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环保局农村环境保护工作意见.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3环保局农村环境保护工作意见.docx(17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环保局农村环境保护工作意见 为深入贯彻落实国务院、省和市政府关于加强农村环境保护工作的决策部署,进一步改善农村生态环境,促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和生态文明建设,保障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现就加强我市农村环境保护工作提出如下意见: 一、充分认识加强农村环境保护工作的重要性和紧迫性 农村是连接人与自然的主要纽带,农村环境保护在建设生态文明进程中占有极其重要的战略地位,各级党委、政府历来高度重视。多年来,市委、市政府坚持以科学发展观统领农村经济社会发展和新农村建设全局,深入推进农村环境保护工作,取得了显著成效。但是农村环境保护形势不容乐观,一些镇村仍然忽视环境建设和生态保护,环保资金投入不足,环境基础设施建
2、设滞后,农村点源污染与面源污染共存,农用化学品污染、畜禽养殖污染呈蔓延趋势,危险废物处置管理不规范,农村饮用水环境存在安全隐患,部分村庄环境脏乱差现象较为突出,一些环境污染问题成为危害群众身体健康、威胁农业生产和影响区域稳定的重要因素,制约了农村经济社会的持续协调发展。因此,加强农村环境保护,是落实科学发展观、统筹城乡发展、构建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是推进新农村建设和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的重要内容,是维护群众环境权益、保障群众健康的长远需要。各级各单位要站在全局和战略的高度,进一步提高对农村环境保护重要性和紧迫性的认识,把农村环境保护工作摆上更加突出的位置,切实加大工作力度,促进农村经
3、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二、明确农村环保工作的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和总体目标 (一)指导思想。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改善农村环境、保障群众健康、促进生态文明为目标,坚持以人为本和城乡统筹,把农村环境保护与调整产业结构、实施节能减排、提高群众居住生活质量和健康水平、保障农产品质量安全紧密结合起来,强化源头控制,保护原始生态,配套环境设施,治理重点污染,为打造城乡一体化和半岛蓝色经济先行区、构建和谐社会提供环境安全保障。 (二)基本原则。 1、统筹规划,重点突破。把农村环境保护与促进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相结合,有计划、有重点地实施一批环境工程项目,优先解决影响区域生态、群众反映强烈的环境问题。 2、
4、防治结合,源头控制。坚持预防为主,严格环境准入,从源头上控制新污染源特别是重污染源的产生。 3、因地制宜,分类指导。综合考虑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和资源环境条件差异,采取不同的农村环境保护对策和措施。 4、依靠科技,创新机制。加强农村环保适用技术研究、开发和推广运用,积极创新农村环境管理政策和机制。 5、政府主导,公众参与。把农村环境保护列入各级政府重要工作议事日程,认真落实镇(区)、街道、村(居)农村环境保护责任,建立完善公众参与机制,鼓励和引导社会力量支持、参与农村环境保护。 (三)总体目标。到年,全市农村饮水安全问题得到基本解决,农村工业、生活污染治理取得明显进展,农业面源污染防治初见成效,规
