施工企业会计教案gwwu.docx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05.gif)
《施工企业会计教案gwwu.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施工企业会计教案gwwu.docx(68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第1章 总论1.1会计概述1.1.1会计的定义会计是以货币作为主要计量单位,以会计凭证为依据,借助于专门的程序及方法,对特定主体的经济活动进行全面、综合、连续、系统的核算与监督的一种管理活动。1.1.2会计的职能会计职能的定义:是指会计在经济管理中客观上所具有的功能。 1、核算职能2、监督职能1.2.3 会计的对象是指会计核算和监督的内容,是社会再生产过程中各单位发生的交易或事项。1.2.4 会计的目标1. 提供会计信息2. 做好会计决策3. 实行预算管理4. 严格会计控制5. 开展会计检查6. 进行会计分析1.2 会计要素和会计等式1.2.1资产1、概念:资产指过去的交易、事项形成并由企业拥
2、有或者控制的资源,该资源预期会给企业带来经济利益。2、资产的特征。第一,资产必须是由过去的交易事项形成并由企业拥有或者控制的经济资源。第二,资产作为一项资源,它必须具有能力为企业带来经济利益的能力。第三,作为一项资产,应当能以货币计量其价值。3资产的内容: 资产按照流动性可分为流动资产和非流动资产。(1)流动资产流动资产有以下几种类型:货币资金:指货币资金存在的资产,包括现金、银行存款、其它货币资金等。短期投资:指各种能够随时变现、持有时间不超过一年的有价证券以及不超过一年的其它投资。 应收及预付款项:指应收而尚未收回的账款和预付的购货款,属于短期债权。包括应收票据、应收账款、预付账款、其它应
3、收款等。存货:指企业在生产经营过程中为销售或耗用而储存的各种资产,包括商品、产成品半成品、在产品以及各种材料、燃料、包装物和低值易耗品等。(2)非流动资产 非流动资产主要有以下几种类型: 长期投资:指不准备在一年以内变现的投资,包括股票投资、债权投资和其它投资。 固定资产:指使用年限在一年以上,单位价值在规定限额以上,并在使用过程中保持原有物质形态的资产,包括房屋及建筑物、机器设备、运输设备和工具器具等。 无形资产:指企业长期使用而没有实物形态的资产,包括专利权、非专利技术、商标权、著作权、土地使用权和商誉。1.2.2 负债1、负债的概念:负债是指过去的交易、事项形成的现实义务,履行该义务回导
4、致经济利益流出企业。2、负债的特征:第一,负债的本质是一种现时经济义务。第二,负债对债务人的资产具有要求权。第三,负债必须有能力用货币确切计量或合理预计的金额。第四,负债的偿还的方式有:以资产偿还;以提供劳务偿还;或者两者兼而有之。3、负债的内容负债按其流动性分为流动负债和长期负债。 (1)流动负债:指将在一年 ( 含一年 ) 或者超过一年的一个营业周期内偿还的债务。流动负债主要有以下几种类型: 短期借款:为维持正常生产经营周转且偿还期在一年以内的各种借款。 应付票据:因商业信用产生,须于约定日支付一定金额给持票人的书面证明。 应付款项 :指因赊购货物或接受劳务等原因而发生尚未支付的、预收的或
5、应付的款项。包括应付账款、预收账款、其他应付款和应付股利等。 应付工资: 指企业应付而未付给员工的劳动报酬 应交税金: 指企业按税法规定应交而未交的各项税金。 (2)长期负债: 是指在一年以上或者超过一年的一个营业周期以上偿还的债务。长期负债主要有以下几种类型: 长期借款:指企业为购置长期资产且偿还期在在一年以上的各种借款 应付债券: 指企业为筹集长期资金而发行的,约定于某一特定日期还本付息的书面证明。 长期应付款:是指除长期借款和应付债券以外的其他各种长期应付款。如应付融资租赁租入固定资产的租赁费等。 1.2.3 所有者权益 1、所有者权益的概念:指企业所有者在企业资产中享有的经济利益,其金
