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染与免疫课件.pptx
《感染与免疫课件.ppt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感染与免疫课件.pptx(68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感染与免疫1第1页,此课件共68页哦病原微生物病原微生物(pathogenic microorganism)或病原体(pathogen),指寄生于生物(包括人)机体并引起疾病的微生物。细菌、放线菌、立克次氏体、衣原体、支原体病毒真菌见P3922第2页,此课件共68页哦感染感染(infection)又称传染,是机体与病原体在一定条件下相互作用而引起的病理过程。病原体入侵机体对抗见P3923第3页,此课件共68页哦传染病传染病由有生命力的病原体引起的疾病称为传染病。与由其它致病因素引起的疾病在本质上是有区别的。基本特征有病原体,有传染性,有流行性、地方性和季节性,有免疫性。见P3924第4页,此课
2、件共68页哦免疫免疫(immunity)生物体能够辩认自我与非自我,对非我做出反应以保持自身稳定的功能,称为免疫。宿主的免疫防御功能非特异性免疫特异性免疫见P3935第5页,此课件共68页哦第一节 感染的一般概念第二节 宿主的非特异免疫第三节 宿主的特异性免疫6第6页,此课件共68页哦第一节第一节 感染的一般概念感染的一般概念感染的途径与方式决定传染结局的三大因素7第7页,此课件共68页哦一、感染的途径与方式一、感染的途径与方式外源性感染:来源于宿主体外的感染,主要来自病人、健康带菌(毒)者和带菌(毒)动、植物。内源性感染:当滥用抗生素导致菌群失调或某些因素致使机体免疫功能下降时,宿主体内正常
3、菌群引起的感染。感染方式:呼吸道感染、消化道感染、创伤感染、接触感染、垂直传播。8见P393第8页,此课件共68页哦二、决定传染结局的三大因二、决定传染结局的三大因素素病原体1、不同个体2、相同个体的不同生理状态不同的结果9感染疾病第9页,此课件共68页哦传染的结局传染的结局病原体宿主的免疫力环境因素10第10页,此课件共68页哦如果宿主的免疫力很强,而病原体的毒力相对较弱,数量又较少,传染后只引起宿主的轻微伤害,且很快就将病原体彻底消灭,因而基本上不表现临床症状。隐性传染如果病原体与宿主双方都有一定的优势,但病原体仅被限制于某一局部且无法大量繁殖,二者长期处于相持状态。带菌状态如果宿主的免疫
4、力较低,或入侵病原菌的毒力较强、数量较多,病原菌很快在体内繁殖并产生大量有毒产物,使宿主的细胞和组织蒙受严重损害,生理功能异常,于是就出现了一系列临床症状。显性传染11第11页,此课件共68页哦(一)病原体(一)病原体细菌的致病性病毒的致病性立克次氏体的致病性真菌的致病性寄生虫的致病性12第12页,此课件共68页哦细菌的致病性细菌的致病性毒力:指病原菌致病力的强弱。侵袭力毒素侵入数量:不同致病菌,引起宿主致病所需的个体数量不同。侵入途径13第13页,此课件共68页哦1、侵袭力、侵袭力(invasiveness)是指病原菌突破宿主防线,并能于宿主体内定居、繁殖、扩散的能力。吸附和侵入能力;繁殖与
5、扩散能力;抵抗宿主防御机能的能力。14见P394第14页,此课件共68页哦(1)吸附和侵入能力)吸附和侵入能力多数病原体借助体表或菌毛上的黏附素与宿主细胞表面的受体的特异性结合实现。黏附素:糖蛋白或脂蛋白。受体:宿主细胞表面的单糖或寡糖蛋白。15见P394第15页,此课件共68页哦淋病奈瑟氏球菌:菌毛可使其吸附于尿道粘膜上皮的表面而不被尿液冲走。变异链球菌、乳杆菌:牙齿表面粘连成菌斑,造成龋齿。霍乱弧菌(Vibrio):在原处生长繁殖并引起疾病。痢疾志贺氏菌(Shigella ddysenteriae):侵入细胞内生长繁殖并产生毒素,使细胞死亡,造成溃疡。溶血链球菌(Streptococcus
