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发展于教育课件.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心理发展于教育课件.ppt(59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关于心理发展于教育第1页,此课件共59页哦本章内容提要三、心理发展的一般趋势人心理发展连续性和阶段性心理发展的方向性和顺序性心理发展具有不平衡性四、教育与心理发展的相互关系早期教育与心理发展准备状态与心理发展教育如何促进心理的发展一、心理发展概述心理发展的概念心理发展的动力心理发展的个别差异二、几种主要的发展理论皮亚杰的认知发展阶段理论埃里克森的心理发展阶段理论维果斯基的发展理论艾利康宁的儿童主导活动发展阶段论第2页,此课件共59页哦一、心理发展概述一、心理发展概述(一)心理发展的概念(一)心理发展的概念 1.从教育心理学角度看心理发展心理发展主要是个体从出生到成年期间所发生的积极的心理变化,
2、是个体在成长期间对客观现实的反映活动不断扩大,逐步提高和完善的过程。2.从发展心理学角度看心理发展的研究包含着更广泛的内容,除了成长期间的心理发展以外,还要研究个体走向衰老和死亡时期的心理变化。第3页,此课件共59页哦(二)心理发展的动力(二)心理发展的动力1 1.先天遗传先天遗传为心理发展提供了为心理发展提供了可能性可能性遗传决定论遗传决定论,代表人物高尔顿、霍尔,高尔顿通过名人传记和家谱调查的方法认为一个人的能力是遗传的。霍尔认为一两遗传胜过一吨教育。2.2.后天环境因素后天环境因素对心理发展的实现起对心理发展的实现起决定作用决定作用环境决定论环境决定论,主要代表人物华生:“给我一打健康的
3、婴儿,如果让我在由我控制的环境中培养他们,不论他们的前辈的才能、爱好、倾向、能力、职业和种族情况如何,我保证能把其中任何一个人训练成我选定的任何一种专家:医生、律师、艺术家、富商,甚至乞丐和盗贼”。3.3.教育教育则是在影响儿童心理发展的客观环境中起则是在影响儿童心理发展的客观环境中起主导作用主导作用的因素。的因素。第4页,此课件共59页哦结论:结论:第一,心理发展的动力是已有的心理状态与外界环境和教育之间的矛盾矛盾,这个矛盾的不断产生和解决推动了个体的心理发展;第二,在这一矛盾中,环境和教育环境和教育起着决定性的作用;第三,外因通过内因起作用,环境和教育的影响必须成为个体自身发展的需要需要时
4、才能促进个体心理的发展;第四,这个矛盾在个体生存的整个时期内是一直存在一直存在的,特别是在儿童时期更为活跃儿童时期更为活跃;成年以后,由于心理发展已趋于成熟趋于成熟,其作用虽然存在,但已相对减弱。第5页,此课件共59页哦(三)心理发展的个别差异(三)心理发展的个别差异不同儿童的心理发展的速度速度,各种心理机能的优势优势表现、情绪的稳定性稳定性、个性个性特征及其倾向性倾向性等都存在着相当大的个别差异。例1:在智力发展上,据日本铃木太郎的研究,在七岁儿童中,心理年龄(mentalage)恰好达到七岁标准的约占36.75;达到九岁标准的占7.08,而仅及五岁标准的有4.51。这就是说同是七周岁的儿童
5、,其心理年龄的发展相差正负各两年。第6页,此课件共59页哦例2:斯特雷耶曾对一对一岁半的双生女婴进行识别能力和言语发展的研究:一个女孩仅用二十二天,便能分辨和说出鸭、猫、兔的名称;而另一个女孩经过三十五天的训练,仍然分辨不清这三种动物。其他学者在对双生子女的追踪研究中,也曾发现他们在智力、意志和性格以及社会行为方面有明显的差异。心理发展的共性和个别差异共性和个别差异,都是对儿童进行教育的心理依据。第7页,此课件共59页哦二、几种主要的发展理论JeanPiaget18961980Iamaconstructivist.Ithinkthatknowledgeisamatterofconstant,n
6、ewconstruction,byitsinteractionwithreality,andthatitisnotpre-formed.Thereisacontinuouscreativity.瑞士儿童心理学家,因研究儿童智力和认识发展而闻名。提出了发生认识论。他通过儿童心理学把生物学与认识论、逻辑学沟通结合起来,从而将传统的认识论改造成为一门实证的实验科学。曾任瑞士心理学会主席、法语国家心理联合会主席和第十四届国际心理科学联盟主席。1966年当选为国家科学院院土,1969年获美国心理学会颁发的杰出科学贡献奖。第8页,此课件共59页哦(一)皮亚杰的认知发展理论(一)皮亚杰的认知发展理论1.1.
