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我国企业经济性裁员法律制度gjge.docx
《浅析我国企业经济性裁员法律制度gjge.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浅析我国企业经济性裁员法律制度gjge.docx(6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浅析我国企业经济性裁员法律制度作者:硕博网文章来源:中华硕博网点击数: 更新时间:2008-5-3中华硕博网(http:/www.china-)全球500所高校指定报名中心-浅析我国企业经济性裁员法律制度一、我国企业经济性裁员制度的立法现状 企业经济性裁员,是用人单位濒临破产进行法定整顿期间或者生产经营状况发生严重困难,为改善生产经营状况而辞退成批人员。企业经济性裁员制度在本质上属于劳动合同的无过错性单方预告解除。企业经济性裁员制度是劳动法中的一个十分重要的制度,也是破产法中和解制度与重整制度的一项重要内容。 1995年颁布的劳动法第27条规定,在用人单位濒临破产进行法定整顿期间或者生产经营状
2、况发生严重困难,确需裁减人员的,应提前30日向工会或全体职工说明情况,听取工会或职工的意见,经向劳动行政部门报告后,可以裁减人员。 劳动部企业经济性裁减人员规定(劳部发1994447号)第四条规定,用人单位确需裁减人员,应按下列程序进行: (1) 提前三十日向工会或者全体职工说明情况,并提供有关生产经营状况的资料; (2) 提出裁减人员方案,内容包括:被裁减人员名单、裁减时间及实施步骤,符合法律、法规规定和集体合同约定的被裁减人员的经济补偿办法; (3) 将裁减人员方案征求工会或者全体职工的意见,并对方案进行修改和完善; (4) 向当地(企业工商登记机关的同级)劳动行政部门报告裁减人员方案以及
3、工会或者全体职工意见,并听取劳动行政部门意见; (5) 由用人单位正式公布裁减人员方案,与被裁减人员办理除劳动合同手续,按照有关规定向被裁减人员本人支付经济补偿金,并出具裁减人员证明书。 这些立法从实体方面和程序方面对企业的经济性裁员行为作出规范,规定了经济性裁员的实质性条件、程序性条件、禁止性条件以及对被裁减人员的保护等。 二、我国企业经济性裁员制度存在的问题 1、我国企业经济性裁员的实质性要件立法比较原则 我国劳动法将用人单位濒临破产进行法定整顿期间或者生产经营状况发生严重困难,确需裁减人员的两种情况作为企业经济性裁员的法定许可条件。但这两个条件的规定是比较抽象的、含糊的、不具有操作性。1
4、 对于第一个条件,我们似乎可以根据破产法和民事诉讼法规定的破产界限来认定用人单位濒临破产进行整顿的情形。但是我国关于破产界限的规定是颇存争议的。我国破产法第3条规定:“企业因经营不善,造成严重亏损,不能清偿到期债务,可依法宣告破产。”这样的规定使破产原因多元化和复杂化,受到许多学者的批评。什么是经营管理不善?其与严重亏损之间是否具有因果关系?什么是严重亏损以及其严重程度如何?这些问题都是困境企业在适用破产法之前必须解决的问题。这种破产原因多元化的结构增加了用人单位、劳动者、甚至法院认定困境企业的困难。我国1991年通过的民事诉讼法第19章扩大了破产法适用的范围,规定企业因严重亏损,无力清偿到期
5、债务,债权人或债务人可向人民法院申请破产还债。这一规定虽然去掉了破产法中规定的“管理不善”,但“严重亏损”仍然是限定“不能清偿到期债务”的条件,在实践中与破产法的规定并没有实质性差别。这样的规定在实际中造成了对困境企业认定的困难,给经济性裁员制度实施的前提造成了认识的不一。 对于经济性裁员的第二个条件,我国目前立法没有对其做出明确的规定,而只有企业经营状况恶化并达到当地政府规定的严重企业标准的模糊的规定。这种规定势必要求政府花费巨大的精力去根据各企业的不同情况制定企业财务、生产、销售、利润等方面的各种标准,然后据此来判断各企业是否符合经济裁员的条件。由于各个地方经济发展水平的不平衡,各地政府制
