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部转发《普通高等学校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管理办法》.doc
《教育部转发《普通高等学校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管理办法》.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教育部转发《普通高等学校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管理办法》.doc(55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本资料来源搜集与网络和投稿,如有侵权,牵扯利益关系,请告知上传人联系删除。第 1 页 共 55 页教育部转发教育部转发普通高等学校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管理普通高等学校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管理办法办法(2021 年修订)目录一、总则二、管理体制三、人员管理四、项目管理五、人才培养六、成果管理七、学术交流八、经费管理九、科研设施与图书资料、网络建设十、档案管理十一、报告制度十二、检查评估十三、附则一、总则为加强普通高等学校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的科学管理,根据普通高等学校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建设计划,特制定本办法。本资料来源搜集与网络和投稿,如有侵权,牵扯利益关系,请告知上传人联系删
2、除。第 2 页 共 55 页普通高等学校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以下简称重点研究基地)是科研制度创新的重要成果,是聚集和培养优秀学术人才,围绕国家发展战略,针对学科前沿和社会经济发展中的重大理论与实践问题,组织高水平研究的新型科研组织,在产出创新成果,形成学术交流开放平台,带动高校哲学社会科学发展创新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依托高校要在巩固前期成绩的基础上,更加注重质量提高、注重内涵发展,加大支持重点研究基地建设的力度,使重点研究基地成为“211”、“985”工程平台建设的核心和支撑,成为国家哲学社会科学创新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为实现上述目标,提出以下建设标准:(一)科学研究。围绕国家发展战略
3、,针对学科前沿和重大理论与实践问题,组织高水平的科研项目,产出创新性的成果,促进基础研究和应用研究协调发展,建立知识创新机制,使科学研究的整体水平居国内领先地位,并在国际相同研究领域享有较高学术声誉,成为名副其实的国家级重点研究基地。(二)人才培养。通过科学研究,培养高素质的一流学术带头人和中青年学术骨干,建立一支团结协作、结构合理的科研团队;通过课程开发和吸收研究生参加课题组,促进最新研究成果向教学层面转化,更新教学内容,提高教学水平,培养硕士、博士等高级专门人才;为社会各界提供以知识更新为主要内容的培训,使其成为全国相同研究领域的专门人才库和人才培养培训基地。(三)学术交流和资料信息建设。
4、通过参与制订全国性研究发展规划,举办全国或国际学术会议,接收国内外访问学者,建立图书本资料来源搜集与网络和投稿,如有侵权,牵扯利益关系,请告知上传人联系删除。第 3 页 共 55 页资料库、数据库和专业化的信息网络等措施,协调本研究领域的全国性学术活动,发挥对外学术交流窗口作用,成为本学科或研究领域的全国学术交流和资料信息基地。(四)咨询服务。通过主动承担应用部门的委托研究课题、吸收实际部门工作人员参加课题组开展合作研究、鼓励专兼职研究人员担任实际工作部门顾问等措施,面向各级政府及社会各界开展咨询服务,提高解决重大实践问题的综合研究能力和参与重大决策的能力,成为全国知名的思想库和咨询服务基地。
