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经委重点工作计划.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3经委重点工作计划.docx(8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经委重点工作计划 一、2012年工作的指导思想 以党的十七大和十七届三中全会精神为指导,深入开展科学发展观实践活动,紧紧围绕“一都一城一基地”建设,积极实施工业强市战略,坚持稳中求进、好字优先、好中求快。以实现工业三年翻番为目标,促进工业经济上台阶;以推动“125”行动计划为重点,促进规模工业做大做强;以项目建设为关键,促进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以技术改造和技术创新为支撑,促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以企业改革为突破,促进资产盘活和资源整合;以节能降耗、资源节约与综合利用为手段,促进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以全民创业行动为抓手,促进中小企业和非公经济上总量;以开展企业帮扶为契机,促进服务手段的完善和管理效
2、率的提升。不断加强经济运行调节,促进全市工业经济实现平稳较快增长。 二、主要经济目标任务 全部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22%,达到118亿元。其中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27%,达到83亿元; 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个数新增60家,亿元以上企业个数新增10家; 规模工业经济效益综合指数提高10个百分点; 全市工业性投资完成75亿元,同比增长50%以上。其中技术改造投资42亿元,同比增长25%以上; 省级企业技术中心新增2家,达到10家; 单位规模工业增加值综合能耗下降4.5%; 新增个体工商户15000家,新增中小企业1200家,新培育创业基地10个,新发展产业集群专业镇3个,非公经济占gdp的比重由5
3、0%提高到55%。 三、2012年重点工作 为实现上述目标,2012年全市经委系统要积极贯彻落实国家、省、市促进经济又好又快发展的政策措施,加大工作力度,落实工作责任,增强服务意识。重点做好以下工作: 1、着力加强经济运行调节和重点企业邦办工作,确保工业经济又好又快发展 全市经委系统要继续加大经济运行调节力度,进一步提高经济运行分析的时效性和质量。加强县区级经济监测分析平台建设,健全经济运行监测工作体系。建立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监测调度机制,以重点企业、园区、产业集群为联系点,完善重点行业、重点企业、重点项目信息收集、整理、加工和分析制度。健全工业经济运行预警机制,增强经济预测分析的科学性、前瞻性
4、、准确性和及时性。及时掌握骨干企业和规模以上经济运行走势,增强工作的主动性和前瞻性。加强经济运行中苗头性和倾向性问题的调查研究,及时提出指导性意见和具有可操作性的应对措施。 要重点抓好60户“125行动计划”重点培育企业调度工作,及时了解企业生产经营情况,一企一策,分门别类,切实解决企业生产经营中面临的困难和问题,努力保持骨干企业的快速发展。要加强银企之间的合作。紧紧依托市银企对接会和银政联络员制度等平台,加强对企业资金需求情况的摸排,并及时向金融机构推荐,努力缓解企业资金紧张问题,各县区要明确专人负责。同时,加大对煤电运的综合协调力度,加强电力需求侧管理,做好电力供需平衡。积极开展电力行政执
5、法,保持电力平稳运行,下大力气查处一批破坏电力设施、盗窃电能的违法犯罪行为,保持电力正常运行。 抓好21户重点企业的帮邦办工作,指导督促帮办人员,协调解决企业生产经营中,特别是需要政府和部门解决的困难和问题,促进企业稳健运行,支持企业做大做强。 2、扎实推进“工业三年翻番计划”和“125行动计划”,推动工业经济上台阶 市政府在科学分析、充分论证基础上,提出“工业经济三年翻番计划”,经市政府常务会议研究,原则同意市经委起草的关于工业经济三年翻番计划的实施意见,并以2012年一号文件印发。全市经委系统要认真贯彻落实,进一步量化任务目标,强化工作措施,真抓实干,确保到2010年,主要工业指标翻一番,
6、全市工业增加值达到150亿元,年均增长24%,其中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达到110亿元,年均增长29%以上。 进一步充实调整“125行动计划”,按照动态管理的原则,重新对骨干企业成长情况进行摸排,确定60家2012年“125行动计划”重点培育企业名单。对今年“125行动计划”60家承担企业给予更大的支持,在争取资金、项目规划、协调服务上倾注更多的心力。并加大指导力度,加强政策支持,继续实行分包联系制度,着力解决企业发展中所面临的资金、技术、人才等难题,有效地集中优势资源,加快推进“125行动计划”,促使在企业规模上进一步做大、在企业核心竞争力上进一步增强。 3、着力加强工业项目建设,增强工业后劲