6、额为资产减去负债后的余额。 2、所有者权益的内容: 实收资本:指投资者按企业章程、合同或协议的约定,实际投入企业的资本。 资本公积: 包括资本 ( 或股本 ) 溢价、接受捐赠资产等。 盈余公积: 按国家有关规定从净利润中提取的公共积累。 未分配利润: 企业留于以后年度分配的利润或待分配利润。 负债与所有者权益的比较:虽统称为权益,但两者性质、数量关系和偿还的法律责任不同。 1.2.4 收入 1、收入的概念:指企业在销售商品、提供劳务及让渡资产使用权等日常活动中所形成的经济利益的总流入。 2、收入的特征 收入是从企业的日常经营活动而不是偶发的交易或事项中产生。 收入可能表现为资产的增加、负债的减
7、少,或者二者兼而有之。 收入本身能导致企业所有者权益的增加。 收入只包括本企业经济利益的流入,不包括为第三方或客户代收的款项。 3、收入的内容主营业务收入: 指企业主要经营业务的收入。如销售产成品的收入。 其他业务收入: 指企业主营业务以外的经营业务所取得的收入。如材料销售、技术转让、固定资产出租、包装物出租、无形资产出租、运输收入等。 注意:给学生讲解营业外收入与主营业务收入和其他业务收入在性质上的不同。1.2.5费用 1、费用的概念:指企业为销售商品、提供劳务等日常活动所发生的经济利益的流出。即企业在生产经营过程中发生的各种耗费。 2、费用的特征费用发生于企业的日常经营活动而不发生于偶发的
8、交易或事项; 费用的发生一方面要导致资产的减少,另一方面会导致资产形态的转换。 费用要以收入来补偿,本身及最终会导致所有者权益的减少。 费用和成本虽都是企业经济资源的耗费,都属于费用,但人们通常将计入某一成本计算对象的费用,又称为成本。 3、费用的内容:费用按其用途和得到补偿的时间不同分为产品生产费用和期间费用。 产品生产费用:与产品生产或提供劳务有关并计入成本而发生的各项费用。包括直接材料费用、直接人工费用、其他直接费用和制造费用等。 期间费用 : 是指企业行政管理部门为组织和管理生产经营活动而发生的从当期收入中得到补偿的费用。包括:管理费用、财务费用和营业费用。 1.2.6 利润 1、利润
9、的概念:指企业在一定会计期间的经营成果,它是企业在一定会计期间内实现的收入减去费用后的余额。 2、利润的特征利润是收入和费用两个会计要素配比的结果。 利润是广义的收入和广义的费用相抵后的差额。 利润将最终导致所有者权益的增加。 3、利润的内容 主营业务利润: 主营业务收入减去主营业务成本和主营业务税金及附加后的余额。 营业利润:主营业务利润加其他业务利润减期间费用后的余额。 利润总额:营业利润加投资净收益加营业外收入减营业外支出。 净利润: 利润总额减去应纳所得税后的余额。1.2.7 会计等式一、会计恒等式的表现形式(重点)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静态表现)利润=收入费用 (动态表现)资产=负
10、债+所有者权益+收入费用(综合表现)二、经济业务的发生对会计等式的影响(重点)(一)经济业务的概念经济业务是指在企业生产经营过程中发生的、能够使会计要素增减变化的事项。具体分为:交易:指会计主体与外界一切单位或个人发生的往来。例如:购买材料、销售产品、向银行借款、吸收投资等。事项:指会计主体内部各部门之间发生的资金活动。例如:领用材料、固定资产计提折旧、分配费用等。(二)经济业务发生对会计等式的影响用多媒体课件演示下列经济业务发生后引起的资产与权益之间的变化。1、资产项目之间此增彼减,总额不变。例如:2005年甲企业以银行存款购入3000千克原材料,每千克10元。(原材料增加,银行存款减少)2
11、、负债项目之间此增彼减,总额不变。例如:2005年甲企业向银行借入为期3个月的借款70000元,偿还前欠料款。(短期借款增加,应付账款减少)3、资产与负债及所有者权益项目的同增同减,总额变化。例如:2005年甲企业向银行借入为期3个月的借款70000元,存入企业存款户。(短期借款增加,银行存款增加)4、负债及所有者权益项目的此增彼减,总额不变。例如:某单位向银行借款200万元,后因企业管理不善,发生财务困难,与银行进行债务重组,经协商,银行同意将该笔借款转为对该企业的投资。该笔业务:借款减少200万元,实收资本(股本)增加了200万元,权益总额未变总结:企业发生的任何经济业务所引起的资产与权益
