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法院强制执行的困难与对策.docx
《浅析法院强制执行的困难与对策.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浅析法院强制执行的困难与对策.docx(19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浅析法院强制执行的困难与对策摘要:执行工作作为司法活动的最后一个环节,其完成程度有着重大的影响。近年来,法院的强制执行工作已经成为一个热点问题,本文从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还有解决问题的角度,阐述关于“执行难”问题的现状、原因以及提出建议对策。本文结合当前我国人民法院强制执行的背景,借鉴全国各地各级人民法院自2016年以来处理强制执行的案件的经验,对我国当前强制执行的现状进行分析,研究“执行难”带来的危害。最后基于我国当前在解决强制执行难的不足方面,本人通过对人民法院强制执行难的现状进行概括,以大量资料为借鉴参考,提出解决法院强制执行困难的对策与建议。关键词:强制执行,执行难,人民法院,对策A b
2、rief analysis of the difficulties and countermeasures of court enforcementAbstract: as the last link of judicial activities, the degree of execution has a significant impact. In recent years, the courts enforcement work has become a hot issue, this paper puts forward problems and solve problems, exp
3、ounds on the present situation, the cause of the problem difficult to execute, and proposed countermeasures.Combining with the current background of the peoples court for compulsory execution in our country, draw lessons from peoples courts at various levels throughout the country since 2016, the ex
4、perience to handle compulsory execution of the case, analyzes the current status of enforcement in our country, research the harmful effects of difficult to execute. Finally, based on the shortcomings of solving the difficulty of compulsory execution in our country, the author summarizes the current
5、 situation of the difficulty of compulsory execution in the peoples court, and puts forward countermeasures and Suggestions to solve the difficulty of compulsory execution in the court by referring to a large number of materials.Key words: compulsory execution, difficult execution, peoples court, co
6、untermeasures目录1 绪论61.1研究背景61.2研究意义61.3研究方法72法院强制执行的现状以及存在的问题82.1法院强制执行的概述82.1.1强制执行的概念82.1.2强制执行的主要措施82.2法院强制执行的现状92.2.1“基本解决执行难”任务目标92.2.2“基本解决执行难”工作的进展92.3法院强制执行存在的问题112.3.1社会信用体系未完全建立112.3.2社会法治意识淡薄112.3.3司法评估、拍卖工作还需要改进112.4“执行难”的危害122.4.1难以实现司法公正122.4.2扰乱市场秩序122.4.3影响和谐社会的建设123法院强制执行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13
