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寄生虫学医学微生物学讲稿.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医学寄生虫学医学微生物学讲稿.ppt(47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医学寄生虫学医学微生物学第一页,讲稿共四十七页哦第二页,讲稿共四十七页哦A large mass of Ascaris lumbricoides that was passed from the intestinal tract.第三页,讲稿共四十七页哦第四页,讲稿共四十七页哦Taenia spp.adult worm第五页,讲稿共四十七页哦第六页,讲稿共四十七页哦共生共生(symbiosis)凡两种生物生活在一起的现象统称共凡两种生物生活在一起的现象统称共生。生。在共生现象中根据两种生物间的利害关系,在共生现象中根据两种生物间的利害关系,大致可分为共栖、互利共生和寄生三种现象。大致可分为共栖
2、、互利共生和寄生三种现象。第七页,讲稿共四十七页哦共栖(共栖(commensalism)两种生物在一起生活,其中一方两种生物在一起生活,其中一方受益,另一方既不受益,也不受害,受益,另一方既不受益,也不受害,称为共栖。称为共栖。(人(人 结肠内阿米巴)结肠内阿米巴)第八页,讲稿共四十七页哦互利共生互利共生(mutualism)两种生物在一起生活,相互依赖,两种生物在一起生活,相互依赖,长期共生,双方有利,则称为互利长期共生,双方有利,则称为互利共生。共生。(白蚁(白蚁 鞭毛原虫)鞭毛原虫)第九页,讲稿共四十七页哦寄生寄生(parasitism)两种生物在一起生活,其中一方得两种生物在一起生活,
3、其中一方得益,另一方受害。得益方称寄生物益,另一方受害。得益方称寄生物(parasite),受害方称宿主(,受害方称宿主(host)。(钩虫(钩虫 人)人)第十页,讲稿共四十七页哦寄生虫对寄生生活的适应寄生虫对寄生生活的适应生理功能变化生理功能变化形态结构变化形态结构变化第十一页,讲稿共四十七页哦寄生虫的分类和类别寄生虫的分类和类别动物学分类动物学分类寄生于人体的寄生虫分隶于动物寄生于人体的寄生虫分隶于动物的的5 5个门,原生动物门、线形动物门、个门,原生动物门、线形动物门、扁形动物门、棘头动物门和节肢动扁形动物门、棘头动物门和节肢动物门。物门。(门、纲、目、科、属、种)(门、纲、目、科、属、
4、种)第十二页,讲稿共四十七页哦学名的双名制学名的双名制(binominal system)属名在前,用主格,词首字母属名在前,用主格,词首字母大写;种名在后,用所有格,词大写;种名在后,用所有格,词首字母小写。首字母小写。(Plasmodium vivax)第十三页,讲稿共四十七页哦寄生虫类别寄生虫类别专性寄生虫和兼性寄生虫专性寄生虫和兼性寄生虫体内寄生虫和体外寄生虫体内寄生虫和体外寄生虫长期寄生虫和暂时寄生虫长期寄生虫和暂时寄生虫第十四页,讲稿共四十七页哦土源性寄生虫土源性寄生虫 进入人体前的发育阶段在土壤内。进入人体前的发育阶段在土壤内。生物源性寄生虫生物源性寄生虫 进入人体前的发育阶段在
5、动物体进入人体前的发育阶段在动物体内。内。第十五页,讲稿共四十七页哦偶然性寄生虫偶然性寄生虫因偶然机会进入非正常宿主体内的寄因偶然机会进入非正常宿主体内的寄生虫。(蝇蛆症)生虫。(蝇蛆症)机会致病寄生虫机会致病寄生虫(opportunistic parasite)在宿主免疫功能正常时处于非致病在宿主免疫功能正常时处于非致病的隐性感染状态,当宿主免疫功能受损的隐性感染状态,当宿主免疫功能受损时,可出现异常增殖和致病力增强使人时,可出现异常增殖和致病力增强使人致病的寄生虫。(弓形虫)致病的寄生虫。(弓形虫)第十六页,讲稿共四十七页哦宿主的类别宿主的类别 中间宿主中间宿主(intermediate
6、host)被寄生虫的幼虫或其无性生殖阶段被寄生虫的幼虫或其无性生殖阶段寄生的宿主。寄生的宿主。终宿主终宿主(definitive host)被寄生虫的成虫或其有性生殖阶段所被寄生虫的成虫或其有性生殖阶段所寄生的宿主。寄生的宿主。第十七页,讲稿共四十七页哦 保虫宿主保虫宿主(reservoir host)被相同发育阶段的人体寄生虫所寄被相同发育阶段的人体寄生虫所寄生的脊椎动物,它们在流行病学上可起生的脊椎动物,它们在流行病学上可起到传染源的作用。到传染源的作用。第十八页,讲稿共四十七页哦 转续缩主转续缩主(paratenic host)幼虫侵入非正常宿主后不能发育,幼虫侵入非正常宿主后不能发育,
