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散文名句赏析先秦部分课件.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古代散文名句赏析先秦部分课件.ppt(31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关于古代散文名句赏析先秦部分现在学习的是第1页,共31页 一、诗言志,歌永言,声依永,律和声。八音克谐,无相一、诗言志,歌永言,声依永,律和声。八音克谐,无相夺伦,神人以和。夺伦,神人以和。译文译文诗歌是用来表达人的思想感情,歌曲是以咏唱来表达思想感情的语言,诗歌是用来表达人的思想感情,歌曲是以咏唱来表达思想感情的语言,声情和声调要服从咏唱的内容,乐曲的旋律要配合声情和声调。各种乐器演声情和声调要服从咏唱的内容,乐曲的旋律要配合声情和声调。各种乐器演奏出来的声音能够和谐,而不互相侵夺乱了次序,就会使神和人都感到和谐奏出来的声音能够和谐,而不互相侵夺乱了次序,就会使神和人都感到和谐融洽。融洽。现
2、在学习的是第2页,共31页赏析赏析这是舜帝任命夔为乐官时,所说的一番话这是舜帝任命夔为乐官时,所说的一番话.这一段关于诗歌和音乐的这一段关于诗歌和音乐的评论非常精彩。这一精辟论述和见解,可以说是我国现存关于艺术理论方评论非常精彩。这一精辟论述和见解,可以说是我国现存关于艺术理论方面的最早的文字材料之一,对后世的文学创作和文学理论产生了巨大而深面的最早的文字材料之一,对后世的文学创作和文学理论产生了巨大而深远的影响,这一观点被远的影响,这一观点被 孔子整理诗经时所继承。孔子整理诗经时所继承。“诗三百,一言以蔽之,诗三百,一言以蔽之,诗言志诗言志”。言志成为一切美的表达形式的基本要求,用。言志成为
3、一切美的表达形式的基本要求,用“志志”来统驭一切来统驭一切形式和观念,使儒家思想成为人生和艺术的理论基石,和谐成为一切艺术形式和观念,使儒家思想成为人生和艺术的理论基石,和谐成为一切艺术形式和社会形态的最高境界。形式和社会形态的最高境界。现在学习的是第3页,共31页 二、多行不义,必自毙。、多行不义,必自毙。译文译文不断地做不义的事情,必然走向自我灭亡。不断地做不义的事情,必然走向自我灭亡。现在学习的是第4页,共31页赏析赏析郑庄公出生的时候难产,惊吓了母亲武姜。姜氏由此讨厌庄公,偏爱庄公的郑庄公出生的时候难产,惊吓了母亲武姜。姜氏由此讨厌庄公,偏爱庄公的弟弟共叔段。郑庄公继位后,在母亲的请求
4、下,把共叔段封在京地。共叔段修城弟弟共叔段。郑庄公继位后,在母亲的请求下,把共叔段封在京地。共叔段修城逾制,私养家兵。蔡仲提醒庄公注意。郑庄公说:逾制,私养家兵。蔡仲提醒庄公注意。郑庄公说:“多行不义必自毙,子姑待多行不义必自毙,子姑待之。之。”这说明庄公对共叔段的野心早有防备,只不过不愿违背母亲的意愿二采取这说明庄公对共叔段的野心早有防备,只不过不愿违背母亲的意愿二采取的行动,欲擒故纵。后来,这句话成为警戒恶人恶行的一句通用箴言。的行动,欲擒故纵。后来,这句话成为警戒恶人恶行的一句通用箴言。现在学习的是第5页,共31页 三、骄、奢、淫、逸、所自邪也。、骄、奢、淫、逸、所自邪也。译文译文骄傲、
5、奢侈、无度、放纵,是人走上邪路的根源骄傲、奢侈、无度、放纵,是人走上邪路的根源。现在学习的是第6页,共31页赏析赏析这是卫国大夫石碏劝诫卫庄公不要溺爱,放纵公子州吁时所说的一这是卫国大夫石碏劝诫卫庄公不要溺爱,放纵公子州吁时所说的一句话。石碏不仅从普通性上指出骄奢淫逸是使人走上邪路的祸根,也暗示句话。石碏不仅从普通性上指出骄奢淫逸是使人走上邪路的祸根,也暗示出州吁的为人,意在引起卫庄公的警惕。这句话是石碏总结历史变迁、人出州吁的为人,意在引起卫庄公的警惕。这句话是石碏总结历史变迁、人物兴亡的经验教训,指出骄傲、奢侈、无度、放纵使人走上邪路的内在原物兴亡的经验教训,指出骄傲、奢侈、无度、放纵使人
