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科版小学五年级科学上册2.3《地震的成因及作用》教案教学设计(2020出版新教材).docx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05.gif)
《教科版小学五年级科学上册2.3《地震的成因及作用》教案教学设计(2020出版新教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教科版小学五年级科学上册2.3《地震的成因及作用》教案教学设计(2020出版新教材).docx(7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教科版小学五年级科学上册2.3地震的成因及作用教案教学设计(2020出版新教材)2.3地震的成因及作用 教案教学设计教学目标:科学概念目标: 知道地震形成的原因, 以及预防地震的措施。科学探究目标: 1.能够收集有关地震的资料; 2.会模拟地震的形成; 3.通过擅长的方式表达结果、 进行交流并参与评议。科学态度目标: 1.认识到自然界的力量是强大的; 2.使学生在科学探究活动中受到科学自然观的教育和爱国主义教育科学、 技术、 社会与环境目标: 热爱大自然, 从小立志, 勇于探索。教学重点:理解地壳运动是地震发生的原因, 懂得避震小常识。教学难点:通过模拟实验, 探究地震形成的原因。课前准备:P
2、PT 课件、 木棍毛巾若干。 学生收集地震的资料, 有关避震的小常识。课时安排:1 课时教学过程:一、 谈话导入在之前两课的学习中, 我们明白了地球表面的地形是复杂多样的,地球的内部也是分层分圈的。那么, 请同学们思考, 地球表面的地形是不是一成不变的, 如果地球的表面会发生变化, 变化的原因又是什么?2008 年 5 月 12 日, 中国四川汶川县发生了震惊世界的大地震,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破坏力最大的地震, 也是唐山大地震后上网最惨重的一次。 后来, 国家把每年的 5 月 12 日设置成防灾减灾日,警示人们一定要注意防灾减灾, 提高自我保护意识。地震不仅造成了财产安全和生命安全的损失,
3、 还给环境带来了沧海桑田的变化。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下地震的成因及作用。二、 分组讨论, 交流资料。在课前老师布置了一个小任务, 收集一些地震的资料。 我们每个人收集到的资料是有限的, 但是大家的力量是无穷的, 下面分小组进行资料交流并讨论地震形成的原因。预设: 汶川地震资料、 唐山大地震资料、 日本 9 级大地震。三、 授新: 地震形成的原因1.大胆假设: 想要解开地震成因之谜, 我们需要观察地震发生时的现象, 根据现象做出假设, 探究喜马拉雅山的形成: 科学家们在喜马拉雅山的山峰上发现了各种海洋生物的化石。(PPT 课件播放地震场景、 喜马拉雅山发现海洋生生物的化石。)2. 小心求证: 如何
4、检验假设?出示实验材料并引导学生思考、 交流以下问题:(1) 用什么模拟什么?(2) 实验过程中要注意观察什么?3.模拟地震实验:(1) 把桌上的毛巾叠成几层, 平放在桌上, 两手按住毛巾的两头,向中间挤压, 观察毛巾会发生什么变化?(2) 用手握住木棍两端, 用力将它压弯、 直至压断。 注意当木棍被压断时, 你听到什么声音? 手有什么感觉?实验现象: 毛巾会发生弯曲, 成了褶皱状; 木棍被压断时, 听到“啪” 的声响, 同时手有强烈的震颤感。实验结论: 地壳的岩层在相互挤压时会发生褶皱, 褶皱突然断裂时大地剧烈震动, 释放出巨大的能量, 造成严重破坏, 这就是地震。4.小结地震的各种成因:通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地震的成因及作用 教科版 小学 年级 科学 上册 2.3 地震 成因 作用 教案 教学 设计 2020 出版 新教材
![提示](https://www.taowenge.com/images/bang_tan.gif)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