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2021年安徽省安庆市某校初一(上)期中考试语文试卷.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0-2021年安徽省安庆市某校初一(上)期中考试语文试卷.docx(6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2020-2021年安徽省安庆市某校初一(上)期中考试语文试卷一、默写题1. 默写。 (1)峨眉山月半轮秋,_。(李白峨眉山月歌) (2)_,受降城外月如霜。(李益夜上受降城闻笛) (3)遥怜故园菊,_。(岑参行军九日思长安故园) (4)我寄愁心与明月,_。(李白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5)_,若出其中。(曹操观沧海) (6)子曰:“三军可夺帅也,_。”(论语十二章) (7)王湾的次北固山下中蕴含新事物从旧事物中孕育并将取代旧事物的哲理性诗句是:”_,_。” (8)思乡是游子固有的情怀,请写出连续两句思念故乡的诗句:_,_。二、综合读写 阅读下面文本,完成下列各题。雨,好像是千万个魔指,
2、好像是千万条琴弦,弹出了千变万化的声音。春雨静 m,夏雨粗犷,秋雨沧凉,冬雨肃杀。因季节变化,情调各异。但是,雨色一样美丽,雨声一样动听。线条色彩和音乐的旋律,空灵剔透。轻细的雨花,像飘忽的雾,白茫茫,轻吻着人的脸,微微觉着痒,又轻轻濡湿着衣裳。 (1)给画线字注音,根据拼音写出相应的汉字。琴弦( ) 静 m( ) 濡湿( ) (2)文段中有错别字的一个词是“_”,这个词的正确写法是“_”。 (3)根据语境,对“粗犷”中的“犷”解释恰当的一项是()A.疏忽B.宽广C.粗野 (4)文段中画线句子运用了_和_修辞手法。 中国诗词大会是央视一档全民参与的诗词节目,以“赏中华诗词、寻文化基础、品生活之
3、美”为宗旨,通过对诗词知识的比拼及赏析,带动我们分享诗词之美,感受诗词之趣,从古人的智慧和情怀中汲取营养,涵养心灵。班级也将开展“中国诗词大会”主题活动,请你参与并完成以下任务。 (1)请从下面表格中各识别并写出一句完整的七言诗句。 (2)请根据下面两幅图片,猜出相应诗句。三、单选题 空白处依次填入四个句子,排序恰当的一项是( )春日踏青,青芜如毯,_;夏日听雨,雨声淅沥,_;秋日看花,花叶相辉,_;冬日观雪,雪意阑珊,_。好诗如四季,岁岁不相同。诗是千缕缤纷下那一丝虚幻的朦胧诗是玉田琼屋上那一份惊艳的洁白诗是绿茵遍野时那一抹久违的清新诗是红叶清风里那一派无尽的潇洒A.B.C.D.四、名著阅读
4、 名著阅读。 (1)朝花夕拾原名_,是_(作者)的回忆性散文集。 (2)阅读名著朝花夕拾语段,完成下列各题。甲:仁厚黑暗的地母呵,愿在你怀里永安她的魂灵!“她”是_。乙:在我所认为我师的之中,他是最使我感激,给我鼓励的一个。“他”是_。丙:这是一个高大身材,长头发,眼球白多黑少的人,看人总像在渺视。他蹲在席子上,我发言大抵就反对“他”是_。丁:“叫呀,你父亲要断气了。快叫呀!”她说。“她”是_。五、现代文阅读 阅读下面文本,完成下列各题。十毫升母爱邓 琴这半年,我一边上班一边照顾孩子,疲惫不堪,吃不好睡不好,身体慢慢变差。虽已立春,但春寒料峭,凛冽的风仍不时从门缝往里吹。瘦弱的我受了风寒,终于
5、熬不住,病倒了。丈夫建议:“要不把孩子的姥姥接过来吧?帮忙带带孩子!”我却犹豫了。我从小就怕母亲。记忆中,母亲脾气暴躁,一直以凶神恶煞的面目出现。我有丝毫让她不满意的地方,她便会严厉地指责我,给我幼小的心灵留下了浓浓的阴影。母亲几乎没有夸奖过我,也许是没有文化的缘故,她甚至不懂得在我难过之际给予一点安慰。高考结束,我的成绩不太理想,母亲却没有安慰我,只是忙着做自己的事。拿到录取通知书时,我递给母亲看,她没有接,低着头冷冷地说:“叫你不要报这么差的大学。”我默默收回了通知书,流着泪转身离去。这些年,我们母女的关系一直淡淡的,交流很少,彼此都习惯了对方的淡漠。丈夫瞒着我给母亲打了电话。没想到,她竟
