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一语文上册《散步》教学设计三篇.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初一语文上册《散步》教学设计三篇.docx(18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初一语文上册散步教学设计范文三篇 课文围绕“散步”这一中心事件,写了四件小事:“我”劝母亲去散步,儿子发现有趣的散步队形,母亲和“我”的儿子发生分歧,“我”背母亲、“我”的妻子背“我”的儿子,表达了丰富多样的亲情-“孝敬”“慈爱”以及中年人的“家庭责任”。下面就是给大家带来的初一语文上册散步教学设计范文三篇,希望能帮助到大家! 初一语文上册散步教学设计一 1、知识与能力:整体感知课文;练习朗读和圈点勾画,积累语言;锻炼理解能力和表达能力。 2、过程与方法:抓住关键语句精读课文,自主、合作、探究,领悟课文深长的意味。 3、情感态度价值观:感受文章字里行间的爱与亲情,形成尊老爱幼、珍爱亲情、珍爱生
2、命的思想感情。 寻找典型词句,理解课文深长的意味,学习发现并表达生活当中的一举一动的爱之美。 朗读法、圈点勾画法、合作探究法 新授课 多媒体课件 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上个周六,这张照片在短短的10个小时之内在全球的转载量超过250万。一对父子走在人行道上,天下着滂沱大雨,父亲全身湿透,而右手的伞则坚定地聚在儿子头上,呵护他不受风吹雨打。那这一个小举动能感动全世界的网友,甚至让人们在深夜泪流满面,我觉得呀是我们对爱与美有着天然的感动之心,而这种爱与美的最小组成单位由社会最小的基本组成细胞-家庭成员间的爱构成。今天,我们共同学习作家莫怀戚的叙事散文-散步,体悟那字里行间流淌的一举一动间的爱。(板
3、书课题:散步莫怀戚) 二、感知课文 1、自由朗读: 要求:读准字音,读通语句。勾画出生字词语。 2、检查指导: (1)读生字词。 分歧(q)霎(sh)时拆散(sn)水波粼粼(ln) 各得其所嫩芽信服 (2)小组朗读: 8个小组各派一名代表读一段。明确感情基调:轻松愉快 思考本文讲述了怎样一个故事,用简练的语言概述“散步”的过程。 简单评点学生的朗读。 3、概括散步过程:并分析第1段。(生齐读)。 三、精读感悟: 生自由选择自己最喜欢的部分朗读并赏析。 1、分析第1段。 冒号:强调。长镜头拉近拍摄。想象画面的流动。(生读第1段) 明确:瞧这一家子:三代,四口人,两对*。 2、通过分析人物来感悟文
4、章。 (1)儿子、小孩子 喜欢的原因,表现在哪?文中如何描写的?读一读。 明确:第5段。可爱。激动。聪明。童趣。(板书儿子:机灵可爱) (2)妻子 喜欢的原因,表现在哪?文中如何描写的?读一读。 明确:第6段(尊重丈夫)第8段(疼爱儿子) “听,蹲,背,走”四个动作就让我们看到一个“贤妻良母”的形象。 (板书:妻子:贤妻良母) (3)母亲 喜欢的原因,表现在哪?文中如何描写的?读一读。 明确:按先后顺序,把直接描写母亲的语句读一读。 第2段(体谅儿子的孝心,尊重儿子)第7段(疼爱小孙子) 通过母亲的眼睛,我们看到远处的美景。(生读) 点拨写景部分的朗读。(生读) 点拨:望-由近及远,金色、整齐
5、、水波粼粼,视线拉远拉长。 (师范读)(生齐读)(板书母亲:善解人意) (4)“我” 喜欢的原因,表现在哪?文中如何描写的?读一读。 明确:第2、8段(关心母亲身体)第6段(委屈儿子,迁就母亲) 时日还长,言下之意是陪母亲“时日短”-引出第3段(生读) 点拨:太迟,挺,熬,总算(老师范读) “春天总算来了”,你看那南方初春的田野-引出第4段(生读) 点拨:大块小块、随意、密,咕咕,生命 明确:生命真美啊!读这段话,用生命的美滋养我们的眼,用生命的美营养我们的心。(生齐读第4段) 尽孝要趁早啊!哪怕是满足母亲的一个小小的心愿。于是,在产生“走大路”与“走小路”的分歧的时候,我断然决定-“走大路”