6、定的裁员标准就会彼此不同,这样无疑会造成操作上的困难。如北京市政府颁布的北京市经济性裁减人员规定规定裁减人员的一个条件是企业连续三年经营性亏损且亏损额逐年增加、资不抵债、80%的职工停工待业、连续6个月无力按最低生活费标准支付劳动者的生活费用。2这样的规定使得强调政府对企业经济性裁员实行宏观调控的同时,又将政府的宏观经济调控职能引入企业的微观管理之中,让政府又界入企业的内部事务之中,回到了原来政企不分的的老路上。 另外,我国劳动立法在被裁人员的标准上没有在正面对用人单位提出要求,仅仅在劳动法第29条和企业经济性裁员的规定第5条规定了几种不得裁减的人员。但由于劳动者个体的差异,有些特殊的劳动者需
7、要特殊的保护,将他们纳入裁员的对象将有违社会的公平与正义。我国经济性裁员采取“一刀切”的简单做法,并没有考虑劳动者的差异,如劳动者的年龄、收入、工作期限、身体状况、对用人单位的贡献等特殊情况,这不能不说是一个遗憾。 2、工会对经济性裁员的干预不力 我国劳动法规定用人单位裁减人员必须提前30日向工会和全体职工说明情况,听取工会或职工的意见,而并非必须得到工会或职工的事前“同意”,而且也没有对工会和职工的“建议权”提供必要的保障。如果工会或全体职工提出了不同的意见,是否会影响或阻却用人单位的裁员活动呢?劳动法没有作出可操作性的规定。笔者认为,如果工会或全体职工提出了不同的意见,对用人单位的裁员活动
8、不具有影响力或阻却力,那么我国劳动法第27条和企业经济性裁减人员规定第 14条规定的征求或听取意见的程序就形同虚设,没有任何实际意义。而在实践中,工会更多是站在用人单位一边,使该条规定完全流于形式。 3、对被裁减人员的就业保护不力 劳动权是人权的基本内容,就业权是劳动权的基本内容,也是生存权的表现形式。一个完整的经济性裁员制度不应只包括裁员制度本身,还应包括对被裁减人员的善后保护制度。这样才能保证经济性裁员制度的顺利进行。因此,在劳动者被用人单位裁员之后,立法应对劳动者的就业权予以充分的保护。我国目前被国有企业优化的富余人员,从总体上讲一般年龄偏大、文化程度偏低、技能单一,并且女职工占较大比例
9、。这些职工的再就业相对而言比较困难。劳动法第29条和企业经济性裁减人员规定第5条虽然对企业经济性裁员行为设立了禁止性的条款,已对这些特殊群体就业予以特别保护,但仍不完善。因此,对被国有企业、集体企业裁减的失业人员,尤其是再就业能力较差以及特殊地区的人员还应实施就业保护政策,尽量扩大再就业的比重。/P 上一页12经济性裁员制度之重构及工会的作用(2)姜颖2006年07月04日10:54【字号 大 中 小】【留言】【论坛】【打印】【关闭】 2006年07月04日10:53【字号 大 中 小】【留言】【论坛】【打印】【关闭】 经济性裁员是市场经济中不可避免的现象,我国劳动法赋予了用人单位在一定条件下
10、的经济性裁员权,这一做法符合市场经济发展的规律和企业平等竞争的需要,对于实现用人单位的用人自主权,通过减少富余人员以降低成本,提高企业的竞争力有积极的作用。但在实施过程中,劳动法的规定不同程度地暴露了一些问题,使这一制度没有有效地在实践中发挥其作用。因此,完善经济性裁员制度,特别是充分发挥工会在这一制度中的作用显得格外迫切。一、立法及现实中存在的问题1裁员的许可性条件不明。劳动法规定了两个许可性条件:第一个条件是用人单位濒于破产处于法定整顿期间,这一条件比较明确;第二个条件是用人单位生产经营发生严重困难。对“严重困难”立法没有作出明确的规定,虽然企业经济性裁减人员规定中规定达到当地规定的严重困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浅析 我国 企业 经济 裁员 法律制度 gjge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