7、3.1地方保护主义133.1.1地方政策与执行冲突133.1.2地方关系、人情世故盛行133.1.3地方的经济牵制133.2执行体制不够健全143.2.1重审轻执、审执脱节143.2.2执行机构设置存在缺陷143.2.3执法人员专业素质有待提高143.3强制执行立法较滞后153.3.1执行立法不完备153.3.2强制措施力度不够153.4社会信用体系不完备164完善法院强制执行的对策与建议174.1坚决抵制地方保护主义174.2开展普法教育,提高公民的法律意识174.3加快社会信用体系的建设184.4提高法院的执行能力184.4.1健全执行机构184.4.2提高执行人员的素质195结论206参
8、考文献211 绪论1.1研究背景随着依法治国战略的深入推进,社会上掀起了一阵全民学法懂法用法的热潮,近些年以来,在遇到自身合法权益遭受到非法侵害的时候,越来越多的自然人以及企业单位运用起法律这一武器,开始积极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执行工作作为司法的最后保障,其重要性日益突出。但是,近几年由于大量案件涌入法院,在依法进行审判裁定之后,很多案件却得不到有力的执行,由此法院工作出现了一个新的难题“执行难”。长期以来,“执行难”的问题不断困扰着法院和当事人,法院所做出的生效裁判文书似乎成为了摆设,当事人的合法权益无法通过法律予以维护,社会公众对于法律文书不再信任。2016年3月,最高人民法院在十二届全国
9、人大四次会议上提出“用两到三年时间基本解决执行难问题”。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也明确提出要切实解决执行难,依法保障胜诉当事人及时实现权益。最高人民法院坚决贯彻落实党中央决策部署,向“执行难”全面宣战。 人民法院报:加大执行工作宣传力度,为执行攻坚营造良好氛围,记者孙航1.2研究意义执行工作作为法院司法裁判的延伸,一切的诉讼最终都需要落实到执行工作中去,司法的公正就是需要通过执行工作来体现,所以执行工作在国家的法治建设过程中,变得越来越重要。因此,做好法院的执行工作,并且努力解决“执行难”问题,让一个案件从审判到执行都能够圆满完成,真正做到习近平总书记所提出的“努力让人民群众在每一个司法案件中感受到
10、公平正义”。努力实现生效的法律文书,可以使人民群众对法律法规充满信心,在遇到合法权益受到侵害的情况下,能够遵守法律、相信法律,真正地做到运用法律武器,在人民群众的拥护之下,法律的权威性也能够得以体现。所有的纠纷在经过依法审判之后,最终都需要通过执行实现,能够有效地解决“执行难”问题,是实现依法治国的强力保证。健全社会公平正义法治保障制度,充分体现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司法制度的优越性,必将让人民群众在每一个司法案件中感受公平正义,努力构建具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法制体系。1.3研究方法文献研究法。在文章的研究过程中,可以通过查询大量文献的方法充搜集国内外学者关于法院强制执行问题以及解决的对策的有关看
11、法,可以通过查询书籍、电子文献的途径,帮助梳理文章思路,得出本人的相关结论,也可以与其他作者进行对比,有利于查漏补缺。描述性研究法。本文通过上网了解到关于目前法院强制执行的现状的相关资料,了解到当前我国执行工作的现状以及存在的问题之后,再通过自己的理解、分析,对“执行难”这个社会热点问题提出本人的看法和理解。数量研究法。本文通过获取官方的相关数据,并对数据进行比较分析,不仅同过去进行对比,还通过数据预测未来,从而分析出本文相关的论点。2法院强制执行的现状以及存在的问题2.1法院强制执行的概述2.1.1强制执行的概念在我国,强制执行被区分为广义上的强制执行以及狭义上的强制执行。广义上的强制执行是
12、指,当案件依法作出生效的裁判文书之后,法院的执行机构依照法定程序,根据文书中所确定的内容,在国家强制力的保障下,对被执行人使用强制措施使其履行义务。广义的强制执行包括刑事强制执行、民事强制执行和行政强制执行。狭义的强制执行是指,以实现债券人的债权为主要目的,人民法院通过执行工作,强制被执行人履行生效法律文书的义务,保障申请执行人的债权得以实现。所以狭义的强制执行仅仅是指民事强制执行。 孙加瑞:中国强制执行制度概论,中国民主法制出版社强制执行的依据有:第一,由法院制作的已经发生法律效力的判决书、裁定书以及调解书;第二,由人民法院依照督促程序发布的支付令;第三,依法发生法律效力并且具有财产内容的刑