6、。 (板书:孝敬母亲) 于是,这样,我们在阳光下引出第8段(生齐读第8段) 分析这段“整个世界”。结合课后练习一,想象画面,换个角度拟题目。 参考:爱、家、美、*、背负、责任、亲情、母与子、春天来了、最美的风景(补充:的写作契机) 而沉重的责任,自需背负,所以我在文中设计了-背:背小的,背老的;将整个世界背起来,中青年人责无旁贷。 -莫怀戚散步的写作契机 再瞧这“尊老爱幼”的一家子-(齐读第8段) 爱、家、美、*、背负、责任、亲情、母与子、春天来了、最美的风景 爱过知情重啊。再瞧这“尊老爱幼”的一家子- 四、品味语言:选择自己喜欢的句子分析。 五、创新表达:围绕“亲情”学生完成仿写训练。 普通
7、的一次散步,折射出了美丽的爱和亲情,这种写作手法叫“以小见大”。一句话、一个动作、一个眼神、一个守候的身影都包含浓浓的亲情,爱在一举一动间,请同学们组内交流,再按照要求完成仿写练习并分享。 要求:按照句式,围绕主题完成仿写练习。注意“小事情”中见“大情感”。 亲情是受伤时,父母那温暖的怀抱。亲情是,。 参考:亲情是下雨时,父亲为你撑起的那把伞。 亲情是受伤时,父母那温暖的怀抱。 亲情是饥饿时,一碗热气腾腾的汤。 六、结语: 同学们,人类的爱无需豪言壮语,它就在一举一动的平凡的言行之间,父亲为儿子撑伞,儿子背起老母亲,父母无私付出,儿女真诚回报。即使它再平凡再细小,这份爱,也足以让全世界为之感动
8、。它需要我们用一生的光阴来感悟,同学们,但愿这节课能成为你人生路上的一笔财富。 初一语文上册散步教学设计二 设计思想: 七年级学生正处于发展独立思维的重要阶段,不再喜欢被动地接受知识,他们的自尊心、主动性和求知欲已大大提高了,同时,学生已经具有了一定的分析、理解、审美和口头表达能力。在教学中要采用自主、合作、探究的方式,让学生做问题的发现者、思考者、探索者。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 整体感知课文内容,通过比较阅读提高情趣 2、过程与方法: 揣摩重点词句的含义,品味文章的语言美。 了解“以小见大”的表现手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培养尊老爱幼、珍爱亲情、珍爱生命的美好品德,提高学生的
9、人文素养。 教学重点: 1揣摩精美词句,品味语言美。 2培养学生遵老爱幼、珍惜亲情、珍爱生命的情感 教学难点: 体会文章的人性美并理解文章最后一句话。 教法设计: 诵读品味法点拨引导法 教法指导: 引导学生说事、品情、赏景、析意、悟法。 教学准备: (1)歌曲家和万事兴让爱住我家 (2)ppt 教学过程: 一.歌曲导入 播放家和万事兴,让学生说出歌名。背出“家和”的两句-“妻贤福星广”、“母慈儿孝敬”。现在我国正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家庭是社会的细胞,一个家庭是一个民族、一个国家,乃至全世界的缩影。家庭和谐了,社会就和谐了。 今天,我们就来共同学习莫怀戚的散步。:莫怀戚,重庆人,当代作家,重庆
10、师范大学教授。 二.听读入境,积累字词。 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熬分歧意思霎时散步拆散尽头粼粼背起后背蹲下 2、理解下列词语在文中的意思: 信服熬分歧意思拆散各得其所委屈尽头粼粼自然仔细 三.自读课文,整体感知。 1、抢答:散步的人有?(我,我的母亲,我的妻子和儿子。) 散步的地点是?(田野) 散步的季节是?(初春) 散步的过程中发生了什么?用原文中的一个词回答。(分歧) 2.想一想本文围绕着哪几个人写了一件什么事?了解事情发生的时间、地点、起因、经过、结果。 文章讲述了一家祖孙三代四口人:“我”、“母亲”“妻子”和“儿子”,在南方初春田野散步。后来发生了分歧,最终“母亲”迁就了孙子,改走小
