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菌材料公司人力资源规划方案.docx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05.gif)
《抗菌材料公司人力资源规划方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抗菌材料公司人力资源规划方案.docx(58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抗菌材料公司人力资源规划方案目录第一章 行业背景分析4第二章 项目简介6一、 项目名称及项目单位6二、 项目建设地点6三、 建设规模6四、 项目建设进度6五、 建设投资估算6六、 项目主要技术经济指标7第三章 劳动定额统计与分析9一、 劳动定额完成情况的分析9二、 产品实耗工时统计的方法10第四章 劳动定额水平14一、 劳动定额水平是定额管理的核心14二、 劳动定额水平的概念和种类15第五章 人力资源的空间配置17一、 人力资源配置的基本原理17二、 人力资源时间配置的内容21第六章 甄选应聘人员方法24一、 能力测试24二、 兴趣测试25第七章 职业生涯发展规划准备工作26一、 个入职业生涯
2、规划的含义26二、 职业生涯发展的基本理论27第八章 企业员工培训需求分析的方法29一、 三维培训需求分析模型29二、 培训需求分析的含义29第九章 绩效考评系统31一、 绩效考评的程序与流程设计31二、 绩效考评主体的确定35第十章 绩效考评方法37一、 绩效考评方法的比较37二、 绩效考评方法的应用策略37第十一章 岗位评价的基本步骤39一、 进行岗位评价的基本原则39二、 岗位评价的主要步骤41第十二章 薪酬体系设计的前期准备43一、 薪酬体系43二、 薪酬体系设计的基本要求47第十三章 岗位评价的基本步骤52一、 进行岗位评价的基本原则52二、 岗位评价的主要步骤54第十四章 工伤管理
3、56一、 工伤事故分类56二、 工伤保险责任58第一章 行业背景分析抗菌材料是指自身具有杀灭或抑制微生物功能的一类新型功能材料,可应用于医疗、家庭用品、家用电器、食品包装、塑料薄膜、卫生陶瓷、建筑涂料等诸多领域。抗菌材料根据来源可分为天然抗菌材料、有机抗菌材料和无机抗菌材料三大类。天然抗菌材料有植物源抗菌材料(如萜类化合物及其衍生物、生物碱类、甾体、皂甙、木脂素、氨基酸等)、动物源抗菌材料(如有糖类、氨基酸类以及肽类等)和微生物源抗菌材料(如抗生素);有机抗菌材料有季磷盐类、季铵盐类、酚醇酯类、双胍类、咪唑类等;无机抗菌材料有为含金属离子(金属或金属氧化物)型和光催化金属氧化物型抗菌材料两大类
4、。不同类型的抗菌材料因性质、成本、工业化程度不同,应用领域也有一定的差别,如天然抗菌材料被用于食品包装,微生物源抗菌材料被用于医药制造领域,有机抗菌材料可用于食品包装和药品包装、水处理、涂料等诸多领域,无机抗菌材料在生物医药、污水处理、食品包装等方面具有应用潜力。其中,有机抗菌材料因来源广泛、使用和开发时间长、技术成熟、加工方便、杀菌力强、杀菌速率快、抗菌范围广、价格低廉等诸多优势而成为了目前市场上的主流抗菌材料。全球抗菌材料市场主要分布在美国、欧洲以及亚洲的中日韩等国家和地区,近五年年均增速在10%以上。促使抗菌材料市场快速发展的因素有以下几个:首先,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人们的收入水平有了较
5、大的提高,社会意识也随之发生改变,更加注重自身健康;其次,全球化的推进和社会交通的便利使得人类之间的解除越来越频繁,也就给疾病传播制造了机会,导致传染病、流行病等增加,影响越来越大,因此各国政府及民众对疾病预防、卫生安全生存环境越来越重视,促进了抗菌材料的发展;再次,学者、企业等对抗菌材料的研究从未停止,带动了抗菌材料技术的进步,抗菌材料的热稳定性、耐久性、安全性等都得到了提高,更能满足下游用户的需求。各类研究的不断推进,不仅提升了抗菌材料的性能,也使得抗菌材料的应用范围越来越广,抗菌材料未来市场前景广阔。第二章 项目简介一、 项目名称及项目单位项目名称:抗菌材料公司项目单位:xxx投资管理公
