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现代企业内部审计 现场审计(范例)fngn.docx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05.gif)
《美国现代企业内部审计 现场审计(范例)fngn.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美国现代企业内部审计 现场审计(范例)fngn.docx(21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美国现代企业内部审计 现场审计(范例)二、现场审计的性质 内部审计人员在被审计单位所在地进行的现场工作包括现场调查和现场审计两个阶段。在许多方面,现场审计和现场调查有着共同的领域和审计技术,例如,两者都运用观察、分析比较、测试等方法,这可能使人误以为二者没有本质的区别。其实不然,现场调查仅是审计的一种准备工作,其工作内容和方式都具有探查性,旨在明确审计的方向和重点,并非实质性的检查和评价活动。而现场审计则是一个实质性的审计阶段,它涉及到收集、整理、分析和评价被审计单位相关记录和资料,是一项系统的审计取证工作。可以说,现场调查充其量也不过是现场审计的一段前奏曲,其工作的深入细致程度因其出发点不同
2、而大相径庭。于是,有人把现场审计称作“深入的现场工作”。就其本质而言,观场审计可认为是一项审计的计量和评价的工作。 (一)审计计量 审计计量就是将被审计活动或事项的实际执行情况或结果与其适用的审计标准进行比较,以确定偏差、发现问题的过程。它包括观察、询证、分析、验证、调查等审计技术的运用。在现场审计过程中,内部审计人虽不可能一经观察就能把握被审计活动的全部重要结果,而必须运用审计概念(即“实际怎样”与“应该怎样”的比较),实施系统的审计计量,才能揭示事物的本来面目,获取具有证明力的事实。计量过程作为记录和衡量工作结果的一种手段,被广泛运用于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计量的结果既包括数量化结果,也包括
3、对有关事项活动的进程或执行情况的文字描述。广义的计量单位包括一系列的离散要素,例如金额、产量、程序、文字记录等。内部审计人员应该尽可能地用计量单位,尤其是数量化单位来描述有关活动、事项的规模和特征,这样就能最大限度地保证审计计量成果的客观和有效。计量概念对内部审计人员来说非常重要,只要把握其要义,可以自如地运用于各种审计类型。下面举例说明审计计量的概念。 例41 审计目标确定完工产品验收入库的及时性。 要达到这一目标,评价完工产品是否及时地验收入库,所用的计量单位应是时间衡量尺度天或小时。审计评价适用的标准(“应该怎样”)应该是有关完工产品验收入库工作说明中的时间规定(可能是管理部门下达的指标
4、,也可能是生产部门在生产计划书上的时间规定),审计计量结果则是指产品完工至验收入库所经历的时间。要形成审计结论,内部审计人员最主要的工作就是要对所选择的每笔完工产品入库业务进行测试,通过审阅产品完工统计报告和验收入库报告上记录的完工时间,来确定计量结果,并将其与标准进行。比较,就能发现偏差(多少天或小时)。根据抽样测试反映的总体情况,就能评价完工产品是否及时予以验收入库。 (二)审计评价 在现场审计时,评价主要指对所审查的事项或活动的实际价值、效果或有用性形成职业判断。计量是现场审计的一个重要方面,是客观评价的基础,但只计量而不评价,审计就只不过是一般性的检查工作,与管理部门日常事务没有什么两
5、样,其作用也就得不到充分发挥。客观公正的审计评价使审计工作上升到一种管理高度。计量完毕之后,内部审计。人员应该根据计量的结果对所审查的事项作出评价。评价应该准确、客观,并尽量找出数学上的等量值。在例41中,假如计量结果表明,所抽查的完工产品都在完工之后的3046小时之内办理了验收入库手续,而适用的审计标准为48小时以内,那么,据此审计人员就可以作出“全部完工产品都及时地被验收入库”的评价。 三、审计测试 现场审计中的“测试”是一种实质性的测试,即对所选择的事项(包括业务或帐户余额等)进行详细的审查,以揭示其特征,形成审计结论。就其本质而言,测试过程就是一个计量和评价的过程,即意味着对有关事项进