5、模化畜禽养殖污染得到有效控制,农村环境基础设施逐步配套,农村人居环境和生态环境得到较大改善,农村环境监管能力和公众环保意识得到增强。到年,农村饮用水安全问题得到彻底解决,农村工业、生活污染得到全面治理,农村环境基础设施更加完善,农业面源污染防治取得明显成效,农村人居环境和生态环境全面改善,农村环境监管体系更加健全,公众环保意识显著增强,全市广大农村步入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之路。 三、把握重点,着力解决农村环境的突出问题 (一)以饮用水源地保护为重点,突出抓好农村饮用水安全。我市城镇饮用水源地全部集中在农村,农村饮用供水工程的水源形式多样,必须大力加强饮用水源地环境保护,让市民群众喝上洁
6、净、安全、放心的饮用水。 一是加强城市集中式饮用水源地保护。后龙河水库、逍遥水库、湾头水库和八河水库四大城市集中式饮用水源地的环境保护规划及保护区划分,已纳入市饮用水源地环境保护规划之中,市水利、环保等部门要加紧制定市城市饮用水源地保护管理办法,并于年底前完成四大饮用水源地保护区界网、界碑和宣传警示牌的设置;纸坊水库要按照城市集中式饮用水源地的标准,加快编制保护规划,纳入常态化、规范化管理。积极开展饮用水源地环境综合整治,加强对饮用水源地的环境监测和监管,坚决依法取缔一级保护区内与供水无关的设施和排污口,确保饮用水源环境安全。 二是加强农村饮用水源的安全防范。全面开展农村饮用水源地的环境现状调
7、查和环境质量评价,规划和调整农村饮用水水源保护区,明确保护目标和管理责任,将目前分散的农村饮用水源以镇(街道)现有的自来水公司为基础,进行最大限度的整合,减少农村饮用水源数量,便于集中管理;加强农村饮用水源地的环境安全监管,实施禁污、禁排、防毒和限制水产养殖,制定农村饮用水源地的环境污染事故应急预案,并定期进行演练;建立水质定期监测制度,参照城市饮用水源地保护区环境管理模式,实施严格管理,防止水源受到污染和人为破坏,到年,农村地表水集中式饮用水源地水质达标率达到98%。 三是加强农村地下水资源保护工作。开展地下水污染调查、监测和防治,实施地下水功能区划,制定保护规划,严格控制地下水超采,防止海
8、水倒灌入侵,保障地质环境和生产生活用水安全。 四是抓好农村供水升级改造。结合农村自来水“村村通”工程,加快农村供水工程建设与更新改造,提高农村饮用水供水质量和普及率,重点解决苦咸水、污染水等影响饮用水安全问题。积极创造条件,发展集中连片式供水,促进城乡供水一体化。到年,全市农村自来水用户普及率达到99%以上。 (二)以污水和垃圾集中处理为重点,大力推进农村环境设施建设。按照统筹城乡一体化建设的要求,结合推进新农村和农村住房建设,积极引导人口向城镇集中、居住向社区集中、工业向园区集中,实现农村生活污染集中控制、集中处理。 一是加快建设镇村污水处理设施。各镇区、街道要根据当地经济状况、产业重点、区
9、位条件,通过自建、合建或城乡共享、镇镇共享、镇企共享、镇村共享等多种形式,因地制宜建设污水处理设施,提高农村污水处理能力和水平。到年,各镇、街道都要建成运行集中式污水处理设施,并完善污水管网、泵站等配套设施,镇、街道建成区生活污水集中处理率达到80%以上,工业园区污水集中处理率达到100%;居住人口在1000人以上的村庄、社区要根据各自实际,采取生化、氧化沟(塘)等多种方式规划建设和运行村级污水处理设施,其余村庄要结合改厕、改厨、改圈与沼气工程建设,采取分散式、低成本、易管理的方式处理生活污水,村镇生活污水集中处理率达到30%以上;加强对“农家乐”、“渔家乐”旅游点的环境监管,连片开发的项目要