6、走上邪路的内在原因,告诫人们只有克己、律己才能有所作为,指出了人的行为方式、人生因,告诫人们只有克己、律己才能有所作为,指出了人的行为方式、人生态度与事业成功的内在联系。态度与事业成功的内在联系。现在学习的是第7页,共31页 四、国家之败,由官邪也;官之失德,宠赂章也。、国家之败,由官邪也;官之失德,宠赂章也。译文译文国家的败亡,是由于官吏邪恶,是因为宠臣贪贿昭国家的败亡,是由于官吏邪恶,是因为宠臣贪贿昭彰彰。现在学习的是第8页,共31页赏析赏析这是鲁国大夫臧哀伯劝诫鲁恒公,把从宋国得到的郜国大鼎这是鲁国大夫臧哀伯劝诫鲁恒公,把从宋国得到的郜国大鼎,放入太庙的放入太庙的话。这里,臧哀伯用递进的
7、方式进行推理,分析了国家败亡同官吏邪恶,话。这里,臧哀伯用递进的方式进行推理,分析了国家败亡同官吏邪恶,官吏邪恶宠臣贪贿之间的因果关系。宠臣何以公然贪贿?自然因为有国君官吏邪恶宠臣贪贿之间的因果关系。宠臣何以公然贪贿?自然因为有国君的庇护。臧哀伯虽然没有明言,但已意在言外,暗示鲁恒公,把郜鼎放入的庇护。臧哀伯虽然没有明言,但已意在言外,暗示鲁恒公,把郜鼎放入太庙是贪图贿赂的行为,君主贪贿,上梁不正,必然使官吏上行下效,宠太庙是贪图贿赂的行为,君主贪贿,上梁不正,必然使官吏上行下效,宠赂失德,最终导致国家败亡。臧哀伯这种居安思危的深刻议论充分表现了赂失德,最终导致国家败亡。臧哀伯这种居安思危的深
8、刻议论充分表现了千里之堤,溃于蚁穴的内在关系,是以引起人们的思考,真可谓犹思深远。千里之堤,溃于蚁穴的内在关系,是以引起人们的思考,真可谓犹思深远。一针见血,烛照千古。一针见血,烛照千古。现在学习的是第9页,共31页 五、匹夫无罪,怀壁其罪。、匹夫无罪,怀壁其罪。译文译文一个平民本来没有犯罪,只因为他怀中有一块玉璧就有了一个平民本来没有犯罪,只因为他怀中有一块玉璧就有了罪过罪过。现在学习的是第10页,共31页赏析赏析虞公的弟弟虞叔有一块宝玉,虞公索要,虞叔不给,随后,虞叔虞公的弟弟虞叔有一块宝玉,虞公索要,虞叔不给,随后,虞叔后悔,担心引祸上身,就引用西周谚语,把玉献给了哥哥。后来,后悔,担心
9、引祸上身,就引用西周谚语,把玉献给了哥哥。后来,“匹夫无罪,怀壁其罪匹夫无罪,怀壁其罪”,就成了无辜得祸的代名词。同时,也用来谴,就成了无辜得祸的代名词。同时,也用来谴责那些无中生有,借事生非,祸害他人的邪恶之徒。这句谚语从而反责那些无中生有,借事生非,祸害他人的邪恶之徒。这句谚语从而反映了贵族统治的等级社会中,地位低下的不仅被剥夺的一无所有,而映了贵族统治的等级社会中,地位低下的不仅被剥夺的一无所有,而且拥有本身都变成罪过的冷酷现实。且拥有本身都变成罪过的冷酷现实。现在学习的是第11页,共31页 六、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彼竭我盈,故克之。、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彼竭我盈,故克之。译
10、文译文第一次击鼓的时候士气振奋,第二次击鼓后(如果第一次击鼓的时候士气振奋,第二次击鼓后(如果不投入进攻)士气开始下降,第三次击鼓后士气低落,对不投入进攻)士气开始下降,第三次击鼓后士气低落,对方的士气低落而我们的士气振奋,所以,战胜了他们。方的士气低落而我们的士气振奋,所以,战胜了他们。现在学习的是第12页,共31页赏析赏析鲁庄公十年春天,鲁国打败了强大的齐国军队。在指挥这场战斗中鲁庄公十年春天,鲁国打败了强大的齐国军队。在指挥这场战斗中起了关键作用的鲁国大夫曹刿,对鲁庄公分析了致胜的原因。其中,起了关键作用的鲁国大夫曹刿,对鲁庄公分析了致胜的原因。其中,“一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鼓作气,