6、然很快从千里之外坐车赶来了。打开门,看见母亲扶着墙壁站在我面前时,我竟有些不知所措。母亲晕车厉害,一上车便开始吐。等到下车,虚弱得像丢了半条命。我赶紧把母亲迎进门,母亲顾不上自己身体不适,一个劲盯着我看,说:“就你逞能,都累成这样了!”语气一如既往的不中听。我已经习惯了,无声地笑了笑。母亲来了,我的担子被她分去一部分,顿感轻松多了。我的病却很奇怪,药吃了一周,不见好。尽管穿着厚厚的棉服,还是咬着牙关瑟瑟发抖。晚上我早早地躲进被窝,母亲则在客厅打电话。连续几个晚上,她都在电话里和她的老姐妹拉家常。一天早上,母亲从外面回来,放下包便进了厨房。许久,从厨房猫着腰出来了,手里端着一碗冒着热气的汤水,递
7、给我,催促我快点喝完。看着她期待的眼神,我忍着怪味把那碗汤水一饮而尽。和小时候一样,看到我乖乖的表现,母亲脸上露出了满意的笑容。连续几天,母亲都会做一碗这样的汤水让我喝。我实在忍不住,问这是什么东西。母亲说是一位老姐妹提供的秘方,专治体虚怕冷的毛病。听了这话,我感觉有一股暖流涌上心头。原来那些天,她和老姐妹们煲电话粥,是在帮我找药方。病假结束了,我得赶早上班。早上七点,母亲已不在家,她每天早早去买菜,按她的说法,早晨的菜新鲜。我从小都在服从她,自然无法说服她多睡一会儿。我骑车赶往单位。风直往衣服里钻,我不由得缩紧了脖子。路上,有个声音夹杂着风声钻进了我的耳朵:“阿姨,今天又这么早来接露水啊!”
8、我好奇地循声望去,一片树丛中,蹲着一个人,竟是母亲!我远远地站着,听着那人和母亲的对话。“阿姨,你在这接了一周了吧?每次一个多小时吧?这露水真的能入药吗?”“我老姐妹说,不同叶子上的露水有不同功效,不管它有没有用,总要试试。药方所需露水不多,每次只要这么一小瓶。”母亲扬了扬手中的瓶子。那是一个口服液的瓶子,容量为十毫升。母亲腰椎间盘突出,不能久坐,为了十毫升露水,却在呼啸的冷风中不知疲倦地蹲着。母亲捶打着腰,蹒跚着往家的方向走去。我站在风中,看着母亲瘦小的背影,不禁潸然泪下。有些爱很微小,微小到只能用毫升衡量。即便十毫升的瓶子,里面装的也是满满的母爱是我从未靠近却真实存在的亲情。 (1)阅读全
9、文,请用简练的语言概括选文主要叙写了哪几件事。 (2)联系上下文,品析文中画线的句子。许久,从厨房猫着腰出来了,手里端着一碗冒着热气的汤水,递给我,催促我快点喝完。风直往衣服里钻,我不由得缩紧了脖子。 (3)文章第段有何作用? (4)“十毫升母爱”这个标题好不好?为什么?六、文言文阅读 阅读下面文本,完成下列各题。论语十二章(节选)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子曰:“温故而
10、知新,可以为师矣。”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子曰:“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 (1)解释下面画横线的词。不亦说乎_思而不学则殆_吾日三省吾身_好之者不如乐之者_ (2)翻译下面的句子。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3)下列画线词意思相同的一项是()A.可以为师矣/为人谋而不忠乎B.人不知而不愠/温故而知新C.仁在其中矣/其不善者而改之D.不亦乐乎/不亦君子乎 (4)经过了两千多年,孔子的话仍然闪烁着夺目的光彩。请从中选择一则,谈谈对你的启发。七、写作 作文。在我们的记忆深处,珍藏着许许多多来自亲人、朋友、
11、师长,甚至是陌生人的动人表情,这些表情,或兴奋,或痛苦,或惊讶,或愤怒触动着你的心灵,描绘着爱的感动,传递着正能量,鼓励我们直面人生,振作精神,昂然前行。请以最是难忘那表情为题写一篇作文。要求:要有真情实感,不得抄袭;文中不得出现真实地名、校名、人名;除诗歌外,文体不限;不少于600字。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2020-2021年安徽省安庆市某校初一(上)期中考试语文试卷一、默写题1.【答案】(1)影入平羌江水流(2)回乐烽前沙似雪(3)应傍战场开(4)随君直到夜郎西(5)日月之行(6)匹夫不可夺志也(7)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8)示例: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考点】名篇名句默写峨眉山月歌(李白)
