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2021年安徽省阜阳市某校初一(上)期末考试语文试卷.docx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05.gif)
《2020-2021年安徽省阜阳市某校初一(上)期末考试语文试卷.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0-2021年安徽省阜阳市某校初一(上)期末考试语文试卷.docx(6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2020-2021年安徽省阜阳市某校初一(上)期末考试语文试卷一、默写题1. 默写古诗文中的名句。 (1)_,小桥流水人家。(马致远天净沙秋思) (2)潮平两岸阔,_。(王湾次北固山下) (3)_,我言秋日胜春朝。(刘禹锡秋词其一) (4)_,铁马冰河入梦来。(陆游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其二) (5)观沧海中,写大海水波荡漾、山岛高耸的句子是:_,_。 (6)李商隐夜雨寄北中,借助想象团聚之景表现当下的孤独凄凉的句子是:_,_。 (7)论语论述学习和思考的辨证关系的句子是:_,_。二、综合读写 阅读下面文本,完成下列各题。不必说碧绿的菜畦,光滑的石井栏,高大的皂荚树,紫红的桑椹;也不必说鸣 chn
2、( )在树叶里长吟,肥胖的黄蜂_(A伏 B停)在菜花上,轻 ji( )的叫天子(云雀)忽然从草间直_(A窜 B飞)向云宵里去了。单是周围的短短的泥墙根一带,就有无限趣味。油蛉在这里低唱,蟋蟀们在这里弹琴。翻开断砖来,有时会遇见蜈蚣;还有斑蝥,倘若用手指按住它的脊梁,便会拍的一声,从后窍_(A砰 B喷)出一阵烟雾。 (1)给画线的字注音,根据拼音写出相应的汉字。菜畦() 鸣 chn() 轻 ji() 脊梁() (2)文中有错别字的一个词是“_”,这个词的正确写法是“_”。 (3)文中画线的句子主要使用了_修辞手法,请你再续写一句_。 (4)根据课文内容,从括号里选择恰当的词,依次填在处横线上。(
3、只填字母)_ _ _ 为了响应“世界读书日”“全民阅读”的号召,某校开展了“我爱读书”活动。七年级开展“我读论语”语文实践活动,请你参加。 (1)【中西合璧】古希腊哲学家赫拉克利特:人不能两次踏进同一条河流。请你从论语中找出与上面这句话哲理最接近的一则:_ (2)【一脉相承】论语中有不少语句逐渐演化并固定为成语,至今仍活跃在现代汉语中,请列举两个成语并向同学解释它的意思。 (3)【琢玉成器】以下文字是小明演讲稿的一个片段,请帮他修改。同学们,这次活动,让我从中汲取了人生的养分,a让我更加热爱和了解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也让我更加明白:“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b学习论语,不光靠读,更应践
4、行。画线句a句有语病,请帮他修改。修改:_画线句b句告诉同学们要践行论语的思想,请问,你在实践中是如何践行的?_三、名著阅读 阅读下面文本,完成下列各题。选段一沙僧见他变了脸,不肯相认,只得朝上行礼道:“上告师兄:前者实是师父性暴,错怪了师兄,把师兄咒了几遍,逐赶回家。一则弟等未曾劝解,二来又为师父饥渴去寻水化斋。不意师兄好意复来,又怪师父执法不留,遂把师父打倒,昏晕在地,将行李抢去。后救转师父,特来拜兄:若不恨师父,还念昔日解脱之恩,同小弟将行李回见师父,共上西天,了此正果;倘怨恨之深,不肯同去,千万把包袱赐弟;兄在深山,乐桑榆晚景,亦诚两全其美也。”他闻言,呵呵冷笑道:“贤弟,此论甚不合我
5、意。我打唐僧,抢行李,不因我不上西方,亦不因我爱居此地。我今熟读了牒文,我自己上西方拜佛求经,送上东土,我独成功,教那南赡部洲人立我为祖,万代传名也。”选段二那猕猴闻得如来说出他的本相,胆战心惊,急纵身跳起来就走。如来见他走时,即令大众下手。早有四菩萨、八金刚、五百阿罗、三千揭谛、比丘僧、比丘尼、优婆塞、观音、木叉,一齐围统。孙大圣也要上前,如来道:“悟空休动手,待我与你擒他。”那猕猴毛骨悚然,料着难脱,即忙摇身一变,变作个蜜蜂儿,往上便飞。如来将金钵盂撇起去,正盖着那蜂儿,落下来。大众不知,以为走了。如来笑云:“大众休言。妖精未走,见在我这钵盂之下。”大众一发上前,把钵盂揭起,果然见了本相,
