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建设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金融支撑能力研究.docx
《3建设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金融支撑能力研究.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3建设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金融支撑能力研究.docx(14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建设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金融支撑能力研究 建设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金融支撑能 力研究 一、强大的金融支撑是统筹城乡发展的基础和前提金融作为现代经济的核心,在城乡统筹发展中有四大不可替代的功能,既要充分发挥,又需积极培育。 (一)资金融通功能。金融最基本的功能就是采用还本付息的方式聚集资金和分配资金,调节不同地区、不同行业之间的资金余缺。一方面,作为一个城乡二元结构异常突出的直辖市,重庆统筹城乡发展面临着每年数以千亿计的资金需求。正如有人所说,西部对资金的需求“胜于沙漠对水的渴求”。另一方面,国内银行机构又有30多万亿元的存款资源,几万亿元的资本市场流通资金,以及数以万亿计的找不到投
2、资出路的民间资本,同时,当前货币全球性流动性过剩。可借助金融这个市场化主导的产业,通过金融中介或金融市场配臵各类资金,将发达国家或地区旺盛的资金投资需求引流到重庆统筹城乡发展的过程中来。 (二)资源配置功能。优化资源配臵是金融的核心功能,城乡统筹发展离不开这一功能的有效发挥。一方面,金融可发挥大、中型银行作用,集中优势资源支持城市核心区支柱产业,培育增 1长极,增强“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的支持能力。另一方面,金融可发挥中小金融机构的特殊作用,积极支持县域和新农村建设,支持在县域和农村经济中占据主体地位的是民营经济和中小企业做大做强,加快就业岗位创造,推进农民向城镇集中的进程,提高城镇化
3、率,解决城乡二元结构问题。 (三)经济调节功能。金融是生产力的“粘合剂”和催化剂。商业性金融可发挥支持城乡统筹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作用,重点发展有优势的原材料加工业、农副产品加工业和其他特色产业,鼓励发展面向农村和农业产业化需求的第三产业。政策性金融业务与财政转移支付、税收改革的紧密结合,可重点支持农村扶贫开发、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农村生态环境建设以及农村土地规模经营等,缓解区域金融资源配臵异化的程度,促进边远落后地区产业发展。 (四)风险规避功能。解决“三农”问题是城乡统筹发展的重中之重,但目前解决“三农”农问题不仅效益低而且风险大。金融可以通过开展农业保险等商业性保险业务,保障农业生产和再
4、生产以及农村富裕劳动力的转移,促进农民增收;可以通过建立与城市接轨的农村社会保障制度,实现医疗保险和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在城市与农村的全覆盖;可以通过在县域和农村建立多层次的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体系,形成良好的中小企业风险转移机制,促进中小企业健康成长。 二、重庆金融业发展现状 (一)直辖十年重庆金融又好又快发展 2第一,金融体系不断完善。由直辖之初的银行“一业独大”,转变为银行、证券、保险和金融中介多业并举、门类齐全、产权多样的活跃局面,己有7家国际性大银行入驻重庆,金融机构数量增加到直辖前的3倍,成为西部金融机构集聚高地。 第二,金融资源总量不断增长。2007年6月末,全市银行业资产规模达到683
5、3亿元,与直辖前相比接近翻两番;全市各项本外币存款余额6166亿元,本外币贷款余额4914亿元。存贷款余额均居西部第四位。资产证券化率在西部处于领先地位。连续六年重庆保费收入年均增长20%以上。 第三,金融资源质量显著提升。不良贷款率从2000年的30%下降到目前的5.65%,重庆己成为西部乃至全国金融生态环境最好的地区之一。金融资产质量大幅改善,2007上半年银行业盈利61.2亿元。证券市场股票筹资累计达到134亿元。2006年末,保险业全行业提取责任准备金222亿元。 第四,地方金融机构实力快速增强。市商业银行、市农村信用社、西南证券、重庆国投等地方金融机构,资本充足率大幅上升,不良贷款率
