利率,进而刺激投资增加和总需求的上升通胀预期e实际利率i投资I总需求Y,10,利率传导机制理论(续),评价最早被正式提出的货币政策传导理论,直至今日仍然是很多主流货币政策理论的核心基础,并且在实践中对中央银行家的政策思维具有重要影响,11,货币传导机制理论,理论来源:以弗里德曼为代表的传统货币学派特点:货币政策的传导机制主
8、要不是通过利率间接地影响投资和总需求,而是通过货币实际余额的变动直接影响投资和总需求具体过程:货币供应量(M)通过作用于支出(E)引起总需求(Y)的变动。货币供给变化在短期中会同时影响产出和通胀,但在长期中则只会影响物价水平,即货币是中性的货币供应量M支出E投资I总需求Y,12,货币传导机制理论(续),传导机理根据弗里德曼的货币需求理论,由于货币需求函数具有内在稳定性,而货币供给由中央银行外生控制,因此,当中央银行的货币供应量(M)增加时,由于货币需求不变,公众所持有的货币量会超过他们意愿持有的货币量,从而导致货币供给大于货币需求,于是公众会将多余的货币用于购买各种金融和实物资产,从而使得支出
9、(E)增加对于支出上升引发投资增加的过程,货币学派将其视为公众对资产结构进行调整的过程:人们对金融资产和实物资产的投资会引起这些资产相对收益率的变动,如果投资金融资产偏多,金融资产价格上涨,收益率相对下降,从而会刺激实物资产的需求;反之,如果对实物资产的投资增加,则会使总需求上升和物价水平上涨,13,货币传导机制理论(续),评价与凯恩斯学派相比,货币学派更强调货币供应量对总需求的直接影响,从而否定了利率在货币政策传导中的中介作用弗里德曼和施瓦茨(Friedman & Schwartz,1963)在分析美国货币史时采用的是“黑箱分析”,主要将货币供应量与支出、收入、产出等指标进行直接的数量分析,
10、未考虑具体的传导过程布赖恩摩根(Brian Morgan)等学者认为,货币学派与凯恩斯学派在货币政策的传导机制上并没有本质的区别,因为两个学派都是从货币视角来解释货币政策的传导机制,不同之处仅在于:凯恩斯学派主要强调的是货币的价格(利率)的传导作用,而货币学派则主要强调的是货币的量的传导作用,14,汇率传导机制理论,理论来源:多恩布什(Dronbusch,1976)的汇率超调模型(overshooting model)具体过程:货币供应量上升(M)的上升将导致本国的实际利率(i)下降,进而对利率平价关系造成冲击,由于套利者投资本国货币的收益下降,因而会转而买入外国货币,这会使得本币需求相对下降
11、和外币需求相对上升,从而导致本币贬值(对应间接标价法下的名义汇率e下降)。本币贬值意味着以外币表示的本国商品价格下降,从而使本国产品的国际竞争力增强(因为变得相对更为便宜),从而推动净出口(NX)的上升和总需求(Y)的增加货币供应量M实际利率i名义汇率e净出口NX总需求Y,15,汇率传导机制理论(续),传导机理(利率途径)当利率提高时,由于存款的收益率提高,导致货币需求增加,故本币升值利率提高将增加企业的贷款成本,从而降低投资或者贷款,使本币贬值国债利率的提高增加政府负担,政府通过发行货币等手段来降低成本,导致本币贬值汇率变动的方向由三种效应的强弱关系决定。一般而言,当利率处在相对低位时,第一
12、种效应相对较强,利率提高会使本币升值;而当利率处于相对较高的水平时,后两种效应可能相对更强,从而导致本币贬值,16,汇率传导机制理论(续),传导机理(货币途径)价格弹性:当央行实行量化宽松的政策,随着货币供应量增加,居民手中的货币余额增多,消费和投资支出的增加导致物价上涨,当购买力平价始终成立时,本币同比例贬值价格粘性:价格短期内粘性,购买力平价短期不成立,当货币供给减少,利率上升,外国资本流入,导致本币升值;但长期价格会出现调整,购买力平价长期成立,汇率将回归长期均衡水平,17,汇率传导机制理论(续),评价根据凯恩斯的观点,利率既然能够影响货币的需求,也必然能影响货币的外部价格汇率,这意味着
13、利率传导渠道实际上包含着汇率传导渠道根据古典的汇率平价理论,在固定汇率制度下,货币政策更多地是由当时的主导货币国家决定,小国的货币政策被认为无效,在灵活汇率制下汇率渠道实际上包含着利率渠道的政策效果蒙代尔(Robert A. Mundell)认为,固定汇率制是一种制度,而灵活的汇率制本身就是一种货币政策,18,资产价格传导机制理论,理论来源:托宾Q理论和财富效应理论特点:强调金融资产价格变动对实体经济的影响,从而在货币政策传导机制中进一步丰富了金融与实体经济关联机制的刻画具体过程:货币供应量M实际利率i资产价格P投资I或消费C总需求Y,19,资产价格传导机制理论(续),托宾(Tobin,196