12、的变化无非是以下四种类型:(1)资产与权益同时增加;(2)资产与权益同时减少;(3)资产之间有增有减;(4)权益之间有增有减。用多媒体课件演示以上四项经济业务对会计基本等式的影响。资产减少资产增加312权益增加权益减少41:双方总额等额增加;2:双方总额等额减少;3:双方总额不变;4:双方总额不变由以上分析得出,经济业务的发生不影响会计等式的成立。1.2.8 会计要素的计量1.历史成本2.重置成本3.可变现净值4.现值5.公允价值1.3 会计信息质量要求(一)客观性原则:如实地反映实际发生的交易或事项,不弄虚作假(二)相关性原则:所提供的会计信息应当能够反映企业的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
13、以满足会计信息使用者的需要(三)明晰性原则:指企业的会计核算和编制的财务会计报告应当清晰明了,便于理解和利用。(四)可比性原则:指企业的会计核算应当按规定的会计处理方法进行,会计指标应当息口径一致、相互可比。它既是指企业之间的横向比较,要求各企业采用的会计处理方法一致;也指企业的会计处理方法纵向可比,要求前后各期应当保持一致,不得随意变更。(五)实质重于形式的原则:指应当按照交易或事项的经济实质进行会计核算,而不应当仅仅按照它们的法律形式作为会计核算的依据。(六)重要性原则重要性原则是指在会计核算过程中,对交易或事项应当区别其重要程度,采用不同的核算方式。对资产、负债、损益等有较大影响,并进而
14、影响财务会计报告使用者据以作出合理判断的重要会计事项,必须按照规定的会计方法和程序进行处理,并在财务会计报告中予以充分、准确地披露;对于次要的会计事项,在不影响会计信息真实性和不至于误导会计报告使用者作出正确判断的前提下,可适当简化处理。(七)谨慎性原则:指企业在进行会计核算时,应当遵循谨慎性原则的要求,不得多计资产或收益、少计负债或费用。(八)及时性原则:指企业的会计核算应当及时进行,不得提前也不得滞后一律不得自行调整账面价值。1.4 会计核算的基本前提和会计基础1.4.1 会计核算的基本前提(重点/难点)一般认为会计核算的基本前提包括会计主体、持续经营、会计分期、货币计量四项。(一)会计主
15、体会计主体又成为会计实体、会计个体,它是指会计人员所核算和监督的特定单位。会计主体前提要求会计人员只能核算和监督所在主体的经济活动。这一前提的主要意义在于:一是将特定主体的经济活动与该主体所有者及职工个人的经济活动区别开来;二是将该主体的经济活动与其他单位的经济活动区别开来,从而界定了从事会计工作和提供会计信息的空间范围,同时说明某会计主体的会计信息仅与该会计主体的整体活动和成果相关。例如,一项商品购销业务,甲方是买方,乙方是卖方。按照会计主体的要求,会计人员应站在本企业的立场上处理业务,即甲方的会计应作商品购进的账务处理,而乙方的会计应作商品销售的账务处理。在这里应该注意的是:会计主体与法律
16、主体并非是对等的概念,法人可以作为会计主体,但会计主体不一定是法人。例如由自然人所创办的独资和合伙企业不具有法人资格,这类企业的财产和债务在法律上被视为业主或合伙人的财产和债务,但在会计核算上必须将其作为会计主体,以便将企业的经济活动与其所有者的经济活动以及其他实体的经济活动区分开来。企业集团由若干个具有法人资格的企业组成,各个企业既是独立的会计主体,也是法律主体,但为了反映整个集团的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及现金流量情况,还应编制该集团的合并会计报表,企业集团是会计主体,但通常不是一个独立法人。(二)持续经营持续经营是指会计主体在可预见的未来,将根据正常的经营方针和既定的经营目标持续经营下去。即在
