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加快农业现代化的探寻.docx
《3加快农业现代化的探寻.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3加快农业现代化的探寻.docx(12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加快农业现代化的探寻 一、我国农业现代化面临的挑战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农业现代化水平显著提高。2011年,我国农田灌溉面积占农田总面积的比重首次超过50%,农业综合机械化率达到54.5%,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达到53.5%;粮食作物良种覆盖率达到95%,对粮食增产的贡献率达到35%以上。但与农业发达国家相比,与实现我国农业现代化的要求相比,还有相当大的差距。2011年,我国粮食生产喜获八年连续增产,无论是单产还是总产量均创下历史新高,为粮食供给和粮食市场平稳运行保了驾护了航。尽管粮食单产已经达到了发达国家的平均水平,但农业劳动生产率仍然比整体现代化低约10%,只是工业的1/10,约为高收入国家平
2、均值的2%,仅为美国和日本的约1%。目前,我国农业现代化属于农业初等发达国家水平,我国不同指标的世界排名差距很大,因为除了产量外,劳动生产率、人均营养供给、化肥使用情况、农民生活水平等也是衡量农业现代化的重要指标。其中,农业劳动生产率、农业劳动力比例、农民人均产肉产粮等指标仍处于欠发达水平。我国人均可耕地面积仅为世界平均值的40%,人均淡水资源仅为世界平均值的33%,在这样的条件下,我国粮食单产明显好于农业劳动生产率的表现,我国主要粮食单产世界排名已经进入前20位,而农业劳动生产率则排在80多位,与发达国家相比差距巨大。2我国工农业劳动生产率相差11倍,农业劳动生产率约为世界平均值的47%,综
3、合农业现代化指数为38,排世界第65位,为发达国家的1/3。 新中国建立后,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农业经济迅猛发展,取得的成绩举世瞩目,用不足世界10%的耕地解决了占世界22%的人口的温饱问题。但其背后却是,全国农民六十多年间以实际存在的工农产品价格剪刀差和土地剪刀差为载体,为实现我国工业化并确保城市发展,牺牲了巨大的经济利益,为我国工业化和城市发展提供了大量的原始积累。作为农业大国,如果没有农业的现代化,仅仅依靠超前的工业化和过度的城镇化,是无法从根本上改变我国农村落后面貌的,其结果是潘建伟1,张立中2(1.北京物资学院经济学院,XX省101149; 2.北京林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XX省100
4、083)摘要:当前,我国农业现代化面临着农户土地经营规模小、农村劳动力转移难、农业科技水平不高、基础设农业发展严重滞后,并制约国民经济协调发展。例如,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早已实现工业化的法国就因忽视农业现代化,曾经发生过严重的粮食短缺危机,使经济发展付出了沉重的代价。3农业是基础性产业,对我国这样的人口大国来讲,农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尤为突出。目前,我国农业现代化尚处于起步阶段,经济基础较为薄弱,农业基础建设滞后,而资源相对匮乏,因此要不断加强对农业的保护和支持力度。在加快工业化发展与推进城镇化的过程中,只有同步推进农业现代化,才能实现国民经济的协调持续发展。无论如何,实现中国特色的农业现代化
5、是前无古人的时代课题,其意义十分深远。 二、我国农业现代化面临的主要障碍 国外经验表明,在工业化、城镇化快速推进时期,由于农业投资的经营风险和自然风险大,比较效益低,农业的发展往往被削弱或弱化,因此需要特别关注农业现代化与工业化、城镇化的同步推进与协调发展。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工业化水平和城镇化率显著提高,但农业现代化明显滞后,面临着一系列严峻的挑战。 1.人口不断增长与农用土地资源不断减少之间的矛盾。人多地少、人地关系十分紧张是我国农业发展最基本、最突出的现状。2011年,我国大陆总人口13.47亿,其中乡村人口6.57亿,使得我国尽管地域辽阔,陆海兼备,多种农业资源总量位居世界前列,但人均农