6、大幅下降,步入了良性发展轨道。市商业银行资产规模在同类银行中排西部第 一、全国第六。三峡担保公司注册资本20亿元,是全国最大的担保公司。 (二)重庆金融实力还需要继续增强 第一,金融产业支撑能力较弱。主要表现在“三个偏低”。一是重庆金融产业总量和增长速度偏低。2006年,重庆金融业产值总额为107亿元,不到上海的七分之一。产值同比增长14.6%, 3略高于gdp同比增长率,但同期上海金融业产值同比增长18.4%,比重庆高3.8个百分点,且远高于同期上海gdp的增长率。二是金融产业化发育程度偏低。从2003年到2006年,金融业占gdp的比重由3.3%下降到3.0%,金融业占第三产业的比重也由7
7、.4%下降到6.8%,且呈持续下降趋势。2006年,上海金融业占gdp的比重达到7.8%,比重庆高一倍多,北京金融业占gdp的比重达到12.5%,是重庆的四倍,而且均呈持续上升趋势。从总体看,重庆金融业还没有发育成为重庆的支柱产业。三是地方法人金融机构比例偏低。目前全市有全国性商业银行13家,但地方商业银行只有两家,而且服务范围比较窄,金融机构在业务审批、信贷权限、产品创新、资金调配等方面自主权限受到很大制约,服务地方经济发展的能力有限。 第二,金融资源配臵不合理。主要表现为“四个失衡”:一是区域结构失衡。2006年,全市贷款余额90%以上集中在“一圈”,“两翼”地区占比不到10%。“一圈”存
8、贷比达到87%,渝东北地区仅有35.5%,有的区县甚至低于20%。即使“一圈”内,也差异悬殊。主城九区金融机构存贷比高达96.5%,其它14个区县存贷比仅有47.1%。二是融资结构失衡。2000年全市直接融资与间接融资之比约为1: 5.3,到2006年也下降为1。11,间接融资比例上升导致社会融资结构过度依赖银行信贷,证券、保险等融资功能发展严重滞后。三是信贷期限结构失衡。全市中长期贷款占比已由2000年的25%上升到2006年的48.7%,短期贷款占比从66.3%下降到39.6%,信贷资源向中长期集中现象严重, 4导致企业流动资金等贷款比较困难。四是贷款主体结构失衡。中小企业融资难问题相当突
9、出,全市约有90%左右的中小企业没有通过银行贷款融资,成为银行服务的“盲区”。 第三,农村金融服务滞后。一是农村金融抑制现象突出。近十年,我市工农中建等四大国有商业银行县域网点收缩了54%。股份制商业银行、证券服务机构、保险服务机构受到政策限制还无法在农村开设网点,农村缺乏多样化的金融供给主体和有效的竞争机制,造成农村地区金融服务严重缺位。二是金融服务与农村经济结构不吻合。如政策性金融机构缺少对农业生产性经营的直接支持,难以满足落后农村地区对政策性制度供给的需求。农村信用社等机构由于受资本金规模的限制,不能完全满足农村地区的金融需求。三是农村金融机构非农化趋势突出。由于城乡之间金融配臵存在比较
10、效益差异,即使在农村设立网点的金融机构通过分支机构之间的借贷,导致更多的资金从农村流向城市,农村更多是处于“失血”状态,“三农”贷款难问题突出。近几年全市每年农林牧渔等农业贷款占比不到全市的5%。 三、重庆统筹城乡发展对金融支撑能力的要求 (一)资金需求 按照XX市“十一五”规划,“十一五”期间投资年均增长15%,五年累计完成投资1.7万亿元。若2011年2020年投资增长仍按15%测算,2011年2015年,全市将累计完成投资3.33万亿元;20162020年,全市将累计完成投资6.69万亿元。也就是说未来13年我市将有11万亿元左右的投资需求。但从直辖 5以来我市平均投资增速22.6%以及
11、“十五”以来投资年均增长24.6%的实际表现看来,可能未来13年投资增速不但不会低于15%,且会有不少年份高于15%。因此,未来13年全市会有1315万亿元的巨额投资需求。 (二)资金主要分布(或者主要支持领域) 第一,城乡产业发展。产业发展是城乡统筹的物质基础。2007年2010年,全市工业投资总额将达到6000亿元左右,以解决农村进城居民住房为主体的房地产业也有5000亿元左右。这是金融服务相对成熟的领域。要围绕建成西部地区的重要增长极、长江上游地区的经济中心,以支持产业发展和促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为主导,切实改善产业发展的金融服务环境,完善担保、评估、审计等机构构成的金融中介服务体系,不断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建设 统筹 城乡 综合 配套 改革 试验区 金融 支撑 能力 研究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