6、司二、 项目建设地点本期项目选址位于xx(以选址意见书为准),占地面积约92.00亩。项目拟定建设区域地理位置优越,交通便利,规划电力、给排水、通讯等公用设施条件完备,非常适宜本期项目建设。三、 建设规模该项目总占地面积61333.00(折合约92.00亩),预计场区规划总建筑面积98867.74。其中:主体工程68129.67,仓储工程12879.93,行政办公及生活服务设施11019.76,公共工程6838.38。四、 项目建设进度结合该项目建设的实际工作情况,xxx投资管理公司将项目工程的建设周期确定为24个月,其工作内容包括:项目前期准备、工程勘察与设计、土建工程施工、设备采购、设备安
7、装调试、试车投产等。五、 建设投资估算(一)项目总投资构成分析本期项目总投资包括建设投资、建设期利息和流动资金。根据谨慎财务估算,项目总投资43322.65万元,其中:建设投资33497.80万元,占项目总投资的77.32%;建设期利息722.01万元,占项目总投资的1.67%;流动资金9102.84万元,占项目总投资的21.01%。(二)建设投资构成本期项目建设投资33497.80万元,包括工程费用、工程建设其他费用和预备费,其中:工程费用28175.41万元,工程建设其他费用4571.47万元,预备费750.92万元。六、 项目主要技术经济指标(一)财务效益分析根据谨慎财务测算,项目达产后
8、每年营业收入80100.00万元,综合总成本费用62062.57万元,纳税总额8395.09万元,净利润13207.23万元,财务内部收益率23.37%,财务净现值25117.70万元,全部投资回收期5.72年。(二)主要数据及技术指标表主要经济指标一览表序号项目单位指标备注1占地面积61333.00约92.00亩1.1总建筑面积98867.74容积率1.611.2基底面积34346.48建筑系数56.00%1.3投资强度万元/亩344.652总投资万元43322.652.1建设投资万元33497.802.1.1工程费用万元28175.412.1.2工程建设其他费用万元4571.472.1.3
9、预备费万元750.922.2建设期利息万元722.012.3流动资金万元9102.843资金筹措万元43322.653.1自筹资金万元28587.613.2银行贷款万元14735.044营业收入万元80100.00正常运营年份5总成本费用万元62062.576利润总额万元17609.647净利润万元13207.238所得税万元4402.419增值税万元3564.8910税金及附加万元427.7911纳税总额万元8395.0912工业增加值万元28395.1213盈亏平衡点万元27407.31产值14回收期年5.72含建设期24个月15财务内部收益率23.37%所得税后16财务净现值万元2511
10、7.70所得税后第三章 劳动定额统计与分析一、 劳动定额完成情况的分析(一)利用分组法分析集体劳动定额完成情况利用上述方法计算企业、车间或班组的劳动定额完成程度指标,只能从全局上反映定额的执行情况,不能说明到底有多少员工完成定额、有多少员工接近或没有完成定额。因此,利用分组法,按员工劳动定额完成程度进行统计分组,可以观察总体内部的构成,对劳动定额的执行情况作出全面的详细说明。(二)分析劳动条件不正常和工时利用不充分对劳动定额的影响1、已知某车间报告期内工时消耗及产品产量的统计资料如下。通过上述计算表明,从企业整体来考察,企业劳动定额完成程度只达到905%,如果将不必要的工时损失和占用的影响因素
11、考虑在内,企业劳动定额综合的完成程度仅为79%,远没有达到现行劳动定额规定的要求。而从企业员工的技术状况和劳动能力来看,员工劳动定额完成程度为115.4%,即员工实际工作1个小时,可完成1154个定额工时的任务。在经过上述计算分析以后,还应对企业生产组织和劳动组织的状况,以及劳动条件失常和工时利用不充分等原因进行更深入的调查研究,以便采取措施,加强人力资源管理,促进企业劳动生产率的提高。二、 产品实耗工时统计的方法企业在统计产品实耗工时指标时,可以通过各种工时统计的原始记录取得有关数据,也可以采用抽样调查的方法。(一)以各种原始记录为根据的产品实耗工时统计各种工时消耗原始记录,按照记录对象的不