6、业资源却极为稀缺。我国耕地面积自1957年以来呈净减少趋势,并在20世纪80年代以来的经济高速增长中得到进一步强化,近十年我国耕地面积减少了833.3万公顷,另外人均淡水资源仅为世界平均水平的1/4,耕地减少、水资源匮乏趋势难以逆转。41992年中国科学院的国情研究第二号报告预计,21世纪2030年代,中国人口将达到15亿,届时以水、土为中心的农业将接近或达到承载力的临界状况。人口的快速增长使得仅有的耕地资源日渐稀缺,导致农业劳动生产率增长缓慢,农业比较利益下降。 2.农业生产分散,规模小,农业生产要素集聚难。改革开放以来,农村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作为一种制度创新,在解决亿万农户生产经营自主权,
7、从而极大激发广大农民生产经营积极性与创造性的同时,也使农业生产变得小型化、分散化、个性化,而分散的农户小规模生产经营与社会化大市场之间的矛盾明显制约着农业现代化的进程。2011年,我国户均耕地面积不足0.5公项,小规模生产不仅使农业经济结构很难得到调整和优化,而且容易导致农业固定资产的重复购置与低效率使用,增加农产品的生产成本,导致农民从事农业的相对收入低,并进一步制约农业科学技术的推广。此外,现有的土地产权制度也制约了农民对土地的投入,制约了农业的集约化发展,导致土地经营效益不高。 3.农业科技创新动力不足,农技推广服务薄弱。尽管我国农业科技取得了辉煌的成就,但我们也清醒地认识到,与建设现代
8、农业的新要求相比,与国际先进水平相比,差距仍然较大,这主要突出表现为“四个不足”:一是自主创新能力不强,创新成果供给不足。例如,50%以上的生猪、蛋肉鸡、奶牛良种,90%以上的高端蔬菜花卉品种要依赖进口。5产前、产中、产后等系列技术集成、配套不够等。二是农技推广服务不足。专业化和社会化服务组织发展相对滞后,农业科技成果转化率只有40左右,远低于发达国家70%80%的水平,不能满足现代农业发展的要求。6三是农业人才总量不足。四是科技投入严重不足。据财政部统计,2011年中央财政安排用于农业科研、农业技术与服务体系等方面的资金合计187亿元,占农业gdp的比重仅为0.39%,低于1%的国际平均水平
9、,仅相当于发达国家的1/10,科研基础条件不能适应新时期创新任务的需要。 4.工业化和城市化水平不高,缺乏强有力的支撑。从世界经验看,农业现代化过程是一个用工业武装农业、农业人口逐渐向城市转移和积累的过程,农业现代化进程客观上受到国家工业化和城市化水平的制约。而我国尚且是一个发展中国家,国民经济整体水平相对落后,国家经济实力尚不雄厚,城市化水平也比较低。2011年,我国城市化率约为51.3%,城市化发展仍然严重滞后于工业化发展和经济发展水平,城市化率偏低已经成为制约经济发展、影响社会稳定与现代化目标实现的重要因素,并引起了一系列不良的后果。7一是阻碍第三产业正常发展,使农村产生了大量的富余劳动
10、力;二是影响工业的能量积聚,难以对农业形成强大的支持力;三是难以有效地形成经济中心,从而使农业发展缺乏推动力;四是以分散布局为特点的工业化,通常与农村缺少规划、居民点布局零乱联系在一起,土地零碎,田块狭小,规模化经营的空间条件差。 5.农村剩余劳动力数量庞大,且劳动者文化素质相对偏低。由于历史原因,我国长期以来实行的城乡封闭的二元经济结构模式导致了巨大的城乡差距,致使改革开放后农村剩余劳动力开始了向城镇和非农产业的转移。但是,城乡统筹就业的矛盾与困境依然很大, 1.7亿农业劳动力处于失业状态或隐性失业状态,农村隐性失业率高达34.7%。据统计,目前在农村剩余劳动力中,文盲占劳动力总数的9.9%
11、,小学文化程度的占38.4%,初中文化程度的占42.4%。因此,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既是重要的理论课题,更是重大的实践课题。 6.农业基础设施建设依然滞后。改革开放以来,农村得到了较大的发展。目前,我国农业基础设施依然十分薄弱,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有限,靠天吃饭的农业生产状况仍然占较大比重。由于国家对农村、农业财政投入欠缺,农村多数水利设施老化失修,一些地方在干旱面前难以应对,水利设施不堪重负。据统计,大型灌区工程设施的完好率不足50%,中小型灌区工程设施的完好率不足40%。绝大多数泵站的灌排水能力达不到设计标准,有些只有设计标准的40%左右,有些完全失去了灌排功能,全国大型泵站中急需改造的比例高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加快 农业现代化 探寻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