11、路的事情。 四、深入课文,寻找真情。 1、过渡:你们听得很认真,值得褒奖,但要想真正走进的内心世界,还需多读。 请看清要求,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要求:a.朗读时把握好语气、语调,注意停顿; b.思考:散步过程中发生了什么分歧?我是怎样解决的? 2、请同学读一读自己喜欢的句子,其他同学认真聆听,作出评价。 3、研讨。 a.散步过程中发生了什么分歧呢?(妈妈要走大路,大路平顺;儿子要走小路,小路有意思。) b.那么,“我”如何决定的呢?(走大路)“我”为什么做出这样的决定? c.假如,“我”当时决定依从儿子走小路,那会怎么样呢? d.文中能表现“我”孝敬母亲的句子还有那些? 4.其实一个家庭要想和
12、美,“敬老”是一个决定的因素。家庭和美,还需要家庭成员间相亲相爱。下面,请分小组交流一下,文中还有哪些地方看出这家人的相亲相爱?试着用用一个词语评价文中人物。 “我”孝顺; 妻子贤良; 母亲慈爱、谦让、有涵养; 儿子乖巧、可爱。 这是一个和和美美的家庭。(幸福的家庭、和谐的家庭、令人羡慕的家庭) 四、品味语言,探寻美点。 1、导入。 这篇文章之所以感染力十足,是因为它的语言。如果我们细细咀嚼、品味,会感受到它的非凡魅力! 下面请同学们赏读课文,找出喜欢的句子,圈点勾画,并与同桌交流喜欢的原因。 1、把握好角度:遣词、修辞、句式、情感表达、写作方法等角度。 2、交流时请用上“我喜欢的句子是-因为
13、它-”或“我感受最深的句子是-它-”等句式。) 2、请同学说说喜欢的句子。 示例:我喜欢的句子是“她的眼睛随小路望去:那里有金色的菜花,两行整齐的桑树,尽头一口水波粼粼的鱼塘。”因为这句话描绘出了充满诗情画意的田园风光,揭示了“小路有意思”的,点明了走小路的原因,展现了母亲充分理解孙儿愿望的内心世界。 3、引导、点拨。 4、过渡语。 这里有充满诗情画意的景,这里有崇尚美德的人,这里更有动人心弦的情!老师也深爱这篇文章。我最喜欢文章最后一段,尤其是最后一句话。 五、深入探究、突破难点。 1、投影出示最后一句话,齐读。 2、请同学说说对这句话的理解。 我背母亲是尊老的表现,妻子背儿子是爱幼的表现。
14、从这句话可以看出我们一家人尊老爱幼。 母亲老了,容不得什么闪失;孩子太小,不得不小心。 3、着重谈“整个世界”,顺势谈谈“以小见大”手法) 4、结语。 是啊!中年一代上有老,下有小,责任重大。他们既善待衰老生命,又呵护幼小的生命!有了他们,我们的传统美德才能得以发扬,我们的家庭才能日趋和谐!他们真了不起! 六、畅谈收获、畅叙亲情。 那么,三十年后,各位同学也人到中年,你们会以文中的“我”与“妻子”为榜样,善待老人,勇敢地挑起那份沉甸甸的担子吗?同学们,旅途中你一定受益匪浅吧?请谈一谈。 2、学生谈收获,教师点拨。 3、同桌交流。 七、课堂总结,深化情感。 文中“我”和妻子就代表着中年人,上有老
15、,下有小,既要赡养老人,又要抚养孩子,肩负着承前启后的责任,体现了“我”对生活的一种责任感、使命感。整个世界也就是由老年人、中年人、孩子组成。一个家庭是这样,一个民族乃至全世界又何尝不是这样?所以说背起的是整个世界。这样大词小用,透露出大有深意,他想说的意思,超出了事情本身。“我”背母亲,妻背儿子,从表面上看,“我”害怕他们摔着,其实也就是对老的尊敬,对小的爱护。在字里行间流露出一种对生活的热爱,对生命的珍爱,生命就像一只永不熄灭的火炬一代一代往下传递。 (这部分是对课文的咀嚼和消化阶段,也是学生自主探究与合作交流的时机,所以教师要充分信任学生,用暗示等方式鼓励学生,适时启发。尽可能让学生体验