6、行计量,并将其结果与适用的标准作比较,确定和评价偏差,为形成合理的审计结论提供信息基础。测试是现场审计,乃至整个审计过程最具实际意义的一个步骤。 审计测试包括全面测试和抽样测试两种。全面测试意味着对某类事项作百分之百的审查,抽样测试是对其中的一部分进行审查。在绝大多数情况下,要对被审查事项的全部业务过程或帐户余额逐笔地作详细、审查不大可能,且花费的时间和精力过多,这不符合成本效益的原则要求。通常,选择适当数量的具有代表性的事项进行重点审查是现场审计中惯用的,也是经济有效的一种工作方式。当然,这并不排除在某些场合下进行全面测试的可能,当企业管理当局有特殊要求或内部审计人员认为某事项的每一笔业务都
7、至关重要时,那么,全面测试就或许是不可缺少的。究意采取哪一种测试方式,这应该由审计目的和审计准备工作中对控制和风险评估的结果或其他特殊重要性来确定。通常,现场审计可能交叉使用两种测试方式,以取得适当的证据。 抽样测试是一种经济有效的审查方式,包括以下几个具体步骤:认识和定义总体;确定审计标准;选择样本;审查业务。 (一)认识和定义总体 总体是指一群具有共同特征事物的集合。在审计中,总体就是要对其形成结论的被审计对象。内部审计人员从中选择的准备对其进行测试的各类业务、帐户余额、会计报表所列事项、文件记录等都可称为总体。例如购货订单、收货报告、存货盘存表、销售发票、资产清册、销货订单、例外赊销批准
8、文件、差旅凭证、领料发货单、银行存款调节表、储运计量报告等等。认识和定义总体就是要按照审计的目标和范围来弄清总体的性质和结构组成,从而保证从中选取的样本具有代表性,能够依据对之测试的结果来推断总体的特征,形成正确的审计结论。例42:内部审计人员想要确定公司本年度向公共承运公司支付的运输费是否经过适当的授权。截止本年度审计之日,会计部门记载的运输费支付业务的总体情况如下: 甲公司 26笔 小计 l0万美元 乙公司 34笔 小计 15万美元丙公司 70笔 小计 40万美元合计三家 126笔 65万美元 我们假定,在过去的审计中没有发现不规范的事项,目前的控制状况也令人满意。由于与丙公司的结算金额大
9、,业务量多,审计员决定从中抽取20笔支付业务进行测试,并试图据其结果来形成关于126笔业务支付授权的审计结论。显然,这种推测缺乏对总体结构的认识,事实上,与丙公司的结算情况并不代表甲、乙两组,其结论缺乏充分的依据。在实际工作中,内部审计人员容易犯类似的错误。例如,从某一月份的银行调节表测试的结果来评价该项工作的全年情况;从几份合同的执行情况来推断所有不同种类合同的执行情况,等等。这些推断混淆了整体与局部的关系,是“以偏概全”的典型事例。在上述运输费支付事例中,要对总体126笔支付业务形成符合逻辑的审计结论,还必须从甲、乙两组业务中抽取适当数量的样本进行测试,否则其结论就只适用于与丙公司的结算情
10、况。 因此,在选择样本前,内部审计人员绝不能忘记按照审计目标来分析认识总体的性质和组成。除此,审计的时间范围也是定义总体时一个必须考虑的重要方面。如果审计目的是要对最近6个月的某类业务作出评价,那么不符合该时间限制条件的同类业务就不能成为总体的一部分,即不在本次审计之列。 (二)确定审计标准 审计标准是审计人员用来对被审查事项进行计量和评价的准绳,即说明或隐含被审计事项“应该怎样”才最有利于组织的各种衡量尺度的事物。它包括组织的一系列方针政策、各种工作标准和指令、一般公认的会计原则、管理原则、政府的法律条例和行业标准等规范性事物。 确定适用的审计标准是非常重要的。审计测试的过程也是一个运用审计
11、标准的过程r审计结论就是通过将被审计事项“实际怎样”与“应该怎样”的对照比较结果所形成的职业判断。财务审计之所以能够顺利地进行,其结论容易令人信服,一般公认会计原则的选用是其重要原因之一。当内部审计人员涉足生产经营领域的审计时,可能会发现某些方面找不到或还没有建立适用的衡量标准,这时,内部审计人员就需要自己设置标准。这项工作具有一定的难度和风险但是,一位富有知识和经验的内审人员往往能够按照有利于实现组织目标的原则,从各种渠道(例如,一般公认的管理原则、富有成效的管理实践、政府法律、行业标准,或其审计组织采用的审计标准等)中推断出适用的审计标准。在设置审计标准时,内部审计人员应该让被审计单位的管