7、对认知发展的总看法对认知发展的总看法(1 1)认知结构与图式)认知结构与图式认知结构认知结构:婴儿以自己的身体感官为基础的了婴儿以自己的身体感官为基础的了解周围世界,并对其做出反应的基本行为模式。解周围世界,并对其做出反应的基本行为模式。图式图式:是指动作的结构或组织,这些动作在相同或类似的情境中由于重复而引起迁移或泛化。如:婴儿吸奶用吸吮图式,拿东西用抓握图式。如:婴儿吸奶用吸吮图式,拿东西用抓握图式。第9页,此课件共59页哦(2 2)组织与适应)组织与适应组织组织:指个体在处理周围环境的事物时,能统合运用其身体和心智的各种功能,从而达到目的的一种身心活动过程。组织是个体生存的基本能力,人和
8、动物都具有该能力。适应指个体的认知结构或图式因环境限制而主动改变的心理历程。适应包括同化和顺应两个过程。同化:主体同化:主体把环境刺激整合到机体已有的图式或结构之中的过程。顺应:顺应:是主体已有的图式不能同化客体,其认知结构由于刺激的影响而发生改变的过程。第10页,此课件共59页哦(3 3)平衡与失衡)平衡与失衡平衡平衡是指个体在同化和顺应之间维持一种动态的心理状态。当个体的既有图式能够轻易同化环境中的新知识经验时,他的心理上就会感到平衡。当个体既有图式不能同化环境中的新知识经验时,他的心理上就会感到失衡失衡。失衡是一种内在驱力,去是个体改变或调适既有的图式,以接受新的知识经验,从而达到新的平
9、衡。人就是在不断的平衡失衡中得到发展。第11页,此课件共59页哦2.2.智慧发展的阶段智慧发展的阶段感知运动阶段前运算阶段具体运算阶段形式运算阶段第12页,此课件共59页哦(1 1)感知运动阶段()感知运动阶段(0-20-2岁)岁)儿童依靠感知动作适应外部世界,构筑动作图式,开始认识客体永久性(Object permanent),末期出现智慧结构。开始区分自己和物体,逐渐的了解动作与效果之间的关系,获得初步的时空观念。它又可分为六个分阶段:新生儿期(0一1个月),儿童以先天的无条件反射来适应环境,这时,他们还不能分辨自我和非我;1-4个月,形成了最初的习得性适应动作;48个月,出现了有目的的动
10、作;812个月,动作的目的和手段逐渐分化;1218个月,儿童能在重复的活动中发现有效的手段来达到自己的目的;18个月一2岁,儿童开始用言语作为信号来描述外部世界。第13页,此课件共59页哦(2 2)前运算阶段)前运算阶段是指儿童的思维方式尚未完全达到合理程是指儿童的思维方式尚未完全达到合理程度之前的一段时期度之前的一段时期。主要特点:出现了符号、表象和直觉思维。分为两个小阶段分为两个小阶段:前概念或象征思维阶段(24岁)直觉思维阶段(47岁)第14页,此课件共59页哦主要智慧特点主要智慧特点A.自我中心(egocentrismegocentrism):):指儿童从自己的角度出发看待整个世界,不
11、知道可以变换角度或者意识到他人有不同的观点。例:三山实验例:三山实验实验者从A、B、C、D四个角度拍摄照片。孩子站在上述四位置之一。给他看拍摄照片,要求其挑选出对面位置上的人所看到的是哪张照片。CDBA第15页,此课件共59页哦B.不可逆性:思维只能朝一个方向进行,不能够在头脑中使物体恢复原状。C.直觉性:以知觉到的形象作为思维的依据。往往只注意到事物的某种显著特征,而看不到事物同时变化的若干维度。往往只注重结果、状态,而不关注变化的过程。D.泛灵论(Animism):儿童认为运动的、但本身无生命的物体是具有生命的,有动机和意愿。原因:原因:自我投射;不能很好地区分心理的、物理的现象E.现象学