5、(五)深化科研体制改革。要把制度创新作为重点研究基地建设的关键,通过建立课题组研究人员聘任制和内部分配制度的改革,形成机构开放、人员流动、内外联合、竞争创新、”产学研”一体化的运行机制,不断探索创新,在高校科研体制改革方面发挥引领和示范作用。各重点研究基地应全面落实上述五项任务,充分发挥“思想库”、“信息库”和“人才库”的作用。各依托高校应以重点研究基地建设为龙头和契机,推动高校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体制改革和科研工作的全面发展。二、管理体制(一)重点研究基地由教育部和高校及主管部门共建、以高校自建为主。切实贯彻“竞争入选、定期评估、不合格淘汰、达标替补”的动态管理要求。重点基地建设每四年为一个周期
6、,在检查和评估达标的基础上进入下一个建设周期。对评为优秀的重点研究基地给予经本资料来源搜集与网络和投稿,如有侵权,牵扯利益关系,请告知上传人联系删除。第 4 页 共 55 页费和科研项目等方面的倾斜,对未能通过评估的重点研究基地酌情采取减少经费、限期整改直至取消基地资格的惩罚措施,在动态管理中保持重点研究基地的先进性。(二)教育部负责重点研究基地建设工作。制订重点研究基地建设计划、规章制度;组织重点研究基地的申报、专家评审和检查评估;对重点研究基地的建设进行指导并负责专项经费资助。(三)其他主管部门和高校在重点研究基地建设中的主要职责是:1.组织本单位科研体制改革和重点研究基地推荐申报工作,并
7、负责具体实施和管理。2.制订重点研究基地的具体建设计划和中长期学术研究计划,并负责检查、落实。3.为重点研究基地提供良好的科研条件和经费。4.组织和支持重点研究基地的重大学术活动。5.定期向教育部报告重点研究基地工作。(四)重点研究基地应是高校直属、独立设置、与院系平行的科研实体机构,应与校内有关院系保持密切合作关系,但不能与其“合二为一”或“一个机构,两块牌子”,具体要求是:1.配备有数量充足的专职科研编制、科研岗位和精干的行政和资料管理人员。2.拥有独立的办公室、实验室和资料室及相关设备。3.自主安排科研工作和各种学术活动。本资料来源搜集与网络和投稿,如有侵权,牵扯利益关系,请告知上传人联
8、系删除。第 5 页 共 55 页4.聘任专兼职人员(包括行政和资料人员)、制订内部分配制度。5.能够独立或相对独立地招收、培养硕士研究生和博士研究生。(五)重点研究基地主任(所长)由依托高校校长聘任。双方须签订责任、权利、利益明确且具有法律效力的定期聘任合同,明确规定受聘人的目标责任、管理权限、生活待遇、奖惩措施和业绩考核标准。受聘者一般不超过 65 岁。对任职期间因各种原因不能正常履行职责的主任(所长),应酌情予以调整。高校解聘或调整重点研究基地主任(所长)应报教育部协商。受聘者如主动辞职并被校长接受,应报教育部备案。(六)重点研究基地实行主任(所长)负责制,其主要职责是:1.负责全面实施教
9、育部确定的重点研究基地建设标准;实施学术委员会确定的科研发展规划;制定内部管理制度并负责落实。2.负责聘任副主任(副所长)及以下专兼职研究人员及行政和资料管理人员。3.负责日常管理工作,筹集和批准使用经费。4.负责向高校社科(科研)处长、主管校长和主管部门及教育部汇报工作。(七)各重点研究基地设学术委员会作为学术研究指导机构,其主要职责和工作程序如下:1.制订和修改学术委员会章程;审议重点研究基地的学术研究方向及中长期研究发展规划;参与重大项目和其他开放研究课题的评审并提出资助额建议;参与重大成果的评审鉴定工作;对重大课题经本资料来源搜集与网络和投稿,如有侵权,牵扯利益关系,请告知上传人联系删
