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基层”的新闻叙事学意义.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走基层”的新闻叙事学意义.docx(3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走基层的新闻叙事学意义一、“走基层”活动验证和丰富了新闻叙事学的内涵记者在基层采访中,通过基层群众的一言一行能开阔视野、拓宽思路,在这个基础上写出来的新闻报道会更加贴 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也更加吸引人,从新闻叙事学的角度也格外有意义。新闻叙事学是在新闻学和叙事学的融合中形成的新兴边缘学科。新闻是对新近发生事实的报道,就是讲故事,而 叙事的本质就是信息的传递。走基层比坐在办公室和会议室能获得更大的新闻叙事的力量,当新闻工作者俯下身子,走 进基层,不仅能倾听民声、了解民意,更能让新闻事件的事实和信息充分表达,从而扩大新闻作品的内在力量。学习和 了解掌握新闻叙事学的内容,可以对已有的“走基层
2、”实践进行反思和研究,从叙事视角、叙事节奏、叙事语言等多方面 考察和了解其共性的意义和价值,从而更好地指导,走基层”的新闻活动。二、从新闻叙事学角度看“走基层”的意义和作用从第31届中国新闻奖的获奖名单看,其中不乏事关整个国家开展和领导人活动轨迹的大型报道、重点报道,也有 很多小切口、小角度的新闻作品获得重要的奖项。对于省市媒体的新闻工作者来说,固然缺少鸿篇巨制的资源和视角, 但在走基层的问题上,大家都是平等的,都是有机会的,只要我们找好新闻叙事人的位置,发现有价值的新闻叙事事实, 并采取生动灵活的新闻叙事话语,就能拥有好的新闻叙事接受效果,“走”出了很多有价值的新闻报道。在不断开展的新闻叙事
3、学框架中,新闻的叙事被视为新闻作品吸引受众最有效的途径之一。本文从第31届中国新 闻奖的几篇基层类获奖作品略作分析,以期与业内同行共同探讨,共同进步。(一)有大局的新闻叙事人新闻报道是对最近发生的事实的叙事,新闻作品的形成过程就是叙事的形成过程。在这一过程中,作为新闻叙事 文本话语主体的新闻叙事人,是新闻叙事研究的重要环节。同样的客观事实,最后在新闻报道里呈现的样子是由新闻叙事人决定的。这个新闻叙事人,既包括新闻文本里所 包含的人物,也包括新闻写作者,但归根到底是由写作者决定的,写作者决定了材料的取舍,立意的高低,还有对新闻 事件意义的展现和升发。任何新闻传播都是有立场、态度和倾向的,也就是新
4、闻叙事人都是有立场、态度和方向的。作为党的新闻工作者, 自然要熟悉和掌握党的方针政策,需要心中有全局,脚下有方向。也就是说要紧紧围绕党和国家的中心工作,发现自己 的新闻线索,用接地气的方式来表达和表达这个全局。脱贫攻坚是党领导人民创造的历史伟业,在这一宏大的时代叙事中,一颗水滴可以折射出太阳的光辉。获奖文字 通讯杨叔的脱贫日记就是作者着眼全局在“走基层”过程中的一次有价值的新闻发现。当记者深刻认识这个发现的意 义之后,采写历时半年,九易其稿,精益求精。在这篇新闻作品里,新闻主体中的人物是新闻叙事人,“杨叔”有14本日记,跨越几十年。一篇新闻作品不可能囊 括其中,于是作为记者的新闻叙事人,选择了