12、因果性(Phenomenalistic CausalityPhenomenalistic Causality):):指若两件事情连续发生,儿童会认为第一件事情是引起第二件事情的原因。第16页,此课件共59页哦F.自我中心言语:受自我中心思维影响,儿童往往从自己的观点出发来说话。分为三个阶段(或三种表现形式):重复重复:感受说话的愉悦。独白独白:帮助自己进行思维,伴随或强化儿童的思维、动作。集体独白集体独白:一个孩子的说话似乎刺激了另一个孩子的言语,但事实上他们都是各说各的,互不相干。第17页,此课件共59页哦(3)(3)具体运算阶段具体运算阶段运算运算:观念上的一系列操作,包括守恒性、可逆性、
13、系统性。此阶段的标志是获得了守恒性和群集结构守恒性和群集结构的形成,但仍需具有事物的支持,还不能的形成,但仍需具有事物的支持,还不能进行抽象思维。进行抽象思维。守恒:指物体的形式(主要是外部特征)起了变化,但个体认识到物体的量(或内部性质)并未改变。途径:同一性、补偿性、可途径:同一性、补偿性、可逆性逆性第18页,此课件共59页哦数目守恒(数目守恒(6767岁)岁)基本原理:基本原理:空间距离改变,数目保持不变 向儿童呈现向儿童呈现()向儿童呈现向儿童呈现()A A B B问儿童:问儿童:两排珠子一样多?不一样多?“B行多(不守恒)”“一样多(守恒)”第19页,此课件共59页哦物质守恒(物质守
14、恒(7878岁)岁)基本原理:基本原理:不管橡皮泥形状改变,它们仍是一样大 向儿童呈现向儿童呈现()向儿童呈现向儿童呈现()A与B一样大小 B球变了 A B A B 问儿童:问儿童:两个球是一样大,还是不一样大?“B更大”(不守恒)“一样大”(守恒)第20页,此课件共59页哦面积守恒(面积守恒(8989岁)岁)基本原理:基本原理:不管橡皮泥形状改变,它们仍是一样大 向儿童呈现向儿童呈现()向儿童呈现向儿童呈现()A B 问儿童:问儿童:两张图上的表面积是一样大,还是不一样大?“B更大”(不守恒)“一样大”(守恒)第21页,此课件共59页哦重量守恒(重量守恒(910910岁)岁)基本原理:基本原
15、理:不管形状如何改变,客体的重量保持不变 向儿童呈现向儿童呈现()向儿童呈现向儿童呈现()A 两块叠在一起两块叠在一起 B 两块分放两边两块分放两边问儿童:问儿童:两堆东西是一样重,还是不一样重?“A更重”(不守恒)“一样重”(守恒)第22页,此课件共59页哦体积守恒(体积守恒(11-1211-12岁)岁)基本原理:基本原理:不管放入水中的东西形状如何改变,杯中水的体积不变 向儿童呈现向儿童呈现()向儿童呈现向儿童呈现()两颗球放入杯中,杯中水的数 将橡皮泥球B改变形状,量是一样的,儿童看到水平面 准备放入水中 上升到一样的高度。A B A B 问儿童:问儿童:若将B放入杯子中,水平面会高出A
16、杯?一样高?低于A杯?“高一些”或“低一些”(不守恒)“一样高”(守恒)第23页,此课件共59页哦群集结构群集结构实际上是一种分类系统。皮亚杰认为任何运算都不是孤立的,它只是群集运算中的一个部分。序列化:根据某种可定量的维度排列客体,从而进行比较。关系思维:认识事物的关系而非绝对的特征。类包含:同时思考整体与部分(认识到范畴之间存范畴之间存在层级关系在层级关系)。第24页,此课件共59页哦(4 4)形式运算阶段)形式运算阶段儿童思维摆脱具体事物的束缚摆脱具体事物的束缚,把内容和形式区分开来。思维接近成人,代表着人的思维能力已经达到成熟阶段,以后只是增多知识,不会发生思维方式的变化。在思维方式上
17、有以下三个特征:假设演绎推理:其特点是先面对问题情境提出一系列假设,然后根据假设进行验证,而从得到答案。命题推理:其特点是超越现实指向未来的一种思维方式,对儿童的成长很重要。组合推理:根据问题提出假设,然后一方面忽略某些因素,组合另一些因素,从而在系统验证中获得正确答案。第25页,此课件共59页哦3.3.影响发展的因素影响发展的因素(1)成熟(机体的成长)是某些行为方式出现的必要条件。(2)习得的物理经验和数理逻辑经验。(3)社会性经验(社会环境中人与人之间的相互作用和社会文化的传递)会加速和推迟儿童的发展阶段,但不能超越和改变发展的顺序。他认为:“只有当所教的东西可以引起儿童积极从事再造和创
