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观后感鉴史问廉.docx
《3观后感鉴史问廉.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3观后感鉴史问廉.docx(15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观后感鉴史问廉 大型记录片鉴史问廉 按照中纪委文件要求,公司党委狠抓落实,积极组织全体党员干部,开展了为期三天观看大型记录片鉴史问廉活动,让职工从根源上对反腐倡廉进行认知,增强人民群众对反腐倡廉的民族自信心。提升人民群众对我国从古代反腐工作的历史自信和文化自信。 鉴史问廉通过一个个真实的故事,展示了在历史的转折点上清官能臣与贪官乱臣不同的人生轨迹,剖析他们在大是大非面前的选择,向观众讲述中华民族数千年来价值追求。通过观看,使广大职工认识到,就一个国家而言,清正廉洁之日,则国家昌盛;贪污腐败猖獗之时,则国事衰微。对于一个企业而言,廉洁同样重要。我们不仅要进行深刻地自我反省,而且要意识到自身在理想
2、信念方面存在的一些问题和不足,并在以后的工作和学习中,尽快克服和纠正,严格要求自己做到“两个始终坚持”。一是始终坚持廉洁的理想信念。在工作中,将反面案例与正面教育相结合,注重提高自身的思想觉悟和道德水准。同时,自己要严格要求自己,从思想深处根绝贪图享受、拜金主义、目无法纪等错误思想,不断反省自己,防微杜渐,确保与任何违法违纪问题不沾边。二是始终坚持公司“为用户着想”的服务理念,用职业道德和法律约束自己,以实际行动影响周围的人,做一个清清白白的一线工作者。“开封有个包青天,铁面无私辨忠奸,江湖好汉来投奔,王朝和马汉在身边。”相信绝大多数人对这句歌词异常熟悉。包拯,包青天,铁面无私,为民解忧,不畏
3、权势,大义灭亲,让千年后的我们仍然感怀这位古人,仍然对他持有崇高的敬意。很多人都说中国古代的百姓有一种清官情结,希望他们那个朝代有能为民请命的廉官能吏来守护他们,其实现代人依然有清官情结,哪怕只是一个小小的村长,一个街道办的主任,一个片区的民警,只要是能帮助老百姓解决生活中的小麻烦,他们都会在不知不觉中,成为人民心中的守护神。所以,清官还是很容易做到的,只要在为政的岗位上,认认真真,兢兢业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不贪不占,那就是清官,就是好官。 廉洁的对岸就是腐败,当廉洁的意识不能占据主流的时候,人们往往会不自觉的滑向腐败的彼岸。每一个腐败的故事都是从廉洁意识的淡漠开始的。可以说,礼物是表达感
4、情的一种方式,但是,并非礼物越重,感情越深。相反,从现实的角度来讲,礼物越重,越容易起到相反的作用,容易将你的恩人变成罪人,容易将原本的好意变成坏心。每一次的腐败都是幕后的那双“温暖”的黑手模糊了廉洁的意识,从而打开廉洁的堤口,一发而不可收拾。现实社会这种事情屡见不鲜,见多不怪,大家从心里似乎都已经看清,但都还是睁一只眼闭一只眼的暗中支持,才导致了腐败这颗“毒瘤”,不良之风的成长。 所以,成为一个清官,成为一个好官很容易,帮人民群众办好事这就够了。但是要想将它永久的保持下去,要想成为一个名垂千古的清官廉吏,这就难了。因为光办好事不行,还得把办好事当成一种习惯,还得能解决百姓的困难,还得能公正的
5、处理纠纷,还得让自己和家人不贪不占,直到生命的终点。这样的清官是人人追捧的,因为的确很难得。 通过这次活动,使我看清了党的十八大以来,在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的领导下,我们的反腐败斗争正是通过一个个案件的查处,去破除原有的旧的体制机制,并通过这一系列案件去树立新的廉政机制。我们看到了国家对反腐倡廉工作的决心,这种敢于亮剑的工作态度,相信反腐工作会向猛虎下山一样,惩治腐败贪官,绝不留情,将反腐工作变成一种常态化,一种机制。我们有信心,我们有决心,祖国明天一定繁荣富强,更加美好。 第二篇:鉴史问廉观后感鉴史问廉观后感 在中国传统文化中,清廉和贪腐常常成为忠与奸、正与邪、廉与贪以及君子与小人的代名词。那
6、么,在中华五千年的文明史中,中国人又是怎样去激浊扬清、追求公平正义的呢。鉴史问廉系列纪录片通过一个个惊心动魄的故事,展示在历史上的转折点上清官能臣和贪官乱臣不同的人生轨迹,剖析他们在大是大非面前的选择,向观众讲述中华民族数千年来价值追求。 邪不压正,在中国人的价值观、道德观中,腐败从来都是被唾弃和否定的对象。在贪与廉、清与浊上辨明大是大非,是一个民族和国家进步发展的条件。国家的兴衰、吏治的清廉与否,不仅仅决定于高居庙堂之上的君王和各级官吏,而是需要全体国人共同的努力。中华文明的前途,取决于这个文明共同体的所有成员。几千年来,正是无数中国人的坚守和戮力牺牲,中华民族和中华文明才得以不断发展兴旺。