10、除。第 6 页 共 55 页费的合理使用提出建议并监督;协调本学科领域全国性重大学术活动。2.学术委员会组成人员应为单数且不少于 5 人。学术委员会委员应是国内同学科领域的著名学者,年龄原则上不超过 70 岁且身体健康;应注意吸收中青年学者。学术委员会成员(包括正副主任)中本校学者不应超过三分之一。学术委员会组成人员名单报教育部备案,主任经全体学术委员会成员选举产生,由依托高校校长聘任。重点研究基地主任(所长)不能兼任学术委员会主任。3.学术委员每届任期四年,每届更换人数不得少于三分之一。学术委员会每年至少举行一次全体会议。学术委员会成员的产生办法以及换届、增补、主任人选、民主表决程序等事项,
11、应在章程中做出明确规定。学术委员会章程应报主管部门及教育部备案。三、人员管理重点研究基地实行以“开放、流动、竞争、合作”为原则的全员聘任制,无论专兼职人员均须打破终身制,由主任(所长)按“带(给)课题和经费进基地、完成课题后出基地”的要求聘任。基地主任要与受聘的专兼职人员及原工作单位(院系)三方签订责任、权利、利益明确且具有法律效力的定期聘任合同。聘任合同应明确规定专兼职研究人员在受聘期间:1.研究课题名称、课题来源;2.研究经费数额、经费来源;3.聘任时间和驻所研究时间、专职或兼职;本资料来源搜集与网络和投稿,如有侵权,牵扯利益关系,请告知上传人联系删除。第 7 页 共 55 页4.受聘期间
12、享受的待遇,含福利待遇;5.办公室、计算机设备使用及其他保障条件;6.研究成果考核标准;7.奖惩措施;等等。为保证重点研究基地骨干队伍的相对稳定和研究方向的长期发展,依托高校可根据基地主任的意见为重点研究基地设立少量有固定编制的科研岗位(如:研究室主任等)。科研岗位实行公开竞聘,竞聘上岗者要与重点研究基地签订聘用合同(同专职研究人员),要明确岗位的责任和义务,承担的科研任务和要求,落实课题和经费。岗位聘用周期为 4 年。在聘人员可连续竞聘。科研岗位数量不得超过专职人员的一半。专兼职研究人员进驻重点研究基地从事项目研究(以下简称:驻所研究)的工作时间:校内专职人员每年不得少于 6 个月,校外专职
13、人员每年不得少于 3 个月;校内兼职人员每年不得少于 1 个月;校外兼职研究人员包括境外访问学者应安排必要的驻所时间。为保证重点研究基地的稳定性和开放性,驻所研究的校内专职人员一般不应少于 7 人,校外专兼职人员(即客座研究人员)不应低于校内专职研究人员数的三分之一。应注意吸收学有所成的出国留学、进修人员回国参加研究工作。为保证专兼职研究人员驻所研究制度的落实,有关高校或院系应建立相应的学术休假制度。各重点研究基地主任(所长)应聘任 12 名专职科研秘书,协本资料来源搜集与网络和投稿,如有侵权,牵扯利益关系,请告知上传人联系删除。第 8 页 共 55 页助处理日常工作。四、项目管理重点研究基地
14、应把承担重大科研项目、产出具有创新性和高水平的科研成果当作基地建设的首要任务。重点研究基地要坚持良好学风,恪守学术规范,强化质量意识,注重成果转化,在认真做好教育部重大项目研究工作同时,还应积极承担国家有关部门的研究项目,以及国内外其他经费来源的项目。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重大项目实行“公开竞争、公开招标、择优支持”的原则。除按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管理办法、重点研究基地重大项目招标投标管理办法有关规定管理外,另作补充规定如下:(一)重点研究基地每年 3 月 1 日前,将学术委员会确定的重大项目招标课题报教育部统一组织招标。(二)重大项目研究周期一般为 3 年左右(可适当延长,但不
15、应超过 5 年),在此周期内,项目主要负责人的驻所研究时间规定如下:1.校内第一负责人至少 6 个月驻所研究,第一年至少 3 个月驻所研究;第二负责人至少 4 个月驻所研究,第一年至少 2 个月驻所研究。2.校外第一负责人至少 4 个月驻所研究,第一年至少 2 个月驻所研究;第二负责人至少 2 个月驻所研究,第一年至少 1 个月驻所研究。校外人员驻所时间可累积计算。本资料来源搜集与网络和投稿,如有侵权,牵扯利益关系,请告知上传人联系删除。第 9 页 共 55 页(三)重点研究基地主任(所长)根据学术委员会的决议,与课题组成员及原单位签订聘任合同。(四)学术委员会的决议,以及聘任合同书等文件要存
