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心理危机干预 (2)课件.ppt





《大学生心理危机干预 (2)课件.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大学生心理危机干预 (2)课件.ppt(33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关于大学生心理危机干预(2)现在学习的是第1页,共33页2大学生心理危机及其干预心理健康基本状况心理危机及其成因心理危机干预策略现在学习的是第2页,共33页3一、大学生心理健康基本状况心理问题的等级划分心理问题的等级划分:心理健康状态 心理不良状态(心理困扰、问题)心理障碍 心理疾病 现在学习的是第3页,共33页4王登峰:王登峰:从大学生心理健康的总体水平来看,在校大学生中出现心理障碍倾向者约30-40%,其中存在较严重心理障碍的大学生大约占大学生总体的10%。因心理障碍中止学业、休学或退学者约占在校大学生的2%。樊富珉、王建中樊富珉、王建中(2002年):大学生有中度心理问题的比例为16.5
2、1%现在学习的是第4页,共33页5有学者调查研究得出大学生中出现较多的心理问题是强迫症、人际敏感、抑郁等。在有中度心理问题的大学生中,存在中度以上心理卫生问题的二年级最高,一、三、四年级逐渐降低。来自大城市的大学生中可能有中度以上心理卫生问题的比例最低,其次是来自地县级城市的,最高是来自乡镇的,来自农村的比例较高,男女学生和文理科学生的比例未发现显著性差异。现在学习的是第5页,共33页6中学就存在较严重的心理问题,经常问题出现在大学一年级。未完成中学到大学的角色转变。人格缺陷。家庭环境。心理健康知识的缺乏导致了心理问题的严重化。学习与就业压力过大。大学生出现心理问题的主要原因分析大学生出现心理
3、问题的主要原因分析现在学习的是第6页,共33页7二、大学生心理危机及其成因二、大学生心理危机及其成因几个基本概念几个基本概念一般而言,危机(crisis)有两个含义:一是指突发事件,出乎人们意料发生的,如地震、水灾、空难、疾病爆发、恐怖袭击、战争等;二是指人所处的紧急状态。布拉默(Brammer):危机包括三方面内容:境遇性危机(situational crisis):特殊应激事件,如交通意外,亲人丧失、失恋等。这类危机常常是随机、突然、震撼、强烈、灾难性的发展性危机(developmental crisis):正常成长和发展过程,毕业,择业失败,升学失败、考试不及格、新生入学不适应等。被认为
4、正常的存在性危机(existential crisis):指伴随着重要的人生问题(人生目的、责任、独立性、自由和承诺等)出现的内部冲突和焦虑。现在学习的是第7页,共33页8心理危机,可以指心理状态的严重失调,心理矛盾激烈冲突难以解决,也可以指精神面临崩溃或精神失常,还可以指发生心理障碍。当一个人出现心理危机时,当事人可能及时察觉,也有可能“未知未觉”。现在学习的是第8页,共33页9危机干预是一种短期短期的帮助活动和帮助过程,它的目的是随时对那些经历个人危机,处于困境或遭受挫折以及将要发生危险(自杀自杀)的人提供支持和帮助,使之恢复心理的平衡。贝尔金提出了三种基本的危机干预模式,即平衡模式、认知
5、模式和心理转变模式。平衡模式:平衡模式的目的在于帮助他们重新获得危机前(心理或情绪)的平衡状态。最适用于早期干预早期干预,稳定心理和情绪。认知模式:危机是对事件和围绕事件的境遇的错误认知,而不是事件本身。通过改变认知方式,人们能够获得对危机的控制。最适用于已经稳定下来已经稳定下来的求助者心理社会转变模式:危机与内部和外部(心理的、社会的和环境)的困难有关。因此要么是社会环境系统发生改变,要么是个体适应危机。该模式最适用于已经稳定下来已经稳定下来的求助者。现在学习的是第9页,共33页10自杀是指有意识地、自愿地直接结束自己生命的异常行为。自杀一般包括三个方面的内容:自杀意念,即曾经想过或计划过自
6、杀,但并未采取实际行动;自杀未遂,即已采取实际行动,但未导致死亡;自杀死亡自杀死亡是心理危机的极端表达。现在学习的是第10页,共33页11自杀预防,是在珍惜生命价值的理念指导下,依据对自杀行为发生规律的研究,针对自杀高危人群和自杀危险因素采取的一切预警策略和防范措施。自杀预防和危机干预之间存在既相互联系又相互区别的关系,作为两项既有所不同又密切相关的工作。现在学习的是第11页,共33页12大学生自杀的特点大学生自杀的特点大学生不是自杀高发人群,但数量在上升。中国社会调查所2006年对北京、上海、广州等地高校1000名大学生展开了一项针对“大学生心理”方面的问卷调查。结果显示,超过1/4的被访者
7、曾经有过自杀念头。理工科大学生自杀危险高于文科学生。自杀时间大部分为节假日前后。自杀方式以服药过量,跳楼,自缢,溺水为最常见。绝大多数自杀前流露出征兆:沉默少语,忧心忡忡,焦虑紧张,与周围人群疏远等。现在学习的是第12页,共33页13可能的自杀诱因以失恋、学习压力大为最常见,缺乏精神支柱,理想破灭,家庭矛盾,人际关系紧张,经济问题也是自杀原因之一。据相关调查自杀原因中,学业压力占33.3;人际关系占27.8;恋爱情感占22.0;精神疾病占11.1;生理疾病占5.6。大量潜在的当事人并不寻求专业帮助。多数自杀者有心理或精神问题。多数自杀者有心理或精神问题。调查表明,西方的自杀者90%以上有精神障
8、碍,中国的自杀者60%以上有精神障碍。面对有自杀危险的对象时,一定要从精神障碍的角度评估你的帮助对象。现在学习的是第13页,共33页14目前的调查表明:精神病者的自杀率高于一般人口的10一90倍,甚至有报告高于一般人口727倍的。自杀者中,精神障碍的比重很高,约为74一100,其中患有精神病的13一52。导致自杀的精神病种很多,尤以精神分裂症和抑郁症最多。现在学习的是第14页,共33页15精神分裂症与自杀精神分裂症与自杀精神分裂症患者自杀率为正常人群的20倍,其终生自杀危险为15-20%;精神分裂症自杀危险因素包括年轻,男性,未婚,既往自杀未遂史,有发展抑郁的易感性以及新近出院等;精神分裂症自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大学生心理危机干预 2课件 大学生心理 危机 干预 课件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