10、建设生活、餐饮污水集中处理设施。 二是加强农村生活垃圾集中处理。重点加强农村专业环卫队伍建设和镇村生活垃圾收集设施建设,建立完善“村收集、镇转运、市处理”的城乡生活垃圾一体化处理模式。加强市区生活垃圾处理场、生活垃圾处理场规范化运行管理,年开工建设、年建成运行成山生活垃圾处理场。在年崖头XX县区镇(街)和管理区所辖街道建成投运生活垃圾中转站的基础上,从年开始各镇都要建设镇级生活垃圾中转站,并按照农村公路、环境卫生、河道池塘、绿化植被“四位一体”综合管护的要求,成立专业环卫队伍,配齐农村生活垃圾收集、运输设施设备,对所辖村(居)生活垃圾实行全面收集运输中转,实现城乡生活垃圾一体化处理网络全覆盖,
11、到年全市农村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达到85%以上。加强农村固体废弃物的收集管理,各镇(区)、街道要抓紧建立村级危险废物收集点,报废农药、农药瓶(袋)等要逐步实现统一收集,危险废物必须委托有资质的单位集中处置并实行危险废物联单管理,可利用的垃圾最大程度综合利用。积极引进并逐步实施生活垃圾发电等资源利用项目,实现生活垃圾减量化、资源化和无害化处置模式。加强电子废弃物管理,要针对社会消费水平不断提高、电子电气设备废弃量迅速增长并造成不可忽视的环境污染问题的实际,加强电子生产及使用过程中废弃物的环境管理,促进以环境无害化的方式回收、利用和处置电子废弃物。 三是持续开展农村环境综合整治。以新农村建设为抓手
12、,着力推进村庄“三清”(清理“三大堆”、清理乱搭乱建、清理漫流污水)、“三化”(绿化村庄、硬化街道路面、亮化主要街道)工作,彻底解决农村脏乱差问题,改善农村居住和生活条件。加快农村能源结构调整步伐,适宜地区要以沼气为重点,积极推广太阳能、风能等清洁能源,逐步改善农村能源结构。到年,建成4个省级生态村,建成市级以上绿化示范镇(街道)6个、绿化示范村100个,村镇平均绿化覆盖率达到35%以上;农村卫生厕所普及率达到100%;建成6个沼气规模化镇、80个沼气普及村,适宜地区30%以上的农户用上沼气,水源地保护区内建有沼气农户占适宜农户比例达到40%以上。 (三)以建设项目环境管理为重点,严格控制农村
13、地区工业污染。长期以来,由于农村环境保护机制不健全,在环境管理上重城轻农的现象较为突出。统筹城乡发展,必须统筹城市和农村环境一体化保护,把农村建设项目环境管理放在重要位置。 一是坚持以调促治。积极推进农村工业结构布局调整,鼓励发展无污染、低污染产业,承接产业转移要充分考虑区域环境容量和生态承受能力,并依据全市市域镇村体系规划、生态建设规划、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和推进城乡环境保护一体化发展实施方案要求,规划建设综合园区、专业园区和工业集中区,将各类生产和加工企业向园区集中,实现污染物集中控制、集中处理、达标排放,有效削减污染物排放总量。 二是坚持以管促治。强化对现有污染源的监管,严格执行环境保护法律
14、、法规和政策要求,建立完善农村工业污染源监督管理机制,严厉打击擅自停运治污设施、超标排污等环境违法行为,促进工业污染源稳定达标排放。对超标排污和无法做到稳定达标排放的企业,一律实行停产治理和强制性清洁生产审核,达标无望的予以关停。对镇、村、工业园区集中式污水处理设施及镇、街道垃圾中转站等环卫基础设施,环保、建设等部门要定期现场监察、监测,确保各类环境设施管理到位,运行正常。 三是坚持以审促治。加强农村建设项目环境审批管理,严格执行环境影响评价和“三同时”制度,严格环境准入,牢牢把住环境保护“第一审批权”和“一票否决权”,防止城市污染向农村转移,坚决制止在农村地区建设“高耗能、高耗水、高污染”项