14、9)金融资产结构平衡理论理论贡献:用多元资产论取代了凯恩斯的二元资产论基本观点:除货币之外,金融资产有债券、股票、商业票据和存款等多种形式,由于多种资产之间的替代程度不同,因而影响整个经济活动的不是单一的利率,而是各种利率之间的对比关系,20,资产价格传导机制理论(续),托宾(Tobin,1969)“Q”理论理论贡献:强调资产价格变化对投资决策影响具体过程:货币供应量(M)的上升会导致实际利率(i)的下降以及债券和股票等资产价格(P)的上涨,这会推动托宾Q比率上升,从而刺激投资(I)增加和总需求(Y)上升货币供应量M实际利率i债券收益率r(债券价格)股票价格P(不同资产间的替代效应)Q投资I(
15、Q1的情况下)总需求Y,21,资产价格传导机制理论(续),莫迪利亚尼(Modigliani,1971)生命周期理论理论贡献:引入了由Pigou(庇古,1947)等提出的财富效应(Wealth Effect),更加强调资产价格上升对收入和消费的影响基本观点:影响人们消费的不是一时的收入,而是一生的财富或者说恒久收入,而金融资产是一生财富的重要组成部分,22,资产价格传导机制理论(续),莫迪利亚尼(Modigliani,1971)生命周期理论具体过程:货币供应量(M)的上升会导致实际利率(i)的下降以及股票等金融资产价格(P)的上涨,这会使消费者的金融财富(W)和恒久收入(y)上升,从而刺激消费支
16、出(C)的增加和总需求(Y)的上升货币供应量M实际利率i资产价格P消费者的金融财富W恒久收入y消费C总需求Y,23,资产价格传导机制理论(续),评价托宾和莫迪利亚尼的理论是在凯恩斯主义需求管理理论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利率仍然在货币政策传导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因此被一些学者视为利率传导机制理论的扩展,不能作为独立的传导机制他们的理论围绕资产价格变化所产生的相关效应,在金融和实体经济之间的关联关系方面,相比传统的凯恩斯理论有不少突破之处,故目前大部分学者将其视为一种相对独立的传导渠道在货币政策向实体经济的传导方面,莫迪利亚尼的财富效应理论较之传统凯恩斯理论集中于投资的传导机制多了一个消费渠道,从而扩
17、展了货币政策影响总需求的路径,24,资产价格传导机制理论(续),对比主要区别:实际利率变化所直接作用的对象不同,25,图8-2 三种经典理论下的利率传导机制比较,信贷传导机制理论,理论来源:可以追溯到罗莎(Rosa)的“信用可得性”理论,较近的发展是不对称信息条件下的信贷配给理论特点:强调货币政策如何通过影响银行的信贷行为来对实际经济产生影响。在货币政策传导过程中,即使利率没有发生变化,也可以通过信贷途径来影响总需求具体过程:扩张性的货币政策会使得银行贷款(L)增加,从而促进投资(I)增加和总需求(Y)上升扩张性货币政策银行贷款L投资I总需求Y,26,信贷传导机制理论(续),信贷配给理论基本观
18、点:履行合同的高成本会导致企业外部融资(如发行股票、债券或银行贷款)的成本与内部融资(如未分配利润)机会成本之间出现差额。这个差额被称为企业的“外部融资溢价”(External Finance Premium),在信贷传导机制理论中通常用银行贷款利率与无风险利率之差表示,27,信贷传导机制理论(续),信贷传导机制存在的原因银行信贷不可替代,即有些企业必须以银行借款作为主要的外部资金来源,内部资金与外部资金之间无法完全替代,同时在银行借款和其它形式的外部资金(如股票市场融资、债券市场融资和商业信用融资等)之间也无法互相替代“货币非中性”,价格调整存在着交易成本当货币政策变化影响银行的资金来源或银
19、行放贷的成本时,银行将相应调整对企业的信贷供给,28,信贷传导机制理论(续),传导渠道伯南克和格特勒(Bernanke & Gerlter,1995)将信贷传导机制总结为两个具体的渠道一是银行贷款渠道(Bank lending Channel),主要从贷款人(银行)行为的角度解释货币政策变化对银行信贷供给的影响二是资产负债表渠道(Balance Sheet Channel),也被称为“金融加速器”渠道,主要从借款人(企业或家庭)信用能力的角度解释货币政策变化对银行信贷供给的影响,29,信贷传导机制理论(续),银行贷款渠道基本观点:货币政策调控会影响金融中介机构的贷款行为(规模和结构),从而对投