13、事判决书、裁定书;第四,仲裁机构依法作出的发生法律效力的裁决书;第五,公证机关制作的依法赋予强制执行效力的债权文书。2.1.2强制执行的主要措施为了有效地实现强制执行的目的,执行机关需要有实施强制执行的具体措施。1、 执行当事人存款。当案件从审判程序过渡到执行程序的时候,首先需要保障申请执行人的合法权益不会受到侵害。执行被执行人的存款是最有效的一个执行措施,法院可以通过冻结和划拨等方式,对被执行人的存款先予以执行。执行存款的时候,人民法院也需要与银行等金融机构进行交接,在我国民事诉讼法中规定,当人民法院依法需要采取查询、冻结、划拨措施的时候,当地银行、信用合作社必须协助办理,不得以扣收到期贷款
14、或贷款利息等任何理由拒绝和搪塞。2、 搜查财产。在执行工作进行过程中,被申请执行人不但有可能对生效法律文书中规定的义务视而不见,并且还会在执行工作之前,私自先将自己的财产进行转移,并且对人民法院隐瞒自己的真实财产状况。针对这些情况,人民法院可以依照法定程序对相关当事人进行搜查。一旦发现被执行人有转移自己财产的行为,人民法院可以依法发出搜查令,对被执行人的相关住处进行搜查。3、 迟延履行。有一大部分被执行人在收到法院生效裁判文书之后,发现自己需要支付金钱,便想方设法拖延支付,逃避履行义务。在这种情况下,人民法院可以依法强制被执行人履行生效法律文书的义务交付金钱的同时,在被执行人恶意拖延履行义务期
15、间的债务利息,要在原有债务利息上增加一倍,需要按照银行同期贷款最高利率计算,需要从生效法律文书规定的交付日届满的次日开始计算,直到被执行人履行义务之日停止计算。还有一种情况,就是由于被执行人的延后履行义务,已经给申请执行人造成了严重的损失,应当由被执行人支付申请执行人迟延履行金,这种情况下的迟延履行金则不需要按照银行同期贷款最高利率计算,而是由人民法院根据案件的具体情况另做决定。2.2法院强制执行的现状2.2.1“基本解决执行难”任务目标“执行难”作为司法工作中的一个硬骨头,需要每一个司法工作人员参与其中,坚持不懈地为之奋斗,努力实现以下三个方面:第一,彻底消除“乱执行”的现象,人民法院中存在
16、着一部分执行程序不严谨、消极执行的现象,加剧了“执行难”的问题;第二是重点打击被申请执行人逃避执行、暴力抗拒执行的行为,对拒不执行或者干预执行的行为予以处罚;第三是提高执行工作的效率,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执行工作,确实保障申请执行人的合法权益。围绕执行难问题的关键症结,最高人民法院充分考虑执行案件数量和执行队伍现状,本着自我加压、倒逼执行质效,同时坚持实事求是、防止定出不切实际目标的原则,将“四个基本”具体化为“四个90%,一个80%”的核心指标要求,作为阶段性目标,即 90%以上有财产可供执行案件在法定期限内执结,90%以上无财产可供执行案件终结本次执行程序符合规范要求,90%以上执行信访案件
17、得到化解或办结,全国90%以上法院达标,近三年执行案件整体执结率超过80%。 数据来源民主与法制时报2.2.2“基本解决执行难”工作的进展为了能够彻底解决“执行难”问题,各地区各级人民法院不断积极探索,勇于创新,取得了可喜的成绩。全国各级人民法院紧紧围绕着以习近平总书记为核心的党中央,认真学习党中央关于推进“基本解决执行难”的精神,从各个方面完善执行程序,查漏补缺,对尚有不足的部分进行重点突破,推进构建完善完备的执行机制体系,大力培养一大批优秀的执行工作人员,不断加大案件的执行力度。2016年至2018年9月,全国法院共受理执行案件1884万件,执结1693.8万件(含终本案件),执行到位金额
18、4.07万亿元,同比分别增加105%、120%和76%。数据显示,同去年同期相比,2019年上半年全国法院新收案件持续增长。 数据来源人民法院报 数据来源最高法发布2019年上半年审判执行工作数据(一) 推进构建完善的网络查控系统,对于被执行人的主要财产和相关投资信息基本实现全覆盖。最高人民法院与公安部、民政部、自然资源部、交通运输部、人民银行、中国银行保险监督管理委员会等16家单位和3900多家银行业金融机构联网,可以查询被执行人在全国范围内的不动产、存款、金融理财产品、车辆、证券、网络资金等16类25项信息 数据来源最高人民法院关于人民法院解决“执行难”工作情况的报告2018年10月24日
