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建筑抗震学习心得.docx
《3建筑抗震学习心得.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3建筑抗震学习心得.docx(7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建筑抗震学习心得 2010抗震规范已经到货,抽空学习了一下,与去年注册工程师继续教育课时学的送审稿略有改动,以下简要记述认为对自己设计工作影响较多的修改,钢结构、砌体结构等本人接触不多的内容就不赘述了。 一、第3章新增3.10节建筑抗震性能化设计的内容, 3.10.3明确给出了中震(即设防烈度)计算的max值(送审稿是放在表 5.1.4-1处的,正式版本不知为何又改到了这里): 6度0.12;7度(0.10g)0.23;7度(0.15g)0.34;8度(0.20g)0.45;8度(0.30g)0.68。对于平时设计来说,主要用于超限审查做的中震不屈服或中震弹性设计,一般的结构计算也没必要做。
2、二、4.1.6条,将场地类别中的i类细化为i0和i1两个亚类。修订原因是考虑到剪切波速为500-800m/s的场地还不是很坚硬,将此种场地定为i1类,硬质岩石场地定为i0类。相应地,表 5.1.4-2提供了这两种场地类别的特征周期值,其中i1类的特征周期值与2001规范中i类场地的周期值相同。 三、5.1.4条: 1.增加了6度罕遇地震的max值。 2.计算罕遇地震作用时,特征周期应增加0.05s。01规范只是在计算8度、9度的罕遇地震才有此要求,现要求扩大至各种地震烈度。此条对超限审查的罕遇地震弹塑性分析等有影响。 四、5.1.6条,修改了地震影响系数曲线。曲线的表达式表面上 没有变化,但其
3、中曲线下降段的衰减指数、直线下降段的下降斜率调整系数1及阻尼调整系数2的公式均有变化。 五、5.2.5条,增加了6度地震计算的结构任一楼层的水平地震剪力要求,01规范只对7-9度有要求。 六、6.1.1条,现浇钢筋混凝土房屋适用的最大高度有所调整。 1.注4明确表中的框架结构不包括异形柱框架结构,异形柱结构的适用高度应以异形柱规范为准。 2.8度地震的适用高度分为0.2g和0.3g两种要求。 3.框架结构适用高度有所降低。 4.板柱-剪力墙结构的适用高度增大较多。 七、6.1.2条抗震等级,增加了24m作为抗震等级划分的高度分界。但编委们对条文细节的把握上依然令人失望,如抗震墙结构,h24m为
4、四级抗震,h为25-80m为三级抗震,那24.5m应该按几级抗震,这不是又要让俺们和审查的老爷们扯皮吗。搞笑的是框架结构的划分h24m为三级抗震,h为24m为三级抗震就没有问题,难道结构抗震等级的划分还是一个委员确定一类结构。这种低级错误在02版高规也是俯拾即是,比如长厚比为5-8为短肢剪力墙,8以上为一般剪力墙,小于3为柱,长厚比为3-4之间的就不知为何物了。或许大师、专家们编制规范和我们做设计一样,也是加班加点熬出来的吧,写到后面都快睡着了,有点错误也就不足为奇矣。 八、6.1.3条第3款修改:地下一层以下抗震构造措施的抗震等 级可逐层降低一级,但不应低于四级。 6.1.3条第4款条文说明
5、,明确了乙类建筑按提高一度采取抗震构造措施的方法,是按照提高一度查表6.1.2确定抗震等级,按抗震等级采取内力调整和构造措施。01规范条文及说明不够明确,没有说清楚抗震措施是否包括内力调整系数。 九、6.1.4条,防震缝的最小宽度由70mm增大至100mm。 十、6.1.9条,框支部分落地墙的两端(不包括洞口两侧)应设臵端柱或与另一方向的抗震墙相连,也就是不允许一字形剪力墙落地了。一般的剪力墙也有此要求,但语气为“宜”,未必一定要按此执行。 十一、6.1.10条,抗震墙底部加强部位的高度,应从地下室顶板算起,不管地下室顶板是否作为上部结构的嵌固端。底部加强部位的高度由墙体总高度的1/8改为1/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建筑 抗震 学习心得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