6、是一个六耳猕猴。孙大圣忍不住抢起铁棒,劈头一下打死,至今绝此一种。如来不忍,道声:“善哉!善哉!”大圣道:“如来不该慈悯他,他打伤我师父,抢夺我包袱,依律问他个得财伤人,白昼抢夺,也该个斩罪哩!” (1)上面文字选自_(人名)的西游记,这部小说被鲁迅先生称为“_”。 (2)选文涉及到一个精彩故事,这个故事是_,选段二中运用最多的两种描写方法是_和_。 (3)读西游记最宜精读和跳读并用。比如通过仔细揣摩选文中猕猴的言行举止,这样的读书方法就叫_,从中你看出猕猴的性格特点有哪些(两点即可),并作简要分析。 (4)选段一对孙悟空与唐僧发生冲突第三次离开的情节有所交代,请你联系整部作品,概括出孙悟空前
7、两次离开的任意一个情节,并对孙悟空的表现进行简要分析。四、现代文阅读 阅读下面文本,完成下列各题。父亲是一盏灯崔 立儿子与父亲在漫无边际的森林中行走。原本,他们不该迷路。看时间差不多了,父亲说:“儿子,咱们回吧。”儿子玩得兴起,说:“爸,我想再玩一会儿。”儿子14岁,正是贪玩的年纪。直到天微微黑了,他们还是找不到来时的路。微弱的月光下,只能隐约看见自己的两只手,脚底下一片漆黑,远方也看不见一星半点的灯光。儿子害怕了。往日在电视里看到的一幕幕骇人的场景,都在眼前跳了出来。儿子想哭,说:“爸,我害怕。”父亲拍了拍儿子的肩说:“别怕,我们一会儿就走出去了。”父亲说着话,抬起头,激动地说:“快看,前面
8、有灯光”儿子顺着父亲说的方向看去,黑乎乎的,什么也看不到。父亲说:“你个子矮,当然看不真切了。”儿子其实也就比父亲差半个头的高度。但既然父亲说看见了灯光,儿子心头的恐惧瞬时就淡化了。父亲在前面走,儿子在后面跟,黑乎乎的森林里,只听见两个人走路的脚步声。走了好一会儿,儿子有点急了,说:“爸,怎么还没到啊?”父亲说:“快了,你再坚持坚持,你看,前面就有灯光了。”儿子顺着父亲指的方向着,黑乎乎的,什么也看不见。继续走,父亲在前走着,儿子在后面跟着。走在前面的父亲忽然踉跄了一下,差点儿摔倒。儿子说:“爸,你怎么了?”父亲说:“没事,被绊了一下,赶紧走吧。”儿子点点头,两个人继续赶路。儿子又累又饿,但走
9、在前面的父亲像是有使不完的劲儿。儿子看着父亲的身影,咬咬牙,硬着头皮继续往前走。终于,儿子也看到灯光了。一片树林里,有一间小木屋,屋里亮着灯。父亲拍打着门,门开了,暖暖的灯光亮亮的,原来是森林管理员,一个老人家。“你们是不是迷路了?快进来吧。”父亲进门时长舒了一口气,脸上满是汗珠。儿子看到,父亲走路一瘸一拐的,应该是那次被什么东西绊倒了,扭伤了脚踝。那是儿子14岁时发生的事了。眼下,又有一件天大的事。儿子轻信一个朋友的话,以自己的名义给他贷款好几十万元。朋友生意失败,整个人消失得无影无踪。儿子还不起钱。追债的上诉到法院,结果只有两个:儿子要么还钱,要么被判刑。儿子在家里,像热锅上的蚂蚁走来走去
10、。儿子反复说着:“怎么办?怎么办?怎么办?”父亲说:“儿子,别怕,总会有办法的。”“有办法!有办法!能有什么办法!”儿子忽然歇斯底里地朝父亲吼起来。儿子被传唤去了法院。开庭半个小时,原告方突然说欠款已付,提出撤诉。儿子愣了半天,想,是谁帮自己付的款呢?直到走出法院,儿子看到了在门口等着的父亲,明白了。儿子问:“爸,那么多钱你是如何筹集的?”父亲说:“不管了,咱们回家。”出租车将儿子带到了另一个地方,一个陌生而狭小的地方。儿子明白了,父亲把房子卖了。儿子的声音哽咽,说:“爸”父亲说:“别想了,一家人住这里也挺好的。”儿子突然想起了什么,说:“爸,14岁那年,我们迷路那次,你真的看到灯光了吗?”父
11、亲没有说话,只拍了拍儿子的肩,像很多年前,在那片森林里一样。 (1)小说主要写了儿子的两件事,请简要概括。 (2)请从描写的角度,分析文中画线句子的表达效果。微弱的月光下,只能隐约看见自己的两只手,脚底下一片漆黑,远方也看不见一星半点的灯光。父亲进门时长舒了一口气,脸上满是汗珠。 (3)文章结尾儿子问父亲“14岁那年,我们迷路那次,你真的看到灯光了吗?”父亲没有回答。你认为父亲看到灯光了吗?请说明理由。 (4)结合文章内容,简要分析父亲是一个怎样的人。 (5)说说小说标题的含义。五、文言文阅读 阅读下面文本,完成下列各题。【甲】一屠晚归,担中肉尽,止有剩骨。途中两狼,缀行甚远。屠惧,投以骨。一