19、在第十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六次会议上,基本实现对被执行人的主要财产和相关信息的有效覆盖,极大提高了执行效率,实现了执行查控方式的根本变革。当案件结束审判阶段,正式进入执行阶段的时候,人民法院可以通过网络查控系统,先查询被执行人的主要财产以及相关的信息,并且采取冻结等措施,确保被执行人的主要财产没有被隐匿,保障了申请执行人的合法权益。(二)大力推行网络司法拍卖,有效地破解了财产变现的难题。网络司法拍卖以其便捷、高效、成交率高等优势,以极其迅猛的发展势头,逐渐取代传统的拍卖模式,受到了大众的推崇与喜爱。通过落实规定网络司法不流拍等一系列的措施,极大地提高了网络司法拍卖的成交率。在互联网
20、几乎实现全覆盖的现在,采取网络司法拍卖的形式,最大的特点就是可以打破地域的限制。让每一个地区的人都可以参与其中,大大扩大了公众参与拍卖的渠道。网络司法拍卖也将拍卖物的全部信息上传至平台,社会公众可以通过平台查询到所有想了解的相关信息,再决定要不要进行拍卖,真正实现了公开透明。从2017年3月起,网络拍卖系统上线之后,网络拍卖已成为司法拍卖的重要手段,也成为了解决“执行难”问题的有效措施。(三)进一步做到将执行工作公开,让人民群众能够对执行工作进行监督。在解决“执行难”问题上,实现执行公开,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在执行工作开展的过程中,一定要坚定不移地贯彻落实全面公开、依法公开的原则,尽可能多
21、地将执行的信息向公众公开,让公众对执行工作进行监督,杜绝执行权滥用的现象。人民日报、新华社、中央广播电视总台等100余家媒体、网络平台参与直播,累计超过3.2亿人次在线收看,运用典型案例以案说法,生动展示了法院执行工作的声势,体现了法律的权威,营造了奖励诚信打击失信的良好舆论氛围。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人民法院解决“执行难”工作情况的报告以直播的方式开展执行工作,可以更好地让人民群众参与到执行工作当中去,体现出执行工作的力度,让“老赖”无处遁形。2.3法院强制执行存在的问题2.3.1社会信用体系未完全建立现在,我国尚未建立起完善的社会信用体系,对于经济市场的监督管理没有建立起完善的制度,对于失信人
22、员的处罚力度不够大,失信人员不需要对自己的失信行为承担多大的责任,这样的现象助长了被执行人的种种失信观念和行为。法院的执行案件信息管理系统还不够与央行的征信系统实现有效的衔接,这就出现了尽管被执行人已经有失信行为,却没有在征信系统中得到体现的局面。目前全国各地法院已开通了失信被执行人名单信息公布与查询平台,成为配合法院强制执行的一把利剑。2.3.2社会法治意识淡薄“执行难”问题的形成,不能仅仅简单地归纳为法院的执行工作不到位,他的形成也是具有复杂的社会因素,重点体现在社会的法制意识较为淡薄,主要体现在:一是很多人民群众对于我国目前的法律法规了解不多,甚至对于一些偏远地区的群众而言,解决温饱问题
23、才是首要考虑的事情,怎么会有多余的精力去了解对于他们来说“高高在上”的法律呢?我国的客观事实即是大多数群众还不懂法;二是被几句常说的法律专业语句误导了,很多人存在着一种“法不责众”的想法,认为只要参与的人够多,就不会追究到自己的身上,大大地低估了法律的强制力以及威慑力;三是大多数人缺乏运用法律保护自己合法权益的意识,一个人在遇到事情的时候,采取什么手段去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其实就是体现出一个人的基本法律素养。在我国,绝大多数人在遇到法律事件的时候,并不会立即想到用法律手段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往往却是肆意妄为,想干什么就干什么,或者就是用所谓的“关系网”寻求解决。2.3.3司法评估、拍卖工作还需
24、要改进法院对其委托的中介机构监督很难对实体进行监督,只能在程序上予以监督;有的评估结果自相矛盾,有的评估并没有与和实物进行核对,只是照着材料做出评估,经常导致评估结果与实际不相符,与案件当事人自己做出的评估相差甚远,当事人会对评估结果极度不信任,认为自己遭受损失,所以对执行工作产生不理解甚至是抵触心态;在有的执行案件中,尽管当事人的财产已经被依法进入了执行程序,但是评估价格不合理,容易导致“流拍”,无法将被执行人的相关财产进行变卖,得不到相对应的补偿,极大地降低了案件的执行效率。2.4“执行难”的危害2.4.1难以实现司法公正寻求法律保护自己的合法权益,本应该是公民在自身合法权益受到非法侵害的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浅析 法院 强制执行 困难 对策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