7、一是要抓住国家、省促进经济又好又快发展的一系列政策机遇,拉动工业投资和重点项目实施。积极争取中央和省财政资金作为支持工业项目建设,做好项目组织和谋划工作,充实完善项目库,确保一批投资规模大、技术进步含量高、建设形象好的项目得到中央和省市的支持。我们已经排定了2012年我市的工业投资导向计划,项目总数达387个,总投资198.8亿元,其中亿元以上项目27个,1000万元以上亿元以下项目302个。我们将通过加强调度和协调,力争工业投资完成75亿元,同比增长50%。二是要完善定期调度制度,强化工业投资和项目建设统计。对重点项目实行月调度和季通报。建立推进指导组,对5000万元以上重点项目实行分包责任
8、制;三是要做好主导产业规划,以规划引导项目建设和产业发展。重点做好现代中药产业的中长期发展规划,争取省经委支持,上升到省级规划。同时,围绕农副产品加工业、现代中药工业、汽车及零部件制造业、能源和煤化工业等四大主导产业的中长期发展规划,做好20122010年、20122012年的工业项目储备。并提前谋划“十二五”工业和技改投资项目;四是要通过招商引资,引导企业与市外及国际合作,新落地一批项目。加大对聚龙捷众项目、豫皖纺织与上海合作投资10万锭精梳纱项目、深圳波顿与七里香合作投资的香精香料项目的跟踪和服务,促使项目尽快落地投产达产,加快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扩大工业投资总量;五是加快技术改造和技术创
9、新步伐。继续滚动实施“115技改提升工程”,做强现代中药产业,做优农副产品精深加工产业,做大煤电煤化工产业,支持发展汽车产业。发展中药提取、配方颗粒、中药保健品和中成药,支持华佗国药、九方制药等制药企业研发新药和主导产品,通过改造升级,培育支柱企业。加大企业技术创新工作指导力度。争取全市新增省级企业技术中心2家,有5个(项)产品或技术通过省级新产品新技术鉴定,达成产学研合作项目5项,实施38项技术创新项目投资导向计划,实现技术创新项目投资6.8亿元。加强省级技术中心的管理,提高研发水平和技术创新能力。 4、着力全民创业开展,促进中小企业和非公经济发展 一是认真贯彻落实全省非公经济大会精神和省委
10、省政府“非公30条”的实施意见,落实亳州市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综合考核评价等办法(亳政200858号),加大考核激励力度。二是充分发挥市、县区两级全民创业辅导中心的作用,整合培训资源,创新培训模式,开展创业培训辅导,力求年内培育各类创业人员达到2000人。三是加强创业载体建设,重点培育10个创业基地,发展一批产业集群和专业镇,争取年内新发展3个省级产业集群专业镇。同时,在全市选择80家成长性较好、具有“专精特新”潜质的非公企业,纳入省市项目导向计划,重点扶持,重点调度,争取年底有6家企业进入省“专精特新”企业的行列。四是完善信用担保体系,加强对市担保投资公司的指导,加强与省担保集团的合作,开展再担
11、保业务,扩大担保额度。加快小额贷款公司建设,推动2家小额贷款公司试点工作的开展,争取三县一区都有自己的小额贷款公司,切实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问题。坚持定期督查调度制度,编发全民创业快报、全民创业简报,对全市全民创业工作进度进行及时通报。 5、着力深化企业改革,加快资产盘活和资源整合 一是深化古井集团改制,实现职工身份置换,加速所属企业资产的整合、剥离,优化股权结构,引进战略投资合作伙伴。二是积极指导双轮集团、康达制动器公司等大中型国有企业改制工作,抓紧置换职工身份,加快国有产权出让。三是稳步推进冷冻机厂政策性破产工作,集中精力和人力,合理调度,周密安排,广泛寻求合作伙伴。四是加大工作推进力度,想
12、方设法筹措改革成本,加强各职能部门的协调和配合,一企一策,各个击破,全面推进改革进程,盘活国有资产,加快资源整合,激发企业新活力,实现新发展。 6、着力推动节能和资源综合利用工作,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 一是抓好工业企业的节能减排工作。控制高耗能高污染企业,淘汰落后产能,发展低能耗高附加值的产业。2012年我市万元gdp能耗降低率4.5%以上;二是做好政府奖励项目和国债项目调度工作。加大17个国家扶持节能减排项目的监管力度。指导企业做好项目储备和项目申报;三是抓好节能监察中心软硬件建设,尽快完成相关资质认证,提供节能技术服务,做好承接固定资产投资项目节能评价等工作准备;四是做好资源综合利用企业和
13、产品认定工作。争取更多企业获得省经委资源综合利用企业和产品认定,启动市级资源综合利用企业和产品认定,力争2012年底资源节约与综合利用企业达到10家以上,利用减免税等优惠政策促进资源节约型企业发展,实现发展方式的转变。 7、着力加强经委系统建设,提高工作效能和执行力 经委系统肩负着发展工业的重任,也是各级党委政府发展经济的参谋与助手。市县区经委要团结一致,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加强系统建设,共同推进工作。市经委将在省经委的支持下,尽最大努力帮助县区经委解决办公经费不足、办公条件不完善的困难,提高整体工作的效率和水平。同时,要继续加强经委工作人员的学习和培训,督促学习国家有关的法律法规和政策,研究宏观经济和国内外市场的变化,钻研金融、资本、产业、企业管理等方面的业务知识,全面提高我市经委系统各级工作人员服务企业的本领和能力,更好地指导企业发展。要通过制度建设,开展机关效能建设和机关作风建设,建立岗位责任制和目标责任制,明确岗位职责,明确任务目标,落实责任科室和责任人,加强考核与监督,促使各级工作人员提高执行力,提高工作效率,确保按时有效地完成各项工作任务。 第8页 共8页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