11、再而衰,三而竭”,既是战争中德客观现象,也是当时齐国军队,既是战争中德客观现象,也是当时齐国军队的实际情况。鲁军正是充分利用了对方士气的衰落,在对方三鼓之后消失的实际情况。鲁军正是充分利用了对方士气的衰落,在对方三鼓之后消失士气二已方士气最旺的时候奋勇出击,一举打败了齐军,从而创造了中国士气二已方士气最旺的时候奋勇出击,一举打败了齐军,从而创造了中国军事史上充分利用作战双方的士气,以静制动、相机而动的成功的战术范军事史上充分利用作战双方的士气,以静制动、相机而动的成功的战术范例。例。现在学习的是第13页,共31页 七、心苟无暇,何恤无家。、心苟无暇,何恤无家。译文译文心中如果没有缺点,何必担心
12、没有家。心中如果没有缺点,何必担心没有家。现在学习的是第14页,共31页赏析赏析晋国太子申生已经露出失宠的迹象,大夫晋国太子申生已经露出失宠的迹象,大夫为为劝太子趁灾祸还没有降临之劝太子趁灾祸还没有降临之际逃亡,并引用谚语来安慰他:际逃亡,并引用谚语来安慰他:“心中假如没有缺失,何必担心没有家!心中假如没有缺失,何必担心没有家!”告诫他只有坦坦荡荡做人,就不愁没有安身立命之地。这句话生活格言既包告诫他只有坦坦荡荡做人,就不愁没有安身立命之地。这句话生活格言既包含了做人的一种价值追求,激励人们不要为小事患得患失,勇敢地追求远大含了做人的一种价值追求,激励人们不要为小事患得患失,勇敢地追求远大的目
13、标。的目标。现在学习的是第15页,共31页 八、修己而不责人,则免于难。、修己而不责人,则免于难。译文译文修养自己而不责怨别人,就可以免去灾祸。修养自己而不责怨别人,就可以免去灾祸。现在学习的是第16页,共31页赏析赏析晋献公征伐骊戎,对骊妃十分宠信。骊妃的两个儿子更讨献公欢心。献晋献公征伐骊戎,对骊妃十分宠信。骊妃的两个儿子更讨献公欢心。献公明显的疏远太子申生,引起太子申生担心,怕起废立除菌的事而遭遇大难,公明显的疏远太子申生,引起太子申生担心,怕起废立除菌的事而遭遇大难,心中忧虑却不知到怎样办。晋国大夫里克劝慰太子要努力国事,不要为废立心中忧虑却不知到怎样办。晋国大夫里克劝慰太子要努力国事
14、,不要为废立之事分心,说:之事分心,说:“修养自己而不责别人,就可以免去灾祸。修养自己而不责别人,就可以免去灾祸。”他希望太子通他希望太子通过加强自身的修养以赢得人心而免去灾难。这种尽人事顺命运的做法,虽未过加强自身的修养以赢得人心而免去灾难。这种尽人事顺命运的做法,虽未必能保住太子之位,但至少可以在复杂的政治斗争中免于祸难,保全性命。必能保住太子之位,但至少可以在复杂的政治斗争中免于祸难,保全性命。里克的话显然低估了篡权者的阴险,然而里克的这种不患得患失、尽心做事、里克的话显然低估了篡权者的阴险,然而里克的这种不患得患失、尽心做事、谨慎做人的处世方法,用自己的行为和成绩说服他人承认自己的做法
15、是值得谨慎做人的处世方法,用自己的行为和成绩说服他人承认自己的做法是值得借鉴和思考的。借鉴和思考的。现在学习的是第17页,共31页 九、辅车相依,唇亡齿寒。、辅车相依,唇亡齿寒。译文译文辅:喻面颊,即腮。车:喻牙床骨。面颊和牙床骨相辅:喻面颊,即腮。车:喻牙床骨。面颊和牙床骨相互依存,嘴唇没有了,牙齿就会寒冷暴露。互依存,嘴唇没有了,牙齿就会寒冷暴露。现在学习的是第18页,共31页赏析赏析鲁僖公五年,晋献公第二次向虞国借道去讨伐虢国。虞国大夫之奇用唇鲁僖公五年,晋献公第二次向虞国借道去讨伐虢国。虞国大夫之奇用唇亡齿寒的道理劝谏虞公,形象地阐述了虞国与虢国这两个小国之间的一存并亡齿寒的道理劝谏虞