18、造活动时,才会有效地被儿童所同化”。(4)具有自我调节自我调节作用的平衡过程对上述三种因素起着调节作用,使心理活动朝着一定的方向发展。第26页,此课件共59页哦4.4.对皮亚杰理论的评价对皮亚杰理论的评价(1)皮亚杰理论对教育心理学研究的贡献确认儿童心智成长的内发性和主动性;确认儿童认知发展的阶段性与普遍性;确认儿童认知发展阶段的成长速度不一。(2)皮亚杰理论受到的批评独重知识的认知忽视社会行为的发展;发展先于学习的论点间接否定教育的价值;各年龄组的实际发展水平与其理论不符。第27页,此课件共59页哦5.5.皮亚杰理论的教育价值皮亚杰理论的教育价值(1)依据儿童所处不同思维阶段实施教学。近来在
19、教育心理学上出现理性移情的概念,其意思为教师在教导儿童面对问题利用认知思维学习知识时,先比具有设身处地从儿童观点看问题的推理能力。(2)根据儿童认知发展顺序设计课程。学校课程的难度必须适合学生的心智发展水平;在确定某一年级的课程时,宜先进行实验,从学生的实际思考中,确定课程的难度水平。第28页,此课件共59页哦(3 3)针对个体差异实施个别化教学)针对个体差异实施个别化教学实施个别化教学时尽量与儿童面对面沟通,让他用自己的话说出他解题的过程;对正确的儿童给与积极强化;对答错的儿童,让他在毫无恐惧的情境下,说出他对问题性质的了解及思维过程。(4 4)促进儿童心智发展的教育功能)促进儿童心智发展的
20、教育功能皮亚杰虽然持发展先于学习的观点,其本意是指提前教儿童学习知识,并不能达到加速其认知发展的目的。他认为教育环境中的潜移默化功能,远大于知识传授的功能;学校是启发学生智慧的场所而不是教学生知识的地方。第29页,此课件共59页哦6.6.新皮亚杰主义的观点新皮亚杰主义的观点新皮亚杰主义是一群心理学家和教育工作者,他们在皮亚杰理论的基础上否定了那些经不住仔细检验的部分。Fischer和Pipp提出了与皮亚杰略微不同的阶段模式。区分了在认知发展的某一阶段的最佳发展水平最佳发展水平与典型发展水平典型发展水平;他们认为人们有能力在最佳水平上做出反应,并不意味着他们在日常生活中就如此行事。第30页,此课
21、件共59页哦新皮亚杰主义者还提出了第五个阶段后后形式思维阶段。形式思维阶段。该理论认为认知发展并不在12岁时停止,许多认知发展都是在青少年和成人期进行的。PatriciaArlin发现认知发展的第五阶段是问题发现问题发现,即指个体不仅能解决问题,还能发现有待解决的问题。按照此观点青少年步入成年时不再是看他们解决问题的成绩有多高,而是看他们发现值得解决问发现值得解决问题的水平题的水平有多高。第31页,此课件共59页哦KlausRiegel等人提出形式运算之外还有一个阶段是辩证思维辩证思维。该理论认为我们对问题的思考是逐渐发展逐渐发展的,因此当我们首先对问题提出某种观点某种观点时,其他人会提出相反
22、的论点相反的论点,最后有人提出一个综合的论点综合的论点。任何领域的专家思维都要求具有辩证性。第32页,此课件共59页哦维果斯基(1896-1934),前苏联心理学家,社会文化历史学派创始人,他的高级心理机能的发展一书是该学派的奠基之作。他认为:低级心理机能是种系进化的结果,而高级心理机能则是人类历史发展的结果,受社会文化制约。(二二)维果斯基的维果斯基的发展理论发展理论第33页,此课件共59页哦1.1.维果斯基维果斯基(Vygotsky(Vygotsky,18961934)18961934)提出了提出了心理发展的文化历史观。心理发展的文化历史观。他认为心理发展的实质就是在环境与文化教育的影响下