15、目。严格执行产业政策和环保标准,淘汰污染严重和落后的生产项目、工艺、设备,严禁“十五小”和“新五小”等企业在农村地区出现。严肃查处和依法打击违反建设项目环境管理的违法违规行为,杜绝建设项目“未批先建、不批也建”现象;新建排污项目必须配套建设环保设施,项目建成后必须经环境保护验收合格,方可投入生产和使用。 (四)以特殊行业污染治理为重点,切实解决影响区域生态环境的热点问题。我市广大农村特别是沿海地区分布着为数众多的鱼粉、水产品、石材加工企业,这些企业大都工艺简单、布局分散,随意排放废气、废水和固体废弃物,直接影响了区域大气、水体和土壤环境,危害了群众身体健康,必须加大污染防治力度。 一是鱼粉加工
16、污染治理。认真组织实施好鱼粉生产废气治理试点工作,持续改进治理技术,提高治理效果,促进成熟技术的推广应用。年底前完成66家企业的废气治理,年底前全市175家鱼粉加工企业的238条鱼粉生产线必须全部完成治理任务。对在规定期限内未完成治理任务或治理不达标的,坚决予以关停,并通过全面整治,逐步整合分散的鱼粉厂,淘汰规模小、无治理能力的企业,进一步优化鱼粉加工产业链,彻底根治恶臭气味污染环境的问题。 二是水产食品加工污染治理。相关镇区、街道对新上和原有的水产食品加工企业,要实行区域集中经营,配套建设集中加工区的污水处理、给排水管网等基础设施,全面提高污染治理水平。到年底,未办理环评审批手续的食品加工企
17、业必须补办手续,配套建设污染处理设施,并确保污染物排放浓度和总量双达标。对已建成的选址不合理、污染严重又难以治理、不具备补办环评审批条件的食品加工企业,一律责令停止生产,实施“并、转、迁”。 三是石材加工污染治理。按照“区域集中、规范经营”的原则,对石材加工企业多、经营场地分散的人和、虎山等镇,从年开始要进行综合治理,建设石材集中加工区,搬迁集中现有企业,配套加工区废水回用系统,设置石粉、石材废料堆存场和集中填埋场,彻底解决污水横流、扬尘污染、噪声扰民、占道经营等突出问题,对拒不进区和达不到环保要求的石材加工企业坚决予以取缔。 (五)以农业面源污染防治为重点,切实保障农业生态和农产品质量安全。
18、农业面源污染点多、面广,特别是随着农药、化肥和农用薄膜的大量使用及畜禽养殖的迅猛发展,导致农业面源污染不断加重,直接对水体、土壤、空气和农产品造成污染,应采取有效措施予以综合治理。 一是加强农用化学品污染防治。大力推广测土配方施肥、病虫草害综合防治等技术,积极引导和鼓励农民科学施肥,使用生物农药或高效、低毒、低残留农药,禁止生产和施用国家明令禁止的农药品种,严格限制高毒、高残留农药施用。调整优化种植业结构与布局,大力发展生态农业、有机农业、节水农业,在生态敏感区优先种植需肥量低、环境效益突出的农作物,鼓励施用生物肥和有机肥。严禁露天焚烧秸杆,大力引导秸杆综合利用,积极推广秸杆生产沼气、气化、青
19、贮氨化、栽培食用菌、转化动物饲料等多种形式的综合利用,开发和利用秸杆生产有机肥、生产清洁能源等实用技术。深入开展土壤污染状况调查,全面摸清土壤污染现状,逐步建立土壤环境质量监管体系;加强对重点区域的土壤环境监测和评估,对影响土壤环境的重点污染源实施跟踪监管,逐步开展污染土壤修复与综合治理试点工作。全面推广使用可降解地膜,建立地膜回收机制,提高地膜回收率和综合利用率,减轻地膜对农田的污染和对农作物生长的影响,杜绝“白色污染”。严禁超标污水灌溉,确保农业生产和农产品质量安全。到年,测土配方施肥面积达到90%以上,农业有害生物综合防治面积达到89%以上,农作物秸杆综合利用率达到96%以上;瓜菜果等基
20、本达到无公害标准,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有机农业产品认证品牌分别达到100个、80个和30个,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有机农产品生产基地面积达到80万亩。 二是加强畜禽养殖污染防治。严格划定禁养区、限养区,严禁在饮用水源地保护区、风景名胜区、自然保护区、居住集中区等生态环境敏感区新建、扩建畜禽养殖场,原有的要限期关停。按照畜禽养殖污染防治管理办法的有关规定,对已建成的畜禽养殖场和养殖小区,要加大治污力度,削减排污总量,对造成点面污染较重、群众反映强烈的,要督导其立即关停。引导和帮助农民解决住宅与畜禽圈舍混杂及养殖场布局无序问题,推进畜禽养殖小区建设,加快发展集约生态养殖,改善农村生活环境。通