20、资和总需求产生影响在很多国家,银行贷款是借款人的主要资金来源,如果出于某种原因导致银行贷款的供给减少,就会使许多依赖于银行贷款的借款人(特别是中小企业)无法获得足够的资金来源,从而只能削减其投资活动在特定借款人缺乏其它替代性的融资渠道(只能依赖银行贷款)的情况下,银行贷款的增减变化成为货币政策传导的重要中间变量,30,信贷传导机制理论(续),银行贷款渠道具体过程:中央银行采取扩张性的货币政策,比如在公开市场上买入债券,就会使得商业银行可用的准备金(R)和存款(D)增加,从而使银行贷款(L)的供给增加,由于很多企业依赖银行的贷款进行投资,因此,银行贷款的增加必然导致更多的投资,从而引起总需求(Y
21、)的上升存款准备金R银行存款D银行贷款L投资I总需求Y,31,信贷传导机制理论(续),资产负债表渠道当借款人所面临的外在融资溢价取决于其财务状况时,货币政策就可以通过资产负债表渠道进行传导具体过程:货币政策的变动不仅会影响市场利率本身,而且还会直接或间接地影响借款人的财务状况,从而引发其外部融资成本的改变,并由此影响到其投资和消费行为。从理论上看,中央银行的货币政策可以通过多种途径影响企业和家庭的资产负债表,进而影响投资、消费和和总需求货币供应量M实际利率i资产价格P借款人净值(财务状况)银行贷款L外部融资溢价EP投资(消费)总需求Y,32,信贷传导机制理论(续),资产负债表渠道四种常见的传导
22、路径货币供应量M资产价格P企业净值NW逆向选择和道德风险银行贷款L外部融资溢价EP投资I总需求Y货币供应量M实际利率现金流量CF企业净值NW逆向选择和道德风险银行贷款L外部融资溢价EP投资I总需求Y货币供应量M通胀水平实际债务Debt企业净值NW逆向选择和道德风险银行贷款L外部融资溢价EP投资I总需求Y货币供应量M资产价格P家庭金融财富W陷入财务困境的可能性消费C,耐用消费品和住宅的支出总需求Y,33,信贷传导机制理论(续),评价信贷渠道的有效性取决于借款人对银行信贷的依赖程度和货币政策当局对商业银行信贷行为的影响大小,因此对融资结构相差较大的国家而言,该渠道的有效性差别较大不同国家由于经济金
23、融结构不同,不同渠道的重要性不同市场主导型金融体系国家(如美国):利率渠道更为重要银行主导型金融体系国家(如中国):信贷渠道更为重要信贷传导机制存在较为明显的非对称性:紧缩时期的传导效应较之扩张时期更为明显,34,流动性传导机制理论,理论来源:20世纪50年代中期的拉德克利夫报告基本观点:货币政策对经济活动的影响主要是通过其流动性实现的。这种流动性包括广义货币供应量和人们预期未来一定时期内能够得到的货币量。社会的总支出取决于社会的流动性。当金融机构具有高流动性时,它们就会竞相扩大贷款规模,增加社会大众的货币持有额,从而导致社会总需求的增加具体过程:货币政策利率结构个人和非金融企业的流动性及支出
24、规模,金融中介机构的流动性及贷款规模社会总支出国民收入,35,流动性传导机制理论(续),传导机理传统意义上的货币供给并非极其重要,它与国民收入之间并没有直接关联,它对利率的影响只是偶然的,因为利率主要受制于社会大众的心理预期,而社会大众的心理预期又受到中央银行政策意向的影响,并不受货币供给绝对量的制约利率变动一方面会影响个人或企业的流动性及其支出决策和投资规模,另一方面会影响金融机构的流动性及其支出决策和贷款规模。流动性的变动必然会导致金融机构的信贷供应量发生变化,从而影响整个社会的信贷可得性,进而对实际经济活动产生影响,36,流动性传导机制理论(续),传导机理(续)各种资产的价格是相互联系的
25、,一种资产价格的变动必然会引起其它资产价格的变动,如政府长期债券价格的变动必然会引起其他债券价格的变化,从而引起利率、社会流动性乃至整个社会实际经济活动的变化中央银行可以通过买卖政府债券或者变动利率结构来影响社会流动性,进而对整个社会的总支出和实际经济活动或国民收入产生影响,37,流动性传导机制理论(续),评价并没有完全否定利率在货币政策传导中的作用,只是否认了对利率作用的极端强调与传统理论的差异一是强调流动性在货币政策传导过程中的重要作用二是强调利率结构而非利率水平的作用,这有助于客观反映“二战”后金融机构多元化和金融资产多样化对货币政策传导的影响三是强调金融机构在流动性和信贷供给过程中的作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货币政策传导机制 1 货币政策 传导 机制
![提示](https://www.taowenge.com/images/bang_tan.gif)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