7、但可长期保持在幼虫状态,有机会进入但可长期保持在幼虫状态,有机会进入正常终宿主后才可继续发育为成虫,这正常终宿主后才可继续发育为成虫,这种不能发育的幼虫寄生的非正常宿主称种不能发育的幼虫寄生的非正常宿主称为转续宿主。为转续宿主。第十九页,讲稿共四十七页哦生活史生活史(life cycle)寄生虫完成一代生长、发育和寄生虫完成一代生长、发育和繁殖所必须经历的整个过程。繁殖所必须经历的整个过程。直接型生活史:不需要中间宿主直接型生活史:不需要中间宿主间接型生活史:需要中间宿主间接型生活史:需要中间宿主第二十页,讲稿共四十七页哦生活史过程生活史过程进入人体阶段进入人体阶段在人体内移行和寄生阶段在人体
8、内移行和寄生阶段离开人体阶段离开人体阶段在外界环境或在外界环境或/和中间宿主的发育和中间宿主的发育阶段阶段第二十一页,讲稿共四十七页哦寄生虫生活史模式图寄生虫生活史模式图人体内寄生阶段人体内寄生阶段(寄生部位)(寄生部位)人体外发育阶段人体外发育阶段离开人体阶段离开人体阶段进入人体阶段进入人体阶段(感染期)(感染期)人人 体体 内内 移移 行行 途途 径径 感感 染染 方方 式式 和和 途途 径径 排排 离离 方方 式式 和和 途途 径径第二十二页,讲稿共四十七页哦感染期感染期 (infective stage)能进入人体并继续发育的寄生虫能进入人体并继续发育的寄生虫阶段称感染期。阶段称感染期
9、。(血吸虫的尾蚴)(血吸虫的尾蚴)第二十三页,讲稿共四十七页哦感染方式感染方式 口入、胎盘、皮肤、输血、自身、口入、胎盘、皮肤、输血、自身、媒介、接触与呼吸道等。媒介、接触与呼吸道等。排离方式排离方式 粪便、阴道分泌物、尿液、痰液粪便、阴道分泌物、尿液、痰液和昆虫携带等和昆虫携带等第二十四页,讲稿共四十七页哦寄生虫对宿主的作用寄生虫对宿主的作用掠夺营养掠夺营养机械损伤:机械损伤:直接损伤或压迫、机械阻塞、直接损伤或压迫、机械阻塞、屏蔽作用、对细胞的裂解作用屏蔽作用、对细胞的裂解作用化学毒性作用化学毒性作用变应原作用:变应原作用:诱导免疫病理反应诱导免疫病理反应第二十五页,讲稿共四十七页哦宿主对
10、寄生虫的防御作用宿主对寄生虫的防御作用先天性免疫先天性免疫皮肤、粘膜作用皮肤、粘膜作用补体系统激活和胎盘的屏障作用补体系统激活和胎盘的屏障作用吞噬细胞的吞噬后对虫体的杀伤作用吞噬细胞的吞噬后对虫体的杀伤作用某些遗传体质等某些遗传体质等第二十六页,讲稿共四十七页哦获得性免疫获得性免疫消除性免疫消除性免疫非消除性免疫非消除性免疫:伴随免疫伴随免疫 带虫免疫带虫免疫第二十七页,讲稿共四十七页哦消除性免疫消除性免疫 (sterilizing immunity)是指宿主能完全消除体内的寄生虫,是指宿主能完全消除体内的寄生虫,并能抵御同种寄生虫再感染的免疫。并能抵御同种寄生虫再感染的免疫。(硕大利什曼原虫
11、所致的皮肤利什曼病)硕大利什曼原虫所致的皮肤利什曼病)第二十八页,讲稿共四十七页哦 非消除性免疫非消除性免疫(non-sterilizing immunity)是指被寄生虫感染后,宿主不能完全清是指被寄生虫感染后,宿主不能完全清除已感染的寄生虫,可保持较低水平的虫负除已感染的寄生虫,可保持较低水平的虫负荷状态,但具有抵抗同种寄生虫再感染的免荷状态,但具有抵抗同种寄生虫再感染的免疫性。而一旦寄生虫完全清除,宿主的获得疫性。而一旦寄生虫完全清除,宿主的获得性免疫也可随之消失。(带虫免疫和伴随免性免疫也可随之消失。(带虫免疫和伴随免疫)疫)第二十九页,讲稿共四十七页哦免疫应答和免疫逃避免疫应答和免疫
12、逃避免疫应答免疫应答是由多种免疫活性细胞和免疫分子参是由多种免疫活性细胞和免疫分子参与的复杂过程,其发生过程包括抗原处与的复杂过程,其发生过程包括抗原处理和呈递、理和呈递、T T细胞激活、细胞因子释放和细胞激活、细胞因子释放和免疫效应。免疫效应。第三十页,讲稿共四十七页哦免疫逃避免疫逃避(immune evasion)寄生虫逃避宿主免疫效应的现象,寄生虫逃避宿主免疫效应的现象,其可能机制有:其可能机制有:抗原变异抗原变异抗原伪装抗原伪装直接破坏免疫效应分子直接破坏免疫效应分子免疫抑制免疫抑制第三十一页,讲稿共四十七页哦寄生虫感染寄生虫感染寄生虫侵入人体并在人体内寄生、寄生虫侵入人体并在人体内寄