21、过发展沼气、生产有机肥和无公害化畜禽粪便还田等综合利用方式,重点治理规模化畜禽养殖污染。推广养殖场干清粪生产工艺,实行粪尿、雨污分离,减少固废和废水产生量。加强对规模化畜禽养殖场的环境监管,及时查处环境违法行为,促进畜禽养殖业持续健康发展。把畜禽养殖业发展与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有机食品生产基地建设结合起来,因地制宜推广“猪沼果(菜)大棚”等农牧结合、循环利用、“零排放”的生态养殖模式,实现废弃物的减量化、资源化和无害化。到年,规模化畜禽养殖场、养殖小区外排污染物达标率达到80%以上,养殖粪便综合利用率达到97%以上,建设3处规模化畜禽养殖场治污示范工程。 三是加强水产养殖污染防治。根据水体
22、承载能力,科学确定水产养殖方式,严格控制海域养殖密度和水库网箱养殖规模,防止水产养殖自身造成水体污染和破坏。加强对水产养殖污染的监管,禁止在饮用水源一级保护区内从事网箱养殖,禁止向库区及其支流水体投放化肥和动物源性饲料,切实保障水质安全。 (六)以自然生态保护建设为重点,全面提高农村环境整体质量。坚持生态保护与治理并重,以保护和恢复生态系统功能为重点,营造人与自然相和谐的农村生态环境。 一是加强资源开发活动的监管。遵循“生态为先、环境至上、源头把关、综合治理”的原则,严禁在自然保护区、风景旅游区、森林公园、库区和河道流域等生态敏感区内采石采砂,对现有采矿点一律关闭拆除,努力遏制新的人为生态破坏
23、。开展以小流域为单元的水土流失综合治理,着力加强坡耕地等水土流失严重地区的综合治理,严格控制土地退化,逐步建立水土保护预防监督体系和水土流失监测网络。到年,矿山环境恢复治理率达到80%,主要交通干线可视范围内已破坏山体基本修复,全市水土流失治理率达到58%,25度以上坡地全部实施退耕还林;到年,全市10条流域面积在20平方公里以上的河流要完成流域治理任务,河流水质达到相应水功能区划标准。年,全市102条河流水质全部达到相应水功能区划标准。 二是加强湿地保护和修复。对国家级城市湿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省级自然保护区等现有的天然湿地采取措施予以重点保护。在入库(湖)口等重点区域,规划修复和建设相应
24、范围的湿地,逐步退耕还湿、退田还库(湖)。 三是抓好造林绿化。加强村庄绿化、庭院绿化、通道绿化和农田防护林、林业重点工程建设,强化沿河、沿湖(库)、沿海生态防护林和山体植被的保护,严厉打击乱砍滥伐、毁林采矿等行为。到年,85%的农村道路实现绿化,新增及完善农田林网面积2万亩,荒山荒滩全部绿化,生态公益林总面积达到32.5万亩,森林覆盖率达到40%以上。 四是积极防治外来物种入侵。加强对外来有害入侵物种和转基因生物的环境安全管理,保护本地特有物种,严格控制外来物种的引进,切实保护农村地区生物多样性。 四、强化措施,扎实推进农村环境保护工作 (一)切实加强组织领导。农村环境保护涉及面广,任务艰巨,
25、责任重大。各镇区各街道和各部门各单位必须高度重视,明确要求,强化措施,齐抓共管。市政府成立由分管领导任组长,环保、发改、财政、国土资源、建设、水利、农业、海洋渔业、卫生、林业、经贸、科技、畜牧等部门和各镇区、街道负责人为成员的全市农村环境保护工作领导小组,建立“环保牵头、部门协同、镇街负责、联合推进”的工作机制,协调和调动各方力量,全力推进农村环保工作。各有关部门要按照“谁主管、谁负责”的原则,充分发挥职能作用,切实履行部门责任,经常深入镇村和企业,加强农村环保工作调研指导,研究制订生态保护和污染防治措施,加快环境基础设施规划建设,加强建设项目环境管理,加大农村生态环境保护力度,严肃查处环境违