12、理人员参与并取得他们对选定标准的认可,对有关技术性的专业标准的确定,还应该求得专家的帮助,并由其鉴定。无论是选择还是设置审计标准,一定要考虑审计目标的要求。例如,若审计人员要确定销售收入的确认是否正确,则其适用的审计标准应该是权责发生制原则。 在适用审计标准时,内部审计人员应该对标准本身进行评价,保证其适用性,否则,使用陈旧的或不适用的标准,可能使整个审计工作变得毫无意义。 (三)选择样本 在从总体中抽取样本之前,内部审计人员必须考虑两个方面的问题;一是样本规模;二是抽样方法。 1确定样本规模 在审计中,样本是从定义的总体中抽取的准备对之进行审查,并依据其结来揭示总体特征,形成审计结论的那部分
13、项目的集合 (从数学上讲,样本是总体的一个真子集);构成样本的每一个具体项目是抽样单位;样本规模(或称之为样本容量)就是指所有组成样本的抽样单位的总量。 要使样本的特征具有代表性,即真实地反应总体的特征,就必须有一定数量规模的样本作保证。一般而言,样本规模越大,其反映总体特征的把握性就越大,依据抽样测试结果对总体特征所作出的评价就越准确,反之,则不然。但是,一味地增加样本规模又会导致耗用更多的审计时间,从而使审计费用提高,因此,确定适当的样本规模对保证现场审计工作的效率是非常重要的。 影响样本规模的因素很多,内部审计人员在确定样本数量时,应该考虑以下方面:对抽样测试结果的依赖程度;审计总体的重
14、要性;有关总体事项的控制状况和风险程度;可接受的抽样风险;简单审计测试中差错的、出现次数和严重程度;选择样本的方法。 在审计实践中,内部审计人员在考虑上述因素时,可根据实际经验或运用数理统计方法来确定样本规模。从理论上讲,运用数理统计方法确定样本规模能够保证所选择的样本量较真实地代表总体的特征;同时,它又能将未发现差错的可能性控制在内部审计人员自己确定的可接受的范围内,因此,这是一种较科学的方法,其测试结果具有较强的说服力。但是,在很多情况下,内部审计人员不需要太大的样本规模,也不采有数理统计法来确定样本规模,这是因为内部审计人员熟知企业的内部情况,在完成现场调查之后,他们对整个内部控制系统的
15、特征及其适当性和有效性有一个较全面的了解,而长期的审计实践又使他们对实际或潜在的问题和缺陷具有特殊的觉察力,于是,他们往往只需要精心选择几个样本,进行深入、细致的测试,便能把握总体的特征并对其作出准确的评价。通常,一名富有经验和技巧的内部审计人员会意识到,依靠控制系统的评审比依靠测试样本来揭示差错和问题的方法要经济有效得多。当然,这并非否定数理统计方法的重要性,事实上,它是解决目前依靠猛增样本数量来保证对总体作出客观准确评价的唯一科学方法。在许多审计领域,其作用是不可替代的,例如,若审计人员想要确定公司年末在财务报告中列示的应收帐款余额是否真实,这可能涉及到成千上万笔赊销业务,要逐笔审查是不大
16、可能的,依靠经验来精选样本也难以形成准确的结论。这时,唯有运用数理统计方法才能确定足以满足要求的样本数量,使现场审计工作富有效率和效果。至于如何运用数理统计原理来确定适当的样本规模,读者可以参阅有关的书籍,在此就不再予以赘述了。 2.确定抽样方法 简单的说,抽样方法就是选择样本的方法。选择一种或几种适当的选择样本的方法是非常重要的。适当的方法意味着总体中的每一个抽样单位都有均等的被选择机会,而且能够为样本的特征真实地反映总体特征提供合理的保证。换言之,对这种抽样方法下测试结果所作的评价能够较准确地反映总体的情况,能够为审计结论提供足够的证明。在审计实践中,选择样本的方法很多,下面简单介绍几种抽
17、样方法。 (1)任意抽样法 任意抽样法是审计人员在总体随意抽取样本的一种简单方法。这是早期内部审计人员为减少工作量采取的一种权宜之计。其抽查的范围、程序和样本规模均是随意的,无规律可言,缺乏科学的依据,可靠性较差,难以保证审计质量。但是,作为一种探查性方法,有时也能从中获取一些直接的证据,在取得对审计总体的初步认识上是有一定帮助的,有时还能为确定更适当的抽样方法提供某些重要信息。 (2)判断抽样法 判断抽样也称作经验抽样或重点抽样,是审计人员根据自己的经验和技巧,经过对总体的认识和分析研究,有针对性或有选择地抽取样本的一种方法。一些富有经验和技巧的内部审计人员往往对某些领域可能存在的问题有一种