12、同可分为生产工人工时记录单(卡)和产品工时记录单(卡)两种。企业可根据这两种原始记录,从不同的生产条件和生产类型出发,分别采用以下四种方法来汇总产品实耗工时。按产品零件逐道工序汇总产品的实耗工时。以车间为单位,分产品、工种,按零部件逐道工序统计汇总实耗工时,是一项十分繁杂的工作。由车间统计员定期根据原始记录(生产工时记录单、工票等)登记台账,制表上报厂部,厂部定额统计员再根据各车间上报的报表(日报、周报、旬报或月报)或工时统计台账,按产品分车间(或工种)汇总。由于车间和厂部的统计台账粗细程度有所不同,采用本方法进行汇总时,工作量较大。本方法主要适用于生产比较稳定、产品品种少、生产周期短的企业。
13、1、按产品投入批量统计汇总实耗工时。本方法是以一批投入生产的产品为对象,统计其实耗工时数和完成定额工时数。使用本方法,要求各车间按期、按产品批量(一般分工种汇总)分别向厂部报送实耗工时和完成定额工时,厂部凭此登记台账。而车间在填报报表时是凭原始记录直接汇总的。采用本方法比上一种方法减少了一定的工作量,但它主要适用于生产周期较短、投入批量不大的企业。2、按照重点产品、重点零部件和主要工序统计汇总实耗工时。在众多的产品中选出重点产品,或从众多的零部件、加工工序中选出重点零部件、关键性工序,作为统计的对象,分别按照一定的顺序汇总实耗工时。这种方法适用于生产周期长、产品结构和工艺加工过程比较复杂的企业
14、。3、按照生产单位和生产者个人统计汇总实耗工时。各生产单位和每个生产工人在同一时期内,加工制作的产品是不同的。因此,也可以按照生产单位如车间、工段、作业组班或生产者个人,分别统计出每月或季度的实耗工时,然后根据原始记录如生产工时记录单等,按产品归类分组,最后得到产品实耗工时的资料。(二)以现场测定为基础的产品实耗工时统计以原始记录为根据的产品实耗工时统计,往往受到填写者人为因素的影响,存在一定的登记性误差,使统计资料的准确性得不到切实的保证,特别是对于生产工人实际操作情况,以及各种时间的支配、利用的合理性缺乏全面了解。为了确切掌握生产工人工作时间的支配情况,使制定和修订的新定额达到先进合理的要
15、求,还必须采用以下几种方法,对生产工人加工产品的实耗工时,以及整个工作班、工作时间消耗进行直接观察。1、工作日写实。对生产工人整个工作日中工时利用情况进行观测,可以掌握以下几类时间及其在工作日中的比重。(1)实际用于作业以及完成作业所必需工时消耗,如作业时间、组织与技术性宽放时间、休息与生理需要宽放时间、准备与结束时间等。(2)不必要的工时损失和占用,如停工时间、非生产工作时间等。2、测时。以工序为对象进行现场观测,可以进一步掌握生产工人在加工产品中作业时间等的消耗情况,分析和研究各个工序工时消耗的构成,为统计汇总产品实耗工时提供基础数据。3、瞬间观察法。根据统计抽样的原理,通过对现场操作者或
16、机器设备进行随机的瞬间观测,调查各项作业活动事项的发生次数及发生率,可以对产品实耗工时进行统计推断,并能保证其具有一定的信度和效果。以上三种方法,就其性质来看,都属于非全面调查。如工作日写实虽是对整个工作日工时消耗进行调查,但它并不是每天都在进行的。总之,通过上述介绍,可以看出企业统计产品实耗工时指标时,一般应以原始记录、工时统计台账和厂内报表为基础,即通过经常性调查取得有关数据。同时,为了保证质量,提高统计资料的准确程度,企业还应当注意通过非全面调查(如工作日写实、测时和瞬间观察法等)在工作现场直接进行观测,以取得第一手资料,弥补日常统计中的不足。第四章 劳动定额水平一、 劳动定额水平是定额
17、管理的核心劳动定额水平不平衡,过高或过低,都会直接影响劳动定额作用的发挥。在组织生产方面,定额水平不平衡,必然会影响企业实现有节奏的均衡生产,影响各项计划的准确程度,成本核算也容易出现时高时低的现象。定额水平过于先进,会使各项计划脱离实际,失去了指导生产的意义。定额水平过低,又会使各项计划过于保守,造成设备、人员和工时的浪费。在组织分配方面,定额水平不平衡,必然会造成分配不均,不能充分体现效率优先、兼顾公平、按劳付酬的原则。定额水平过高,员工经过很大努力仍达不到,就会减少员工的收入,挫伤员工的积极性。定额水平过低,员工不经过努力也能轻易完成或超额完成生产任务,就会不合理地增加企业的负担,造成工