12、狼得骨止,一狼仍从。复投之,后狼止而前狼又至。骨已尽矣,而两狼之并驱如故。屠大窘,恐前后受其敌。顾野有麦场,场主积薪其中,苫蔽成丘。屠乃奔倚其下,弛担持刀。狼不敢前,眈眈相向。少时,一狼径去,其一犬坐于前。久之,目似瞑,意暇甚。屠暴起,以刀劈狼首,又数刀毙之。方欲行,转视积薪后,一狼洞其中,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身已半入,止露尻尾。屠自后断其股,亦毙之。乃悟前狼假寐,盖以诱敌。狼亦黠矣,而顷刻两毙,禽兽之变诈几何哉?止增笑耳。(蒲松龄狼)【乙】两牧竖(牧童)入山至狼穴,穴中有小狼二,谋分捉之。各登一树,相去数十步。少顷,大狼至,入穴失子,意甚仓皇。竖于树上扭小狼蹄、耳,故令嗥;大狼闻声仰视,怒奔
13、树下,号且爬抓。其一竖又在彼树致小狼鸣急。狼闻声四顾,始望见之;乃舍此趋彼,跑(同“刨”,兽类用足扒土)号如前状。前树又鸣,又转奔之。口无停声,足无停趾,数十往复,奔渐迟,声渐弱;既而奄奄(气息微弱的样子)僵卧,久之不动。竖下视之,气已绝矣!(蒲松龄牧竖) (1)解释下列画线词在文中的意思。止有剩骨 止:_一狼径去 去:_两狼之并驱如故 故:_屠自后断其股 股:_故令嗥 故:_ (2)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狼亦黠矣,而顷刻两毙,禽兽之变诈几何哉?止增笑耳。竖于树上扭小狼蹄、耳,故令嗥。 (3)结合相关语句,请选择说一说【甲】【乙】两文中的狼各具有怎样的特性。(说出其中一种即可) (4)牧
14、竖中描写牧竖跟狼的较量,你是否赞同这种行为?为什么?六、写作 写作。请以“这天,我回家_了”为题,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作文。要求:请自主选择词语,把题目补充完整;可以大胆选择你最能驾驭的文体进行写作;文中不要出现真实的地名、校名、人名等;抄袭是不良行为,请不要照搬别人的文章。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2020-2021年安徽省阜阳市某校初一(上)期末考试语文试卷一、默写题1.【答案】(1)枯藤老树昏鸦(2)风正一帆悬(3)自古逢秋悲寂寥(4)夜阑卧听风吹雨(5)水何澹澹,山岛竦峙(6)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7)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考点】名篇名句默写天净沙秋思(马致远)次北固山下(王
15、湾)秋词(其一)(刘禹锡)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其二)(陆游)观沧海(曹操)夜雨寄北(李商隐)论语十二章(论语)【解析】此题暂无解析【解答】(1)注意“藤”的正确书写。(2)注意“悬”的正确书写。(3)注意“寥”的正确书写。(4)注意“阑”的正确书写。(5)由“写大海水波荡漾、山岛高耸”可推知答案。注意“澹”“竦峙”的正确书写。(6)由“借助想象团聚之景表现当下的孤独凄凉”可推知答案。注意“烛”的正确书写。(7)由“论述学习和思考的辨证关系”可推知答案。注意“罔”“殆”的正确书写。二、综合读写【答案】(1)q,蝉,捷,j(2)云宵,云霄(3)拟人,【示例】蜜蜂在这里唱歌,蝴蝶在这里舞蹈(4)A,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试题内容优质 解析答案齐全 知识点准确。
![提示](https://www.taowenge.com/images/bang_tan.gif)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