17、可预见的未来,该会计主体不会面临破产和清算。例如:企业固定资产计量应按购建时的历史成本入账,固定资产价值通过提取折旧的形式,在其使用年限内分期转作费用等,都是以持续经营为前提的。(三)会计分期会计分期是指将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人为地划分为若干个相等的时间间隔,以便确认某个会计期间的收入、费用、利润,确认某个会计期间的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编制会计报表。这一基本前提的主要意义是:界定了会计信息的时间段落,为分期结算帐目和编制财务会计报告,贯彻落实权责发生制、可比性原则、一贯性原则、相关性原则、配比性原则、及时性原则、划分收益性支出与资本性支出的原则及谨慎性原则奠定了基础。我国企业会计准则中将会计
18、期间分为年度、半年度、季度和月度。年度、半年度、季度和月度的起讫日期采用公历日期,即会计年度与公历年度相同,从1月1日开始到12月31日为止。半年度、季度和月度均称为会计中期。(四)货币计量企业会计制度规定,会计核算以人民为记账本位币。业务收支以外币为主的企业,也可以选择某种外币作为记账本位币,但编制会计报表时必须换算为人民币。以上会计核算的四项基本前提,具有相互依存、相互补充的关系。会计主体确立了会计核算的空间范围,持续经营与会计分期确立了会计核算的时间长度,而货币计量为会计核算提供了必要的手段。没有会计主体,就没有持续经营,没有持续经营,就不会有会计分期;没有货币计量,就不会有现代会计。1
19、.4.2会计基础企业会计的确认、计量和报告应当以权责发生制为基础。1.5 会计核算方法1.5.1 会计科目(重点)会计科目的概念:会计科目是对会计要素按照不同的经济内容和管理需要进行分类的项目。会计科目是设置账户、处理账务所必须遵守的规则和依据,是正确组织会计核算的重要条件。在实际工作中,通常是先设置会计科目再依据会计科目设置账户。会计科目也可简称为科目。会计科目的分类:1、按经济内容分类,可分为:资产类科目、负债类科目、所有者权益类科目、成本类科目和损益类科目。2、按其所提供信息的详细程度分类,可分为:总账科目和明细账科目。1.5.2账户(重点)会计科目只是规定了会计对象具体内容的类别名称,
20、还不能进行具体的会计核算。为了连续、系统、全面地记录由于经济业务的发生而引起的会计要素的增减变动,提供各种会计信息,必须根据规定的会计科目在帐簿中开设账户。账户就像每个家庭户口簿中的一页页卡片,每个家庭成员有一页卡片,每页卡片按规定的格式记录每个人的基本情况及其变动情况。账户的概念:账户是根据会计科目开设的,具有一定的格式和结构,用于分类反映会计要素增减变动及其结果的一种工具。(一)账户的基本结构账户是在分类的基础上汇集经济业务数据的工具和场所,这就决定了它必须具有合理结构。这是账户不同于会计科目之所在。任何一项经济业务的发生都会引起会计要素及其项目的变动,而这种变动不外乎两种情况:增加或减少
21、,因而账户相应地分为左右两方,一方用于登记增加额,另一方用于登记减少额。账户的名称加上登记增加额和减少额的两方,就构成了账户的基本架构。反映账户基本结构最简单的形式是“T”形账户。如图: 左方(借) 账户名称 右方(贷)账户左右两方,哪一方登记增加金额,哪一方登记减少金额,其余额在哪一方,则取决于所采用的记账方法和账户本身的性质。(二)账户的具体结构1、资产类及成本类账户借方(本期借方发生额):增加栏登记本期增加额贷方(本期贷方发生额):减少栏登记本期减少额期初期末余额:在借方增加栏方2、负债及所有者权益类账户借方(本期借方发生额):减少栏登记本期减少额贷方(本期贷方发生额):增加栏登记本期增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施工 企业会计 教案 gwwu
![提示](https://www.taowenge.com/images/bang_tan.gif)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