13、生、发育,即构成感染。发育,即构成感染。被感染的人称为感染者。有症状为被感染的人称为感染者。有症状为病人,无症状为带虫者。病人,无症状为带虫者。第三十二页,讲稿共四十七页哦感染与致病感染与致病感染后是否致病以及症状的轻重,取感染后是否致病以及症状的轻重,取决于寄生虫与宿主之间的适应程度;决于寄生虫与宿主之间的适应程度;寄生虫的数量、寄生部位、寄生虫的虫寄生虫的数量、寄生部位、寄生虫的虫种;宿主的遗传体质、免疫功能及营养种;宿主的遗传体质、免疫功能及营养状况。状况。第三十三页,讲稿共四十七页哦寄生虫病诊断寄生虫病诊断临床诊断临床诊断实验诊断实验诊断第三十四页,讲稿共四十七页哦临床诊断临床诊断病史
14、病史(流行区旅游居住史)(流行区旅游居住史)症状症状体征体征第三十五页,讲稿共四十七页哦实验诊断实验诊断病原诊断病原诊断免疫诊断免疫诊断分子生物学诊断(测寄生虫分子生物学诊断(测寄生虫DNA)非特异性实验室检查(非特异性实验室检查(B超和超和CT)第三十六页,讲稿共四十七页哦寄生虫病的流行和防治寄生虫病的流行和防治第三十七页,讲稿共四十七页哦流行概况(国外)流行概况(国外)世界卫生组织确定的世界卫生组织确定的5 5种寄生虫病种寄生虫病疟疾:疟疾:9090国,国,3 3亿人感染亿人感染血吸虫病:血吸虫病:7676国,国,2 2亿人感染亿人感染丝虫病:丝虫病:7676国,国,90009000万人感
15、染万人感染利什曼病:非、美、欧、亚,利什曼病:非、美、欧、亚,13001300万人感染万人感染锥虫病:非洲锥虫病锥虫病:非洲锥虫病 3030万人感染万人感染 美洲锥虫病美洲锥虫病 南美洲南美洲18001800万人感染万人感染第三十八页,讲稿共四十七页哦5050年代初年代初疟疾疟疾30003000万万血吸虫病血吸虫病11001100万万丝虫病丝虫病30003000万万黑热病黑热病5353万万钩虫病钩虫病2 2亿多亿多 近期近期 3030万万 7070多万多万 将在近期被消灭将在近期被消灭新发病新发病300-400300-400例例/年年流行概况(国内)流行概况(国内)第三十九页,讲稿共四十七页哦
16、第四十页,讲稿共四十七页哦第四十一页,讲稿共四十七页哦流行新趋向流行新趋向19881988年至年至19921992年进行的全国寄生虫分布调查年进行的全国寄生虫分布调查结果表明,全国寄生虫感染率高达结果表明,全国寄生虫感染率高达62%62%。食源性寄生虫感染日益增多。食源性寄生虫感染日益增多。机会致病性寄生虫感染成为重要的问题。机会致病性寄生虫感染成为重要的问题。输入性寄生虫病已成一个不可忽视的问题。输入性寄生虫病已成一个不可忽视的问题。第四十二页,讲稿共四十七页哦寄生虫病流行的三个基本环节寄生虫病流行的三个基本环节第四十三页,讲稿共四十七页哦传染源传染源被寄生虫感染的人和动物,被寄生虫感染的人
17、和动物,包括病人、带虫者和保虫宿主。包括病人、带虫者和保虫宿主。传染途径传染途径寄生虫从传染源传播到易感宿主的寄生虫从传染源传播到易感宿主的过程。主要途径为经口和经皮肤。过程。主要途径为经口和经皮肤。易感人群易感人群对寄生虫感染缺乏免疫力的人。对寄生虫感染缺乏免疫力的人。第四十四页,讲稿共四十七页哦寄生虫病的流行特点寄生虫病的流行特点地方性地方性季节性季节性自然疫源性自然疫源性第四十五页,讲稿共四十七页哦自然疫源性自然疫源性在人烟稀少的荒野地区,某些寄生在人烟稀少的荒野地区,某些寄生虫可在脊椎动物间自然传播(自然疫源虫可在脊椎动物间自然传播(自然疫源地),当人进入该地区时,可从脊椎动地),当人进入该地区时,可从脊椎动物传给人,这种现象为自然疫源性。物传给人,这种现象为自然疫源性。第四十六页,讲稿共四十七页哦影响因素影响因素自然因素自然因素气候、地理环境、生物种群、生物媒气候、地理环境、生物种群、生物媒介和中间宿主及保虫宿虫等。介和中间宿主及保虫宿虫等。社会因素社会因素社会制度、经济状况、生活习惯、生社会制度、经济状况、生活习惯、生产方式、风俗和宗教信仰等。产方式、风俗和宗教信仰等。第四十七页,讲稿共四十七页哦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