16、公,形象地阐述了虞国与虢国这两个小国之间的一存并存,一忘皆忘的依存关系。存,一忘皆忘的依存关系。“唇亡齿寒唇亡齿寒”于是成为表现关系密切、一损俱损、于是成为表现关系密切、一损俱损、利害相关的两者关系通用成语。利害相关的两者关系通用成语。现在学习的是第19页,共31页 十、辅车相依,唇亡齿寒。、辅车相依,唇亡齿寒。译文译文辅:喻面颊,即腮。车:喻牙床骨。面颊和牙床骨相互辅:喻面颊,即腮。车:喻牙床骨。面颊和牙床骨相互依存,嘴唇没有了,牙齿就会寒冷暴露。依存,嘴唇没有了,牙齿就会寒冷暴露。现在学习的是第20页,共31页赏析赏析鲁僖公五年,晋献公第二次向虞国借道去讨伐虢国。虞国大夫之鲁僖公五年,晋献
17、公第二次向虞国借道去讨伐虢国。虞国大夫之奇用唇亡齿寒的道理劝谏虞公,形象地阐述了虞国与虢国这两个小国奇用唇亡齿寒的道理劝谏虞公,形象地阐述了虞国与虢国这两个小国之间的一存并存,一忘皆忘的依存关系。之间的一存并存,一忘皆忘的依存关系。“唇亡齿寒唇亡齿寒”于是成为表现于是成为表现关系密切、一损俱损、利害相关的两者关系通用成语。关系密切、一损俱损、利害相关的两者关系通用成语。现在学习的是第21页,共31页 十一、欲加之罪,其无辞乎?、欲加之罪,其无辞乎?译文译文想把罪名归于某人,还怕找不到托词吗?想把罪名归于某人,还怕找不到托词吗?现在学习的是第22页,共31页赏析赏析晋献公死后,晋大夫里克杀公子奚
18、齐,荀息立公子卓葬献公。次晋献公死后,晋大夫里克杀公子奚齐,荀息立公子卓葬献公。次日,里克在朝堂上杀死公子卓。扶助晋惠公即位。惠公依靠里克登上日,里克在朝堂上杀死公子卓。扶助晋惠公即位。惠公依靠里克登上大位,担心大臣和百姓将杀兄弟、大臣的责任归于自己,就决定杀死大位,担心大臣和百姓将杀兄弟、大臣的责任归于自己,就决定杀死里克以平民愤,派使者对里克说:里克以平民愤,派使者对里克说:“子弑二君与一大夫。子弑二君与一大夫。”里克。里里克。里克反驳说:克反驳说:“不杀他们,你怎么能当上国君呢?不杀他们,你怎么能当上国君呢?”想把罪名名归于某想把罪名名归于某人,还怕住不到托词吗!人,还怕住不到托词吗!“
19、里克伏剑自尽。事实上。里克并不像他辩里克伏剑自尽。事实上。里克并不像他辩解的那样清白无辜,他是罪有应得。只是他说出了君叫臣死,臣不得解的那样清白无辜,他是罪有应得。只是他说出了君叫臣死,臣不得不死的一种普遍现象。不死的一种普遍现象。现在学习的是第23页,共31页 十二、白圭之玷,尚可磨也,斯言之玷,不可为也。、白圭之玷,尚可磨也,斯言之玷,不可为也。译文译文白玉被玷污,尚可磨掉,誓言被自己违背,将无法自白。白玉被玷污,尚可磨掉,誓言被自己违背,将无法自白。现在学习的是第24页,共31页赏析赏析晋献公病重,召荀息托以后世,荀息表示要竭尽全力,金钟国事,否则就以晋献公病重,召荀息托以后世,荀息表示
20、要竭尽全力,金钟国事,否则就以死效忠。里克在杀奚齐前问荀息,三公子将互相争权,荀息表示若储君不立自己死效忠。里克在杀奚齐前问荀息,三公子将互相争权,荀息表示若储君不立自己将一死谢先君。奚齐被杀,荀息准备自杀,有人劝他立卓子二辅之,荀息立卓子将一死谢先君。奚齐被杀,荀息准备自杀,有人劝他立卓子二辅之,荀息立卓子而卓子又被杀。荀息自杀。人们不认为荀息是忠于誓言而死,而是为卓子辅政不而卓子又被杀。荀息自杀。人们不认为荀息是忠于誓言而死,而是为卓子辅政不得而死。死虽同死,死的意义却根本不同,不同忠君重誓而使自己死得毫无意义、得而死。死虽同死,死的意义却根本不同,不同忠君重誓而使自己死得毫无意义、毫无价