12、夜上受降城闻笛(李益)行军九日思长安故园(岑参)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李白)观沧海(曹操)论语十二章(论语)次北固山下(王湾)【解析】此题暂无解析【解答】(1)注意“羌”的书写。(2)注意“烽”的书写。(3)注意“傍”的书写。(4)注意“君”的书写。(5)注意“行”的书写。(6)注意“匹”的书写。(7)根据“蕴含新事物从旧事物中孕育并将取代旧事物的哲理性诗句”可推知答案,注意“生”的书写。(8)表达思乡之情的诗句很多,写出连续的两句即可。如: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注意关键字的书写。二、综合读写【答案】(1)xin,谧,r(2)沧凉,苍凉C(4)比喻,拟人【考点】注
13、音根据拼音写字词常见易错字词义辨析修辞手法的辨识【解析】此题暂无解析【解答】(1)“琴弦”的“弦”应读作“xin”;“静 m”的“m”应写作“谧”;“濡湿”的“濡”应读作“r”。(2)“沧凉”应写作“苍凉”。(3)根据语境,“粗犷”是“粗率豪放”的意思,形容夏雨的大气磅礴豪放。“犷”解释为:粗野。故选C。(4)“轻细的雨花,像飘忽的雾,白茫茫,轻吻着人的脸,微微觉着痒,又轻轻濡湿着衣裳”把“雨花”比作“雾”,运用了比喻的手法;“轻吻着人的脸”一个“吻”字,运用了拟人的手法。故文段中画线句子运用了比喻和拟人的修辞手法。【答案】(1)示例:寒雨连江夜入吴杨花落尽子规啼(2)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
14、立上头。,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考点】文学常识其他(图表文转换)【解析】此题暂无解析【解答】(1)根据关键字和七言诗句的要求,七言诗句可写为:寒雨连江夜入吴;杨花落尽子规啼。(2)图片内容为,一只蜻蜓停留在荷花的花蕾上面,可联想诗句: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图片内容为,母亲在灯下缝补衣服,可联想诗句: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三、单选题【答案】D【考点】句子衔接【解析】此题暂无解析【解答】本题可根据四季的特点,理解所选句子的含意,根据文字信息的关联性判断答案。通读语段,“春日踏青,青芜如毯”与句中“绿茵遍野”相对应,是春季的特点;“夏日听雨,雨声淅沥”与句中的“千缕缤纷”“朦胧”相对应
15、,是夏季的特点;“秋日看花,花叶相辉”与句中“红叶清风”相对应,是秋季的特点;“冬日观雪,雪意阑珊”与句中“玉田琼屋”“洁白”相对应,是冬季的特点。故正确顺序为。故选D。四、名著阅读【答案】(1)旧事重提,鲁迅(2)长妈妈,藤野先生,范爱农,衍太太【考点】作家作品朝花夕拾课内名著阅读名著人物形象【解析】此题暂无解析【解答】(1)朝花夕拾创作于1926年,是鲁迅所写的唯一一部回忆性的散文集,原名旧事重提,后由鲁迅改为朝花夕拾。“朝花夕拾”中“朝”表示早年时候,“夕”表示晚年时期,这个词的意思是早上的花晚上来捡,这里指鲁迅先生在晩年回忆童年时期、少年时期、青年时期的人和事。作者说,这些文章都是“从
16、记忆中抄出来”的“回忆文”。(2)根据名著内容可知,选段甲出自阿长与山海经,该句是文章最后作者对长妈妈的祝愿,“她”指的是长妈妈。选段乙出自藤野先生,根据“我师”“使我感激,给我鼓励”可知,“他”指的是藤野先生。选段丙出自范爱农,根据肖像描写及“我发言大抵就反对”可知,“他”指的是范爱农。选段丁出自父亲的病,根据这句语言描写的内容可知,“她”指的是衍太太。五、现代文阅读【答案】(1)记忆中,“我”有丝毫让母亲不满意的地方,她便会严厉地指责“我”。母亲强忍着身体不适,不远千里赶来帮“我”照顾孩子。母亲清晨起床接露水为“我”熬汤药。(2)这句话主要运用了动作描写,如“猫”“端”“递”“催促”等一系