23、,个体心理在低级心理机能的基础上逐渐向高级心理机能的转化过程。因此改善儿童成长的社会环境将有助于儿童的认知发展,人的高级心理机能是在与社会交互作用中发展起来的。所谓低级心理机能低级心理机能是指作为动物的基本知觉加工和自动化过程,是个体早期以直接的方式与外界相互作用时表现出来的特征。所谓高级心理机能所谓高级心理机能是指以符号系统为中介的记忆、语言和思维等,是人在与社会交互作用中发展起来的,是各种活动、社会性相互作用不断内化的结果。第34页,此课件共59页哦2.2.儿童认知发展观儿童认知发展观由低级心理机能向高级心理机能发展四个层次:随意机能不断发展(心理活动的有意性、主动性);抽象概括机能的提高
24、;各种心理机能之间协调发展成为以符号为中心的心理结构;心理活动的个性化。强调儿童心理发展的原因:心理的发展起源于社会历史的发展,并受社会规律的制约;儿童是通过与成人交往逐渐发展出高级心理机能的;高级心理机能是外部活动不断内化的结果。第35页,此课件共59页哦3.3.认知发展与语言发展的关系认知发展与语言发展的关系(1 1)儿童自我中心言语有促进儿童心智发)儿童自我中心言语有促进儿童心智发展的功能展的功能。他认为儿童的自我中心言语是调节儿童的思维与行动,从而促进其认知发展的重要因素。以下是他的的实验观察记录:儿童绘画时需要一支蓝色的笔,遍寻不着就自言自语道:儿童绘画时需要一支蓝色的笔,遍寻不着就
25、自言自语道:“笔在哪里笔在哪里?我需要一支蓝笔。没有关系,没有蓝笔就用红笔好了。用红笔画了?我需要一支蓝笔。没有关系,没有蓝笔就用红笔好了。用红笔画了以后用水把它打湿,使它变暗一点,看起来就有点像蓝色。以后用水把它打湿,使它变暗一点,看起来就有点像蓝色。”第36页,此课件共59页哦(2 2)在认知发展中,婴幼儿阶段的思想与)在认知发展中,婴幼儿阶段的思想与语言是各自平行独立发展的,从语言表达语言是各自平行独立发展的,从语言表达思想的方式看顺序是相反的。思想的方式看顺序是相反的。在其思想与语言中有一段描述:在婴儿开始学习说话的初期,都是先用一个字来表达其思想。在婴儿开始学习说话的初期,都是先用一
26、个字来表达其思想。继之扩大为两三个字的简句,而后再增加为包括多个单字的复杂继之扩大为两三个字的简句,而后再增加为包括多个单字的复杂句子。因此单句子。因此单从语言表现的形式看,儿童的语言学习是遵循先由部从语言表现的形式看,儿童的语言学习是遵循先由部分而后整体的顺发展的分而后整体的顺发展的。然而,如果从语言所代表的思想看,其。然而,如果从语言所代表的思想看,其顺序恰恰相反;最早用单字句表达他的思想,以后才逐渐按不顺序恰恰相反;最早用单字句表达他的思想,以后才逐渐按不同单字的语意,分化为多个不同的思想单元。如果同单字的语意,分化为多个不同的思想单元。如果从语言表达从语言表达的思想看,儿童的思想发展是
27、遵循先整体而后部分的顺序发展的思想看,儿童的思想发展是遵循先整体而后部分的顺序发展的的。第37页,此课件共59页哦4.4.在教育与发展的关系上,维果斯基提在教育与发展的关系上,维果斯基提出了出了“最近发展区最近发展区”的思想。的思想。他认为,儿童的发展有两种水平,一种是儿童现有的发展水平,另一种是在有指导的情况下借助于他人的帮助可以达到的较高水平,这两者之间的差距,就是所谓的最近发展区最近发展区(zoneofproxinlaldeVelopment)。维果斯基认为,教学一方面要适应儿童的现有水平,但更重要的是发挥教学对发展的主导作用,使教学走在教学走在儿童的现有发展水平的前面,从而带动儿童的发
28、展儿童的现有发展水平的前面,从而带动儿童的发展。根据最近发展区的力量,在教学中首先要了解儿童的现有的发展水平,即儿童能够独立完成学习任务的水平,以及经过教师或有能力的同伴的帮助后可能达到的水平,以确定儿童的最近发展区,然后,根据最近发展区组织教学活动。第38页,此课件共59页哦5.5.维果斯基的发展理论的教育意义维果斯基的发展理论的教育意义(1)优化儿童成长的社会和教育环境,以促进其认知发展。(2)教育应该着重于开发儿童的最近发展区。其途径是:依据儿童平常的各方面的表现发现其最近发展区,然后提供有一定挑战性的学习任务,并适时予以协助。(3)构建和谐平等的师生关系。第39页,此课件共59页哦(三
