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2021年湖南省益阳市某校初一(上)期中考试语文试卷.docx





《2020-2021年湖南省益阳市某校初一(上)期中考试语文试卷.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0-2021年湖南省益阳市某校初一(上)期中考试语文试卷.docx(8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2020-2021年湖南省益阳市某校初一(上)期中考试语文试卷一、基础知识1. 下列画线字的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仿膳(shn) 淡雅(y) 脸颊(xi)B.祷告(do) 膝上(q) 匿笑(n)C.并蒂(d) 攲斜(q) 徘徊(hu)D.瘫痪(tn) 诀别(ju) 憔悴(qio)2. 下列画横线词语运用有误的一项是( ) A.秋季百花凋零,只有菊花精神抖擞地开着。B.今天,张萌和李璐都打扮得花枝招展的,她们要在联欢会上表演节目。C.小雨淅淅沥沥下个不停。D.遇到困难,不要着急,不要慌乱,要闲情逸致地去解决。3.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2016年湘江马拉松赛在市体育中心
2、举行,约2000余名选手冒雨参赛。B.杨绛创作的我们仨,以真挚的情感和优美隽永的文字深深打动了读者。C.“孝”是中华民族的道德之魂,“孝”不仅要表现在物质生活上,而是要表现在精神生活上。D.重修后的石鼓书院按照“修旧如旧”,恢复了中国古书院“讲学”“藏书”“祭祀”的功能。4. 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在中国人眼里,人生有四件大事衣、食、住、行。把衣放在首位,为什么?_。_,_,_,_。古人常言“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而它的起点“修身”当然不能缺少对身体的包装行为即必须首先从外表上塑造出具有儒家风范的形象因为在礼仪之邦,衣是脸面、包装,是身份的体现这是
3、士人儒生的人生信念与行为准则A.B.C.D.5.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荷叶母亲这首散文诗表达了作者对母亲的深情,这里真情的流露,感人至深。B.秋天的怀念这篇散文,写“我”对母亲的怀念,自始至终,作者没有用一句话来表达对母亲的感情,但文中与母亲有关的每一个细节,又都浸透着这份深深的感情。C.世说新语是宋朝文学家刘义庆组织编写的一部志人小说集,主要记载汉末至东晋士大夫的言谈、逸事。D.古人称谓有谦称和尊称的区别,像陈太丘与友期行中的“尊君”与“家君”,前者尊称对方的父亲,后者谦称自己的父亲。二、填空题 下列词语中有三个错别字,请找出来,并加以改正。翻来复去自作主张不可抗拒形影不离无精打
4、采晃然大悟戒骄戒燥相提并论错别字改正三、古诗文默写 按要求填空。 (1)山朗润起来了,_,太阳的脸红起来了。(朱自清春) (2)一位久居异乡的老人黄昏散步,勾起了无穷无尽的思乡之情,可以用天净沙秋思(马致远)中的句子“_,_”来表达他此刻的心情。 (3)王湾的次北固山下中表现出时序变迁、新旧事物交替的自然规律的句子是:_,_。 (4)_,百草丰茂。_,洪波涌起。(曹操观沧海)四、名著阅读 名著阅读。我忐忑着,拿了书来了。他使我同坐在堂中央的桌子前,教我一句一句地读下去。我担着心,一句一句地读下去。两句一行,大约读了二三十行罢,他说:“给我读熟。背不出,就不准去看会。”他说完,便站起来,走进房里
5、去了。我似乎从头上浇了一盆冷水。但是,有什么法子呢?自然是读着,读着,强记着,而且要背出来。粤自盘古,生于太荒,首出御世,肇开混茫。 (1)这段文字选自鲁迅的回忆性散文集朝花夕拾中的_,其中父亲要求“我”“背诵鉴略这一段,却还分明如昨日事”。 (2)在这本文集中,鲁迅记录了自己生命中出现的一些人物,如纯朴善良,但某些方面又颇为愚昧的_;令人尊敬的私塾先生_。五、综合性学习 活动主题:有朋自远方来。 (1)班里要求以“交友之道”为主题出一期黑板报,各组负责一个板块。你所在的B组负责搜集有关交友之道的儒家名言,请你依据活动主题和小组搜集内容,仿照下面示例,给你所在小组这一板块也拟写一个标题。【示例
6、】A组标题:交友之道学先贤,成语典故知多少。(注:A组负责搜集有关交友之道的成语典故。)你给B组拟写的标题是:_ (2)开学初,班里开展以“向朋友展示自我”为主题的活动,假如你是策划者,请补全下面的活动实施过程。第一步:主持人宣布活动开始,并要求各组推荐的一名同学按小组顺序依次自我介绍;第二步:_;第三步:_;第四步:主持人对本次活动进行总结,并宣布活动结束。 (3)班里将于本周四下午第三节课在学校电教室举办一次“网上交友利弊谈”辩论会。假如让你以班长的身份去邀请语文王老师参加并给以指导,你会怎样表达?六、古诗词鉴赏 阅读下面文本,完成下列各题。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李 白杨花落尽子规啼,闻