16、档留底,检查评估时备查。重点研究基地自筹经费的重大研究项目,也可择优参加教育部统一组织的招标,专家评审通过后,作为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重大项目立项。五、人才培养重点研究基地应积极吸收中青年教师参加重大项目研究,培养高素质的学术带头人和中青年学术骨干;积极吸收研究生参加课题组,促进硕士、博士等高级专门人才的培养;积极吸收博士后驻所参加研究工作。重点研究基地应把重大项目的研究与新课程的开发紧密结合起来,每个重点研究基地在四年评估时至少应开发三门以上的新课程,促进最新研究成果向教学层面转化,在更新教学内容和提高教学水平方面发挥积极作用。重点研究基地在有条件的情况下应尽可能为社会各界提供以知
17、识更新为主要内容的培训,这也是科研成果转化的重要任务。高校和相关院系应积极支持重点研究基地自主举办各类培训班,并支持其将培训收入留作发展基金使用。六、成果管理重点研究基地应充分发挥基础研究的优势,瞄准学科前沿,增本资料来源搜集与网络和投稿,如有侵权,牵扯利益关系,请告知上传人联系删除。第 10 页 共 55 页强创新意识,力争产出填补学科空白的和具有学术前瞻性的精品之作。鼓励在高水平的期刊杂志(ssci,a&hci,cssci 等)发表论文。重点研究基地应结合重大项目研究,为党和政府的重大决策提供有建设性的和有影响力的咨询报告。除人文学科中的少数重点研究基地外,重点研究基地每年应通过教育部向中
18、央有关部门或省级政府报送一份权威性研究咨询报告。报送要求如下:1.研究咨询报告应不少于 3000 字,用 a4 纸、标题宋体 2 号字、正文 3 号字打印,在左上角显著位置标明密级;附件用 a4 纸、宋体小 4 号字打印。2.研究咨询报告一律先报送教育部,由教育部以社科要报的形式转报有关部门。3.提供报送部门的建议名单,并按建议名单报送相应的研究咨询报告份数。其他研究咨询报告,可通过高校社科科研处向有关部门报送,并注意收集有关部门的反馈意见和实际采纳情况。重点研究基地要注意保护知识产权,由重点研究基地经费资助的所有项目研究成果(包括论文、专著和研究报告等),作者第一署名单位应为相应的重点研究基
19、地(如 xx 大学 xx 研究中心);第二署名单位是否可署作者所在单位(如本校专兼职人员所在院系、校外专兼职人员所在高校),由重点研究基地主任(所长)在与其签订的聘任合同中明确规定。其他经费来源的课题,署名问题应在合同中明确规定。教育部组织评估时,主要对署名为重点研究基地重大研究课题本资料来源搜集与网络和投稿,如有侵权,牵扯利益关系,请告知上传人联系删除。第 11 页 共 55 页成果和其他标志性成果的学术质量进行评估,对一般成果不作硬性要求。重点研究基地重大项目研究所取得的著作和研究报告类成果,须在封面显著位置注明“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基金资助”。用英文出版的研究成果注明:supp
20、ortedbythemoeprojectofkeyresearchinstituteofhumanitiesandsocialsciencesatuniversities。未按上述要求标注者,一律不予结项。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基金资助的重大项目的研究成果,其著作权由资助方和作者共同所有。重大项目研究成果的中期检查、终结报告及报送的成果份数,按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管理办法和重大项目成果鉴定办法的有关规定执行。成果鉴定的组织和鉴定专家的选聘由教育部负责,鉴定过程采取严格的回避措施。重大项目研究成果的出版按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重大项目成果出版要求的有关规定执行。教育部拟联合有关出版