16、到成功的喜悦。) 八.板书设计 散步 1、人物:母亲:老迈、顺从、爱幼 我:孝敬 妻子:贤惠、孝顺、克己、体贴、温柔 儿子:天真可爱、聪明伶俐 2、时间:春初 3、地点:南方田野 4、事件:散步,一波三折:母亲不愿出来 走大路小路分歧 母亲改变主意-走小路 5、情感:浓浓亲情:*情、父子情、*情、祖孙情【敬老爱幼、互敬互爱】 初一语文上册散步教学设计三 教学设想: 当代作家莫怀戚的散步是一篇精美隽永,玲珑剔透、蕴籍丰富的亲情散文。文章篇幅不长,写的也是日常生活中的小事一家人一起散步,却于小小的一次散步中折射出亲情人性的亮丽之光;于轻描淡写之中显出蕴籍含蓄隽永的诗意;于娓娓道来里展示晓畅素雅的美
17、的语言。或许是久居繁华的灯红酒绿的都市,很少看到全家老小一同散步的情形,或许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也很少看见全家老小外出时和谐相处的情形。因此,每每看到这篇散文,总觉得有些东西触动我的心灵,总会引起我们的向往和思考,就算看百遍也不厌倦,仍有常读常新的感觉 于是,面向七年级的学生教学散步,首先是朗读,带着学生美美地读,进入散文中描绘的优美情境,感受自然之美、人情之美;然后是概括故事情节,欣赏人情美;难点在于探究美,即探究美的根源家庭和谐幸福的秘诀,学会创造美。 教学目标: 一、有感情地朗读全文,学会通过语音、语调、语速、重音的变化表达情感; 二、概括文章内容,品味欣赏精美隽永语言; 三、体会亲情之
18、美,培养对家庭对社会的责任感。 教学时数: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散步本是很平常的事情。然而,在日常生活中,全家人一起出来散步,却并不多见。你和全家人一同散步过么?能否说说全家人一同散步的故事?(几个人一起?在哪散步?开心么?) 鼓励学生大胆、主动的表达。 师:听了大家刚才说的的散步故事,在孩子们看来确实很有意思。那么,在成年人看来,散步是否也很有意思呢?让我们一起同当代作家莫怀戚一起散步去! 二、诵读 (一)自由读。 要求:声音洪亮,读准字音,注意把握好停顿、重音、语速、语调。 (二)分角色读。 数名学生依次有感情地朗读1-8段。读完后师生共同评价字音、停顿、语调等是否恰当地表达
19、了情感。 (三)通过刚才的朗读,我们可以了解到: 1一家人有哪几个?在什么时候什么地方散步? 明确:一家四口。母亲、我、妻子、儿子。在南方初春的田野散步。 2你可以感受到一家人去散步时怎样的心情?说说你是从那些文字感受到的。 明确:一家人散步很高兴,从“但是春天总算来了。我的母亲又熬过了一个严冬。”以及描绘春景生机勃勃的景象可以感受到一家人高兴的心情。一家人去散步心情很愉快。从文中的景物描写、细节描写等可以体会到。 景物描写如: 这南方初春的田野,大块小块的新绿随意地铺着,有的浓,有的淡;树上的嫩芽也密了;田里的冬水也咕咕地起着水泡。这一切都使人想起一样东西生命。 细节描写如: 我和母亲走在前
20、面,我的妻子和儿子走在后面。小家伙忽然叫起来:“前面也是妈妈和儿子,后面也是妈妈和儿子。”我们都笑了。 可见一家人和谐相处,在春意盎然的田野散步,其乐融融。 三、解读 (一)读分歧 1一家人在一起,总会有一些矛盾、分歧。“我”一家四口也会有。这次散步有什么分歧? 明确:母亲要走大路,大路平顺;我的儿子要走小路,小路有意思。 2分歧的解决由谁决定?为什么? 明确:分歧的解决由我决定,因为“一切都取决于我。我的母亲老了,她早已习惯听从她强壮的儿子;我的儿子还小,他还习惯听从他高大的父亲;妻子呢?在外面,她总是听我的。” 3分歧最终怎样解决的?为什么采取这样的办法? 明确:最后,我决定委屈儿子,走大