29、)、埃里克森的心理发展阶段理论三)、埃里克森的心理发展阶段理论艾里克森(19021994),美国神经病学家,著名的发展心理学家和精神分析学家。他提出人格的社会心理发展理论,把心理的发展划分为八个阶段,指出每一阶段的特殊社会心理任务;并认为每一阶段都有一个特殊矛盾,矛盾的顺利解决是人格健康发展的前提。第40页,此课件共59页哦埃里克森理论与弗洛伊德理论的区别埃里克森理论与弗洛伊德理论的区别:埃里克森曾经师从弗洛伊德,但其理论与弗洛伊德的理论有三点不同:(1)其人格理论是以一般健康人群健康人群的人格特征为立论的基础;而弗洛伊德是以人格异常者人格异常者的心理特征为立论依据。(2)埃里克森将人生全程人
30、生全程视为连续不断的人格发展过程;而弗洛伊德则持早期决定论早期决定论。(3)埃里克森的理论是以自我成长的内因自我成长的内因作为人格发展的动力,其理论可看作个体的社会心理发展理论;而弗洛伊德则是以本我的冲动本我的冲动作为人格发展的动力,其理论可看作个体的性心理发展的本能论。第41页,此课件共59页哦1.1.强调自我的重要性强调自我的重要性认为自我自我是个人本体意识同一性的源泉,是个人适应社会环境的保证。艾里克森尤其注重个人与社会环境的交互作用个人与社会环境的交互作用对人格的影响,认为个体人格是在与环境的不断相互作用中发展、成长,建立起来的。第42页,此课件共59页哦2.2.人的发展依存于三个变量
31、人的发展依存于三个变量:是发展的内部规律内部规律,其发展过程与生物过程一样是不可逆的;是文化背景文化背景的影响,它决定发展的速度;是每个人的特异性反应特异性反应及其对社会任务作出反应时的特殊发展方式。第43页,此课件共59页哦3.3.艾里克森的人生发展阶段艾里克森的人生发展阶段阶段年龄心理危机(发展关键)发展顺利发展障碍婴儿期01.5岁对人信赖对人不信赖(trustvs.mistrust)对人信赖,有安全感与人交往,焦虑不安婴儿后期1.53岁活泼自主羞愧怀疑(autonomyvs.shameanddoubt)能自我控制,行动有信心自我怀疑,行动畏首畏尾幼儿期37岁主动性退缩内疚(initiat
32、ivevs.guilt)有目的方向,能独立进取畏惧退缩,无自我价值感儿童期712岁勤奋进取自贬自卑(industryvs.inferiority)具有求学、做事、待人的基本能力缺乏生活基本能力,充满失败感青年期1218岁自我统合角色混乱(identityvs.confusion)自我观念明确,追求方向肯定生活缺乏目标,时感彷徨迷失成人前期1825岁友爱亲密孤独疏离(intimacyvs.isolation)成功的感情生活,奠定事业基础孤独寂寞,无法与人亲密相处成人中期2660岁精力充沛颓废迟滞(generativityvs.stagnation)热爱家庭,栽培后进自我恣纵,不顾未来成人后期60
33、岁以上完美无憾悲观绝望(integrityvs.despair)随心所欲,安享天年悔恨旧事,厌倦失望第44页,此课件共59页哦4.4.从教育心理学的角度看,埃里克森的社会从教育心理学的角度看,埃里克森的社会心理发展渐成说有以下几点值得重视心理发展渐成说有以下几点值得重视:(1)人格的发展是社会文化的产物社会文化的产物,因而要重视教育对发展的作用。如在七岁以后,儿童开始意识到自己的社会义务,如果得到理想的教育,他就勤奋努力,将来可以成为一个能干和有成就的人;否则,他将自卑自贬;(2)人格的发展是循序渐进循序渐进的,上一个时期的发展任务如不能顺利通过,就会阻碍以后的发展,因此,儿童时代的教育环境对