17、列动词突出母亲重视手里的汤水,把母亲对“我”的悉心呵护生动地刻画了出来,从侧面反映出母亲对“我”的关爱。这句话既点出了天气的寒冷,为母亲出场准备了典型环境,又以“我”的表现为母亲冒寒接露水作了铺垫,渲染了母爱的伟大。(3)本段回忆母亲对“我”的严格要求,与后文母亲大清早为“我”接露水治病形成对比,更突出了母爱的深沉。文章采用欲扬先抑的手法,增加了文章情节的波澜,展现了作者由畏母到敬母的心路历程。(4)好。标题中的“母爱”点明了文章的主题。新颖,“十毫升”将母爱这一抽象事物具体化。以小见大,用“十毫升”这极少的体积来表现深沉无边的母爱,以及给“我”留下的强烈印象。【考点】筛选信息,归纳要点(记叙
18、文)散文阅读赏析文章语言记叙文中间段的作用记叙文标题作用【解析】此题暂无解析【解答】(1)解答此题在理解文意的基础上,找出事件,用简洁的语句概括即可。从第段可知,文章回忆了过去“我”有丝毫让母亲不满意的地方,她便会严厉地指责“我”;从第段和第段可知,文章写母亲接到电话后,强忍着身体不适,不远千里赶来帮“我”照顾孩子;从第段可知,文章写了母亲为了给“我”熬汤药,却在呼啸的冷风中不知疲倦地蹲着接露水。(2)品析文章语言,一般遵循“方法+效果+情感”的原则,同时还要有全局意识,即联系全文来鉴赏要分析的句子。句是对母亲动作的描写,通过“猫”“端”“递”“催促”等一系列动作,生动形象地写出了母亲对汤水的
19、重视和对“我”的悉心呵护,同时表现了母亲对“我”浓浓的爱。句中“风直往衣服里钻”写出了天气的寒冷,是对当时环境的描写,在这种环境下“我”冻得“缩紧了脖子”,衬托出母亲不辞辛苦地为“我”接露水的不易,表现母爱的伟大。(3)文章第段是对过去母亲的印象,从内容上看,这段话交代了母亲在“我”成长中对“我”的态度,与后文母亲对“我”的态度形成鲜明的对比,很明显是为了突出母爱的深沉,这从写作手法上看,实为欲扬先抑的写法,为下文赞美母亲作铺垫。本段与后文写母亲不远千里赶来帮“我”照顾孩子和接露水给“我”入药形成对比,展现了“我”对母亲的情感变化过程,体现了母爱的深沉,也使母亲的形象更加丰满,同时增加了行文的
20、波澜,使文章曲折有致。(4)标题常见的作用:交代文章写作对象(人或物);概括主要内容、情节;交代文章写作情感;点明文章中心思想;作为文章的线索;设置悬念,激发读者阅读兴趣。解答本题应明确观点“好与不好”,其次再分析文章标题的作用。本文标题中“母爱”点明了文章的主旨,文章就是通过写母亲不远千里赶来帮“我”照顾孩子和接露水给“我”入药来表现深沉无边的母爱。其次,标题中的“十毫升”新颖形象,它将抽象的母爱具体化了,能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六、文言文阅读【答案】(1)同“悦”,愉快,疑惑,自我检查、反省,以为快乐(2)人家不了解我,我并不因此生气,不也是君子吗?温习学过的知识,可以得到新的理解和体会,可
21、以凭借(这一点)做老师了。D(4)示例:“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启发了我们,复习也是学习新知识的一个重要环节,没有对旧知识的复习,新学的知识就会缺少源头,导致我们没办法对所学新知识有更好地理解和掌握。【考点】课内文言文阅读论语十二章(论语)文言实词文言翻译文言虚词文言文阅读开放问题【解析】此题暂无解析【解答】(1)句意为:不是很愉快吗?说:同“悦”,愉快。句意为:只思考而不学习,就会心中充满疑惑。殆:疑惑。句意为:我每天多次进行自我检查。省:自我检查、反省。句意为:爱好学习的人比不上以学习为乐趣的人。乐:以为乐。(2)而,但是,表转折;愠,生气,恼怒;亦,也。温,温习;故,学过的知识;新,新的理解和体会;以,凭借;为,做。(3)A项,第一句中的“为”,做;第二句中的“为”,替。B项,第一句中的“而”,表转折;第二句中的“而”,表顺承。C项,第一句中的“其”,这、那;第二句中的“其”,他们的。D项,两句中的“亦”都是“也”的意思。故选D。(4)这是一道开放性的题目,答题时选择某一则,可围绕学习兴趣、学习态度、学习方法等方面阐述自己的启示,言之有理即可。七、写作【答案】略。【考点】全命题作文【解析】此题暂无解析【解答】略。第9页 共12页 第10页 共12页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