6、 haemolyticus):通过粘膜上皮细胞或细胞间质侵入表层下部组织或血液中进一步扩散。16第16页,此课件共68页哦17第17页,此课件共68页哦(2)繁殖与扩散能力)繁殖与扩散能力通过病原体产生的胞外酶,使组织疏松、通透性增加,有利于病原菌扩散。透明质酸酶血浆凝固酶链激酶和葡萄球菌激酶胶原酶溶血素和凝血素18第18页,此课件共68页哦(3)抵抗宿主防御机能的能力)抵抗宿主防御机能的能力荚膜:具有抵抗吞噬细胞的吞噬和体液中杀菌物质的作用。细胞壁成分:M蛋白、Vi抗原、K抗原等。产生对抗性酶类杀白细胞素,能直接诱发嗜中性粒细胞和巨噬细胞释放溶菌酶,杀死其自身。19第19页,此课件共68页哦
7、2、毒素、毒素(toxin)外毒素(exotoxin):细菌在生长过程中合成并分泌到胞外的毒素。类毒素:经0.30.4%甲醛溶液对外毒素进行脱毒处理,获得失去毒性但仍保留其抗原性的生物制品。抗毒素:将类毒素注射机体后,可使机体产生对相应外毒素的抗体,称为抗毒素,作治疗用。内毒素(endotoxin):即革兰氏阴性菌细胞壁脂多糖(LPS),于菌体裂解时释放。20见P394第20页,此课件共68页哦常见外毒素常见外毒素细菌名称细菌名称毒素名称毒素名称引起疾病引起疾病白喉棒杆菌白喉毒素白喉破伤风梭菌破伤风毒素破伤风肉毒梭菌肉毒毒素食品中毒霍乱弧菌肠毒素霍乱、食品中毒产气荚膜梭菌毒素红细胞溶解死亡痢疾
8、志贺氏菌神经毒素痢疾百日咳博德特氏菌百日咳毒素百日咳鼠疫耶尔森氏菌鼠疫毒素鼠疫金黄色葡萄球菌、及杀白细胞毒素 化脓性感染21第21页,此课件共68页哦破伤风梭菌22第22页,此课件共68页哦外毒素与内毒素的比较外毒素与内毒素的比较项目项目外毒素外毒素内毒素内毒素产生菌革兰氏阳性菌为主革兰氏阴性菌化学成分蛋白质脂多糖(LPS)释放时间活菌随时分泌菌体死亡裂解后释放致病类型不同外毒素不相同不同病原菌的内毒素作用基本相同毒性强*弱抗原性完全抗原,抗原性强不完全抗原,抗原性弱或无制成类毒素 能不能热稳定性差耐热性强存在状态细胞外,游离态结合在细胞壁上23第23页,此课件共68页哦(二)宿主的免疫力(二
9、)宿主的免疫力宿主免疫力免疫系统功能24第24页,此课件共68页哦1、宿主的免疫力、宿主的免疫力外部屏障:皮肤、黏膜,正常菌群的拮抗作用内部屏障:血脑屏障,血胎屏障“第一道防线”非特异性免疫抗菌物质:补体,溶菌酶,干扰素等吞噬细胞的吞噬作用炎症反应淋巴结的过滤作用“第二道防线”非特异性免疫体液免疫:浆细胞产生抗体蛋白细胞免疫:由致敏T细胞释放各种淋巴因子“第三道防线”特异性免疫25第25页,此课件共68页哦免疫系统的功能免疫系统的功能功能功能正常效应正常效应异常效应异常效应应答过度应答不足免疫防御排除抗原性异物(病原体或移植物)超敏反应免疫缺陷自我稳定清除衰老或死亡的细胞自身免疫病免疫监视清除
10、突变细胞肿瘤见P42926第26页,此课件共68页哦(三)环境因素(三)环境因素宿主环境先天:遗传素质、年龄等后天:营养、精神、内分泌状态、药物、针灸、电离辐射等的影响,体育锻炼等外界环境自然环境:气候,季节,温度,湿度,地理环境等社会环境:社会制度,居住环境,医疗环境等27第27页,此课件共68页哦第二节第二节 宿主的非特异免疫宿主的非特异免疫非特异免疫(non-specific immunity):又称天然免疫(innate immunity),是在种系发育过程中形成的,由先天遗传而来,可防卫任何外界异物对机体的侵入而不需要特殊的刺激或诱导。28见P397第28页,此课件共68页哦天然免疫
11、的组成天然免疫的组成生理屏障皮肤、黏膜及其附属物、共生菌群体液因素溶菌酶、补体、干扰素细胞因素吞噬细胞、自然杀伤细胞炎症免疫的综合作用等29见P397第29页,此课件共68页哦一、生理屏障一、生理屏障皮肤和粘膜屏障结构30第30页,此课件共68页哦1、皮肤和粘膜、皮肤和粘膜机械的阻挡和排除作用坚韧的角质层;纤毛运动、咳嗽和喷嚏。化学物质的抗菌作用分泌腺的分泌物;呼吸道、消化道、泌尿生殖道表面粘膜所分泌的粘液;眼泪、唾液和尿液。正常菌群的拮抗作用通过在表面部位竞争必要的营养物,或者产生如大肠杆菌素、酸类、脂类等抑制物,而抑制多数具有疾病潜能的细菌或真菌生长。31见P397第31页,此课件共68页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感染 免疫 课件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