21、路。但母亲又改变主意了,说走小路。 我决定委屈儿子,因为我伴同他的时日还长;母亲改变主意,是因为关爱孙子,宁愿委屈自己也要让孙子开心。 4通过这个分歧的解决,你发现这一家四口人各有怎样的特点? 答案不,言之成理即可。 如:我沉着果断 妻子贤惠 母亲慈爱,疼爱孙子,信赖儿子 孩子乖巧、聪明活泼 (二)鲜花送给谁 我们常把鲜花送给最可敬的人。这里只有一束鲜花,如果是你,你会把这束鲜花送给这家人里的哪一个?你送鲜花给他时,能否说出送她鲜花的理由? 学生讨论交流。 师集中学生的意见。一般学生都集中在把鲜花送给母亲或“我”。因此教师适时把学生分为两组。 有哪些同学要把鲜花送给母亲?请你来说说送母亲鲜花的
22、理由。 有哪些同学要把鲜花送给“我”?请你来说说送“我”鲜花的理由。 归纳学生的理由: 母亲年纪大了,身体不好,宁愿委屈自己,顺从孙子的心愿;母亲能听从而子的劝告来散步等,可见母亲很善良,无私,关爱家人。而且培养出了这样懂事、负责任的儿子“我”,所以把鲜花送给母亲。 “我”作为一家之主,能带着一家人出来散步,能正确决策,选择母亲想走的大路,而且到了一处,就主动蹲下来,背起母亲,可见“我”既是一位严格的父亲,是一家之主,又是一位孝子,团结妻子一同承担了赡养老人、抚养教育孩子的重大责任。所以鲜花应当送给“我”。 其实,文中的“我”的妻子也有可敬之处能顾全大局,能理解、信赖、支持丈夫(在外面她总是听
23、我的),能和丈夫齐心协力,共同承担赡养老人、抚养教育孩子的重大责任,却是一位贤妻。 四、美读 (一)不知大家是否发现,这一家四口如此和睦相处的秘诀是什么?他们虽然年龄不同,身体状况不同,有过矛盾、分歧,但是都有一个共同点,正是这个共同点使分歧顺利解决,你能否用一个字来概括这个共同点? 明确:这个共同点就是每个家庭成员都怀有对家人真诚的关爱。 (二)你从哪些文字体会到他们之间真诚的关爱?有感情地朗读这些文字,说说你的体会。 学生有感情的朗读交流,教师适当点拨。 如:第三段“天气很好。今年的春天来得太迟,太迟了,有一些老人挺不住。但是春天总算来了。我的母亲又熬过了一个严冬。” 品析: 两个“太迟”
24、,看似重复、啰嗦,其实是有用意的,正因为春天来得太迟,才会有一些老人挺不住,才会有春来后的庆幸“我母亲又熬过了一个严冬”。一个“又”字,包含了欣喜;一个“熬”字,只有在“煎熬”“熬药”中用到,一般是指在漫长的痛苦中挣扎才用“熬”字,可见母亲在冬天多么难受,终于盼到春天了,又多么欣喜!看似平常的一段话,其实蕴含了儿子对母亲、对老年人很真挚很深沉的关爱之情。因此这四句话,前两句读春天太迟读得较为沉重、缓慢,最后两句读出春天来了,母亲熬过来了的欣喜,要读得轻快、昂扬。 (三)齐读最后一段,边读边想像、思考: 1“我的母亲虽然高大,然而很瘦,自然不算重;儿子虽然很胖,毕竟幼小,自然也轻。”为什么“我和
25、妻子都是慢慢地,稳稳地,走得很仔细”? 明确:我和妻子慢慢地,稳稳地,走得很仔细,都是尽力想让背上的母亲、儿子更稳当、更舒适。 2如何理解“好像我背上的同她背上的加起来,就是整个世界。” 问题分解: (1)“我”背上的是谁?妻子背上的是谁?仅指这两个人么的躯体么? 明确:我背上的是母亲,妻子背上的是儿子。不只是两个人的躯体,而是说我和妻子承担了赡养老人、抚养教育孩子的重任。 (2)为何说这两样加起来,“就是整个世界”? 赡养老人、抚养教育孩子就是中年人的神圣使命。因为家庭是社会的细胞,家庭和谐幸福直接关系到社会的和谐稳定。对于一个中年人来说,他首先要解决好的问题就是照顾好自己的家,赡养好自己的老人,抚养教育好自己的孩子。这就是中年人的整个世界。这一点就是中国的传统美德,也就是中国人做得。有培根的名言为证:哺育子女是动物也有的本能,赡养父母才是人类的文化之举,这个,全世界数中国人做得。 五、拓展延伸 我们通过这一篇散步,感受到家庭之美,亲情之美,同时,也感受到中年人肩上沉甸甸的责任感,使命感。作为中学生的你,是否感受到你肩上的责任?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