18、特殊的觉察力。在现场调查之后,他们通常对审计总体的控制状况、风险程度和重要性都有较准确的估价,这就使得判断抽样所选择的样本具有较强的代表性,基本能够反映总体的特征,从而使审查的结果与总体的实际情况基本吻合,在很大程度上保证了审计的质量。判断抽样是审计人员在总结任意抽样的经验和教训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基本符合样本选择的原则。在实际工作中,这种有目的、有针对性的选择方法适用性较强,具备很多的优点:简便灵活,形式多样,不拘一格;审计经验和技巧能够得到充分利用,比随机抽样省时、省力;适用范围广,可与其他抽样方法结合使用,既可用于交易事项、文件记录,帐户余额的测试,又可用来评审内部控制系统和各种职能过程
19、。只要运用恰当,判断抽样将会使抽样测试工作非常富有效率和效果。 (3)随机数抽样法 随机数抽样是通过利用一张系统的随机数表来选择样本的一种选样方法。这种方法被认为是能够最大限度地保证总体中每个抽样单位都有同等的被选择机会。随机数表具有较广泛的适用性,只要总体中各个项目存在连续编码或审计人员认为有必要对之连续编号,就可以采用随机数表来选样。内部审计部门可以自己编制通用的随机数表,也可以利用其他组织编制的随机数表。表 (41)为随机数表的一部分,是由美国州际商务委员会编制的。 表(41)中的数字均为随机五位数,但并非所有五位数字的清单,设置专栏是为了给读表人选择样本提供方便,并无他意,表中数字任意
20、排列于各栏中。随机数之所以选择五位数,只因一般的记录编号均为五位数左右,以便与其对应,为使用提供方便。 使用随机数表时,第一步就是要将总体中的各项目与随机数表中的数字对应起来,使总体中的每个项目都能与随机数字表中的唯一数字相对应。如果构成总体的项目本身是按照顺序编号归档的,那么这种对应工作很容易完成。在一般情况下,被测试的总体各项目没有连续编号或编号无法与随机数表中的数字对应,那么审计人员就需要对总体重新编号,建立两者之间的对应关系。例如,若总体项目的编号不足或超过5位数(如4005000或 200Q01789459),那么审计人员就应该取随机数表所列数字的前 4位数或总体编号中的前5位数(或
21、后5位数);若总体的编号为 A001,A002或B001,B002时,那么审计人员就应该随意指定一位数字代替A、B等字母。第二步就是要不带偏见地确定选择的起点和系统化路线,起点和预定路线(纵向或横向)可以随意认定,但一经确定,就必须按预定的路线进行选择,不能偏离直至规定的样本数量选足为止,否则就意味着存在个人偏见,破坏了各个项目被均等选择的机会。 现举例说明如何运用随机数表来选择样本。假如您想从连续编号为401至3400张销售发票组成的总体中选择300张作为样本。首先,由于1000以上的销售发票编号由4位数字组成,所以您可以选择随机数表(表41)中所列数字的前4位数,由此就在总体项目与随机数字
22、之间建立起了对应关系;其次,您就需要确定随机起点和选择路线,假定随机起点为第808行及第2列上,选择路线为行次从上至下,列次为从左至右。随机起点上的数字 表41随机数字表 行 1 2 3 4 5 6 7801 33993 S1249 76123 16507 57399 77922 36198802 39041 05779 74278 75301 01779 60768 22023803 56011 26839 38501 03321 43259 73148 43615004 07397 95853 4S764 43803 76659 57736 44801805 74998 53337 138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美国现代企业内部审计 现场审计范例fngn 美国 现代企业 内部 审计 现场 范例 fngn
![提示](https://www.taowenge.com/images/bang_tan.gif)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