7、这生生不息的力量之源,就在于“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担当之中. 或许,每个人都有一个清官梦,只是因为后来选择的不同,而走了不同的道路,但清官的清结肯定是有的。因为我们每个人都免不了要和政府部门的人打交道,所以跟他们打交道时多少都希望他们能很负责地帮自己的忙,而不耽误自己的时间。过去风气很不好,总有人把人民群众不当人,把自己当人,以至于人民和政府之间起了隔阂,有了矛盾。本来和谐的社会,被这些渣滓坏了风气。这样一来,人民对清官的期望就更强烈了,更希望清官出现,来造福一方。如今的中央领导,利剑一挥,先惩贪腐,顺势提拔清正之官,让我们对自己的国家越来越充满希望,对自己的未来也充满了希望。大家不再害怕什
8、么了,敢在媒体或者街头举报贪官污吏了,这无疑让清廉之官能够崭露头角,让他们来维持我们国家的和谐安定,让人民群众能够真正的奔小康了。所以说,生活在今天,我们是幸运的。 廉洁的对岸就是腐败,当廉洁的意识不能占据主流的时候,人们往往会不自觉的滑向腐败的彼岸。每一个腐败的故事都是从廉洁意识的淡漠开始的。可以说,礼物是表达感情的一种方式,但是,并非礼物越重,感情越深。相反,从现实的角度来讲,礼物越重,越容易起到相反的作用,容易将你的恩人变成罪人,容易将原本的好意变成坏心。每一次的腐败都是幕后的那双“温暖”的黑手模糊了廉洁的意识,从而打开廉洁的堤口,一发而不可收拾。 鉴史问廉系列纪录片引人深思,让人清醒。
9、要想做到“政治清明、政府清廉、干部清正”,首先我们要做的就是“干部清正”守住自己的节操。同时加强制度建设,真正“把权利关进制度的笼子”里,这样才能达到政治清明、国家安宁、和谐向上的治国目的。打击贪腐,惩治腐败,让清官遍布整个国家,弘扬中华梦。 第三篇:鉴史问廉观后感.鉴史问廉观后感 XX市中心医院儿一科* 近期院党委组织观看了鉴史问廉,结合工作实际感触颇深,收益非浅。 一、鉴史问廉的主题及内容 鉴史问廉是由中央电视台、XX省纪委联合摄制的大型历史文化纪录片,于2015年1月9日起至16日在央视纪录频道(cctv-9)黄金时段播出。该片纵览中华民族五千年朝代演进,以中华传统文化为视野,以“廉”为
10、核心,以“清、勤、慎”为主题,从历史的兴衰之道中探寻廉政文化的力量,为盛世鸣警钟,为时代举镜鉴。全片共8集,即兴衰之思、清浊之辨、清官之风、道德之择、文化之力、律令之矩、制度之重、千秋之评。这是一部回望历史、展示中国古代廉政精华的作品。廉政文化在中华文明史上源远流长。在先秦典籍周礼中,古人就提出了“六廉”的概念,即廉善、廉能、廉敬、廉正、廉法、廉辨,意思是说一个官员必须具备善良、能干、敬业、公正、守法、明辩是非等基本品格,六个方面均以“廉”为冠。千百年来,百姓对清明政治和清官廉吏的呼唤,几乎贯穿了一部中华文明史。 该片是对习近平总书记“历史是最好的老师。在漫长的历史进程中,中华民族创造了独树一
11、帜的灿烂文化,积累了丰富的治国理政经验,其中既包括升平之世社会发展进步的成功经验,也有衰乱之世社会动荡的深刻教训。”的最好诠释,也是党员干部必看之作。 二、读史可明智,观鉴史问廉可“知畏、知足、知止” 党的十八大报告强调指出。新形势下,党面临的执政考验、改革开放考验、市场经济考验、外部环境考验是长期的、复杂的、严峻的,精神懈怠危险、能力不足危险、脱离群众危险、消极腐败危险更加尖锐地摆在全党面前。全党必须不断提高自我净化、自我完善、自我革新、自我提高的能力。 鉴史问廉给了我们很多启示。面对新形势新问题新考验,党员干部必须做到知畏、知足、知止,才能适应新形势的要求,肩负起历史的重任,实现中华民族的
12、伟大梦想。 知畏是支清醒剂,净化思想灵魂。“凡善怕者,必身有所正,言有所规,行有所止,偶有逾矩,亦不出大格”。历史是一本教科书。知畏首先畏法纪。“畏法度者最快乐”。不松廉政防线,不踩法纪红线,不违道德底线。常修为政之德,常思贪欲之害,常怀律已之心,做到“见善如不及,见不善如探汤”。二要畏权力。“公权为民,一丝一毫都不能私用”,自觉做到秉公用权、依法用权、廉洁用权,正确行使权力,为人民谋福利,而不能将权力作为攫取私利的工具。三要畏人民。只有扎根群众沃土,才能茁壮成长,时刻牢记“深怀爱民之心,恪守为民之责,善谋富民之策,多做利民之事”。知畏就要有所畏有所不畏。危难时刻显身手,关键之时敢担当,业绩要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观后感 鉴史问廉
限制150内