34、以后的发展有重要作用;(3)发展在不同阶段有不同任务任务,掌握不同时期的发展特点发展特点,就可避免出现心理危机,使发展达到理想的境界。第45页,此课件共59页哦(四)艾利康宁的儿童主导活动发展阶段说(四)艾利康宁的儿童主导活动发展阶段说1.1.儿童发展的各个阶段是从两个方面来说的儿童发展的各个阶段是从两个方面来说的:一方面,在各阶段中主要掌握着任务、动机和任务、动机和人与人的关系的准则人与人的关系的准则,并在此基础上发展个性的动机动机需要圈需要圈;另一方面,在各个阶段中主要掌握社会通行的各种行为方式行为方式,并在此基础上发展智力、认识能力和操作能力。第46页,此课件共59页哦2.2.提出心理发
35、展周期性更替的假设提出心理发展周期性更替的假设婴儿期、学前期和学龄中期主要是动机需要等个性品质的发展时期;先学前期、学龄初期和学龄晚期是以发展认识能力为主的时期。这两个方面有规律地相互交替,在前一时期所形成的动机和需要的基础上发展认识能力。第47页,此课件共59页哦3.3.儿童的心理发展按其相应的主导活动类型儿童的心理发展按其相应的主导活动类型划分为六个阶段划分为六个阶段;(1)婴儿期:直接的情绪性交往类型直接的情绪性交往类型(01岁)。在本阶段,儿童逐渐产生与周围的人交往的需要和对人们的情感和态度,形成一系列的感知性动作以及从事活动的基本动作抓握动作。(2)先学前期:物体操作活动类型物体操作
36、活动类型(13岁)。由于对物体的操作活动,儿童模仿着成年人使用物品的方式;在与成年人的日常合作中,逐渐形成言语和直观动作的思维。(3)学前期:游戏活动类型游戏活动类型(37岁)。儿童通过游戏活动,形成了象征性机能和想象力,学会理解人的行为,包括道德行为的一般含义,区分人们相互关系的主从因素。第48页,此课件共59页哦(4 4)学龄初期)学龄初期:学习活动类型学习活动类型(711岁)。学生在学习活动中,逐渐形成对周围现象和事物的理性态度,从而使他们能考虑到客观事物的特点和规律性,认识到道德规则的含义;并形成抽象理论思维的心理前提,如心理过程的随意性,对外部行动的内心计划及反省等。(5 5)学龄中
37、期)学龄中期:社会公益活动系统中的交往活动类型社会公益活动系统中的交往活动类型(1115岁)。这种交往活动是以集体的方式进行的,如社会宣传、文娱体育、学习和劳动等;在这些活动中,少年掌握着根据不同任务和生活要求进行交往的能力,认识个性特征和品质的能力以及自觉遵守公共道德准则的能力。(6 6)学龄晚期)学龄晚期:学习职业活动类型学习职业活动类型(1517岁)。通过这种活动培养高年级学生一定的认识兴趣和职业兴趣,掌握一定的研究技能和安排生活的能力,形成道德理想和具有较高水平的自我意识的能力。第49页,此课件共59页哦4 4关于关于“关键年龄关键年龄”问题问题 儿童心理发展的关键年龄是3岁、7岁、1
38、112岁。这是一种转变的年龄,是产生急剧变化的年龄,或者叫做危机年龄危机年龄,即三岁危机三岁危机(在先学前期之末)、七岁危机七岁危机(在幼儿园与小学年龄之间)、少年危机少年危机(在小学年龄末期)。危机时期具有两个特点。(1)危机时期是比较短暂的,但变化是急剧的,危机时期在儿童心理发展上表现为容易发生否定现象否定现象(如学习兴趣低落,和周围的人容易发生冲突等),但如教育及时,也可以不发生。(2)危机时期如能正常度过,就随之在儿童心理发展上出现新的面貌。如三岁危机正常过渡后,可以看到儿童心理上自我抑制能力的迅速发展。七岁危机正常过渡后,可以看到儿童更大的独立性,和别人的关系上更加丰富多彩。第50页
39、,此课件共59页哦三、心理发展的一般规律1 1人的心理发展是一个既有人的心理发展是一个既有连续性连续性又有又有阶段性阶段性的过程的过程人的心理发展是一个连续的过程,表现为认知方面和社会化方面伴随人的一生而不断发展变化的过程。同时,人的心理发展又是分阶段的。2 2人的心理发展具有一定人的心理发展具有一定方向性方向性和和顺序性顺序性人的心理发展在正常情况下总是具有一定的方向性和顺序性,而且遵循着某些共同的模式。每个人的发展过程均具有较为一致的顺序,比如,在各种心理技能中,感知觉的发展最早,然后是运动机能、情绪、动机和社会交往能力的发展,而抽象思维的出现和发展最晚。这种发展顺序在不同文化背景下和不同