5、近5年日记中涉及他和帮扶干部共同努力、战胜贫困的内容,在新闻叙事 中,既有杨叔家的前后变化,又有帮扶干部的感受,更将日记内容穿插于其中,完成了一次完美的新闻表达和停播。(二)故事化的新闻叙事事实新闻叙事的内涵有三个组成局部:素材、故事和新闻叙事文本。素材层面是固定的,故事层面是按时间顺序发生 的事件如何加以编排,叙事文本那么是最终呈现在受众面前的新闻事实。新闻作品不同于文学作品,故事层面的编排不能有虚构和想象,只能面对客观发生的事实从不同的叙事角度来进 行。表达者对某一新闻事实观察和表达故事的特殊眼光和角度,把体验到的事实转化为语言叙事事实。获奖文字深度报道父亲留在了火神山,刊发于武汉火神山医
6、院休舱闭院之日,在武汉新冠肺炎疫情报道中, 是第一篇连接起新冠遗体捐献者家庭和遗体解剖团队的深度报道。记者在火神山医院红区采访,偶然发现几个带有编号 的器官标本,来自遗体捐献者。记者采访了火神山医院军方负责人、病理专家、医护人员,并找到一个全家人都感染的 遗体捐献者家庭,对传染病患者遗体捐献的故事作了一次完整记录。新冠肺炎疫情的爆发,让无数家庭陷入苦楚。这篇文章将新冠肺炎患者及家属、解放军、医护人员在灾难面前的 选择呈现在世人面前。虽然将近4000字,但故事打动了无数读者,可以是说是在武汉疫情中独具价值的一篇报道,让 人久久不忘。故事化的新闻叙事离不开叙事视角。叙事视角指新闻表达者观察和表达新
7、闻事实的角度,视角的选择会影响叙事 文本的内容。叙事理论学者热拉尔热奈特以“观看的点”为依据,将叙事视角分为三大类,即:零聚焦视角、外聚焦视角 和内聚焦视角。零聚焦视角是指表达者大于人物的叙事,外聚焦视角是指表达者小于人物的叙事,内聚焦是表达者等于 人物的叙事。追求真实的新闻作品通常采用外聚焦视角,“陈述的只是人物的外貌、动作、语言以及所在的环节,而没有 人物的思想和感情”,但另外两种聚焦方式在同一作品中也可能同时出现,共同构成完整的故事。在“走基层”过程中产生的作品,由于是“以小见大”,常常采取“零聚焦+外聚焦”的叙事视角,保存生动细节,更具故 事性。父亲留在了火神山文风平实、克制,既有零聚
8、焦的背景交代,也有内聚焦的心理活动,展示讲述者的内心世 界。而更多的是通过女儿对事实的讲述和各种细节的描述,通过外聚焦的方式来完成这个动人的故事。(三)接地气的新闻叙事话语新闻叙事不同于文学叙事,它是人类运用一定的语言系统表达、重构新近发生的新闻事实的活动。它的编码方式 满足的是人类对新闻信息取舍和信息效益最大化的需要,从而形成了一种独特的叙事话语类型新闻话语。叙事话语的特点和特征以及开展情况,直接影响到新闻叙事的影响力和说服力。在我国的新闻学开展中,党领导下的主流媒体已经形成了系统化的语言表达体系,有了自己的叙事结构和话语特 色。这种话语体系既表达了权威性,庄重性,同时也往往容易流于程序化、
9、模式化。在多媒体融合开展的今天,受众有 更多的选择,媒体需要紧跟时代潮流,不断更新自己的新闻叙事话语,贴合受众的需求。新闻是一种对事实的再现,新闻叙事话语就是将新闻叙事事实如实表达出来。因此,新闻话语应慎用生硬词汇、 生僻概念和专业语言,多使用受众熟悉的、可感知的语汇,利用形象建立受众和事实之间理解和感受的桥梁。宜用短句、 简单句,忌用长句和复合句。及时吸收群众的生动语言,学习各种新兴词汇,做一个与时俱进的叙事者和纪录者。新闻记者在“走基层”采访中,通过基层群众的一言一行,既能开阔视野、拓宽思路,又能学习会议室、文件堆里听 不到的群众语言,在这个基础上写出来的新闻报道会使新闻叙事话语更加具有场