26、法行为,切实解决广大群众反映强烈的环境污染问题。同时,要综合运用法律、经济、技术和必要的行政手段,建立健全农村环境保护的政策体系和长效机制,不断提高农村环境保护工作水平和成效。 各镇区、街道是农村环境保护的责任主体,要按照“属地管理、辖区负责”的要求,把农村环境保护工作摆上重要议事日程,加强组织领导,完善工作措施,切实做到环境优先、守土有责,保障农村生态环境安全。要认真实施农村环境保护规划,明确区域生态保护、污染治理、环境建设等重点任务和阶段性工作目标,制订实施方案,确保落到实处。要明确环境保护职责,镇、街道主要领导是镇级环保第一责任人,对本辖区环保工作负总责;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是村庄环
27、保第一责任人,对全村环保工作负总责。要健全机构队伍,各镇、街道都要明确一名班子领导具体分管环保工作,成立35人的镇级专职环保工作机构,并全额保障业务经费,确保有人管事、有人干事、有钱办事。要对辖区影响农村环境的突出问题进行全面排查,实行重点监管、挂牌督办、限期治理,确保到年基本解决。 要把农村环境保护工作列入岗位目标责任,进一步强化对各镇区、街道和相关部门农村环境保护工作的考核。要严格落实环境保护问责制,严肃查处责任单位和责任人的失职、渎职等违法违规违纪行为,确保环境保护法律法规和各项政策落到实处。 (二)加大农村环境保护投入。切实把农村环境保护作为公共财政支持和保障的重点,加大财政资金的转移
28、支付力度,实现公共财政逐步向农村倾斜,农村环境保护的财政预算逐年增加。加强投入资金的制度安排,研究制定镇村两级环保资金投入机制,实行“以奖促治、以奖代补”等激励政策,充分发挥财政资金导向作用,引导和鼓励社会力量参与农村环境保护,建立健全政府主导、市场运作、社会参与的多元化投入运行机制。市里将加大对农村环境综合整治和农村环保试点示范项目的支持力度,各镇区财政要在本级预算中安排专项资金用于农村环境保护,重点支持饮用水水源地保护、水质改善和卫生监测、生活污水和垃圾处理工程建设、畜禽水产养殖污染防治、土壤污染治理、绿色食品和有机食品基地建设的开展。 (三)增强科技支撑作用。充分整合和利用现有科技资源,
29、大力引进应用国内外先进成熟的环保技术,尽快建立和完善农村环保科技支撑体系。推动农村环境保护科技创新,大力研究、开发和推广农村生活污水和垃圾处理、农业面源污染防治、农业废弃物综合利用等方面的环保实用技术。加快农村环保适用技术科研成果转化,通过试点示范、教育培训等方式,促进农村环保适用技术的应用。 (四)加强环境监管体系建设。积极推进环境监测部门能力建设,加强对农村饮用水水源地、自然保护区等重点区域和基本农田的环境监测,建立和完善农村环境监测体系和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督管理体系。加大农村环境监督执法力度,重点加大对各类建设项目、工业园区、重点排污单位的执法检查力度,严肃查处环境违法行为,确保污染源稳定达标排放。 (五)加大宣传教育力度。充分利用电视、广播、报纸、网络等各种媒体,开展多层次、多形式的农村环境保护知识宣传教育,普及环保知识,培育生态理念,调动广大群众参与农村环境保护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推广健康文明的生产、生活和消费方式,推进农村生态文明建设。开展环境保护知识和技能培训活动,培养群众参与环境保护的能力。广泛听取群众对涉及自身环境权益的发展规划和建设项目的意见,尊重群众的环境知情权、参与权和监督权,切实维护群众的环境权益。 第17页 共17页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