18、资奖金的超支分配。劳动定额水平既指导着生产,又制约着分配,因此劳动定额水平成为企业劳动定额管理的核心问题。总之,企业劳动定额管理的各个环节,包括劳动定额的制定、贯彻执行、统计分析以及修订等,都是围绕劳动定额水平这一核心问题展开的。二、 劳动定额水平的概念和种类劳动定额水平是在一定的生产技术组织条件下,行业或企业规定的劳动定额在数值上所表现的高低松紧程度。(一)按定额的综合程度分类在生产过程中,由于劳动定额形式的多样化,劳动定额水平按定额的综合程度可分为三类。1、工序定额水平。指各个工序之间劳动定额的高低松紧程度。工序是制定劳动定额的基本单位,定额水平首先体现在现行的工序定额上。2、工种定额水平
19、。指各个工种之间劳动定额的高低松紧程度。它是合理安排生产作业计划,调配劳动力,实现均衡生产的重要保证。3、零件或产品的定额水平。指工序、工种劳动定额汇总的结果。(二)按定额的考察范围分类。按照劳动定额所考察的范围,劳动定额水平又可分为三类。1、车间定额水平。即车间内部各个班组之间劳动定额综合达到的高低程度。2、企业定额水平。即企业内部各个车间之间劳动定额综合达到的高低程度。3、行业或部门定额水平。即同行业或部门所属企业之间劳动定额综合达到的高低程度,此外,按照定额的种类,劳动定额水平又可表现为现行定额水平、计划定额水平和定额标准水平。第五章 人力资源的空间配置一、 人力资源配置的基本原理(一)
20、要素有用原理人力资源配置过程中,首先要遵循一个宗旨,即任何要素(人员)都是有用的,换言之,没有无用之人,只有没用好之人,而配置的根本目的是为任何人员找到和创造其发挥作用的条件。这一原理说明,对于那些没有用好之人,其问题之一是没有深入全面地识别员工,发现他们的可用之处。这是因为人的素质往往表现为矛盾的特征,或者呈现非常复杂的双向性,优点和缺点共生,失误往往掩盖着成功的因素,这为企业发现人才、识别人才、任用人才、用其所长增加了许多困难。因此,正确识别员工是合理配置人员的前提。这一原理还说明,对于那些没有用好之人,其问题之二是没有为员工发展创造有利条件。只有条件和环境适当,员工的能力才能得到充分发挥
21、。例如,企业推行双向选择、公开招聘、竞争上岗等新的人事政策,为许多人才提供了适合其发展的工作环境和条件,为许多人走上更高一级的岗位提供了机。以前的企业经常强调,伯乐式领导者对企业员工识别和配置所发挥的关键作用。但现在的企业更强调创造良好的政策环境,建立动态赛马的用人机制,让更多员工能够在这一机制下脱颖而出,化被动为主动,从根本上摆脱单纯依赖伯乐的局面。可见,识才、育才、用才是管理者的主要职责。(二)能位对应原理能位对应原理是指人与人之间不仅存在能力特点的不同,而且在能力水平上也是不同的,具有不同能力特点和水平的人应安排在要求相应特点和层次的职位上,并赋予该职位应有的权力和责任,使个人能力水平与
22、岗位要求相适应。人力资源管理的根本任务是合理配置人力资源,提高人力资源投入产出比率。要合理配置人力资源,就要对人力资源的构成和特点有详细了解。人力资源是由一个个劳动者的劳动能力组成的,而各个劳动者的劳动能力由于受到身体、受教育程度、实践经验等因素的影响而各自不同,形成个体差异。就个体能力来说,这种差异包括两方面的内容:一是能力性质、特点的差异,即个人能力的特殊性,形成他的专长、特长,即他能干什么,最适合干什么;二是能力水平的差异,不同人的能力才干是不同的,有的低些,世界上也不存在两个能力水平完全相等的人。承认人与人之间能力水平上的差异,目的是在人力资源的利用上坚持能级层次原则,大才大用、小才小
23、用,各尽所能、人尽其才。一个单位或组织的工作,一般可分为四个层级,即决策层、管理层、执行层、操作层。决策层工作属于全局性工作,决策的正确与否关系到事业的成败,因此,决策层的能级最高。管理层工作是将决策层的决策付诸实施的一整套计划、监督、协调和控制的过程,管理层的能级是仅次于决策层的比较高的能级。执行层工作是将管理层拟订的方针、方案、计划、措施等变成具体工作标准、工作定额、工作方法,以及实施各种督促、检查手段的过程,执行层的能级比管理层低。操作层工作就是通过实际操作来完成执行层制定的工作标准、工作定额,并接受各种监督检查,它是一个单位或组织中能级最低的层次。一个单位或组织的工作包括这样四个层次,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抗菌材料 公司 人力资源规划 方案
![提示](https://www.taowenge.com/images/bang_tan.gif)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