7、道龙标过五溪。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 (1)这是一首_(体裁)。“左迁”一词的意思是_。 (2)作者为何要写杨花与子规? (3)对“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理解不准确的一项是()A.作者将“愁心”形象地寄给“明月”,随朋友直到僻远之地。B.朋友被贬僻远之地,诗人用夜郎之名使人联想古夜郎国,以见其偏远。C.诗人同情友人的不幸遭遇,把“愁心与明月”一起寄给身处夜郎的友人。D.这是一种艺术想象,最能体现诗人内心同情的深切和真挚。七、文言文阅读 阅读下面文本,完成下列各题。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学而)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
8、: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学而)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为政)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为政)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为政)子曰:“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雍也)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雍也)子曰:“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述而)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述而)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子罕)子
9、曰:“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子罕)子夏曰:“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子张) (1)解释下列画线的词。不亦说乎 说:_人不知而不愠 愠:_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乐:_为人谋而不忠乎 忠:_ (2)翻译下列语句。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 (3)下列朗读节奏划分不正确的是()A.择其善者/而从之B.谢太傅/寒雪日内集C.左将军王凝/之妻也D.可/以为师矣 (4)孔子及弟子在学习方法上有许多观点,选择其中一点谈谈你的体会。学习方法:_。体会:_。八、现代文阅读 阅读下面文本,完成下列各题。我们在田野上散步:我,我的母亲,我的妻子和儿子。母亲本
10、不愿出来的;她老了,身体不好,走远一点儿就觉得累。我说,正因为如此,才应该多走走。母亲信服地点点头,便去拿外套。她现在很听我的话,就像我小时候很听她的话一样。天气很好。今年的春天来得太迟,太迟了,有一些老人挺不住,在清明将到的时候死去了。但是春天总算来了。我的母亲又熬过了一个严冬。这南方的初春的田野!大块儿小块儿的新绿随意地铺着,有的浓,有的淡;树枝上的嫩芽儿也密了;田里的冬水也咕咕地起着水泡儿这一切都使人想着一样东西生命。我和母亲走在前面,我的妻子和儿子走在后面。小家伙突然叫起来:“前面也是妈妈和儿子,后面也是妈妈和儿子!”我们都笑了。后来发生了分歧:母亲要走大路,大路平顺;我的儿子要走小路
11、,小路有意思不过,一切都取决于我。我的母亲老了,她早已习惯听从她强壮的儿子;我的儿子还小,他还习惯听从他高大的父亲;妻子呢,在外面,她总是听我的。一霎时,我感到了责任的重大,就像民族领袖在严重关头时那样。我想找一个两全的办法,找不出;我想拆散一家人,分成两路,各得其所,终不愿意。我决定委屈儿子了,因为我伴同他的时日还长,我伴同母亲的时日已短。我说:“走大路。”但是母亲摸摸孙儿的小脑瓜,变了主意:“还是走小路吧。”她的眼睛顺小路望过去:那里有金色的菜花,两行整齐的桑树,尽头一口水波粼粼的鱼塘。“我走不过去的地方,你就背着我。”母亲说。这样,我们就在阳光下,向着那菜花、桑树和鱼塘走去了。到了一处,