10、景感。在报道中可以大量应用当事人的 对话,既真实呈现新闻事实,也更贴合百姓的心理习惯。获奖文字消息昔日围着锅台转 今天握上方向盘墨玉县一村庄95名妇女考驾照,是记者在新疆和田地区墨玉 县一村庄采访偶然获得的新闻线索,通过扎实采访,写出了以小见大的新闻稿件,通过从农村95名妇女考驾照这个小 切口,折射出新疆开展去极端化斗争以来,南疆农村思想禁锢被打破,基层妇女追求美好生活,成为脱贫攻坚重要力量 的重大主题。在缺乏800字的稿件里,引用村干部和村民对话的就有七、八处,除了简单的表达新闻背景、和生动的人 物外貌描写、动作描写和细节描写,新闻文本的主体都是用群众自己的语言来陈述,涉及的人物有六个以上。
11、由此可见 记者采访的扎实,原汁原味的百姓语言让本篇作品的新闻叙事话语更具真实性和感染力。如今,融媒体的传播需要,使新闻叙事话语呈现多元化开展。在新闻传播中,图片和视频的叙事功能日益被广泛 应用,很多传统纸媒记者都纷纷学会了用图说话,用视频剪辑软件表达文字所不能到达的叙事效果,图文并茂的叙事风 格赢得了更多受众的关注。(四)体察新闻叙事的接受感从动态看新闻报道的传播过程,会发现新闻报道过程存在着一个报道接受的终端环节,因此,报道接受者和接受 行为也在新闻叙事学的研究范畴之内。时代的大变革、大开展必然是受众接受心理的大变化。一是当代受众越来越倾向于自主选择,点击量和阅读数可 以清晰地显示受众的喜好
12、。二是受众越来越钟情于日常叙事,看起来很小的生活场景、普通得不能再普通的小人物,才 能获得受众的共鸣。三是受众需要自己的判断和观点,只是需要新闻媒体把更多的新闻事实原汁原味地交给受众。这也正是“走基层”的意义所在。有观众这样评价新闻联播中“新春走基层”版块:第一次看这个版块时只是感到 有些新奇,后来就每期必看,很是喜欢。这个版块的生活气息很浓厚,我们跟随着走基层记者的足迹,看到了很多发生 在基层中鲜为人知的人和事,了解了更多的人在春节期间的生活和习俗,更体验了不同岗位人们的苦辣酸甜。获奖短视频现场新闻游客:“彭麻麻呢? ”,在正常的官方报道中抓取了一个23秒的珍贵小镜头。事情发生在 习近平总书
13、记在云南腾冲和顺古镇考察调研时,“在古镇小巷,游客里一个女孩问:彭麻麻呢?习近平笑着回答说:没 来。快过年了都在家里忙着呢!阵阵笑声回荡在古镇上。”如此接地气、有人情味的报道,于事发当日在总台央视新闻客 户端首发,迅速“燃爆”互联网,刷屏朋友圈,莫名“霸占”各大网站头条。23秒的短视频发布当天点击量23亿,全网阅读 量累计37亿。这样的新闻资源可遇不可求。但媒体从业者可以从中悟出:媒体要想获得好的新闻叙事接受,必须全面尊重并尽 可能地满足受众的信息知情耀和选择权。我们要更多地深入基层,从微观入手,从百姓身边事入手,尽可能多地进行直 观形象化报道,让百姓从喜闻乐见的事实中得出自己的结论。要始终使用平民视角,以贴近原那么为指导,判断新闻价值, 选择新闻题材,有效提升主流媒体对普通群众的吸引力。同时也可以通过新媒体增加与受众的互动和反应,更好地反思 报道缺陷,收集话题和线索,构建新闻叙事接受的反应机制。参考文献:1许杨慧子.浅析“走基层”系列报道中的新闻叙事学J,新闻研究导刊,2017: 22.2黎一乐.浅论新闻叙事人J,新闻世界,2013: 2.网李和风.从新闻叙事学视角看国际传播类作品J,新闻世界,2021: 11.4杨宇.媒体融合环境下新闻叙事话语开展分析J.中国报业,2021: 5.5李敏.如何强化我国英语报道的可接受性J.新闻战线,2016: 4.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