40、的个体身上也表现出较高的一致性。第51页,此课件共59页哦3 3人的心理发展具有人的心理发展具有不平衡性不平衡性心理发展不平衡性主要表现为不同机能系统在发展的速度、发展的起始与成熟时间有所不同,以及同一机能特性在发展的不同时期有不同的发展速度。另外,从身心的总体发展来看,不同的时期发展速度也不一样,这也表现出发展的不平衡性,比如,人在婴儿期和青春期发育较快,而在成人期的发展则较为平稳和缓慢。第52页,此课件共59页哦四、教育与心理发展的关系四、教育与心理发展的关系 (一)、早期教育与心理发展精神分析学派精神分析学派根据临床病例发现婴儿期的经验,特别是受伤(或挫折)的经验,对他们以后人格发展的决
41、定性影响。赫布赫布(Hebb,D.O)等人通过神经生理学研究发现个体发展早期所受到的刺激丰富与否影响以后学习与适应的发展。一些心理学家作过对孤儿院孤儿的早期剥夺早期剥夺对以后心理发展影响的追踪研究,结果表明:儿童早期抚养中的社会交往因素对儿童智力,情感发展有重要作用。第53页,此课件共59页哦木村久一对名人的研究得出结论:“早期教育造就天早期教育造就天才才”,其根源就在于良好的教育使儿童的良好的教育使儿童的“潜能潜能”得得到更大的发挥到更大的发挥。他认为,儿童潜能的发挥,遵循着某种“递减规律递减规律”比如,生下来具有一百分潜能的儿童,如果一出生就受到理想的教育,其潜能可全部得到发展;五岁才开始
42、受教育,即使是非常理想的教育,也只能有百分之八十潜能得到发展;若从十岁开始受教育,就只能有百分之六十潜能得到发展。第54页,此课件共59页哦(二)、准备状态与心理发展(二)、准备状态与心理发展 准备状态准备状态(readiness)是指儿童身心发展达到适宜于学习某种事物的状态。学习准备状态大体可分为三个方面。1.1.生理方面的发展状态生理方面的发展状态,特别是神经系统的发育与成熟程度;这是构成准备状态的物质基础,只有生理发育到一定程度,儿童才能顺利地学会某些动作和行为,掌握某些知识和技能,超越阶段进行学习往往不能产生有用的效果。如:格赛尔(AGessell)著名的“双生子爬梯实验”第55页,此
43、课件共59页哦2.2.智力和技能方面的准备智力和技能方面的准备,这是接受学校教育的重要条件。智力的发展和技能的掌握不仅与生理发育的一定成熟程度相适应,而且要求某些先行心理因素的发展为其前提,这些先行的心理因素又是与较早的生理发育程度相适应的。特别是在智力发展过程中,已经获得发展的智力因素成为以后学习新知识和技能所必不可少的准备。第56页,此课件共59页哦3.3.非智力因素的准备非智力因素的准备,如学习动机与兴趣,学习态度和习惯,生活经验与人际交往等,这些因素的准备状态不仅影响到学生的学习成绩,而且关系到学生的学习热情和意志品质的发展。因此,处理好这三者的关系是儿童顺利地接受学校教育、取得理想的学习效果、发展良好个性的保证。第57页,此课件共59页哦(三)、教育如何促进心理的发展1.教育工作的内容和方法必须适合学生的生理和心理发展水平和特点才能起到促进作用;同时,儿童作为社会成员,又受到其他各种社会因素的影响,因此,教育也不能忽视这些因素在心理发展中的作用。2.教育工作必须激发起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自我教育的要求,将教育这种外部力量转化为学生本人的需要,才能取得成效。第58页,此课件共59页哦感感谢谢大大家家观观看看第59页,此课件共59页哦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