21、值、甚至清明被玷的评论。这句话表明人不可贪一时之利而失去大节,失毫无价值、甚至清明被玷的评论。这句话表明人不可贪一时之利而失去大节,失言于人,遗恨百世,也反映了古人重诺,言出必行的道德规范。言于人,遗恨百世,也反映了古人重诺,言出必行的道德规范。现在学习的是第25页,共31页 十三、皮之不存,毛将安傅?、皮之不存,毛将安傅?译文译文皮都没有了,毛要依附在那里呢?皮都没有了,毛要依附在那里呢?现在学习的是第26页,共31页赏析赏析晋国发生灾荒,向秦国求援,秦穆公征调全国粮食,旌旗相望,车晋国发生灾荒,向秦国求援,秦穆公征调全国粮食,旌旗相望,车马相随,源源不断的运到晋国。两年后,秦国发生饥荒,向
22、晋国求购粮食,马相随,源源不断的运到晋国。两年后,秦国发生饥荒,向晋国求购粮食,遭到晋国拒绝。对此,晋国内部发生争论。晋国大夫虢射认为救助秦国等遭到晋国拒绝。对此,晋国内部发生争论。晋国大夫虢射认为救助秦国等于弱己强人,发对济秦,用于弱己强人,发对济秦,用“皮之不存,毛将安傅?皮之不存,毛将安傅?”反驳大夫丕郑济秦反驳大夫丕郑济秦的主张。虢射只看到饥荒将使秦国陷于灾难,对晋国构不成威胁,有怨而的主张。虢射只看到饥荒将使秦国陷于灾难,对晋国构不成威胁,有怨而无力施报,没有看到激怒灾难中的秦国,使秦国上下万众一心,兴全国之无力施报,没有看到激怒灾难中的秦国,使秦国上下万众一心,兴全国之师,发动对晋
23、战争的危险,没有看到不义不德以怨报德,失去人心的结果。师,发动对晋战争的危险,没有看到不义不德以怨报德,失去人心的结果。晋国仓促应战,一战而败,国君被俘。虢射的建议是错误的,但这句话却晋国仓促应战,一战而败,国君被俘。虢射的建议是错误的,但这句话却成为用以揭示现象和本质,本体和支流的名句。虢射看到了皮和毛的关系,成为用以揭示现象和本质,本体和支流的名句。虢射看到了皮和毛的关系,看到了现象和本质的关系,但他只看到了秦国的困难,却未看到拒绝秦国看到了现象和本质的关系,但他只看到了秦国的困难,却未看到拒绝秦国要求带来的秦国和晋国两国民心的变化,看到了物质基础的重要作用,却要求带来的秦国和晋国两国民心
24、的变化,看到了物质基础的重要作用,却不了解民心向背才是国家根本的真理。不了解民心向背才是国家根本的真理。现在学习的是第27页,共31页 十四、人谁无过,过而改之,善莫大焉。、人谁无过,过而改之,善莫大焉。译文译文人谁能没有过错,有过而能改正,没有什么善行比人谁能没有过错,有过而能改正,没有什么善行比这更大的了。这更大的了。现在学习的是第28页,共31页赏析赏析晋灵公不行君道,鱼肉百姓、挥霍享乐、草菅人命。晋国大夫士季进谏。晋晋灵公不行君道,鱼肉百姓、挥霍享乐、草菅人命。晋国大夫士季进谏。晋灵公猜到了士季的来意,就抢先说:灵公猜到了士季的来意,就抢先说:“我已经知道自己所犯的错误,今后一定改我已
25、经知道自己所犯的错误,今后一定改正。正。”士季听了很高兴,说:士季听了很高兴,说:“人谁能没有过错?有过错而能改正,没有什么善人谁能没有过错?有过错而能改正,没有什么善行比这更大的了。行比这更大的了。”尽管晋灵公欺骗了士季,行恶如常,但士季进谏的忠言却成尽管晋灵公欺骗了士季,行恶如常,但士季进谏的忠言却成为流传千古的箴言警句,这种过能改的思想被孔子当做为流传千古的箴言警句,这种过能改的思想被孔子当做“仁仁”的内在要求。的内在要求。“不不二过二过”。即不再犯同样的错误,成为儒家修身的重要内容,对人们产生了深远的。即不再犯同样的错误,成为儒家修身的重要内容,对人们产生了深远的激励作用激励作用.现在学习的是第29页,共31页 十五、众怒难犯,专欲难成,合二难以安国,危之道也。、众怒难犯,专欲难成,合二难以安国,危之道也。译文译文众人的愤怒难以触犯,专权的想法难以成功,把触犯众人的愤怒难以触犯,专权的想法难以成功,把触犯众怒和专权结合起来安定国家,是危险的办法。众怒和专权结合起来安定国家,是危险的办法。现在学习的是第30页,共31页感谢大家观看现在学习的是第31页,共31页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