21、社建立重点研究基地重大项目优秀成果出版规划,资助重大项目优秀成果统一出版。七、学术交流各重点研究基地每 l2 年必须主办一次高水平的全国性或国际性学术会议,借以组织科研队伍、研讨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并发挥全国专业研究学术交流中心的作用。全国性或国际性学术会议用于研本资料来源搜集与网络和投稿,如有侵权,牵扯利益关系,请告知上传人联系删除。第 12 页 共 55 页讨的时间不少于 2 天;会议代表不少于 20 人,会议代表应有广泛性;国际性学术会议至少应有两个及以上国家的学者参加,会议应在境内举行。重点研究基地使用预算内经费举办的学术会议,必须在正式开会前 2 个月向教育部备案,并在中国高校人文社会
22、科学信息网上发布。备案报告包括:会议计划(包括会议名称、时间、地点、主要议题、会议人数、经费分项预算等),会议论文的评选办法,会议成果的传播方式(如论文集出版、研究报告、会议纪要的报送等等),会议征文通知。除上述要求外,国际学术会要按有关外事规定报外事部门审批。教育部对各重点研究基地报送的会议计划和征文通知进行审核后,在高校人文社会科学信息网上设专栏统一发布。未发布征文通知的学术会议,一律停拨或追回学术会议经费。学术会议结束后,应将下述文件妥善存档。全部会议论文或会议论文集;会议纪要;会议正式通知;会议代表通讯录等。高校每年至少应为重点研究基地研究人员提供两人次以上的出国访问学者名额,并至少接
23、待两人次以上的国外访问学者。八、经费管理重点研究基地建设经费由教育部、(省部)主管部门和高校共同投入。教育部对重点研究基地建设的投入用于重大项目研究、图书资料网站建设和组织全国性(国际性)学术会议。各重点研究基地每年从主管部门获得的科研经费投入原则上不应少于 30 万元。教育部所本资料来源搜集与网络和投稿,如有侵权,牵扯利益关系,请告知上传人联系删除。第 13 页 共 55 页属高校的重点研究基地建设经费由教育部投入;其他高校的重点研究基地建设经费由其上级主管部门投入。重点研究基地依托高校经费投入不得少于上级主管部门数额。重点研究基地的日常办公经费由依托高校财务部门据实核定安排,并列入学校年度
24、经费预算。由主管部门和高校下拨的重点研究基地建设经费须专款专用。其中,上级主管部门投入经费的使用比例为:科研课题经费占总经费的 23;图书资料经费和学术会议经费各占总经费的 16。在主管部门经费和依托高校经费按上述规定数额如期拨付的前提下,教育部每年对依托省属高校和其他部委属高校的重点研究基地,另行资助一个重大科研项目。重点研究基地全部经费必须由高校财务管理部门统一管理、核算。重点研究基地建设经费应实行预算评估和审计,合理地设立用于科研人员的劳务费用,用于吸引和稳定优秀人才在基地工作。项目管理和经费使用参照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管理办法的有关规定。各重点研究基地应通过体制改革和制度创新,全
25、面落实五项任务,全面增强自我发展能力,主动承担各级政府部门、企事业单位的委托研究项目,积极争取国际合作研究项目和与港澳台地区的合作研究项目,积极开展咨询服务,广开研究课题和研究经费渠道。九、科研设施与图书资料、网络建设高校应为重点研究基地提供下列条件:本资料来源搜集与网络和投稿,如有侵权,牵扯利益关系,请告知上传人联系删除。第 14 页 共 55 页(一)能充分满足国内外专兼职研究人员驻所研究工作需要的办公用房、图书资料用房和生活用房。其中,重点研究基地科研办公和图书资料用房分别不得少于 200 平米。(二)能充分满足科研工作需要的计算机和先进软件、实验室仪器设备、传真机、复印机和国际互联网络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普通高等学校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管理办法 教育部 转发 普通高等学校 人文 社会科学 重点 研究 基地 管理办法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