12、我蹲下来,背起了母亲,妻子也蹲下来,背起了我们的儿子。我的母亲虽然高大,然而很瘦,自然不算重;儿子虽然很胖,毕竟幼小,自然也很轻。但我和妻子都是慢慢地,稳稳地,走得很仔细,好像我背上的同她背上的加起来,就是整个世界。 (1)“她现在很听我的话,就像我小时候很听她的话一样”这句话的意思是()A.母亲老了,她依赖长大了的我,就像小时候我依赖她一样。B.母亲老了,没有自己的主见,就像小时候我没有自己的主见一样。C.生活的担子已经从母亲肩上转到了我的肩上,母亲依赖我,就像小时候我依赖她一样。D.母亲老了,只能听从我的安排,就像小时候我只能听从母亲的安排一样。 (2)阅读课文,说说文章为什么取题为散步。
13、 (3)品味下面的语句,结合全文,说说你对课文深层意蕴的理解。但我和妻子都是慢慢地,稳稳地,走得很仔细,好像我背上的同她背上的加起来,就是整个世界。 (4)本文以叙事为主,其中穿插了一些写景的语句,找出一句,品味景物描写的作用。 阅读下面文本,完成下列各题。家门前的枣树高应兰楼下水果店的老板娘,扯着响亮的大嗓门吆喝着:“甜枣,15元两斤;甜枣,15元两斤。”我在阳台上看着书,一声声的吆喝声在耳边回响着,让我想起了家门前的那棵枣树。那时,上学路上经过一个村庄,一户人家门口有一棵高大的枣树。秋天,枣树挂满了红彤彤的枣子,像一个个缩小版的灯笼,小巧玲珑,十分诱人,那么多的“小灯笼”挨挨挤挤,把树枝压
14、弯了腰。一阵风吹过,空气中好像都弥漫着枣儿的香甜味,馋得我们站在枣树下看着树上的枣儿直咽口水。终于大家都忍不住了,趁着枣树的主人下地干农活,胆大的男生见四下无人,开始了偷枣行动。一个半蹲着抱着树,另一个踩着他肩膀爬上树,慌慌张张偷起枣来。枣摘下来,洗都没洗,女孩往身上擦擦,放进嘴里一咬:“哇,真甜呀!真脆呀!”男孩子用一个词来形容:囫囵吞枣,只知道吃,哪里吃得出甜和脆来。那时我心里想着:何时我家也能有一棵这样的枣树呢?第二年的春天,放学经过村庄,见枣树的主人正给它修枝,我发现枣树的周围多了几棵小小的枣树。我心头一喜,犹豫了一会儿,怯怯地问:“爷爷,可以给我一棵小枣树吗?”爷爷笑了笑说:“可以。
15、”我开心地捧着枣树跑回了家。在太爷(爸爸的爷爷)的帮助下栽好了枣树。这样一来,每天放学回来多了一件事,给小枣树浇浇水,让它快快长大。冬去春来,满心期待它开花,可是只见绿叶葱葱,不见花儿开放。又过了一年,枣树有两米多高,树干也有大人的胳膊粗了。不经意间,绿叶之中有了淡淡的黄绿色的小花,星星点点,布满枝头,真美呀!盼星星盼月亮,终于开花了,我心中狂喜。绿色的枣儿像一个个害羞的小姑娘,躲在树叶里不敢露出真容。这时太爷忙了起来,找来红布剪成布条扎在树枝上,绿色的树枝扎上了红布条特别显眼。我不解地问:“太爷,为什么把红布扎在树上呀,不好看。”太爷摸着胡须自信地说道:“这样是防止喜鹊,还有别的鸟儿来偷吃枣
16、子的。”太爷没想到的是,千防万防,小鬼头们难防。我们那个年代,不像现在水果品种繁多,零食也是各种各样的。那时吃苹果都要等到赶集才能买到。所以,谁家门口有棵梨树、柿树、枣树,都是逃不过淘气大王们的手掌心的。我的这棵枣树也难以幸免,那碧绿的枣子诱着馋猫们蠢蠢欲动。树不高,站在树下拿着竹竿正好打到枣子,一打枣子纷纷从树上掉下来,太爷闻声出来大喊一声:“谁家的小子呀?”声音一出,他们一溜烟地弃竿而逃,留下一串得意的笑声。太爷看着落了满地的树叶和枣子,心疼地念道:“淘气鬼呀,枣儿还没有熟呢,糟蹋了!糟蹋了!”日子一天天过去,枣儿终于红了,红彤彤地挂在枝头,是那么的诱人,淘气王们反而不来了,或许先前枣儿的
17、青涩味让他们望而却步了吧。太爷忙着把枣儿全部打下来,分了些给左右四邻。我也拿了枣儿分给我的小伙伴们,看着他们吃得那么开心、那么甜,心里甭提有多高兴。(选自散文选刊下半月2019年第1期) (1)根据下表对文章进行梳理,在空格处补充情节或“我”的心理感受。情节“我”的心理“我”盼望小枣树快快长大“我”看到枣树开花了青枣被淘气鬼们打落满地“我”心里甭提有多高兴 (2)选文的段写的是上学路上一户人家门口的枣树,不是写自己家门前的枣树,能否删去?为什么? (3)请从修辞方法和表达效果两方面赏析文中画横线的句子。 (4)太爷爷是一个怎样的人?请结合文章内容作简要分析。九、写作 作文。在我们成长的过程中,
18、有过许多撩拨心弦的记忆:亲人的呵护、师长的教诲、同伴的启迪、书香的熏陶这些记忆如同温暖的春风、关爱的雨露、友善的阳光,滋养着我们的心灵,让我们日趋成熟。请根据对上述文字的理解,结合你的生活经历和体验,以成长路上的阳光为题,写一篇作文。要求:自选角度,自定立意;文体不限,诗歌除外;不少于600字;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和地名。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2020-2021年湖南省益阳市某校初一(上)期中考试语文试卷一、基础知识1.【答案】D【考点】易误读常见字【解析】此题暂无解析【解答】A项,“颊”应读作“ji”。B项,“膝”应读作“x”。C项,“徊”应读作“hui”。故选D。2.【答案】D【考点】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试题内容优质 解析答案齐全 知识点准确。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